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MRI·临床医师必读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詹松华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09988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84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306页
- 主题词:磁共振成像
PDF下载
下载说明
MRI·临床医师必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MRI基础知识 1
前言 1
第1章 磁共振物理现象 1
1.1 原子核的结构 1
1.1.1 人体组织的化学成分 1
1.1.2 原子的组成 1
目录 1
1.1.3 电子的特性 2
1.1.4 原子核的特性 2
1.1.5 质子的特性 2
1.2 原子核的磁特性 2
1.2.1 原子核为何有磁性? 2
1.2.5 氢原子与质子是什么关系? 3
1.2.6 质子自旋和角动量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3
1.2.2 人体怎么会有磁性? 3
1.2.4 人体内这么多原子都与磁共振成像有关吗? 3
1.2.3 人体没有磁性,那怎么能做磁共振成像? 3
1.2.7 置于强磁场内的质子,其角动量有何变化? 4
1.2.8 磁矩有什么特点? 4
1.2.9 什么是进动? 4
1.2.10 进动与外加主磁场有何关系? 5
1.2.11 什么是Tesla? 5
1.3 原子核的磁共振物理现象 5
1.3.1 什么是共振? 5
1.3.2 单摆运动如何形成共振现象? 5
1.3.5 磁共振现象与磁共振成像有何区别? 6
1.3.4 外加磁场B1如何实现? 6
1.3.3 进动的磁矩能发生共振吗? 6
1.4 弛豫过程 7
1.4.1 什么是弛豫? 7
1.4.2 什么是弛豫过程? 7
1.4.3 什么是纵向弛豫? 7
1.4.4 什么是横向弛豫? 7
1.4.5 弛豫过程中的能量转变关系如何? 7
第2章 磁共振图像中的信号对比原理 9
2.1 MRI图像中信号的产生和采集 9
2.1.1 什么是MR信号? 9
2.1.2 MR信号怎样产生? 9
2.1.3 只有横向上的磁矩才会产生MR信号吗? 9
2.1.4 要测量纵向上的磁矩大小怎么办? 9
2.2.1 密度高,就是比重大吗? 10
2.2.2 什么是质子密度? 10
2.1.5 怎么能采集到磁共振中释放出来的回波信号呢? 10
2.2 组织的质子密度 10
2.1.6 回波信号的相位、频率和强度的特性由什么决定的? 10
2.2.3 人体中哪些组织质子密度较低? 11
2.2.4 哪些组织质子密度较高? 11
2.2.5 什么是质子密度加权图像? 11
2.2.6 质子密度高低和信号高低有何关系? 11
2.3 组织的T1时间 12
2.3.1 什么是T1时间? 12
2.3.2 T1时间与MRI图像有什么关系? 12
2.3.3 什么是T1加权图像? 12
2.4 组织的T2时间 13
2.4.1 什么是T2时间? 13
2.3.4 哪些组织T1值较长? 13
2.3.5 哪些组织T1时间短? 13
2.4.2 T2不是和T1一样长吗? 14
2.4.3 T2为什么要比T1短? 14
2.4.4 T2*与T2有什么不同? 14
2.4.5 哪些组织T2长? 14
2.4.6 哪些组织T2短? 14
2.4.7 怎么做T2加权成像? 15
2.4.8 每种组织的质子密度、T1值、T2值都不一样吗? 15
2.4.9 T1加权图像只反映组织的T1值不同吗? 15
2.5 造影剂的应用 15
2.5.1 磁共振成像为何要用造影剂? 15
2.5.2 目前有哪些磁共振造影剂? 15
2.5.4 钆剂的种类和特点如何? 16
2.5.3 为什么增强MRI一般都只做T1加权成像? 16
2.5.5 锰剂的种类和特点如何? 17
2.5.6 铁剂的种类和特点如何? 17
2.5.7 钆剂的副作用如何? 17
2.5.8 国产的造影剂好吗? 17
2.5.9 磁共振造影剂主要适应证有哪些? 18
2.5.10 有口服造影剂吗? 18
2.6 出血性病灶的信号变化特征 18
2.6.1 出血病灶的显示CT好还是MRI好? 18
2.6.2 脏器实质内血肿的成分如何渐行性转变的? 18
2.6.3 急性期血肿的MRI信号如何? 18
2.7.2 抑制脂肪的MR信号有哪些方法? 19
2.7.1 为什么要抑制脂肪的MR信号? 19
2.7 脂肪信号的抑制方法 19
2.6.5 慢性期血肿的MRI信号如何? 19
2.6.4 亚急性期血肿的MRI信号如何? 19
2.6.6 各脏器内的血肿表现有何不同? 19
2.7.3 脂肪中的质子和水分子中的质子在磁特性上有什么不同? 20
2.7.4 什么是脂肪饱和技术? 20
2.7.5 脂肪饱和技术有什么优点? 20
2.7.6 脂肪饱和技术有什么缺点? 20
2.7.7 什么是反转复原脂肪抑制技术? 21
2.7.8 反转复原脂肪抑制技术有什么优点? 21
2.7.9 反转复原脂肪抑制技术有什么缺点? 21
2.7.10 什么是反相位成像脂肪 抑制技术? 21
2.7.11 反相位成像脂肪抑制技术有什么优点? 22
2.7.12 反相位成像脂肪抑制技术有什么缺点? 22
2.7.13 还有其他脂肪抑制技术吗? 22
3.1.1 影像的形成条件 23
3.1.2 数字影像的概念 23
第3章 磁共振成像 23
3.1 数字矩阵与数字化图像 23
3.1.3 数字影像与普通胶片影像相比有何优点? 24
3.1.4 数字影像与磁共振图像的关系如何? 24
3.1.5 数字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何较低? 25
3.1.6 像素和体素有何区别? 25
3.1.7 什么是部分容积效应? 25
3.1.8 何为数字影像的窗位窗宽显示技术? 25
3.2 磁共振成像的时间过程 26
3.2.1 人体进入磁体后的变化 26
3.2.2 成像的过程 26
3.2.3 什么是心电图门控成像技术? 26
3.3.2 梯度磁场有何作用? 27
3.3 磁共振成像中的空间定位 27
3.3.1 什么是梯度磁场? 27
3.2.4 成像完成后的后处理过程 27
3.2.5 诊断报告的形成过程 27
3.3.3 梯度磁场的一般数值是多少? 28
3.3.4 梯度强度与图像质量有何关系? 28
3.3.5 如何实现层面选择? 28
3.3.6 同一层面中不同位置的像素的信号如何分辨? 28
3.3.7 什么是多层面成像技术? 29
3.3.8 什么是K空间? 29
3.3.9 什么是傅里叶转换? 30
3.3.10 什么是K空间零填充技术? 30
3.3.11 什么是K空间分段采集技术? 30
3.3.12 什么是螺旋MRI技术? 30
3.4.3 什么是TE? 31
3.4.4 什么是NEX? 31
3.4.1 什么是脉冲序列? 31
3.4.2 什么是TR? 31
3.4 磁共振成像中的主要参数 31
3.4.5 什么是matrix? 32
3.4.6 什么是flip angle? 32
3.4.7 什么是FOV? 32
3.4.8 什么是THK? 32
3.4.9 什么是Gap? 32
3.4.10 什么是acquisition time? 32
3.5 主要MRI成像序列 33
3.5.1 什么是自旋回波(SE)序列? 33
3.5.2 SE序列中如何进行T1加权成像? 33
3.5.3 SE序列中如何进行T2加权成像? 33
3.5.5 什么是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 34
3.5.4 SE序列中如何进行质子密度加权成像? 34
3.5.7 什么是稳态梯度回波(GRASS或FISP)序列? 35
3.5.6 什么是梯度回波(GRE)序列? 35
3.5.8 什么是扰相梯度回波(SPGR或FLASH)序列? 36
3.5.9 什么是turbo-FLASH序列? 36
3.5.10 什么是反转复原(IR)序列? 36
3.5.11 STIR序列为什么能抑制脂肪信号? 37
3.5.12 什么是FLAIR序列? 37
3.5.13 什么是磁敏感转移(MTC)成像? 37
3.5.14 什么是平面回波(EPI)序列? 37
3.5.17 GRE-EPI序列是T1还是T2加权成像? 38
3.5.18 IR-EPI序列是T1还是T2加权成像? 38
3.5.16 SE-EPI序列时T1和T2加权成像都能做吗? 38
3.5.15 平面回波(EPI)序列是T1还是T2加权成像? 38
3.5.19 什么是GRASE序列? 39
3.5.20 什么是弥散成像? 39
3.5.21 什么是灌注成像? 39
3.5.22 什么是弥散张量成像? 39
3.5.23 脑功能成像是应用EPI技术的吗? 40
3.5.24 EPI技术对心脏MRI成像有何影响? 40
3.6 3D磁共振成像 40
3.6.1 什么是3D成像? 40
3.6.2 3D成像过程有何特殊? 40
3.6.3 3D成像有何优点? 41
3.6.4 3D成像主要用在什么情况? 41
4.1.4 血管的MR信号与血流的关系怎样? 42
4.1.2 静止的血液MR信号如何? 42
4.1.3 血管内血液流动有什么特点? 42
4.1 血流与流空效应 42
第4章 磁共振血管造影 42
4.1.1 血液流动怎么会影响MRI成像? 42
4.1.5 流空效应产生的条件 43
4.1.6 流空效应与MR信号强度变化的关系 43
4.1.7 血流对MR图像的不良影响 43
4.1.8 血流流空效应的有效利用 43
4.2 血管在MRI成像时的信号特点 44
4.2.1 血流流动一定导致流空而MR信号减低吗? 44
4.2.2 血流流速和信号的关系如何? 44
4.2.3 哪些情况下血管内流动的血液表现为高信号? 44
4.2.6 什么是偶回波相位重聚现象? 45
4.2.7 偶回波相位重聚现象有什么好处或不利之处? 45
4.2.5 血流进入产生的高信号如何克服和利用? 45
4.2.4 血流进入现象怎么形成? 45
4.2.8 什么是舒张期伪门控现象? 46
4.2.9 舒张期伪门控现象如何识别? 46
4.2.10 如何使快速血流呈低信号? 46
4.2.11 如何使快速血流呈高信号? 47
4.2.12 血液湍流信号如何? 47
4.3 时间飞跃法MRA 47
4.3.1 MRA中的A指动脉还是指血管造影? 47
4.3.2 MRA一定要用造影剂吗? 47
4.3.3 MRA的成像过程怎样? 48
4.3.4 什么是M1P重建技术? 48
4.3.8 时间飞跃法MRA图像上血管的表现是亮的还是黑的? 49
4.3.7 简要叙述时间飞跃法MRA的原理? 49
4.3.9 时间飞跃法MRA有什么优点? 49
4.3.5 MRA的旋转图像如何形成? 49
4.3.6 什么是时间飞跃法(时飞法,TOF)MRA? 49
4.3.10 时间飞跃法MRA目前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50
4.4 相位对比法MRA 50
4.4.1 相位与MR信号有何关系? 50
4.4.2 血流速度与相位丢失或相位重聚有何关系? 50
4.4.3 相位对比法(PC法)MRA的成像过程怎样? 51
4.4.4 为什么PC法MRA成像时间较长? 51
4.4.5 为什么PC法MRA成像时要明确设定目标血管的血流速度? 51
4.4.6 PC法MRA与时间飞跃法MRA比较有何优点? 51
4.4.7 PC法MRA的缺点在哪里? 51
4.5.1 为什么要使用造影剂来做MRA? 52
4.5.2 为什么要快速注射造影剂? 52
4.5.3 快速MRA成像对机器条件的要求如何? 52
4.4.8 PC法MRA目前主要用在哪些临床情况? 52
4.5 造影剂增强超快速MRA 52
4.5.4 一定要在成像前训练屏气吗? 53
4.5.5 如何估算造影剂团到达靶血管的循环时间? 53
4.5.6 造影剂的量如何掌握? 53
4.5.7 是否需要高压注射器? 53
4.5.8 采用什么成像序列为好? 53
影响? 54
4.5.13 能否使用血池造影剂的方法做MRA? 54
4.5.12 MRA能否显示血管内表面? 54
4.5.10 翻转角选择对图像有何影响? 54
4.5.11 后处理方法对CE-MRA的 54
4.5.9 TR和TE如何优选? 54
4.5.14 三维增强MRA与CTA的比较有何优点? 55
4.6 周围血管MRA的临床应用 55
4.6.1 肺动脉MRA检查的技术要点 55
4.6.2 肺动脉MRA的临床价值如何? 55
4.6.6 肾动脉MRA对肾移植供者和受者的应用价值? 56
4.6.5 哪些病变可用肾动脉MRA明确显示? 56
4.6.3 肺动脉MRA时要注意什么? 56
4.6.4 提高肾动脉MRA图像质量的方法有哪些? 56
4.6.7 肾动脉MRA容易引起判断失误的陷阱在哪里? 57
4.6.8 肠系膜动脉也能做MRA吗? 57
4.6.9 肠系膜动脉做MRA能解决哪些问题? 57
4.6.10 冠状动脉的MRA成像目前能做吗? 57
4.6.1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能显示吗? 58
4.6.12 除MRA外,有别的MRI方法显示心肌缺血吗? 58
4.6.13 冠脉行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能做MRA吗? 58
4.6.14 冠状动脉MRA和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如何选用? 59
4.6.15 为什么说颈部血管3D增强MRA技术要求最高? 59
4.6.16 什么情况下建议行颈部血管三维增强MRA? 59
4.6.17 颈部血管三维增强MRA的临床实用价值如何? 59
4.6.18 颈部血管三维增强MRA阅片时要注意的问题? 59
4.6.22 静脉MRA的主要优势在哪里? 60
4.6.23 静脉MRA的主要临床应用价值 60
4.6.19 四肢血管三维增强MRA在技术上要注意哪些问题? 60
4.6.21 静脉MRA与动脉MRA在成像技术上有什么不同? 60
4.6.20 四肢血管三维增强MRA的临床应用价值如何? 60
4.6.24 MRA能代替X线血管造影吗? 61
第5章 影响MRI检查质量的因素 62
5.1 设备性能 62
5.1.1 磁场强度高低就是图像质量高低吗? 62
5.1.2 为什么目前都视高磁场强度为高档MRI机型? 62
5.1.3 为什么有人认为低场强的MRI机仍比高场强MRI机多? 62
5.1.4 为什么磁场强度高时,运动伪影更明显? 62
5.1.9 计算机处理能力在实际MRI工作中的影响? 63
5.1.8 计算机软件设计对MRI成像的影响? 63
5.1.7 梯度磁场切换率对MRI图像质量有何影响? 63
5.1.5 磁场均匀度对MRI图像有何影响? 63
5.1.6 梯度磁场强度对MRI成像有何影响? 63
5.1.10 线圈选择与图像质量的关系如何? 64
5.1.11 照相机的条件状况和图像质量的关系? 64
5.2 成像参数的选择 64
5.2.1 TR增加与图像质量的关系如何? 64
5.2.2 TR减少与图像质量的关系如何? 64
5.2.3 TE增加与图像质量的关系如何? 64
5.2.7 层厚与图像质量的关系如何? 65
5.2.8 FOV与图像质量的关系如何? 65
5.2.9 RF带宽与图像质量的关系如何? 65
5.2.6 矩阵大小与图像质量的关系如何? 65
5.2.5 脉冲激发次数与图像质量的关系如何? 65
5.2.4 TE减少对图像质量有何影响? 65
5.2.10 回波链长度与图像质量的关系如何? 66
5.2.11 检查时间与图像质量的关系如何? 66
5.3 操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66
5.3.1 为什么业务能力对MRI检查的质量有影响? 66
5.3.2 检查前充分的解释和准备工作重要吗? 66
5.3.3 检查部位的准确放置是如何影响图像质量的? 66
5.3.4 熟练敏捷的操作能力是如何影响图像质量的? 67
5.3.5 良好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也会提高图像质量吗? 67
5.3.6 特殊情况的处理也会影响图像质量的? 67
5.4 伪影 67
5.4.1 MRI图像的伪影主要有哪几种? 67
5.4.2 化学位移伪影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7
5.4.4 移动伪影如何产生? 68
5.4.5 移动伪影如何减少或克服? 68
5.4.3 化学位移伪影如何克服和识别? 68
5.4.6 卷褶伪影如何消除? 69
5.4.7 扭曲伪影如何识别和减少? 69
5.4.8 截断伪影是如何产生的? 70
5.4.9 什么是计算机伪影? 70
第6章 磁共振波谱分析 71
6.1 波谱分析基础 71
6.1.1 何谓磁共振波谱分析(MRS)? 71
6.1.2 MRS的临床意义 71
6.1.3 MRI与MRS、MRSI的差别 71
6.1.4 化学位移(CS)与MRS的关系 71
6.1.5 MRS的获得与外加主磁场的关系 72
6.1.6 水抑制技术 72
6.1.7 脂肪抑制技术 72
6.1.9 如何分析磁共振波谱? 73
6.1.8 MRS是如何获得的? 73
6.1.10 影响谱线宽度(即锐利度)的因素 74
6.2 MRS定位及定量技术 74
6.2.1 何谓MRS定位?如何实现? 74
6.2.2 MRS射频线圈的应用 74
6.2.3 单体素法MRS的梯度线圈定位法 74
6.2.4 多体素法MRS的梯度线圈定位法 75
6.2.5 水抑制 75
6.2.6 脂肪抑制 76
6.2.7 信号接收和射频检测 76
6.2.8 MRS的后处理 76
6.2.9 31P波谱的组成 77
6.2.10 1H波谱的组成 77
6.3.1 癫癎 79
6.3 MRS的临床应用 79
6.3.3 脑梗死和脑出血 80
6.3.4 放疗后 80
6.3.5 精神分裂症 80
6.3.2 脑肿瘤 80
6.3.6 脑白质病 81
6.3.7 冠心病及心肌缺血 81
6.3.8 MRS在心脏应用上的影响因素及前景展望 81
6.3.9 人体骨骼肌的MRS分析 82
6.3.10 如何进行骨骼肌氧代谢能力评估? 82
6.3.11 MRS在骨骼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如何? 82
6.3.12 正常肝脏MRS 82
6.3.14 肾脏的MRS应用 83
6.3.15 前列腺和睾丸的MRS应用 83
6.3.13 弥漫性肝脏疾病MRS 83
第7章 磁共振设备 84
7.1 磁体 84
7.1.1 磁共振磁体与普通磁体有什么不同? 84
7.1.2 磁共振磁体分哪几种? 84
7.1.3 磁场强度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84
7.1.4 为什么目前高档MRI机都是超导的? 84
7.1.5 超导MRI的冷却介质是液氮还是液氦? 85
7.1.6 阻抗型磁体有什么优点? 85
7.1.7 为什么阻抗型磁体目前较少? 85
7.1.8 永磁型磁体的优点有哪些? 85
7.1.9 为什么永磁型MRI不能做快速成像? 85
7.1.10 什么是开放型磁共振机? 85
7.2 磁共振梯度磁场 86
7.1.14 什么是磁体失超? 86
7.2.1 梯度磁场与主磁场有什么不同? 86
7.1.12 3T磁共振机有哪些优越性? 86
7.1.11 主磁场强度越高越好吗? 86
7.1.13 什么是双梯度(twinspeed)MRI机? 86
7.2.2 为什么要有梯度磁场? 87
7.2.3 梯度磁场对主磁场有干扰吗? 87
7.2.4 梯度磁场的强度一般范围是多少? 87
7.2.5 如何判定梯度磁场的好差? 87
7.2.6 梯度与射频系统有什么相互关联? 87
7.2.10 梯度磁场好差与成像时间有关吗? 88
7.3 计算机系统 88
7.3.1 磁共振的计算机与普通计算机有何不同? 88
7.2.9 频率编码梯度有什么作用? 88
7.2.8 为什么相位编码梯度磁场方向对运动伪影的识别很重要? 88
7.2.7 层面定位梯度磁场如何达到定位作用? 88
7.3.2 磁共振计算机分哪几部分? 89
7.3.3 磁共振应用软件的特点? 89
7.3.4 计算机软件与图像质量有何关系? 89
7.3.5 计算机硬盘一般容量有多大? 89
7.3.6 图像转存有什么方法? 89
7.3.7 什么是计算机工作站? 89
7.3.8 工作站和PACS有什么区别? 90
7.4 射频发生和接收装置 90
7.4.1 什么是射频? 90
7.4.2 什么是射频的带宽? 90
7.4.3 射频带宽与MR图像质量有什么关系? 90
7.4.4 什么是中心频率? 90
7.4.9 什么是腔内线圈? 91
7.4.8 什么是相位阵列线圈? 91
7.4.10 线圈接收的信号和MR图像有何联系? 91
7.4.6 为什么MR成像时都要用“线圈”? 91
7.4.5 不同层面的质子,所用激发射频的频率都不同吗? 91
7.4.7 线圈有哪些种类? 91
7.5 其他重要部件 92
7.5.1 激光照相机 92
7.5.2 匀场系统 92
第8章 安全性和副作用 93
8.1 磁场对人体生理活动的影响 93
8.1.1 主磁场对人体影响的问题 93
8.1.2 梯度磁场的生物效应 93
8.1.3 激发射频对人体的生物效应 93
8.2.3 什么是幽闭恐怖症? 94
8.2.4 如何减少幽闭恐怖症的发生? 94
8.2.1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94
8.2.2 如何减少MR噪声导致的对人体不良影响? 94
8.2 磁共振成像过程中非磁场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94
8.2.5 如何减少医源性仪器设备伤人事故? 95
8.3 磁场对人体中植入物或外来物的影响 95
8.3.1 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绝对不能做MRI吗? 95
8.3.2 电子耳蜗的病人能做MRI吗? 95
8.3.3 还有哪些电子、电磁或机械运动的植入物不能做MRI的? 95
8.3.4 动脉瘤或血管止血夹的病人能做MRI吗? 95
8.4.1 妊娠的妇女能做MRI检查吗? 96
8.4 磁场对妊娠的影响 96
8.3.9 外伤性金属异物的病人能做MRI吗? 96
8.3.10 有子宫内节育植入装置的病人能做MRI吗? 96
8.3.7 骨科植入物的病人能做MRI吗? 96
8.3.6 血管内线圈、支架和滤器的病人能做MRI吗? 96
8.3.5 人工心脏瓣膜的病人能做MRI吗? 96
8.3.8 留置动脉或静脉插管的病人能做MRI吗? 96
8.4.2 妊娠的妇女为什么不能做MRI检查? 97
8.4.3 为什么有的妊娠妇女也做了MRI检查? 97
8.5 磁共振造影剂对人体的影响问题 97
8.5.1 磁共振造影剂有副作用吗? 97
8.5.2 磁共振造影剂主要有哪些副作用? 97
8.5.3 各种钆剂的副作用有区别吗? 97
8.5.4 肾功能不良的病人能用磁共振造影剂吗? 98
8.5.5 可不可以多次或反复、较长时间使用磁共振造影剂? 98
8.5.6 怀孕和哺乳期妇女能用磁共振造影剂吗? 98
9.1.1 如何选择扫描平面? 99
9.1.3 如何选择成像序列? 99
9.1.2 扫描层厚一般以多少为合适? 99
第二篇 MRI临床应用 99
9.1 检查技术 99
第9章 脑和头颅 99
9.1.4 头颅MRI检查为什么要比CT慢? 100
9.1.5 急诊病人为什么不宜做MRI检查? 100
9.1.6 哪些情况特别适合做MRI检查? 100
9.1.7 应用MRI造影剂的临床指征主要有哪些? 100
9.2 先天性病变 101
9.2.1 一侧性大脑半球发育畸形 101
9.2.2 透明隔发育畸形 101
9.2.3 小脑扁桃体延髓联合下疝畸形 101
9.2.5 第四脑室中、侧孔先天性闭塞 102
9.2.4 先天性中脑导水管狭窄 102
9.2.6 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 103
9.2.7 脑灰质移位 104
9.3 常见颅内肿瘤 104
9.3.1 脑肿瘤有哪些共同表现? 104
9.3.2 脑外肿瘤与脑内肿瘤如何区别? 104
9.3.3 星形胶质细胞瘤的发病和分型如何? 104
9.3.4 星形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如何? 105
9.3.5 少枝胶质细胞瘤 106
9.3.6 室管膜瘤 106
9.3.7 脑膜瘤 107
9.3.8 垂体腺瘤(垂体瘤) 108
9.3.9 颅咽管瘤 109
9.3.11 血管母细胞瘤 110
9.3.10 髓母细胞瘤 110
9.3.12 听神经瘤 112
9.3.13 表皮样囊肿 113
9.3.14 皮样囊肿 113
9.3.15 蛛网膜囊肿 113
9.3.16 脑内转移瘤 114
9.3.17 颅内脊索瘤 115
9.3.18 松果体瘤 116
9.3.19 颅内生殖细胞瘤 116
9.3.20 颅内淋巴瘤 117
9.4 颅内血管性病变 117
9.4.1 颅内动脉瘤 117
9.4.2 颅内动静脉血管畸形(AVM) 118
9.4.3 海绵状血管瘤 118
9.4.4 脑梗死、脑缺血 119
9.4.5 脑梗死、脑缺血的MRI新技术和新发展 120
9.4.6 颅内血肿 122
9.4.7 蛛网膜下腔出血 123
9.5 颅内炎症性病变 123
9.5.1 化脓性脑炎和脑脓肿 123
9.5.2 颅内结核 124
9.5.3 脑囊尾蚴病 124
9.5.4 脑棘球坳病 124
9.5.5 颅内病毒感染和艾滋病 125
9.5.6 颅内真菌感染 125
9.6.1 外伤性颅内血肿 127
9.6.2 脑挫裂伤 127
9.6 头颅外伤病变 127
9.5.7 硬膜外脓肿和硬膜下脓肿 127
9.6.3 弥漫性脑损伤 128
9.6.4 特殊部位的脑外伤 128
第10章 脊柱和脊髓 130
10.1 检查技术 130
10.1.1 脊柱、脊髓病变为什么首选MRI检查? 130
10.1.2 脊柱、脊髓病变的MRI检查常规要做冠状面吗? 130
10.1.3 椎间盘突出选择做MRI好还是CT好? 130
10.1.4 为什么脊柱MRI读片时常需要结合CT和X线平片? 130
10.1.5 脊柱、脊髓病变MRI检查时相位编码方向如何选择? 131
10.1.6 为什么颈椎椎间盘横断面MRI序列要选T2*成像? 131
10.1.7 胸腰椎MRI检查方法 131
10.1.8 颈椎MRI检查方法 131
10.2.1 脊柱椎体血管瘤在病理上有哪些特点? 132
10.2.2 脊柱椎体血管瘤的MRI表现 132
10.2 脊柱或硬膜外肿瘤 132
10.2.3 硬膜外椎管内脂肪瘤 133
1 0.2.4 脊柱椎体转移瘤 133
10.2.5 淋巴肉瘤 134
10.2.6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134
10.3 脊髓病变 135
10.3.1 室管膜瘤 135
10.3.2 星形细胞瘤 136
10.3.3 血管母细胞瘤 137
10.3.4 髓内转移瘤 137
10.3.5 髓内脂肪瘤、皮样囊肿及胆脂瘤 137
10.3.6 髓内其他少见肿瘤 137
10.3.7 脊髓空洞症 138
10.4.1 神经源性肿瘤 139
10.4 髓外硬膜下肿瘤 139
10.3.8 脊髓多发性硬化 139
10.4.2 脊膜瘤 141
10.4.3 髓外硬膜下其他肿瘤 142
10.5 炎性病变 142
10.5.1 硬膜外脓肿 142
10.5.2 硬膜下脓肿 143
10.5.3 脊髓炎 143
10.5.4 脊髓内脓肿 144
10.5.5 脊柱结核 144
10.5.6 蛛网膜炎 145
10.5.7 脊柱骨髓炎 145
10.5.8 软脊膜炎 145
10.5.13 强直性脊柱炎 146
10.5.11 类风湿关节炎 146
10.5.12 布鲁菌性脊椎炎 146
10.5.9 肥厚性硬脊膜炎 146
10.5.10 骨化性蛛网膜炎 146
10.6 椎间盘病变 147
10.6.1 椎间盘变性 147
10.6.2 椎间盘膨出 147
10.6.3 椎间盘突出 147
10.6.4 髓核游离(椎间盘脱出) 147
10.6.5 椎间盘感染 148
10.6.6 术后椎间盘炎 148
10.7.2 脊髓水肿 149
10.7.4 脊髓横断 149
10.7.3 脊髓挫伤 149
10.7.1 脊髓震荡 149
10.7 外伤 149
10.6.7 脊柱滑脱 149
10.7.5 椎管内血肿 150
10.7.6 慢性期脊髓损伤 151
10.7.7 脊柱开放性损伤 151
10.7.8 脊柱闭合性损伤 151
10.8 先天性畸形 152
10.8.1 开放性神经管闭合不全(脊髓膨出及脊髓脊膜膨出) 152
10.8.2 隐性神经管闭合不全 152
10.8.3 脊髓纵裂 152
10.8.4 原发性脊髓栓系综合征 153
10.8.5 Chiari畸形 153
11.2.1 甲状腺的正常MRI表现 155
11.2 甲状腺 155
11.1.3 成像序列的选择 155
11.1.2 如何选择扫描层面、扫描层厚? 155
11.1 检查技术 155
第11章 颈部和五官 155
11.1.1 颈部和五官MR检查中使用的线圈 155
11.2.2 甲状腺MRI检查的优越性 156
11.2.3 单纯性甲状腺肿 156
11.2.4 胸内甲状腺肿 156
11.2.5 甲状腺囊肿 156
11.2.6 甲状腺腺瘤 157
11.2.7 甲状腺癌 157
11.3 腮腺 157
11.3.1 腮腺的正常MRI表现 157
11.3.4 腮腺良性肿瘤 158
11.4 鼻咽癌 158
11.3.5 腮腺恶性肿瘤 158
11.3.3 腮腺炎 158
11.3.2 腮腺MRI检查的优越性 158
11.5 喉癌 160
11.6 眼球和眶内病变 161
11.6.1 眼球和眶内病变MR检查的优越性 161
11.6.2 视网膜脱离 161
11.6.3 恶性黑色素瘤 161
11.6.4 眼眶蜂窝组织炎 162
11.6.5 炎性假瘤 162
11.6.6 甲状腺眼病 162
11.6.7 眶内脑膜瘤 163
11.6.8 视神经胶质瘤 163
11.6.9 海绵状血管瘤 163
11.6.10 泪腺肿瘤 163
11.7.3 鼻窦黏液囊肿 164
11.7.2 鼻旁窦炎 164
11.7 鼻旁窦 164
11.7.1 鼻旁窦MR检查的优越性 164
11.7.4 鼻旁窦癌 165
第12章 胸部 166
12.1 检查技术 166
12.1.1 胸部MRI检查的临床应用特点 166
12.1.2 胸部MRI检查的技术特点 166
12.1.3 胸部正常解剖组织的MRI表现 166
12.1.4 哪些情况下要选择MRI检查? 167
12.2 肿瘤 168
12.2.1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68
12.2.4 肺肉瘤 170
12.2.3 肺上沟瘤 170
12.2.2 肺转移癌 170
12.2.5 肺腺瘤 171
12.2.6 错构瘤 171
12.2.7 肺囊肿 171
12.2.8 纵隔甲状腺瘤 172
12.2.9 胸腺瘤 172
12.2.10 纵隔畸胎瘤 172
1 2.2.11 纵隔淋巴瘤 173
1 2.2.12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173
12.2.13 支气管囊肿 173
12.2.14 胸膜间皮瘤 173
12.3 炎症 174
12.3.1 肺炎 174
12.2.16 胸膜淋巴瘤 174
12.2.15 胸膜转移瘤 174
12.3.2 肺炎性假瘤 175
12.3.3 肺脓肿 175
12.3.4 肺结核 175
12.3.5 纵隔炎和纵隔脓肿 176
12.3.6 胸膜炎和胸腔积液 177
12.4 外伤 177
12.4.1 胸壁、胸膜创伤 177
12.4.2 创伤性湿肺、肺挫伤 178
12.4.3 肺撕裂伤和肺血肿 178
12.5 食管病变 178
12.5.1 食管病变能做MRI检查吗? 178
12.5.2 食管癌 178
12.5.3 食管囊肿 179
12.5.4 食管裂孔疝 180
第13章 心脏大血管 181
13.1 检查技术 181
13.1.1 心脏能做MRI检查吗? 181
13.1.2 心脏MRI检查有哪些优点? 181
13.1.3 心脏MRI检查为什么要用心电图门控成像? 182
13.1.4 自旋回波心电图门控MRI成像方法 183
13.1.5 心电图门控梯度回波(GRE)快速电影MRI成像 183
13.1.6 快速单次激发GRE成像(无心电图触发) 183
13.1.7 屏气K空间分段采集GRE技术 184
13.1.8 屏气电影MRI技术 184
13.1.9 K空间螺旋采集技术 184
13.1.10 平面回波成像(EPI)技术 184
13.1.12 流动敏感性MRI技术 185
13.1.13 黑血和亮血MRI(EPI)技术 185
13.1.11 心脏触发快速单激发TSE成像技术 185
13.1.14 心脏及大血管MRI扫描层面的选择 186
13.2 冠状动脉与心肌缺血 186
13.2.1 缺血性心脏病 186
13.2.2 急性心肌梗死 186
13.2.3 陈旧心肌梗死 187
13.2.4 心肌梗死并发症 187
13.3 先天性畸形 187
13.3.1 房间隔缺损 187
13.3.2 室间隔缺损 188
13.3.3 动脉导管未闭 188
13.3.4 法洛四联症 189
13.3.5 肺动脉瓣狭窄 189
13.3.8 主动脉缩窄 190
13.3.9 马方综合征 190
13.3.6 肺动脉狭窄 190
13.3.7 主动脉瓣狭窄 190
13.4 心脏后天性疾病 191
13.4.1 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191
13.4.2 心脏瓣膜病——二尖瓣关闭不全 191
13.4.3 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狭窄 191
13.4.4 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92
13.4.5 扩张型心肌病 192
13.4.6 肥厚型心肌病 192
13.4.7 限制型心肌病 193
13.4.8 原发限制型心肌病 193
13.4.9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193
13.4.12 高血压性心脏病 194
13.4.11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194
13.4.1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94
13.4.13 心肌炎 195
13.4.14 心包积液 195
13.4.15 缩窄性心包炎 195
13.4.16 心包肿瘤 196
13.4.17 心包囊肿和憩室 196
13.4.18 心内膜肿瘤 196
13.4.19 心壁内肿瘤 197
13.5 主动脉病变 197
13.5.1 主动脉粥样硬化 197
13.5.2 真性主动脉瘤 197
13.5.3 假性主动脉瘤 198
13.5.4 夹层主动脉瘤 198
13.5.5 大动脉炎 199
第14章 上腹部 200
14.1 检查技术 200
14.1.1 上腹部病变首选MRI还是CT? 200
14.1.2 为什么上腹部MRI具有优越性? 200
14.1.3 为什么梯度磁场的提高对上腹部MRI检查关系重大? 200
14.1.4 上腹部MRI检查的成像序列主要有哪些发展? 201
14.1.5 线圈设计的改进对上腹部MRI检查质量的提高有何影响? 201
14.1.6 脂肪抑制技术在上腹部MRI检查中的应用 201
14.1.7 MR胰胆管造影(MRCP)现状如何? 202
14.1.8 上腹部血管能做MRA吗? 202
14.2 肝脏局灶性病变 203
14.2.1 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何在? 203
14.2.2 增强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何在? 203
14.2.3 单纯性囊肿 203
14.2.4 细菌性肝脓肿 204
14.2.6 肝棘球蚴病 205
14.2.7 肝结核球 205
14.2.8 海绵状血管瘤(CH) 205
14.2.5 阿米巴性肝脓肿 205
14.2.9 局灶性结节增生(FNH) 206
14.2.10 肝腺瘤(HA) 206
14.2.11 肝细胞肝癌(HCC) 206
14.2.12 纤维板层样肝细胞肝癌(FLHCC) 208
14.2.13 肝转移瘤 208
14.2.14 胆管瘤(biloma) 208
14.2.18 母细胞瘤 209
14.2.20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209
14.2.19 血管肉瘤 209
14.2.17 局灶性肝淋巴瘤 209
14.2.16 囊腺瘤 209
14.2.15 肝内的胰腺假性囊肿 209
14.2.21 弥漫性血管瘤病侵犯肝、骨伴有后腹膜血管肉瘤 210
14.3 肝脏弥漫性病变 210
14.3.1 多囊肝 210
14.3.2 肝脏真菌脓肿 210
14.3.3 肝粟粒性结核 211
14.3.4 肝硬化 211
14.3.5 脂肪肝 211
14.3.6 弥漫型肝细胞肝癌 211
14.3.7 肝脏继发性淋巴瘤 211
14.4.1 胆道 212
14.4 胆道和胆囊 212
14.3.9 色素沉着症 212
14.3.8 肝转移瘤 212
14.4.2 胆囊 213
14.5 胰腺 214
14.5.1 提高胰腺MRI检查质量的措施 214
14.5.2 为什么胰腺MRI的T1W图像非常重要? 214
14.5.3 急性胰腺炎 215
14.5.4 慢性胰腺炎 215
14.5.5 胰腺脓肿 216
14.5.6 胰腺假性囊肿 216
14.5.7 胰腺癌 217
14.5.11 胰岛细胞瘤 218
14.5.10 胰腺转移瘤 218
14.5.9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 218
14.5.8 胰腺黏液性囊腺瘤和囊腺癌 218
14.5.12 胰腺囊肿 219
14.6 脾脏 219
14.6.1 脾脏MRI检查有什么特点? 219
14.6.2 先天性副脾 219
14.6.3 先天性多脾综合征 220
14.6.4 先天性游走脾 220
14.6.5 先天性脾肿大 220
14.6.6 脾囊肿 220
14.6.7 脾脏良性血管瘤 221
14.6.8 脾脏错构瘤 221
14.6.9 脾脏恶性淋巴瘤 221
14.6.10 转移瘤 221
14.7 胃 222
14.7.1 胃能做MRI检查吗? 222
14.6.11 脾梗死 222
14.6.12 脾创伤 222
14.7.2 胃癌 223
14.7.3 胃平滑肌瘤及平滑肌肉瘤 223
14.7.4 胃淋巴瘤 224
第15章 腹膜后及盆腔泌尿生殖系统 225
15.1 检查技术 225
15.1.1 肾脏MRI检查的价值 225
15.1.2 肾上腺MRI的检查意义 225
15.1.3 盆腔检查的主要适应证有哪些? 225
15.1.7 盆腔MRI检查成像矩阵及信号平均次数选择 226
15.1.9 盆腔动态增强MRI扫描的方法 226
15.1.8 盆腔增强MR检查的意义 226
15.1.5 盆腔MRI检查切层方向和层面选择 226
15.1.4 盆腔MRI检查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226
15.1.6 盆腔MRI检查脉冲序列 226
15.1.10 分析盆腔MR影像的方法 227
15.2 肾和肾盂 227
15.2.1 肾肿块行MRI检查的意义何在? 227
15.2.2 肾囊肿 227
15.2.3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228
15.2.5 肾细胞癌 229
15.2.4 肾腺瘤 229
15.2.6 肾母细胞瘤 230
15.2.7 肾盂癌 231
15.2.8 肾脏转移瘤 231
15.2.9 其他实质性肾肿块 231
15.2.10 输尿管肿瘤 231
15.2.11 先天性异常 231
15.2.15 肾脓肿和肾周脓肿 232
15.2.14 肾动脉狭窄 232
15.2.12 肾移植 232
15.2.13 肾脏的生理评估 232
15.3 肾上腺 233
15.3.1 肾上腺MRI检查的优点 233
15.3.2 无功能性腺瘤和肾上腺转移瘤 233
15.3.3 嗜铬细胞瘤 234
15.3.4 神经母细胞瘤 235
15.3.5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235
15.3.6 库欣综合征 236
15.3.7 原发性肾上腺癌 236
15.3.8 肾上腺腺瘤 236
15.3.9 继发性肾上腺增生 236
15.3.10 其他肾上腺肿块 236
15.4.3 腹膜后脂肪瘤 237
15.4.4 腹膜后脂肪肉瘤 237
15.4.1 后腹膜淋巴结 237
15.4.2 腹膜后纤维组织细胞肿瘤 237
15.4 后腹膜 237
15.4.5 畸胎瘤 238
15.4.6 腹膜后多囊性纤维性间皮瘤 238
15.4.7 腹膜后纤维化 238
15.4.8 囊性腹膜后血肿 238
15.4.9 腹膜后脓肿 238
15.4.10 神经纤维瘤病 239
15.4.11 腹膜后转移瘤 239
15.5 尿路结石、梗阻和炎性疾病 239
15.5.1 尿路结石和梗阻 239
15.6.1 正常表现特点 240
15.5.2 肾盂肾炎 240
15.6 男性盆腔 240
15.6.2 膀胱癌 241
15.6.3 膀胱良性病变 242
15.6.4 前列腺囊肿 242
15.6.5 慢性前列腺炎 242
15.6.6 前列腺增生 242
15.6.7 前列腺癌 243
15.6.8 睾丸与附睾病变 243
15.7 女性盆腔 244
15.7.1 正常表现特点 244
15.7.2 子宫肌瘤 244
15.7.3 子宫内膜异位症 245
15.7.4 子宫内膜癌 246
15.7.5 宫颈癌 248
15.8 卵巢病变 249
15.8.1 卵巢肿瘤概述 249
15.8.2 卵巢囊腺瘤 249
15.8.3 卵巢Brenner瘤的MRI特征 251
15.8.4 良性泡沫细胞瘤 251
15.8.5 纤维瘤 251
15.8.6 畸胎瘤 251
15.8.7 卵巢癌 253
15.8.8 卵巢附件囊肿 253
15.10.2 女性尿失禁 254
15.10.1 女性尿道癌 254
15.9.2 阴道肿瘤 254
15.10 尿道 254
15.9 阴道和尿道 254
15.8.9 子宫内膜囊肿和子宫内膜异位症 254
15.9.1 阴道发育不良或闭锁 254
第16章 骨关节 255
16.1 检查技术 255
16.1.1 如何选择X线摄片与MRI检查? 255
16.1.2 CT与MRI检查在骨关节病变诊断方面有何优缺点? 255
16.1.3 骨关节MRI检查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256
16.1.4 MRI增强对诊断有何作用? 256
16.1.5 肩关节的MRI检查要点 256
16.1.6 肘关节的MRI检查要点 257
16.1.7 腕关节和手的MRI检查要点 257
16.1.8 髋关节的MRI检查要点 257
16.2 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258
16.2.1 骨瘤 258
16.1.9 膝关节的MRI检查要点 258
16.1.11 颞下颌关节的MRI检查要点 258
16.1.10 踝关节和足的MRI检查要点 258
16.2.2 骨样骨瘤 259
16.2.3 骨母细胞瘤 259
16.2.4 骨肉瘤 259
16.2.5 皮质旁骨肉瘤 261
16.2.6 骨软骨瘤 261
16.2.7 软骨瘤 261
16.2.8 软骨母细胞瘤 261
16.2.9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 262
16.2.10 软骨肉瘤 262
16.2.12 骨化性纤维瘤 263
16.2.13 骨纤维黏液瘤 263
16.2.11 非骨化性纤维瘤 263
16.2.14 骨巨细胞瘤 264
16.2.15 骨纤维肉瘤 264
16.2.16 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264
16.2.17 骨血管瘤 265
16.2.18 血管内皮细胞瘤 265
16.2.19 血管外皮细胞瘤 265
16.2.20 血管肉瘤 265
16.2.21 神经纤维瘤 265
16.2.24 骨脂肪肉瘤 266
16.2.25 骨髓瘤 266
16.2.26 尤文肉瘤 266
16.2.23 骨脂肪瘤 266
16.2.22 神经鞘瘤 266
16.2.27 骨网织细胞肉瘤 267
16.2.28 恶性淋巴瘤 267
16.2.29 恶性组织细胞瘤 267
16.2.30 滑膜瘤 268
16.2.31 滑膜肉瘤 268
16.2.32 脊索瘤 268
16.2.33 骨平滑肌肉瘤 268
16.2.34 骨横纹肌肉瘤 269
16.2.35 溶骨性转移性骨肿瘤 269
16.2.36 成骨性转移性骨肿瘤 270
16.2.37 骨囊肿 270
16.2.38 动脉瘤样骨囊肿 270
16.2.39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271
16.3.1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272
16.3 骨关节炎症 272
16.2.40 畸形性骨炎 272
16.3.2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273
16.3.3 脊柱结核 274
16.3.4 化脓性脊柱炎 274
16.3.5 化脓性关节炎 275
16.3.6 类风湿性关节炎 275
16.3.7 强直性脊柱炎 275
16.3.8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样滑膜炎 276
16.3.9 退行性骨关节炎 276
16.3.10 颞下颌关节的炎症性病变 277
16.4 外伤 277
16.4.1 骨折 277
16.4.3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与退行性改变 278
16.4.4 韧带损伤 278
16.4.2 脱位 278
16.4.5 肌腱损伤 279
16.4.6 肩腱袖撕裂 280
16.4.7 髋关节唇撕裂 280
16.5 缺血性骨关节病变 280
16.5.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280
16.5.2 月骨无菌性坏死 281
16.5.3 距骨的无菌性坏死 282
16.5.4 胫骨结节骨软骨病 282
16.5.5 肱骨头缺血性坏死 282
16.6 肌肉软组织病变 283
16.6.1 软组织血管瘤 283
16.6.2 脂肪瘤 283
16.6.3 神经源性肿瘤 284
16.6.4 软组织脓肿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