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世纪中医药学术发展概要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袁长津,易法银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750235934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87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602页
- 主题词:中国医药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0世纪中医药学术发展概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1
一、在抗争中自省图强,全面继承、梳理、规范中医药学术体系 1
二、在临床科研实践中探索总结,促进中医临床各科的创新发展 6
三、开放兼容,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现代化 10
第一章 中医经典著作及医史文献的研究 15
第一节 中医经典著作的研究 15
一、《黄帝内经》、《难经》的研究 15
二、《伤寒杂病论》的研究 22
第二节 中医医史文献学的研究 28
一、医学史研究 28
二、文献学研究 37
第二章 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 53
第一节 阴阳五行学说 53
一、阴阳学说 53
二、五行学说 58
第二节 藏象学说 61
一、藏象学说 62
二、五脏实质的研究 65
第三节 经络学说 78
一、经络学说的研究 79
二、经络现象的研究 80
三、经络实质的研究 88
第四节 病因病机学说 90
一、寒温统一的外感热病学说 90
二、多元复合的病因病机学说 91
第五节 气化学说 104
一、气化学说的理论研究 104
二、气化学说的临床研究 106
三、气化学说的实验研究 107
第六节 运气学说 108
一、运气学说的理论研究 108
二、运气学说的多学科研究 109
三、运气学说的验证和临床应用 110
第七节 中医时间医学 111
一、中医时间医学的理论研究 112
二、中医时间医学的基础研究 112
三、中医时间医学的临床研究 114
第八节 辨证论治 117
一、辨证论治的理论研究 117
二、辨证论治的现代研究 121
第三章 中医诊断学的研究 128
第一节 诊断方法研究 128
一、脉诊研究 128
二、舌诊研究 136
三、望诊研究 142
四、腹诊研究 151
第二节 病证规范化研究 154
一、病证规范化研究的起因 154
二、病证规范化研究概况 155
第四章 中医治则治法研究 160
第一节 中医治则治法的理论研究 160
一、经典文献的整理 160
二、治法专著的出现 160
第二节 中医治法的临床研究 161
一、截断扭转治疗温病 161
二、补肾为主治疗再障 161
三、下法为主治疗急腹症 162
四、动静结合治疗骨折 162
第三节 中医治法的实验研究 163
一、清热解毒法 163
二、活血化瘀法 165
三、通里攻下法 166
四、补虚益损法 167
第五章 中药学的研究 171
第一节 中药学的理论研究 171
一、古本草著作的整理 171
二、《神农本草经》的注释和阐发 172
三、药物学专著的整理出版 173
四、药用植物图鉴及其他 175
第二节 中药资源的普查与开发利用 176
一、中药资源普查 176
二、中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78
第三节 中药鉴别与炮制的研究 179
一、中药鉴别 180
二、中药炮制 183
第四节 中药制剂研究 189
一、中药制药学的发展和新剂型研究 189
二、中药制剂中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196
第五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198
一、中药化学研究概况 198
二、中药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99
第六节 中药药理学研究 205
一、中药药理研究概况 205
二、中药防治相关系统疾病的药理研究 207
第六章 方剂学的研究 217
第一节 方剂学的文献研究 217
一、方书的整理和编纂 217
二、验方汇编 221
第二节 方剂的临床研究 223
一、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 223
二、方剂的临床研究 230
第三节 方剂的实验研究 233
一、方剂药理学研究 233
二、方剂化学的研究 239
第一章 中医外感热病 247
第一节 概述 247
一、对外感热病病因及发病的新认识 247
二、“寒温融合论”成为当代论治外感热病的主流趋势 252
三、治则治法的创新发展 254
第二节 名家论治外感热病的学术经验举要 263
一、何廉臣论治外感热病的学术经验 263
二、张锡纯论治外感热病的学术经验 267
三、蒲辅周论治外感热病的学术经验 269
四、秦伯未退热十四法 271
第三节对几种病毒性传染病的治疗经验 275
一、流行性感冒 275
二、麻疹及疹后肺炎(附腺病毒肺炎治法) 277
三、流行性乙型脑炎 281
四、流行性出血热 284
五、艾滋病 286
附SARS(非典型肺炎) 289
第二章 中医内科学 296
第一节 概述 296
一、内科杂病的病因病机和发病及其证治特点 296
二、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 298
三、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及微观辨证 301
四、内科杂病的治则治法及其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303
第二节 各论 307
一、中风 307
二、冠心病心绞痛 315
三、慢性支气管炎 323
四、支气管哮喘 328
五、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332
六、慢性胃炎 336
七、溃疡性结肠炎 342
八、消化性溃疡 348
九、慢性腹泻 355
十、慢性肝炎 361
十一、肝硬化 367
十二、急性肾小球肾炎 373
十三、慢性肾小球肾炎 379
十四、慢性肾功能衰竭 385
十五、肾病综合征 392
十六、糖尿病 398
十七、类风湿性关节炎 404
十八、再生障碍性贫血 411
十九、白血病 416
二十、内科急症 421
第三章 肿瘤 432
第一节 概述 432
一、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 432
二、治则治法研究进展 435
三、名家辨治肿瘤的学术经验 437
第二节 各论 442
一、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442
二、胃癌 446
三、大肠癌 451
四、原发性肝癌 453
五、脑肿瘤 458
六、淋巴瘤 460
七、膀胱癌 463
第四章 中医外科学 467
第一节 概述 467
一、外科病的主要治法 467
二、外科病常用方剂研究 472
第二节 各论 474
一、乳腺疾病 474
二、败血症 475
三、肛肠病 476
四、烧伤 476
五、皮肤病 477
第五章 中医妇产科学 480
第一节 概述 480
一、中医妇科生理的研究 482
二、中医妇科方药的研究 484
第二节 各论 485
一、月经病 485
二、妊娠及产后病 487
三、妇科炎症 493
四、不孕症 496
五、子宫脱垂 500
六、妇科肿瘤 500
第六章 中医儿科学 503
第一节 概述 503
一、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研究 503
二、儿科病因和胎养胎教研究 507
三、儿科诊法 509
四、儿科治法 511
第二节 各论 513
一、新生儿病证 514
二、急性传染病 514
三、哮喘与肺炎 515
四、胃肠病 517
五、小儿肾炎 518
第七章 中医骨伤科学 519
第一节 概述 519
第二节 各论 521
一、骨折 521
二、慢性骨髓炎 523
三、骨与关节结核 524
四、骨关节及软组织感染 525
五、软组织损伤 526
第八章 中医针灸科学 531
第一节 概述 531
一、针灸科学的发展 531
二、针灸科学的基础研究 536
三、针灸疗法手段多样 539
第二节 各论 543
一、内科疾病 544
二、外科疾病 548
三、妇科疾病 551
四、儿科疾病 553
五、男科疾病 556
六、皮肤科疾病 557
七、眼科疾病 558
八、口腔科疾病 559
九、耳鼻喉科疾病 561
十、其他 561
第九章 中医五官科学 564
第一节 概述 564
一、专业文献的整理与专著的产生 564
二、学术理论的总结提高与发展 564
三、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五官科学的发展 565
四、中医五官科学的实验研究 565
第二节 各论 566
一、耳科 566
二、鼻科 567
三、咽喉科 568
四、眼科 569
第十章 中医推拿科学 573
第一节 概述 573
一、推拿科学主要流派 574
二、推拿科学实验研究 576
第二节 各论 577
一、推拿适应证应用 577
二、骨伤科的应用 578
三、其他各科的应用 578
四、广泛用于保健养生 579
启示 581
一、弘扬中国文化传统精神,传承中医药学的防治理念和学术体系 581
二、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方法,促进中医药学术的创新发展 583
三、解决中医教育的根本问题,造就新一代名中医 585
四、调整相关政策及管理体制,保障中医药的顺畅发展 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