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生物学检验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甘晓玲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130911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20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336页
- 主题词:微生物学-医学检验-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微生物学检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微生物学检验基础 1
绪论 1
第一节 微生物 1
一、微生物的概念 1
二、微生物的分类 3
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4
第二节 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 5
一、微生物学概念及研究范围 5
二、微生物学发展 6
三、微生物学检验 7
第一章 细菌的基本性状 10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0
一、细菌的大小和形态 10
二、细菌的基本结构 11
三、细菌的特殊结构 14
第二节 细菌的生理 17
一、细菌的主要理化性状 17
二、细菌的生长繁殖 18
三、细菌的新陈代谢 21
第三节 细菌与环境 22
一、细菌的分布 23
二、细菌的控制 25
第四节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30
一、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30
二、细菌的遗传物质 32
三、细菌变异的机制 33
四、细菌遗传变异研究的意义 34
第二章 真菌的基本性状 36
第一节 真菌的形态与结构 36
一、单细胞真菌 36
二、多细胞真菌 36
第二节 真菌的繁殖与培养 38
一、真菌的繁殖方式 38
二、真菌的培养 39
第三节 真菌与环境 39
一、真菌的抵抗力与控制 39
二、真菌的变异 40
三、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40
第三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43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43
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43
二、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44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46
一、病毒的增殖与培养 46
二、病毒的异常增殖与干扰现象 49
第三节 病毒与环境 49
一、病毒的抵抗力与控制 49
二、病毒的变异与基因工程 51
第四章 微生物与感染 53
第一节 微生物的致病性 53
一、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因子 53
二、病原体的侵入数量 57
三、病原体的侵入门户和感染途径 57
第二节 微生物感染的发生发展 58
一、感染来源 58
二、感染的发生发展 58
三、抗感染免疫 60
第二篇 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 63
第五章 细菌检验技术 63
第一节 细菌形态检验技术 63
一、细菌染色标本镜检 63
二、细菌不染色标本镜检 66
三、其他显微镜检查 68
第二节 细菌接种与培养技术 68
一、基本条件 68
二、细菌接种与培养技术 72
三、细菌的生长现象 74
第三节 细菌生化鉴定技术 75
一、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 75
二、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试验 77
三、碳源利用试验 78
四、酶类试验 78
五、其他试验 80
第四节 细菌的其他鉴定技术 81
一、免疫学鉴定 81
二、药敏鉴定试验 82
三、毒力鉴定 82
四、分子生物学检测 83
第六章 真菌检验技术 86
第一节 真菌形态检验技术 86
一、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86
二、直接镜检 87
三、染色镜检 88
第二节 真菌培养技术 89
一、基本条件 89
二、培养方法 90
三、生长现象 90
第三节 真菌的其他鉴定方法 91
一、生化检查 91
二、免疫学检查 91
三、其他鉴定诊断实验 92
第四节 真菌药物敏感试验 92
一、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 92
二、真菌的药敏实验方法 93
第七章 病毒检验技术 95
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95
一、采集原则 95
二、标本的运送与保存 96
第二节 病毒形态学检验技术 96
一、光学显微镜检查 96
二、电子显微镜检查 96
第三节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97
一、病毒的分离培养 97
二、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标 99
三、病毒数量及病毒感染性测定 100
第四节 病毒的血清学诊断及其他快速诊断方法 100
一、病毒的血清学诊断 100
二、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101
第八章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 103
第一节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 103
一、抗菌药物分类 103
二、常规药敏试验药物选择原则 107
第二节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 111
一、纸片扩散法 111
二、稀释法 117
三、E试验 117
四、联合药物敏感试验 118
五、仪器法 118
第三节 结核分枝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119
一、抗分枝杆菌药物 119
二、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敏试验 120
第四节 细菌耐药性检查 122
一、耐药表型的检测 122
二、耐药基因检测 123
第九章 动物实验技术 125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选择 125
一、选择的目的 125
二、选择的原则 125
三、实验动物的管理 126
第二节 动物接种技术 128
一、接种方法 128
二、接种后观察 130
第三节 动物采血技术 130
一、心脏采血法 131
二、静脉采血法 131
三、颈动脉采血法 131
第三篇 常见微生物鉴定技术 133
第十章 需氧和兼性厌氧球菌 133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133
一、生物学特性 133
二、微生物学检验 134
三、临床意义 136
第二节 链球菌属 136
一、生物学特性 137
二、微生物学检验 138
三、临床意义 140
第三节 肠球菌属 141
一、生物学特性 141
二、微生物学检验 141
三、临床意义 142
第四节 奈瑟菌属 142
一、脑膜炎奈瑟菌 142
二、淋病奈瑟菌 144
第十一章 革兰阴性需氧和兼性厌氧杆菌 147
第一节 肠杆菌科 147
一、概述 147
二、埃希菌属 151
三、沙门菌属 153
四、志贺菌属 155
五、克雷伯菌属 156
六、变形杆菌属 157
七、肠杆菌属 158
八、耶尔森菌属 159
第二节 弧菌科 161
一、弧菌属 162
二、气单胞菌属 166
三、邻单胞菌属 167
第三节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167
一、假单胞菌属 168
二、产碱杆菌属 170
三、不动杆菌属 171
四、其他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173
第四节 其他革兰阴性苛氧菌 173
一、嗜血杆菌属 174
二、鲍特菌属 175
三、军团菌属 176
四、布鲁菌属 178
五、弯曲菌属 179
六、幽门螺杆菌 181
第十二章 革兰阳性需氧和兼性厌氧杆菌 184
第一节 革兰阳性无芽胞杆菌 184
一、白喉棒状杆菌 184
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185
三、红斑丹毒丝菌 186
第二节 革兰阳性需氧芽胞杆菌属 187
一、炭疽芽胞杆菌 187
二、蜡样芽胞杆菌 188
第十三章 分枝杆菌属和诺卡菌属 190
第一节 分枝杆菌属 190
一、结核分枝杆菌 190
二、麻风分枝杆菌 194
三、非典型分枝杆菌 195
第二节 诺卡菌属 195
一、星形诺卡菌 195
二、巴西诺卡菌 196
第十四章 厌氧菌 197
第一节 梭状芽胞杆菌属 197
一、破伤风梭菌 198
二、产气荚膜梭菌 198
三、肉毒梭菌 199
四、艰难梭菌 200
第二节 革兰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201
一、脆弱类杆菌 201
二、产黑色素普雷沃菌 201
三、不解糖紫单胞菌 202
四、具核梭杆菌 202
第三节 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和放线菌属 203
一、生物学特性 203
二、微生物学检验 203
第四节 厌氧球菌 204
一、消化球菌属 204
二、消化链球菌属 204
三、韦荣球菌属 205
第十五章 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206
第一节 螺旋体 206
一、钩端螺旋体 206
二、梅毒螺旋体 208
三、其他常见螺旋体 209
第二节 支原体 210
第三节 衣原体 212
第四节 立克次体 214
一、普氏立克次体 214
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215
三、恙虫病立克次体 215
第十六章 常见真菌 217
第一节 浅部感染真菌 217
一、皮肤癣菌 217
二、表面感染真菌 220
三、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220
第二节 深部感染真菌 222
一、白假丝酵母菌 222
二、新型隐球菌 224
三、其他重要真菌 226
第十七章 常见病毒 230
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 230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230
二、SARS冠状病毒 232
三、其他呼吸道病毒 234
第二节 肝炎病毒 236
一、甲型肝炎病毒 236
二、乙型肝炎病毒 237
三、丙型肝炎病毒 242
四、丁型肝炎病毒 243
五、戊型肝炎病毒 244
第三节 反转录病毒 244
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45
二、人类嗜T细胞病毒 247
第四节 疱疹病毒 248
一、单纯疱疹病毒 249
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250
第五节 肠道病毒 250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 251
二、轮状病毒 252
三、其他肠道病毒 253
第六节 朊粒及其他病毒 254
一、朊粒 254
二、其他病毒 256
第四篇 临床微生物检验 259
第十八章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259
第一节 概述 259
一、临床标本的采集、送检与处理原则 259
二、细菌学检验的基本程序 261
三、细菌学鉴定的方法 262
四、细菌学检验报告原则 264
第二节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264
一、血液及骨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264
二、脑脊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266
三、尿液(泌尿生殖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268
四、粪便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270
五、痰液(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273
六、脓液(病灶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275
第十九章 医院感染 279
第一节 概述 279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 279
二、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 280
三、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在医院感染监测中的作用 281
四、医院感染常见微生物 282
第二节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282
一、医院感染的监测 282
二、医院感染的控制 285
第二十章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288
第一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 288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与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 288
二、微生物危害评估 289
三、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管理 290
四、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意义 290
第二节 生物安全实验室与设备要求 290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级 290
二、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 292
三、实验室设计和建造的特殊要求 292
第三节 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技术规范 294
一、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294
二、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294
第二十一章 微生物检验的自动化和微型化 296
第一节 微生物自动培养系统 296
一、自动血培养检测系统 296
二、自动分枝杆菌培养检测系统 298
第二节 微生物鉴定的自动化和微型化 298
一、微生物数码分类原理 298
二、微生物自动鉴定仪器的基本结构和配套试剂 299
三、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 299
第三节 微生物药敏试验的自动化和微型化 300
一、原理 300
二、仪器的基本结构和配套试剂 300
三、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 300
第二十二章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302
第一节 检验前质量保证 302
一、检验申请 302
二、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302
第二节 检验中质量保证 303
一、人员 303
二、试剂 303
三、培养基 304
四、设备 306
五、检验过程 307
第三节 检验后质量保证 308
一、检验结果的评审与报告 308
二、标本的处置 309
附录一 微生物学发展重大成就概览 310
附录二 参考文献 314
附录三 推荐学习网站 315
附录四 英中名词对照表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