图书介绍

痰证论 第2版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痰证论  第2版
  • 张德英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1919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58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181页
  • 主题词:痰证-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痰证论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痰证乃当今流行病 1

痰证的概念 3

一、何为痰证 3

二、痰之由来 4

三、痰之变迁 4

痰证的古代文献记载 6

一、《内经》时代 6

二、汉唐时代 7

三、宋代以后 7

痰证的病因病机 9

一、痰源水谷,生于中土 9

1.痰生中焦,水谷所化 9

2.水谷变痰,饮食相关 10

3.痰与水谷,正邪互变 11

4.脾有实证,痰浊即是 12

5.痰与湿热,合于中土 12

二、痰阻脾胃,病证机理 12

三、痰随肝升,因温而上 13

1.痰随肝升,胃气因逆 13

2.痰引肝急,逆气而厥 14

3.痰阻胃逆,口咽流涎 14

4.痰阻胃逆,咽部阻塞 14

5.痰随经升,塞于额中 15

6.母病及子,中痰侵肺 15

7.中痰及肺,窍道不畅 15

8.子病累母,痰伤心脉 16

9.痰困心神,厥而欲脱 16

10.痰阻髓海,健忘失志 16

11.痰阻脑脉,中风偏枯 17

12.痰蒙心神,发为癫狂 17

13.痰害肝肾,清窍闭塞 17

14.痰侮肝胆,罢极失准 18

15.痰热上蕴,两颊为肿 18

16.痰热阻目,眵多黏眼 18

17.痰热滞胸,胸痹心痛 19

18.痰热滞胸,乳络闭塞 19

19.痰随热升,阳明经痹 20

20.中痰实心,火郁懊恼 20

四、痰随金降,因凉而下 20

1.痰体阴浊,下降为顺 20

2.痰溜大肠,泄泻痢疾 20

3.痰浊侮肝,前阴降浊 21

4.痰浊伤肾,土实乘水 21

5.肾虚痰浊,因机论治 22

6.痰湿肾虚,气不得纳 22

7.痰湿伤肾,肾不作强 22

8.痰浊实肾,痹阻腰脚 23

9.痰浊下溜,痹阻经络 24

10.土实侮木,寒疝引痛 24

11.痰浊伤筋,关节不利 24

12.痰浊下溜,阻于胞中 24

13.痰从上焦,直降下焦 25

14.痰痹任脉,口阴皆病 25

15.明痰升降,而知顺逆 25

五、痰浊移易,其他转归 26

1.痰阻于膈,发为呃逆 26

2.从土之金,痰作疹出 26

3.上焦痰浊,泄泻下出 26

4.既上且下,痰伤心肾 27

5.出于脾胃,运及四旁 27

痰之脉证 30

一、痰脉本滑,波涛滚滚 30

二、滑变滞脉,物极必反 30

三、痰见浑脉,浊使之然 31

四、痰见豆脉,壅遏所致 32

五、知其常脉,四时变迁 33

六、痰之症状补述 34

1.口黏 34

2.牙黏 34

3.落发 34

4.痤疮 35

5.局部发凉 35

6.大便不爽 36

7.小便不爽 36

8.其他怪证 36

痰证之诊断 38

一、因性诊断 38

1.痰性污浊 38

2.痰性结聚 38

3.痰性黏着 38

4.痰性阻滞 39

二、痰性举例 39

1.痰湿结滞为涎为沫 39

2.痰湿结滞,凝结成核 39

3.痰湿结滞,凝结成石 39

4.痰湿蕴积,结成囊肿 40

5.痰湿不降,滞气为聚 40

6.痰湿留着,胃如物粘 40

7.痰湿留着,晨目难睁 40

8.痰阻阳明,面生黑斑 40

三、因症诊断 41

1.局部发凉 41

2.口部干渴 42

3.苦于长夏 42

4.痰多怪证 43

四、因脏诊断 43

1.痰在脾胃 43

2.痰在肝胆 43

3.痰在肺与大肠 44

4.痰在心与小肠 44

5.痰在肾与膀胱 44

痰证之治疗 45

一、泻土降浊 45

二、繁木制土 48

三、生金消土 49

四、因势利导,在皮发之 50

五、法随机变,因宜而用 51

六、痰邪伤肾,病深缓图 51

痰证之方药 53

一、前贤名方 53

1.二陈汤 53

2.承气汤 53

3.蒿芩清胆汤 53

4.温胆汤 53

5.清气化痰丸(汤) 54

6.贝母瓜蒌散(汤) 54

7.半夏白术天麻汤 54

8.瓜蒌薤白半夏汤 54

9.旋覆花代赭石汤 54

10.小陷胸汤 54

二、自拟方 55

1.木疏汤 55

2.化金汤 55

3.通决汤 55

4.透表汤 55

5.引越汤 56

三、化痰药物 56

1.黄芩 56

2.半夏 56

3.苏子 57

4.茯苓 57

5.枳实 57

6.厚朴 57

7.瓜蒌 58

8.桔梗 58

9.麦芽 58

10.神曲 58

11.陈皮 59

12.茵陈蒿 59

13.贝母 59

14.藿香 60

15.地龙 60

16.土鳖虫 60

17.芒硝 60

18.竹茹 61

19.旋覆花 61

20.海浮石 61

21.天麻 61

22.大黄 62

痰证病例选 63

1.痰阻中脘证 63

2.痰向外透证 63

3.痰致荨麻疹证 63

4.痰浊侮肝,胆小不决证 63

5.痰作痫证 64

6.痰致小儿哮喘证 64

7.痰滞心脉、伤肾证 64

8.痰火内郁治以攻导病例 64

9.痰致痴呆证 65

10.痰阻肝胆经病例 65

11.痰作狂证 65

12.痰作癫证 65

13.痰发紫癜证 65

14.风痰互结阻塞鼻窍证 66

15.痰热伤肝肾证 66

16.痰致厥证 66

17.痰激发肝急证 67

18.痰阻四肢证 67

19.痰作奔豚证 67

20.痰瘀伤肾证 68

21.痰浊伤肾,肾不纳气作喘证 68

22.痰热作丹毒证 68

23.痰作痤疮证 69

24.痰溢肌肤证 69

25.痰热动血证 69

26.痰饮留中,水入呃逆证 69

27.痰滞下焦证 70

28.痰湿阻隔阳明经证 70

29.痰侮木郁滞证 71

30.痰湿侮肝胆证 71

31.痰湿侮肝阳痿证 71

32.痰热阻于胞宫不孕症 71

33.痰湿所致男性不育症 71

34.痰致晕厥证 72

35.痰湿重证 72

36.痰伤骨而致振掉证 72

37.痰热伤肝证 73

38.痰热气虚证 73

39.痰湿痹脉证 73

40.痰湿上下,蒙肿交替证 73

41.痰湿致冠心病并发心律不齐证 74

42.痰湿所致结核性胸水证 74

43.痰致不寐证 74

44.痰欲作脑血栓证 74

45.因痰致瘀,股骨头坏死证 75

46.痰湿阻于少阳经导致重听(耳背)案 75

47.痰火伤肝疏泄失常案 76

48.痰阻于喉导致沙哑案 76

49.痰阻心脉之冠心病心绞痛案 76

50.痰湿肥胖证 76

51.痰伤筋证 76

52.痰浊滞阻心脉证 77

53.痰积大肠导致阑尾炎案 77

54.痰致睾丸疼痛证 77

55.痰致脊髓型颈椎病案 77

56.痰致肝炎案 78

57.痰致不孕症 78

58.痰致口舌溃疡案 78

59.痰热咳血案 78

60.痰火中阻,易饥易饱案 78

61.自觉口鼻凉气内灌案 79

62.痰热致乳头皲裂证 79

63.痰伤肝肾久视目疼案 79

64.痰滞恶热饮案 79

65.痰火丘疹、大便灼热案 80

66.痰火上冲进食头痛案 80

67.痰致罢极失准证 80

68.痰碍谋虑证 81

69.痰致瘙痒证 81

70.痰致“心衰”案 81

71.痰致腰椎间盘突出案 81

72.痰屡屡引发肺炎案 82

73.痰热郁表案 82

74.痰伤筋证 82

75.上痰欲下,肛门憋疼案 83

76.痰证尿浊案 83

77.痰湿遏阻阳气案 83

78.下法治疗痤疮案 83

79.痰阻经闭案 84

80.痰邪实肾,治以导滞案 84

81.痰热赤斑案 84

痰致怪证录 85

1.心中冷凉案 85

2.全身电传感案 85

3.骶尾部电传感案 85

4.皮肤皲裂异常增生案 86

5.脊背冷凉案 86

6.尿臊案 86

7.皮肤黑斑案 86

8.舌裂出血案 87

9.肩背部气血上冲案 87

10.半夜难卧案 87

11.食辛干咳案 87

12.不能干食案 87

13.脐周鸣响案 88

14.多食反饥案 88

15.至暮胸满案 88

16.类奔豚案 88

17.不能暮食案 89

18.喉咙鸣响案 89

19.劳则下血案 89

20.人中脓肿案 89

21.呛饭案 89

22.大便随小便出案 89

23.面麻咬腮案 90

24.食香恶心案 90

25.舌部药物性溃疡案 90

26.耳中痒案 90

27.喝酒则牙龈肿胀案 91

28.口中多唾案 91

29.头猝然悸动案 91

30.手背皮黄案 91

31.手术后口歪案 92

32.右目内眦下麻木案 92

33.咽塞哼哼案 92

34.中毒后身动案 92

35.10时心悸案 93

36.足热案 93

37.牙黏案 93

38.手紫红案 93

39.二阴引痛案 93

40.自觉空气污浊案 94

41.夜半卧起案 94

42.短暂失志案 94

43.唇周疮疹案 94

44.白带与发疹相关案 94

45.吸气腹痛案 95

痰证的将养与调护 96

痰证问答 99

第一问 问五脏生痰 99

第二问 问五脏见痰 99

第三问 问脾实生痰 99

第四问 问痰见滑涩 100

第五问 问痰见肥瘦 101

第六问 问痰与瘀血 101

第七问 问滞涩之脉 102

第八问 问何为浑脉 102

第九问 问痰与饮 103

第十问 问痰之形 103

第十一问 问痰邪之治 104

第十二问 问痰与湿热 104

第十三问 问怪证多痰 104

第十四问 问痰之逆顺 105

第十五问 问痰与二便 105

第十六问 问治痰药物 105

第十七问 问滑脉别病 106

第十八问 问痰之因果 106

第十九问 问诸痰概念 107

第二十问 问升降 107

医学求真篇 108

脾实证与繁木泻土 109

罢极与罢极失准证 111

“中精”之本义及其临床意义 113

五行与痰证 115

繁木泻土治疗罢极失准证 119

医学明理篇 122

改善中医发展的环境 123

新世纪中医的发展方向 127

对中医科研工作的思考 129

中医科研要“种”自己的“果”——答王强同志 136

论中医的评判标准——兼与皋永利同志商榷 139

中医科研应有新思路 143

对中医教育的思考 147

对中药科研工作的思考 152

跋 15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