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药学概论 第2版 供中药类、临床药学、经管类专业用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医药学概论  第2版  供中药类、临床药学、经管类专业用
  • 郭姣主编;潘毅,张金莲,王诗源副主编;王秋,杨芳,张凤瑞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0677445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67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489页
  • 主题词:中国医药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中医药学概论 第2版 供中药类、临床药学、经管类专业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中医学基础 2

绪论 2

第一节 中医药学发展简史 2

一、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2

二、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确立 5

三、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6

第二节 中医药学的基本特点 11

一、整体观念 11

二、辨证论治 14

第三节 中医药学的主要内容 16

一、中医学基础 16

二、中药学和方剂学知识 17

三、中医临床知识 17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8

第一节 气一元论 18

一、气的基本概念 18

二、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 19

三、气一元论对中医学的影响 20

第二节 阴阳学说 21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22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3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26

第三节 五行学说 29

一、五行的概念 29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30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3

第二章 人体的体质、结构与功能 38

第一节 脏腑 39

一、五脏 39

二、六腑 47

三、奇恒之腑 50

四、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50

第二节 气血津液 57

一、气 57

二、血 60

三、津液 61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62

第三节 经络 63

一、经络的概念 64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64

三、十二经脉 65

四、奇经八脉 68

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69

第四节 体质 71

一、体质的基本概念 71

二、体质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71

三、体质的分类 73

四、体质学说的应用 74

第三章 病因病机 77

第一节 病因 77

一、外感病因 78

二、内伤病因 82

三、病理产物 84

第二节 发病原理 87

一、邪正与发病 87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87

第三节 病机 88

一、邪正盛衰 89

二、阴阳失调 90

三、气血失常 93

四、津液代谢失常 96

第四章 诊法 100

第一节 望诊 100

一、望神 101

二、望色 102

三、望形体 103

四、望姿态 104

五、望头面五官 104

六、望舌 106

七、望皮肤 108

八、望排出物 109

第二节 闻诊 110

一、听声音 110

二、嗅气味 112

第三节 问诊 113

一、一般问诊 113

二、问现在症状 116

第四节 切诊 122

一、脉诊 122

二、按诊 126

第五章 辨证 128

第一节 八纲辨证 128

一、表里辨证 128

二、寒热辨证 129

三、虚实辨证 130

四、阴阳辨证 131

五、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 132

第二节 脏腑辨证 135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135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137

三、脾与胃病辨证 138

四、肝与胆病辨证 140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142

六、脏腑兼病辨证 143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 145

一、气病辨证 146

二、血病辨证 147

三、津液辨证 148

第四节 其他辨证 150

一、六经辨证 150

二、三焦辨证 151

三、卫气营血辨证 151

第六章 防治原则 153

第一节 预防 153

一、未病先防 153

二、既病防变 154

第二节 治则 155

一、治标与治本 155

二、正治与反治 156

三、扶正与祛邪 157

四、调整阴阳 158

五、调理气血 159

六、三因制宜 159

中篇 中药学和方剂学知识 164

第七章 中药学基本知识 164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164

一、中药的产地 164

二、中药的采集 165

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 165

一、炮制目的 165

二、炮制方法 166

第三节 中药的性能 167

一、四气 168

二、五味 168

三、归经 169

四、升降浮沉 169

五、中药毒性 170

第四节 中药的应用 171

一、配伍 171

二、用药禁忌 172

三、中药的用量 173

四、中药煎服法 173

第八章 常用中药各论 175

第一节 解表药 175

一、发散风寒药 175

二、发散风热药 181

第二节 清热药 187

一、清热泻火药 188

二、清热燥湿药 192

三、清热解毒药 195

四、清热凉血药 198

五、清虚热药 201

第三节 泻下药 205

一、攻下药 205

二、润下药 207

三、峻下逐水药 207

第四节 祛湿药 209

一、祛风湿药 209

二、化湿药 213

三、利水渗湿药 215

第五节 温里药 221

第六节 理气药 225

第七节 止血药 229

一、凉血止血药 229

二、化瘀止血药 231

三、收敛止血药 232

四、温经止血药 233

第八节 活血化瘀药 235

一、活血止痛药 236

二、活血调经药 238

三、活血疗伤药 241

四、破血消癥药 242

第九节 化痰止咳平喘药 245

一、化痰药 246

二、止咳平喘药 250

第十节 安神药 255

一、重镇安神药 255

二、养心安神药 257

第十一节 平肝息风药 260

一、平抑肝阳药 260

二、息风止痉药 263

第十二节 开窍药 268

第十三节 补虚药 271

一、补气药 272

二、补阳药 276

三、补血药 281

四、补阴药 283

第十四节 收涩药 289

一、固表止汗药 290

二、敛肺涩肠药 291

三、固精缩尿止带药 293

第十五节 消食药 296

第十六节 驱虫药 299

第十七节 外用药 302

第九章 方剂学基本知识 306

第一节 方剂与治法 306

一、方剂 306

二、治法 307

三、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307

四、常用治法 307

第二节 方剂的组成 309

一、组成原则 309

二、组成变化 310

第三节 方剂的剂型 311

第四节 方剂的用法 313

一、煎法 313

二、服法 314

第十章 常用方剂各论 316

第一节 解表剂 316

一、辛温解表剂 316

二、辛凉解表剂 319

三、扶正解表剂 319

第二节 清热剂 321

一、清气分热剂 322

二、清营凉血剂 322

三、清热解毒剂 323

四、清脏腑热剂 324

五、清暑热剂 327

六、清虚热剂 328

第三节 泻下剂 330

一、寒下剂 330

二、温下剂 331

三、润下剂 332

四、攻补兼施剂 332

五、逐水剂 333

第四节 和解剂 335

一、和解少阳剂 335

二、调和肝脾剂 336

三、调和寒热剂 337

四、表里双解剂 338

第五节 祛湿剂 341

一、化湿和胃剂 341

二、清热祛湿剂 343

三、利水渗湿剂 343

四、温化水湿剂 344

五、祛湿化浊剂 345

第六节 治燥剂 347

一、轻宣外燥剂 348

二、滋阴润燥剂 348

第七节 温里剂 350

一、温中祛寒剂 351

二、回阳救逆剂 352

三、温经散寒剂 353

第八节 理气剂 355

一、行气剂 355

二、降气剂 357

第九节 理血剂 359

一、活血祛瘀剂 360

二、止血剂 362

第十节 祛痰剂 365

一、燥湿化痰剂 365

二、清热化痰剂 366

三、润燥化痰剂 367

四、温化寒痰剂 368

五、化痰息风剂 368

第十一节 安神剂 370

第十二节 治风剂 373

一、疏散外风剂 373

二、平息内风剂 375

第十三节 开窍剂 378

一、凉开剂 378

二、温开剂 380

第十四节 补益剂 382

一、补气剂 382

二、补血剂 384

三、气血双补剂 385

四、补阴剂 386

五、补阳剂 388

六、阴阳并补剂 389

第十五节 固涩剂 391

第十六节 消食剂 395

下篇 中医临床知识 400

第十一章 内科常见病证 400

第一节 肺系病证 400

一、感冒 400

二、咳嗽 401

三、哮喘 403

第二节 心系病证 406

一、心悸 406

二、胸痹 407

三、不寐 409

第三节 脾胃系病证 411

一、胃痛 411

二、腹痛 413

三、泄泻 414

四、便秘 415

第四节 肝胆系病证 418

一、胁痛 418

二、头痛 419

三、眩晕 421

四、中风 422

第五节 肾系病证 426

一、水肿 426

二、淋证 427

第六节 气血津液病证 430

一、郁证 430

二、虚劳 432

三、内伤发热 435

四、汗证 436

五、消渴 437

第七节 肢体经络病证 440

一、腰痛 440

二、痹证 441

中药名索引 444

方剂索引 449

关键名词术语中英对照 45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