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心脏起搏技术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耿仁义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80194101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00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517页
- 主题词:关节镜-矫形外科手术-图谱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实用心脏起搏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起搏器的发展简史及展望 1
一、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发展史 1
二、目前起搏器的应用现状 2
三、心脏起搏的发展方向 2
第2章 人工心脏起搏系统概述 4
第一节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组成和分类 4
一、人工心脏起搏的定义 4
二、人工心脏起搏系统的组成 4
三、人工心脏起搏的分类方法 4
第二节 临时性心脏起搏的分类 5
第三节 永久性心脏起搏系统 8
第四节 脉冲发生器的线路及工作特性 9
一、输出放大器 9
二、感知线路 10
三、脉冲发生器的线路特性 11
四、诊断系统 12
五、遥测系统 12
六、保护线路 12
七、资料存储功能 13
二、电池的必备条件 14
一、起搏器电源发展简史 14
第五节 脉冲发生器的电源 14
三、电池性能 15
四、起搏器电池种类 15
第六节 常用起搏器的种类及技术特性 18
一、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编码 18
二、心脏起搏器的种类及特性 19
第七节 频率应答起搏器工作原理 24
一、心率与血流动力学关系 24
三、传感技术在频率应答起搏器中的应用 26
二、频率应答起搏器的控制参数 26
四、闭环与开环感知器 27
五、体动控制的频率应答起搏器 28
六、呼吸次数及通气量控制的频率应答起搏器 31
七、中心静脉血温度控制的频率应答起搏器 32
八、静脉血氧饱和度控制的频率应答起搏器 33
九、感知Q-T间期频率应答起搏器 33
十、感知心肌阻抗的频率应答起搏器 35
十一、对不同传感器的评价 37
十二、双传感器频率应答起搏器 37
一、自动阈值夺获型起搏器的结构及功能 39
第八节 自动阈值夺获型起搏器 39
二、自动阈值夺获型起搏器的线路特性 40
三、自动阈值夺获型起搏器工作程序 41
四、自动阈值测定(Vario功能) 46
五、有关ER感知系统的问题 46
第九节 复合双极心房感知起搏器 50
一、影响起搏器感知系统的因素 50
二、复合双极心房感知系统起搏器 51
第十节 动态心房超速抑制起搏器 54
第十一节 三腔起搏器 55
一、双房单室起搏 56
二、单房双室起搏 56
第十二节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技术参数 57
一、起搏器常用的技术参数 57
二、双腔起搏器的技术参数 65
三、频率应答起搏器的技术参数 70
第3章 心脏起搏系统的导线 74
第一节 概述 74
第三节 起搏导线的结构及性能 75
一、导线的结构 75
第二节 起搏导线的编码 75
二、导线阻抗和极化效应 76
三、导线极性 77
四、导线材料 79
五、导线面积 80
六、导线头的表面结构及形状 81
七、类固醇激素导线 84
第四节 导线的外鞘绝缘层 86
一、血液的理化性质及绝缘层对生物体的影响 86
第五节 导线-组织界面 87
二、导线的绝缘层材料 87
第六节 导线在起搏及感知中的作用 88
一、导线与起搏阈值 88
二、导线与心内信号的感知 89
三、远隔感知 90
四、过感知 90
第七节 导线系统的种类及临床应用情况 90
一、依据导线植入部位的分类 90
二、依据导线刺激方式的分类 95
三、依据固定方式的分类 96
一、解决起搏和感知的矛盾现象 97
第八节 导线的研究方向 97
二、解决导线在体内长期存留的安全性问题 98
三、导线移位 98
四、废用导线的拔除 98
第4章 起搏器的计时周期 101
第一节 单腔起搏器的计时周期 101
一、固定频率起搏器 101
二、按需型起搏器 102
第二节 单腔频率应答起搏器(AAIR,VVIR)的计时周期 105
一、单腔频率应答起搏器的计时周期 105
一、概述 106
二、上限频率的临床应用 106
第三节 双腔起搏系统的计时周期 106
二、固定频率房室顺序起搏(DOO)的计时周期 107
三、DDD起搏器的计时周期 108
四、DDDR起搏器计时周期的感知器驱动的上限频率 147
第四节 DDD起搏器中的其他起搏方式计时周期 150
第五节 VDD起搏器的计时周期 153
第六节 DDD起搏器在体内工作时起搏方式自动转换 154
第七节 复合双极感知系统DDD起搏器工作特性 155
一、急性心肌梗死后传导系统障碍的机制 158
第5章 临时性心脏起搏的应用 158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死时临时性起搏的应用 158
二、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病率及预后 159
三、急性心肌梗死时传导阻滞的病理生理 159
四、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传导阻滞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60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临时性起搏的适应证 161
第三节 临时性心脏起搏的手术方法 161
一、锁骨下静脉穿刺法 162
二、股静脉穿刺法 163
三、利用心内电图进行电极定位的方法 163
第四节 临时性心脏起搏的护理及停止起搏的步骤 164
第6章 永久性心脏起搏的适应证及起搏方式的选择 168
第一节 永久性心脏起搏的适应证 168
一、成人获得性房室阻滞的永久性心脏起搏 168
二、慢性双束支及三分支阻滞的永久性心脏起搏 169
三、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房室阻滞的永久性心脏起搏 170
四、窦房结功能障碍的永久性心脏起搏 170
五、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及神经介导性晕厥的起搏 171
六、儿童、青少年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永久性心脏起搏 172
七、特殊条件下的永久性心脏起搏 173
一、选择起搏方式时应考虑的因素 174
第二节 起搏方式的选择 174
二、选择最佳起搏方式 175
第7章 永久性起搏器的植入手术 177
第一节 经静脉右心室心内膜起搏 177
第二节 右心室流出道起搏 184
第三节 心房起搏 186
第四节 双腔心脏起搏 189
第五节 单根电极心房同步(VDD VDDR)起搏 190
第六节 双心室起搏治疗技术 191
第七节 永久性心脏起搏的术后护理 200
一、ICD的基本组成 204
第8章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技术 204
第一节 ICD的基本结构 204
二、除颤波形 205
第二节 ICD治疗的适应证 206
一、适应证的分类与级别 206
二、ACC/AHA/NASPE 2002年ICD治疗适应证 207
第三节 ICD的植入和测试 209
一、ICD的导线植入 209
二、起搏和感知参数测试 210
三、除颤阈值测试 210
四、除颤器植入 213
第四节 双腔ICD 214
第9章 心脏起搏的血流动力学 217
第一节 概述 217
第二节 正常心脏血流动力学 218
一、前负荷 218
二、心肌收缩力 218
三、后负荷 219
四、心率 219
一、概述 220
第三节 完全性房室阻滞心室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20
二、心室起搏造成血流动力学改变 221
第四节 心房功能在起搏血流动力学中的作用 223
第五节 房室间期对起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24
第六节 心室激动顺序的重要性 229
第七节 非传统部位及多部位心脏起搏 231
第八节 频率适应式起搏的血流动力学 236
第九节 运动对起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39
第十节 某些基础心脏病对起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43
一、缺血性心脏病 244
二、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 245
三、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起搏治疗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248
四、急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52
第10章 起搏器综合征 257
第一节 概述 257
第二节 症状及诊断 257
第三节 病理生理学 258
第四节 新型的起搏器综合征 260
第五节 预防和治疗 261
二、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 263
一、麻醉过敏或利多卡因过量 263
第一节 起搏术中并发症 263
第11章 起搏器术后并发症 263
三、颈内静脉穿刺的并发症 264
四、术中心律失常 265
五、出血 266
六、导线插入处固定不良引起移位 266
第二节 起搏术后并发症 267
一、导线移位 267
二、皮囊出血 267
五、起搏器皮囊感染 268
四、膈神经刺激或腹肌刺激性收缩 268
三、术后阈值升高 268
六、感染性心内膜炎 269
七、血栓形成 269
八、皮肤压迫坏死 270
九、固定导线的螺丝松动 270
十、VVI起搏导线张力对三尖瓣关闭的影响 271
第三节 起搏方式有关的并发症 272
一、心室起搏引起的并发症 272
二、与AAI起搏方式有关的并发症 275
三、DDD起搏并发症 278
四、起搏后心脏杂音 279
第四节 起搏系统自身并发症 279
一、起搏器故障 279
二、导线断裂 281
三、导线绝缘不良 282
四、起搏器频率奔放 282
五、脉冲发生器埋藏处局部肌肉跳动 284
六、起搏器高输出引起的肌电干扰 284
一、心外膜与心内膜起搏电极导线 287
二、单极与双极电极导线 287
第一节 起搏电极导线 287
第12章 电极导线的拔除 287
三、心内膜电极导线的组成和功能 288
第二节 与电极导线有关的并发症 290
第三节 电极导线拔除技术 291
一、起搏电极导线拔除指征 291
二、拔除电极导线技术 292
第13章 起搏心电图 297
第一节 概述 297
二、分析起搏心电图的方法 298
一、起搏心电图分析步骤 298
第二节 起搏心电图分析步骤及注意事项 298
第三节 心室起搏心电图 303
一、右心室起搏心电图图形 303
二、VVIR起搏心电图 306
三、起搏后的心电图变化 309
四、起搏图形异常 311
五、电张力调整性T波改变 312
六、冠状T波患者植入起搏器后T波的改变 312
七、手风琴样效应 312
八、临终期起搏心电图 313
第四节 心房起搏心电图 314
九、起搏器自身计时周期对起搏心电图的影响 314
二、AAIR起搏心电图 315
一、心房起搏心电图图形 315
三、分析AAI起搏心电图注意事项 316
第五节 DDD起搏心电图 317
一、DDD起搏心电图及几种工作方式 317
二、DDD起搏器起搏方式自动转换的条件 317
三、DDD起搏对上限频率的管制 318
四、A-V间期的动态变化 319
一、DDDR起搏器对上限频率的限制 320
二、分析DDD及DDDR起搏心电图时的注意事项 320
第六节 DDDR起搏心电图 320
第七节 VDD起搏心电图 321
一、VDD起搏心电图图形 321
二、分析VDD起搏器时的注意事项 322
第八节 DVI起搏心电图 323
一、DVI起搏的制式 323
二、改良制约式DVI起搏方式中的常见心电图 323
第九节 DDI起搏心电图 324
一、DDI起搏心电图 324
二、分析DDI起搏心电图的注意事项 325
一、起搏阈值定义及测定意义 326
第十节 起搏故障及心电图表现 326
二、心脏起搏故障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327
第十一节 感知功能异常及心电图表现 341
一、心内电图与起搏器感知系统的关系 341
二、感知系统的组成及特性 342
三、导线系统对感知功能的影响 343
四、低感知的原因和心电图表现 345
五、过感知的原因及心电图表现 348
第十二节 心脏起搏引起的心律失常 355
一、与心室起搏有关的心律失常 355
二、与心房起搏有关的心律失常 356
三、与双腔起搏有关的心律失常 359
四、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 361
五、三腔起搏后的心律失常 367
第十三节 心室起搏患者的心肌缺血及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369
一、右室起搏后QRS波的变化 369
二、电张力调整性T波改变的发生机制 369
三、起搏后心肌缺血和AMI时的心电图变化 370
四、起搏后心缺血的心电图诊断和鉴别诊断 373
第一节 程控仪的应用 382
第14章 起搏器的程腔及遥测功能 382
一、程控仪的构造 383
二、程控仪的工作原理 384
三、程控仪的临床应用 385
第二节 起搏器的程控目的及临床意义 390
一、主菜单的应用 390
二、子菜单的选用 391
三、起搏方式的选用 392
四、起搏参数的程控 396
第三节 诊断资料的收集和存储功能 420
第四节 起搏器的遥测功能 421
一、概述 421
二、主菜单内容的遥测 423
三、子菜单的遥测 424
第15章 起搏后患者的术后随访 447
第一节 随访的目的 447
一、起搏器患者术后近期随访目的 447
二、起搏患者远期随访目的 448
二、随访记录 452
三、随访的方法 452
第二节 随访的方法 452
一、随访间隔 452
第三节 随访注意事项 463
第16章 起搏患者术后注意事项 469
第一节 术后注意事项 469
第二节 起搏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项 469
一、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469
二、交通工具对起搏器的影响 470
三、通信工具对起搏器的影响 470
四、家用电器对起搏器的影响 470
二、电磁干扰 471
第三节 外界干扰源对起搏器的影响 471
一、安检系统对起搏器的影响 471
三、低频震动 472
四、辐射环境 472
五、人体电流的影响 473
六、其他电磁干扰 473
七、起搏器对体外干扰的反应 474
第四节 药物和电解质对起搏功能的影响 474
第五节 医学干扰源对起搏器的影响 475
一、高频电刀对起搏器功能的影响 475
二、电复律对起搏器功能的影响 477
三、射频消融对起搏器功能的影响 479
四、电磁干扰及放射线对起搏器功能的影响 480
五、计算机断层扫描及磁共振对起搏器的影响 481
六、物理治疗对起搏功能的影响 482
七、涡轮钻对起搏器的影响 482
第六节 起搏器患者的自检方法和注意事项 483
第17章 ICD的随访与程控 485
第一节 植入ICD患者术后随访 485
一、随访目的 485
二、电生理检查 485
三、临床随访及评价 486
四、ICD电池状况的评价 488
五、常见并发症 488
六、抗心律失常药物与ICD相互作用 490
第二节 ICD的体外程控 491
一、室速和室颤的识别功能 491
二、心动过缓心脏起搏功能 495
三、抗心动过速起搏 495
四、低能量复律 496
五、高能量除颤 497
六、信息储存记忆功能 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