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络与腧穴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王德敬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2511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85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11页
- 主题词:经络-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俞穴(五腧)-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经络与腧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经络腧穴总论 1
第一节 经络总论 1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1
(一)十二经脉 1
(二)奇经八脉 4
(三)十五络脉 5
(四)十二经别 5
(五)十二经筋 6
(六)十二皮部 7
二、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8
(一)经络的作用 8
(二)经络的临床应用 9
第二节 腧穴总论 10
一、腧穴的分类 10
二、腧穴的命名 11
三、腧穴的定位法 13
(一)体表标志法 13
(二)骨度分寸法 13
(三)手指比量法 15
四、特定穴 15
(一)五输穴 15
(二)原穴 17
(三)络穴 18
(四)背俞穴 18
(五)募穴 19
(六)郄穴 19
(七)下合穴 20
(八)八会穴 20
(九)八脉交会穴 21
(十)交会穴 21
五、腧穴的作用 22
六、腧穴的主治规律 23
第三节 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8
第二章 经络腧穴各论 31
第一节 手太阴经络与腧穴 31
一、手太阴经络 31
(一)手太阴经脉 31
(二)手太阴络脉 32
(三)手太阴经别 33
(四)手太阴经筋 34
二、手太阴腧穴(11穴) 34
中府 34
云门 35
天府 35
侠白 35
尺泽 35
孔最 36
列缺 37
经渠 37
太渊 37
鱼际 38
少商 38
第二节 手阳明经络与腧穴 40
一、手阳明经络 40
(一)手阳明经脉 40
(二)手阳明络脉 42
(三)手阳明经别 42
(四)手阳明经筋 42
二、手阳明腧穴(20穴) 43
商阳 43
二间 43
三间 44
合谷 45
阳溪 45
偏历 46
温溜 46
下廉 46
上廉 46
手三里 47
曲池 47
肘髎 48
手五里 48
臂臑 48
肩髃 48
巨骨 48
天鼎 49
扶突 49
口禾髎 49
迎香 50
第三节 足阳明经络与腧穴 51
一、足阳明经络 51
(一)足阳明经脉 52
(二)足阳明络脉 54
(三)足阳明经别 54
(四)足阳明经筋 55
二、足阳明腧穴(45穴) 56
承泣 56
四白 57
巨髎 57
地仓 57
大迎 57
颊车 58
下关 58
头维 59
人迎 59
水突 59
气舍 59
缺盆 59
气户 60
库房 60
屋翳 60
膺窗 60
乳中 60
乳根 61
不容 61
承满 61
梁门 62
关门 62
太乙 62
滑肉门 62
天枢 63
外陵 63
大巨 64
水道 64
归来 64
气冲 65
髀关 65
伏兔 65
阴市 66
梁丘 66
犊鼻 66
足三里 66
上巨虚 67
条口 68
下巨虚 68
丰隆 68
解溪 69
冲阳 70
陷谷 70
内庭 70
厉兑 71
第四节 足太阴经络与腧穴 73
一、足太阴经络 73
(一)足太阴经脉 73
(二)足太阴络脉 75
(三)足太阴经别 75
(四)足太阴经筋 76
二、足太阴腧穴(21穴) 77
隐白 77
大都 78
太白 78
公孙 78
商丘 79
三阴交 79
漏谷 79
地机 80
阴陵泉 80
血海 81
箕门 81
冲门 81
府舍 82
腹结 82
大横 82
腹哀 82
食窦 83
天溪 83
胸乡 83
周荣 83
大包 83
第五节 手少阴经络与腧穴 85
一、手少阴经络 85
(一)手少阴经脉 85
(二)手少阴络脉 86
(三)手少阴经别 87
(四)手少阴经筋 87
二、手少阴腧穴(9穴) 88
极泉 88
青灵 88
少海 89
灵道 90
通里 90
阴郄 90
神门 90
少府 91
少冲 92
第六节 手太阳经络与腧穴 93
一、手太阳经络 93
(一)手太阳经脉 93
(二)手太阳络脉 95
(三)手太阳经别 95
(四)手太阳经筋 95
二、手太阳腧穴(19穴) 96
少泽 96
前谷 97
后溪 97
腕骨 98
阳谷 98
养老 98
支正 99
小海 99
肩贞 100
臑俞 100
天宗 100
秉风 101
曲垣 101
肩外俞 101
肩中俞 101
天窗 101
天容 102
颧髎 102
听宫 102
第七节 足太阳经络与腧穴 104
一、足太阳经络 104
(一)足太阳经脉 104
(二)足太阳络脉 106
(三)足太阳经别 106
(四)足太阳经筋 107
二、足太阳腧穴(67穴) 107
睛明 107
攒竹 109
眉冲 109
曲差 109
五处 110
承光 110
通天 110
络却 110
玉枕 110
天柱 110
大杼 111
风门 111
肺俞 112
厥阴俞 113
心俞 113
督俞 113
膈俞 113
肝俞 114
胆俞 114
脾俞 115
胃俞 115
三焦俞 115
肾俞 116
气海俞 116
大肠俞 117
关元俞 117
小肠俞 117
膀胱俞 118
中膂俞 118
白环俞 118
上髎 118
次髎 118
中髎 119
下髎 119
会阳 119
承扶 119
殷门 119
浮郄 120
委阳 120
委中 120
附分 121
魄户 121
膏肓 121
神堂 121
?? 122
膈关 122
魂门 122
阳纲 122
意舍 122
胃仓 122
肓门 123
志室 123
胞肓 123
秩边 123
合阳 124
承筋 124
承山 124
飞扬 124
跗阳 125
昆仑 125
仆参 127
申脉 127
金门 127
京骨 128
束骨 128
足通谷 128
至阴 128
第八节 足少阴经络与腧穴 131
一、足少阴经络 132
(一)足少阴经脉 132
(二)足少阴络脉 133
(三)足少阴经别 133
(四)足少阴经筋 134
二、足少阴腧穴(27穴) 134
涌泉 134
然谷 136
太溪 136
大钟 137
水泉 137
照海 137
复溜 137
交信 138
筑宾 138
阴谷 138
横骨 138
大赫 139
气穴 139
四满 139
中注 139
肓俞 139
商曲 140
石关 140
阴都 140
腹通谷 140
幽门 140
步廊 141
神封 141
灵墟 141
神藏 141
彧中 141
俞府 141
第九节 手厥阴经络与腧穴 143
一、手厥阴经络 143
(一)手厥阴经脉 143
(二)手厥阴络脉 144
(三)手厥阴经别 144
(四)手厥阴经筋 145
二、手厥阴腧穴(9穴) 145
天池 145
天泉 146
曲泽 146
郄门 147
间使 147
内关 147
大陵 148
劳宫 149
中冲 149
第十节 手少阳经络与腧穴 151
一、手少阳经络 151
(一)手少阳经脉 151
(二)手少阳络脉 152
(三)手少阳经别 153
(四)手少阳经筋 153
二、手少阳腧穴(23穴) 153
关冲 153
液门 154
中渚 154
阳池 155
外关 155
支沟 156
会宗 156
三阳络 156
四渎 156
天井 156
清冷渊 157
消泺 157
臑会 157
肩髎 157
天髎 158
天牖 158
翳风 158
瘈脉 159
颅息 159
角孙 159
耳门 159
耳和髎 160
丝竹空 160
第十一节 足少阳经络与腧穴 162
一、足少阳经络 162
(一)足少阳经脉 162
(二)足少阳络脉 164
(三)足少阳经别 165
(四)足少阳经筋 165
二、足少阳腧穴(44穴) 166
瞳子髎 166
听会 167
上关 168
颔厌 168
悬颅 168
悬厘 168
曲鬓 168
率谷 168
天冲 169
浮白 169
头窍阴 169
完骨 169
本神 169
阳白 169
头临泣 170
目窗 170
正营 170
承灵 171
脑空 171
风池 171
肩井 172
渊腋 172
辄筋 172
日月 173
京门 173
带脉 173
五枢 174
维道 174
居髂 174
环跳 174
风市 175
中渎 176
膝阳关 176
阳陵泉 176
阳交 177
外丘 177
光明 177
阳辅 177
悬钟 178
丘墟 178
足临泣 178
地五会 179
侠溪 179
足窍阴 179
第十二节 足厥阴经络与腧穴 182
一、足厥阴经络 182
(一)足厥阴经脉 183
(二)足厥阴络脉 184
(三)足厥阴经别 184
(四)足厥阴经筋 185
二、足厥阴腧穴(14穴) 185
大敦 186
行间 186
太冲 186
中封 187
蠡沟 187
中都 188
膝关 188
曲泉 188
阴包 188
足五里 188
阴廉 189
急脉 189
章门 190
期门 190
第十三节 奇经八脉 192
一、督脉经络与腧穴 192
(一)督脉经络 193
(二)督脉腧穴(28穴) 195
长强 195
腰俞 197
腰阳关 197
命门 197
悬枢 198
脊中 198
中枢 198
筋缩 198
至阳 199
灵台 199
神道 199
身柱 199
陶道 199
大椎 200
哑门 201
风府 201
脑户 201
强间 202
后顶 202
百会 202
前顶 203
囟会 203
上星 203
神庭 203
素髎 204
水沟 204
兑端 204
龈交 205
二、任脉经络与腧穴 206
(一)任脉经络 206
(二)任脉腧穴(24穴) 208
会阴 208
曲骨 208
中极 208
关元 210
石门 211
气海 211
阴交 211
神阙 211
水分 212
下脘 212
建里 212
中脘 213
上脘 213
巨阙 213
鸠尾 214
中庭 214
膻中 214
玉堂 214
紫宫 215
华盖 215
璇玑 215
天突 215
廉泉 216
承浆 216
三、冲脉 218
(一)循行分布 218
(二)功能与病候 220
四、带脉 221
(一)循行分布 221
(二)功能与病候 222
五、阳?、阴?脉 222
(一)循行分布 222
(二)功能与病候 223
六、阳维、阴维脉 224
(一)循行分布 224
(二)功能与病候 225
第十四节 奇穴 226
一、头颈部穴(18穴) 226
四神聪 226
当阳 226
印堂 226
鱼腰 227
太阳 227
耳尖 228
球后 228
上迎香 228
内迎香 228
牵正 228
聚泉 228
海泉 229
金津、玉液 229
上廉泉 229
夹承浆 230
翳明 230
安眠 230
颈百劳 230
二、胸腹部(6穴) 230
颈臂 230
子宫 231
胃上穴 231
脐中四边 231
三角灸 232
利尿 232
三、背腰部(12穴) 232
新设 232
血压点 232
定喘 233
夹脊 233
胃脘下俞 233
接脊 234
痞根 234
下极俞 234
腰眼 234
十七椎 234
腰奇 234
臀中 235
四、上肢部穴(11穴) 235
肘尖 235
二白 235
中泉 236
中魁 236
大骨空 236
小骨空 236
腰痛点 236
外劳宫 237
八邪 237
四缝 237
十宣 237
五、下肢部穴(13穴) 237
髋骨 237
鹤顶 238
百虫窝 238
内膝眼 238
膝眼 238
胆囊 239
阑尾 239
内踝尖 239
外踝尖 239
八风 239
独阴 240
里内庭 240
气端 240
第三章 经络的纵横关系 243
第一节 根结与标本 243
一、根结 243
二、标本 244
第二节 气街与四海 246
一、气街 246
二、四海 246
第四章 经络腧穴现代研究 249
第一节 经络现代研究 249
一、经络现象 249
二、经络检测 252
三、经络脏腑相关 254
四、经络实质假说 255
第二节 腧穴现代研究 264
一、穴位形态结构研究 264
二、腧穴生物物理研究 265
三、腧穴病理反应研究 267
四、腧穴刺激效应研究 268
附录一 经络腧穴歌诀选 272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 280
附录三 《经络与腧穴》教学大纲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