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维新医集 仝小林中医新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维新医集  仝小林中医新论
  • 仝小林主编;沈仕伟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4782791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80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198页
  • 主题词:中医学-临床医学-经验-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维新医集 仝小林中医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中医内科辨治心法 2

第一章 人之四焦 2

第一节 四焦 2

一、四焦总括 2

二、四焦辨治心法 2

三、人之四道 3

四、人之四腔 3

第二节 顶焦 4

一、顶焦辨治心法 4

二、神系病 4

(一)神病 4

1.辨治心法 4

(1)神病辨识 4

(2)治神病当调气 5

2.方药运用 5

(1)白金丸 5

(2)仝氏癔症晕厥丸 6

(3)仝氏三黄躁狂煎 6

(二)不寐 8

1.辨治心法 8

2.方药运用 8

(1)黄连温胆汤 8

(2)黄连阿胶汤 8

(3)仝氏交泰枣眠汤 9

(4)酸枣仁 10

三、髓系病 10

(一)脑髓病 10

1.辨治心法 10

2.方药运用 10

(1)地黄饮子 10

(2)仝氏通脊益髓丹 11

(3)清燥汤 11

(二)痹、痿病 12

1.辨治心法 12

2.急性关节炎治要 12

3.肩周炎 12

4.方药运用 13

(1)九分散 13

(2)芍药甘草汤 13

(3)仝氏益气通络汤 14

(4)化瘀定痛散 14

(5)藤药应用心法 14

(三)中风 15

1.辨治心法 15

2.方药运用 15

(1)大、小续命汤 15

(2)起颓汤 15

(3)黄芪 15

(四)头痛 16

方药运用 16

(1)仝氏头风散 16

(2)仝氏解肌通督汤 16

(3)天麻 17

(五)脑肠同治 17

第三节 上焦 18

一、上焦辨治心法 18

二、肺系 19

(一)外感总括 19

1.外感四焦辨治心法 19

2.外感病从黏膜辨治 19

3.外感透邪手法 19

(二)感冒 20

1.辨治心法 20

(1)感冒三字经 20

(2)外感合病 20

(3)凉饮治风热感冒 20

2.方药运用 20

(1)透表退热汤 20

(2)三表汤 21

(3)麻黄、石膏 21

(4)外用熏鼻方——感冒熏鼻香药 21

(三)过敏性鼻炎 22

1.辨治心法 22

2.方药运用 22

仝氏通窍鼻炎汤 22

(四)哮喘 23

1.辨治心法 23

2.方药运用 23

射干麻黄汤 23

(五)劲咳、郁咳 23

1.辨治要点 23

2.方药运用 23

(1)前百苏苈汤 23

(2)仝氏清咽润喉汤 24

(3)仝氏雾霾清咽理肺茶 24

(4)冬凌草 24

(六)胸水 24

三、心系 26

(一)心系病辨治心法 26

(二)高血压 26

1.从脉辨治高血压心法 26

2.态靶结合辨治高血压 26

3.常用的降压药对 26

(三)冠心病 27

1.辨治心法 27

2.方药运用 27

仝氏冠心痰瘀汤 27

(四)心衰 28

1.辨治心法 28

2.方药运用 28

山茱萸 28

第四节 中焦 29

一、中焦辨治心法 29

二、脾胃系 29

(一)脾胃病总论 29

1.调脾心法 30

2.调胃心法 30

3.疑难怪病从脾胃论治 30

4.“运”法 31

5.调胃纳法 31

(二)呕吐 31

1.辨治心法 31

2.方药运用 31

(1)小半夏汤 31

(2)苏连饮 31

(3)枳术连姜汤 32

(三)便秘 32

1.辨治心法 32

2.方药运用 32

(1)厚朴三物汤 32

(2)仝氏温润通便汤 33

(3)肉苁蓉配锁阳 33

(4)槟榔配二丑 33

(四)脾胃病常用方 34

1.泻心汤类方 34

2.黄芪建中汤 34

3.仝氏清胃修膜汤 34

4.仝氏肠激左金汤 34

三、肝胆系 39

(一)辨治心法 39

(二)靶方靶药 39

1.靶方 39

(1)仝氏通胆降酶煎 39

(2)化纤散 40

(3)仝氏茵陈脂肝煎 40

(4)仝氏淤胆降酶汤 41

(5)大柴胡汤 41

2.靶药 41

茵陈 41

第五节 下焦 43

一、下焦辨治心法 43

二、慢性肾炎 43

1.辨治心法 43

2.方药运用 44

(1)升降散 44

(2)仝氏益气消水汤 44

三、急性肾衰竭 45

四、慢性肾衰竭 45

1.辨治心法 45

2.方药运用 46

(1)仝氏芪丹军蛭汤 46

(2)水蛭 47

3.药浴 47

(1)药浴之机制 47

(2)药浴之方药 47

五、夜尿频多及前列腺疾病 47

1.辨治心法 47

2.方药运用 48

(1)仝氏芪茱军蛭汤 48

(2)仝氏枯倍散 48

(3)仝氏前列清瘀汤 49

六、茎厥 49

第二章 气血津液病 52

第一节 郁证 52

一、辨治心法 52

(一)宣肺法 52

(二)扶阳法 53

二、方药运用 53

(一)四逆散 53

(二)柴胡 54

第二节 火郁证 54

一、火郁总括 54

二、火郁之病因 54

三、辨证要点 55

四、火郁的治疗 55

(一)辨治心法 55

(二)“东垣三方” 55

1.升阳散火汤 55

2.补中益气汤 56

3.升阳益胃汤 56

4.“东垣三方”鉴别要点 57

第三节 络病 57

一、辨治心法 57

二、治络要点 57

三、查舌下络脉辨血瘀程度 58

第四节 癥瘕 58

一、淤、瘀、闭、结 58

二、癥瘕要药——莪术 58

三、脂肪瘤 59

第五节 湿病 59

一、湿病总括 59

(一)内湿、外湿辨别 59

(二)从舌苔辨治湿、痰、浊心法 60

(三)湿、浊、淤、痰、瘀之取类比象 60

(四)以茶祛湿 60

二、湿热 60

(一)湿热总括 60

(二)湿热伤阴机制 61

(三)湿热辨治心法 61

三、寒湿 62

四、风湿 62

第六节 燥病 62

辨治心法 62

第七节 水肿 64

方药运用 64

(一)育阴清利饮 64

(二)水肿开壅 64

第八节 自汗、盗汗 65

一、辨治心法 65

二、“敛药”应用心法 66

三、敛药之牡蛎 66

第三章 虚劳及老年病 67

第一节 虚劳 67

一、弱与虚辨 67

二、虚不受补论 67

三、慢病调补论 68

四、补阴 68

五、补肾 69

(一)辨治心法 69

(二)通补与专补 69

(三)水火辨识 69

(四)方药运用 70

1.仝氏肾巧作强汤 70

2.仝氏填精益髓汤 70

3.仝氏三子固精汤 70

六、性长命长论 71

七、灸法补虚 71

第二节 老年病 72

一、衰老 72

二、老年病 72

(一)辨治心法 72

1.老年病治疗通则 72

2.扶阳法 72

(1)太阳、阳光、能量 72

(2)老年抑郁症 73

(二)方药运用 73

1.仝氏花甲绵寿方 73

2.仝氏通天-气丸 73

3.仝氏坎离既济汤 73

4.仝氏仙杞温肾汤 74

5.仝氏仙附阳光汤 74

6.仝氏益髓起痿汤 74

7.仝氏壮骨强腰汤 75

8.仝氏壮督益智汤 75

9.淫羊藿 75

第四章 内分泌及代谢病 76

第一节 肥胖 76

一、肥胖总括 76

二、肥胖治则 76

三、方药运用 77

仝氏健脾瘦身汤 77

第二节 脾瘅 77

一、肥胖、脾瘅与消渴 77

二、脾瘅治则 78

三、脾瘅辨治心法 78

第三节 糖尿病 79

一、糖尿病总括 79

(一)糖尿病与消渴 79

(二)糖与脂 79

(三)三消之说当从火断 80

二、辨治心法 80

(一)2型糖尿病 80

(二)从卫气营血的发展过程辨治1型糖尿病 81

三、方药运用 81

(一)仝氏黄赤方 81

(二)仝氏洋花连梅饮 82

(三)葛根芩连汤 82

(四)黄连 82

1.黄连心法要诀 82

2.黄连佐姜 83

(五)附子 84

四、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84

(一)周围神经病变 84

1.辨治心法 84

2.脏腑热经络寒 84

3.黄芪——经络补气之圣药 85

(二)自主神经病变 86

(三)糖尿病肾病 88

五、低血糖 94

(一)辨治心法 94

(二)升糖起陷汤 94

第四节 代谢综合征 95

一、代谢综合征总括 95

二、辨治心法 95

三、方药运用 96

(一)大黄黄连泻心汤 96

(二)大黄 96

第五节 甲状腺疾病 98

方药运用 98

(一)消瘰丸 98

(二)夏枯草 98

(三)雷公藤 99

第五章 自身免疫病 101

一、辨治心法 101

二、糖皮质激素对策 101

三、糖皮质激素减毒要点 102

(一)折肾火需兼顾滋肾阴、清湿热 102

(二)补肾阳需兼顾温肾气、利脾湿 102

(三)活血化瘀贯彻始终 102

第六章 急重症 103

一、阳厥、阴厥 103

(一)辨识心法 103

(二)方药运用 103

二、热毒伤津与热毒伤阴 103

三、危急症救治方——人参汤 104

第七章 伏气温病与外引伏邪 106

一、表、表邪、表症、表证 106

二、伏气温病与外引伏邪 106

(一)总括 106

(二)伏气温病 107

(三)外引伏邪 107

第八章 妇科及皮科 110

第一节 妇科 110

一、种子心法 110

二、女性“小三联征” 110

三、方药运用 111

(一)当归六黄汤 111

(二)仝氏闺颦散 111

(三)少妇得欢散 111

(四)延坤散 112

(五)仝氏三联消癥汤 112

第二节 皮科 113

一、痤疮 113

辨治心法 113

二、药疹 114

辨治心法 114

第九章 方药体悟 117

一、药物总括 117

(一)八维药纲 117

(二)霸药 117

二、方药心得 117

(一)川乌 117

(二)附子 118

(三)葛根 118

(四)柴胡、桂枝 118

(五)荆芥 118

(六)菊花 119

(七)益母草 119

(八)夏枯草 119

(九)半夏 119

(十)荷花 119

(十一)芦荟 120

(十二)皂角 120

(十三)曼陀罗 120

(十四)蜈蚣 120

(十五)蜥蜴 120

(十六)斑蝥 120

(十七)灵芝 121

(十八)大黄 121

(十九)三七 121

(二十)当归生姜羊肉汤 121

(二十一)小柴胡汤 122

(二十二)六味地黄汤 122

(二十三)脂溢性脱发家庭治疗方 122

下篇 医论 124

第一章 四诊 124

一、唯象 124

二、仝氏五行人阴阳辨识歌 124

三、问诊 125

四、望诊 125

五、切诊 125

六、闻诊 126

第二章 辨证 127

一、辨证总览 127

二、症、证、病、因论治 127

第三章 治病策略 129

一、总括 129

二、因势利导 129

三、四两拨千斤 130

四、急病策略 131

五、慢病策略 131

六、老年病策略 133

七、灰治 133

八、留白 133

九、疾病画像 134

第四章 组方遣药 135

一、组方论 135

二、君臣佐使论 136

三、精方、围方 137

四、遣药论 137

第五章 方药用量论 139

一、用量策略 140

(一)概述 140

(二)因人施量 141

(三)处方用量策略 141

二、效与毒 142

三、合理用量 142

四、煎药 143

五、服药 144

六、剂型选择 145

(一)如何选择汤丸 145

(二)恢复传统煮散 145

(三)免煎颗粒 146

第六章 态靶医学 147

一、总括 147

二、中西慧通 148

三、调态 149

四、靶方与靶药 150

五、辨病论治与审因论治 151

六、核心病机 152

七、微观辨证 154

八、黑箱与白箱 154

第七章 知行合一与经方活用 156

一、知行合一 156

二、经方活用 157

(一)《伤寒论》之“伤寒”本义 157

(二)《伤寒论》之活用 158

第八章 体病药论 160

一、总括 160

二、体内自有大药 160

第九章 中医思维 162

第十章 治未病 164

一、未病 164

二、治已病常需用调未病之药论 164

三、重点保护已损或易损器官 164

第十一章 养生保健 165

一、平衡六首 165

二、龟鉴养生 166

三、清运养生 166

(一)清运少食的益处 166

(二)如何做到清运少食 166

四、精气神的调养 167

五、筋骨脉肌皮养生法 167

六、养心法 167

(一)音乐养心法 167

(二)躁病治心法 167

七、通达经络养生法 168

(一)通达经络的原则 168

(二)疲劳综合征的“打坐通督健脑法” 168

(三)通督脉 168

八、淋巴保健法 169

第十二章 中医的机遇、挑战和发展 170

一、中医的机遇 170

二、中医的挑战 171

三、中医的国际化 171

四、中医的振兴——疗效 172

五、中医发展之路——创新 173

六、中医进步的推手——科研 174

第十三章 论从医 176

一、论读医书 176

二、论传承 177

三、论学医 177

四、论医魂、医德、医道和医术 178

(一)医魂、医德 178

(二)医道、医术 179

五、中医四求 180

六、中医四为 18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