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基础理论 第2版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  第2版
  • 郭霞珍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4781333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20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235页
  • 主题词:中医医学基础-中医学院-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中医基础理论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属性 1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2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内容 6

四、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11

五、学习和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的方法 12

第一章 精气、阴阳、五行 13

第一节 精气学说 14

一、精气与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 14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14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6

第二节 阴阳学说 18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18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9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3

第三节 五行学说 26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27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27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2

第二章 藏象 38

第一节 藏象及藏象学说 38

一、藏象及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38

二、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 39

三、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 40

四、脏腑的分类与区别 41

第二节 五脏 42

一、心 42

附:心包络 45

二、肺 45

三、脾 49

四、肝 51

五、肾 55

附:命门 59

第三节 六腑 60

一、胆 60

二、胃 61

三、小肠 62

四、大肠 63

五、膀胱 63

六、三焦 63

第四节 奇恒之腑 64

一、脑 65

二、女子胞 65

附:精室 66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66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66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71

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72

第三章 气血津液与精神 73

第一节 气 74

一、气的基本概念 74

二、人体之气的来源和功能 74

三、气的分类及其组成、分布与功能 77

第二节 血 80

一、血的基本概念 80

二、血的来源和组成 80

三、血的循行 81

四、血的生理功能 81

第三节 津液 82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82

二、津液的来源和组成 82

三、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82

四、津液的功能 83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84

一、气与血的关系 84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85

三、血与津液的关系 86

第五节 精 86

一、精的基本概念 86

二、精的生成 87

三、精的代谢 88

四、精的功能 88

第六节 神 89

一、神的本源 89

二、神机的概念 90

三、人体之神的形成与功能 90

第七节 精气神的关系 94

一、精能化气、气能生精 94

二、精能化神、神能驭精 94

三、气能生神、神为气主 95

第四章 经络 96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96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96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97

第二节 十二经脉 98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98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99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和表里关系 100

四、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101

五、十二经脉的循行 101

第三节 奇经八脉 109

一、奇经八脉的基本概念 109

二、奇经八脉共同的循行与功能特点 109

三、奇经八脉的循行及基本功能 110

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115

一、经别 115

二、别络 117

三、经筋 119

四、皮部 120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121

第六节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123

第五章 体质 125

第一节 体质的概念和形成 125

一、体质的概念 126

二、体质的形成 126

三、体质构成与形态、心理及生理功能 128

第二节 体质分类 130

一、阴阳分类法 130

二、五行分类法 131

第三节 体质学说应用 131

一、体质与发病 132

二、体质与病证从化 132

三、体质与治疗 132

第六章 病因与发病 134

第一节 病因 134

一、外感性致病因素 135

二、内伤性致病因素 142

三、病理产物类致病因素 147

四、其他病因 151

第二节 发病 154

一、发病的原理 154

二、影响发病的因素 157

第七章 病机 160

第一节 基本病机 160

一、邪正盛衰 161

二、阴阳失调 163

三、气血失常 167

四、津液失调 172

第二节 内生“五邪” 175

一、内生“五邪”的基本概念 175

二、内生“五邪”的基本内容 176

第三节 脏腑病机 179

一、五脏病机 180

二、六腑病机 188

三、奇恒之腑病机 191

第四节 经络病机 193

一、经络的气血偏盛偏衰 193

二、经络的气血逆乱 193

三、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 194

四、经络的气血衰竭 194

第五节 疾病的传变与转归 194

一、疾病传变与转归的含义 194

二、影响疾病传变与转归的因素 195

三、疾病传变与转归的形式 196

第八章 防治原则 201

第一节 未病先防 201

第二节 既病防变 203

第三节 治疗原则与方法 204

一、治则与治法的概念 204

二、基本的治则与治法 205

第九章 养生 214

第一节 养生的基本概念 214

一、天年 214

二、衰老 215

三、养生 216

第二节 养生的基本原则 216

一、顺应自然 217

二、形神兼养 218

三、保精护肾 219

四、调养脾胃 21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