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体机能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人体机能学
  • 山东医学院《人体机能学》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14048·3390
  • 出版时间:1975
  • 标注页数:408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42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体机能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人体化学组成 3

第一节 人体化学成分 3

一、组成人体的重要元素 3

二、组成人体的重要化合物 3

第二节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4

一、醣的化学 4

二、脂类的化学 5

三、蛋白质的化学 7

第二章 酶 13

第一节 酶的一般性质 13

一、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13

二、酶的化学组成 14

三、酶的专一性 15

四、酶原与酶原的激活 15

第二节 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16

一、酸碱度对酶的影响 16

二、温度对酶的影响 16

三、抑制剂对酶的影响 17

四、激动剂对酶的影响 19

第三章 消化和吸收 20

第一节 口腔内消化 20

一、唾液腺及其分泌 20

二、咀嚼和吞咽 22

第二节 胃内消化 22

一、胃的结构 22

二、胃液及其分泌 23

三、胃液分泌的调节 24

四、胃液分泌障碍 28

五、胃的运动 29

第三节 小肠内消化 32

一、小肠内的化学性消化 32

二、小肠内的机械性消化 36

第四节 大肠内消化 39

一、大肠的分泌物和细菌的活动 39

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40

第五节 吸收 42

一、吸收的部位 42

二、各种物质的吸收 42

三、吸收的原理 43

第四章 物质代谢 44

第一节 醣代谢 45

一、血糖 45

二、激素对醣代谢的调节作用 51

三、低血糖 52

四、高血糖 53

五、糖尿 54

六、糖耐量试验 55

七、几种与醣代谢有关的先天性疾病 56

第二节 脂类代谢 57

一、血浆中的脂类 58

二、脂肪的氧化 60

三、酮症 61

四、脂肪的合成和储存 63

五、类脂代谢 64

六、高脂血症 67

第三节 蛋白质代谢 68

一、蛋白质的分解与合成 68

二、氨基酸的分解 69

三、核酸的代谢 72

四、血红蛋白的代谢 75

五、由氨基酸形成的几种重要的生理物质 81

六、血液非蛋白氮(N.P.N.) 83

第四节 能量转换和三类物质代谢间的关系 84

一、能量转换 84

二、三类物质代谢间的关系 86

第五章 代谢率和体温 88

第一节 代谢率 88

一、热量的单位 88

二、代谢率的测定方法 88

三、影响代谢率的因素 90

四、基础代谢率(BMR) 91

第二节 体温 93

一、体温的生理波动 93

二、人体的产热和散热 94

三、体温的调节 97

四、体温异常 98

第六章 维生素 101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 101

一、维生素A 101

二、维生素D 103

三、维生素E 105

四、维生素K 106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 106

一、维生素B1 106

二、维生素B2 107

三、维生素PP 108

四、维生素B6 109

五、泛酸 110

六、叶酸 110

七、维生素B12 111

八、维生素C 112

第七章 肝脏功能 115

第一节 肝功能 115

一、醣代谢 115

二、脂类代谢 116

三、蛋白质代谢 116

四、维生素代谢 118

五、肝脏的解毒作用 119

六、肝脏的排泄功能 119

七、激素的代谢 120

第二节 肝功能试验 120

一、蛋白质代谢功能的试验 121

二、酶的试验 123

三、异物排泄试验 124

四、甲种胎儿蛋白(简写为AFP)的测定 125

第八章 血液 127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128

一、血液的组成 128

二、血液的有形成分 129

三、血液的化学成分和含量 136

四、血液的理化特性 136

五、血量和失血 139

第二节 血型和输血 140

一、血型 141

二、输血与输血反应 144

第三节 血液凝固 145

一、血液凝固的过程 145

二、血液中的抗血凝物质 147

三、血凝的加速和延缓 148

四、出血性疾患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149

五、临床常用的凝血试验 151

第九章 循环系统 153

第一节 心脏的生理——泵的功能 154

一、单根心肌纤维的生物电现象 154

二、心肌的特性 156

三、心动周期及心脏的排血过程 168

第二节 血管的生理 186

一、动脉血压 188

二、微循环和静脉血流 192

三、脉搏 197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98

一、血压相对恒定的维持 199

二、器官血流量的调节 205

第四节 心、肺循环的特点 206

一、冠状循环 206

二、肺循环 207

第五节 心力衰竭、高血压和休克 208

一、心力衰竭 208

二、高血压 209

三、休克 212

第十章 呼吸系统 215

第一节 呼吸运动 215

一、呼吸运动 215

二、肺的气量 222

三、人工呼吸 225

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和运输 226

一、气体交换 226

二、气体在血液内的运输 230

三、血液气体成分异常 232

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237

一、呼吸中枢和呼吸节律的发生 237

二、呼吸反射 241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 243

第一节 尿的理化特性和组成 243

一、尿量 243

二、尿的理化特性 243

三、尿的化学组成 244

第二节 尿的生成 245

一、肾的结构特点 245

二、尿的生成过程 247

三、影响肾小管机能的因素 255

第三节 排尿及其异常 260

一、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 260

二、排尿反射 260

三、排尿异常 261

第十二章 体液 263

第一节 水的代谢 263

一、体内水的含量与分布 263

二、体内水的排出与摄入 265

三、体内水的交换 268

四、水平衡的调节 269

第二节 电解质代谢 270

一、体液中电解质的分布与含量 270

二、几种主要电解质的代谢 272

第三节 酸碱平衡 282

一、缓冲作用 283

二、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285

三、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285

第四节 体液平衡紊乱 289

一、脱水 289

二、钾代谢紊乱 290

三、酸碱平衡紊乱 292

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 295

第一节 概述 295

第二节 甲状腺 297

一、甲状腺素 297

二、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 300

三、甲状腺活动的调节 301

第三节 甲状旁腺 303

一、钙的功用及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303

二、磷的功用及其在体丙的代谢过程 304

三、骨胳的代谢 304

四、甲状旁腺素的生理作用 305

五、甲状旁腺分泌的调节 305

第四节 肾上腺 306

一、肾上腺髓质 306

二、肾上腺皮质 306

第五节 性腺 310

一、男性腺(睾丸) 310

二、女性腺(卵巢) 310

三、性腺活动的调节 311

四、前列腺 311

第六节 脑下垂体 312

一、垂体前叶 314

二、垂体后叶 315

第七节 胸腺 316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 318

第一节 兴奋的产生和传导 319

一、兴奋性和兴奋 319

二、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发生的原理 320

三、兴奋的传导 325

四、电刺激的一般规律 329

第二节 反射 334

一、反射和反射弧 334

二、交互支配 334

三、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336

四、反射弧内中间神经元的排列方式及其意义 344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 348

一、感受器和感觉 348

二、皮肤感觉 350

三、痛觉 352

四、眼的机能 357

五、耳的机能 363

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运动机能 369

一、肌肉的收缩机能 369

二、肌张力及其调节 373

三、运动机能障碍 379

第五节 神经系统的植物机能 384

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机能 384

二、植物神经的化学介质 388

三、植物机能的中枢调节 392

第六节 大脑的机能 395

一、大脑的电活动 395

二、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机能 397

三、条件反射 399

第十五章 皮肤的机能 404

一、保护作用 404

二、调节体温的作用 405

三、分泌和排泄作用 405

四、渗透和吸收作用 406

五、皮肤代谢特征 406

六、感觉机能 407

七、皮肤生理学的实践意义 40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