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护理学基础 第2版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新编护理学基础  第2版
  • 姜安丽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6004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696页
  • 文件大小:204MB
  • 文件页数:721页
  • 主题词:护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编护理学基础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护理学的发展史 1

一、护理学的各个历史阶段 2

二、我国护理学的发展 6

三、我国护理学发展的展望 10

第二节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任务和实践标准 11

一、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11

二、护理的任务和目标 13

三、护理实践标准与指南 13

第三节 护理学的范畴 14

一、护理学的理论范畴 14

二、护理学的实践范畴 15

附表1-1ANA临床护理实践标准框架(2004年) 16

第二章 健康和疾病 18

第一节 健康 18

一、健康的概念 19

二、健康的模式 21

三、影响健康的因素 24

四、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 27

第二节 疾病 27

一、疾病的概念 28

二、现代疾病观的特点 29

三、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29

四、疾病谱的变化 30

五、疾病行为 32

六、疾病对患者和家庭的影响 32

第三节 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 34

一、健康促进 34

二、疾病预防 36

三、护士在健康保健中的作用 37

第四节 健康教育 38

一、健康教育的目的 38

二、健康教育的标准 39

三、健康教育的程序 39

第三章 我国的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42

第一节 我国卫生保健服务体系的组织结构 42

一、卫生服务体系 43

二、卫生保障体系 44

三、卫生监督与执法体系 45

第二节 我国城乡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45

一、农村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45

二、城市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47

第三节 医院 48

一、医院的工作特点和功能 48

二、医院的类型与分级 50

三、医院的组织结构 51

第四节 医院业务科室的设置和护理工作 52

一、门诊部 52

二、急诊科 53

三、病区 54

第四章 护士与患者 56

第一节 角色理论 57

一、角色的概念 57

二、角色的特征 57

三、角色转变 58

第二节 患者 58

一、患者角色 58

二、患者的权利和义务 59

第三节 护士 61

一、护士的角色 61

二、护士的角色准备 64

三、护士的基本素质 64

四、护士职业生涯规划 65

第四节 护患关系 67

一、护患关系的概念 67

二、护患关系的特征 67

三、护患关系的基本内容 68

四、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69

五、护患关系的建立过程 70

六、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对护士的要求 70

第五章 护理实践中的伦理和法律法规 73

第一节 护理伦理与实践 73

一、概述 74

二、护理伦理原则 75

三、护理职业道德规范 76

四、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 78

第二节 护理法律法规与实践 81

一、概述 81

二、护理相关法律法规 82

三、护士执业资格 84

四、医疗护理差错事故 84

五、护理实践中的法律问题 87

六、护理实践中法律问题的防范 91

附5-1《国际护士伦理守则》 93

附5-2《美国护士伦理守则》 94

附5-3《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 95

附5-4护士守则 96

第六章 护理学的理论基础 97

第一节 系统理论 98

一、系统理论的产生 98

二、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 99

三、系统思维与方法 101

四、系统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102

第二节 需要理论 105

一、需要概述 105

二、需要层次理论 106

三、影响需要满足的因素 108

四、患者的基本需要 109

五、满足患者需要的方式 110

第三节 应激与适应理论 111

一、基本概念 111

二、应激学说 113

三、对应激的防卫 117

四、对应激的适应 118

五、应激管理 120

第四节 生长与发展理论 123

一、概述 123

二、弗洛伊德的发展理论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 125

三、艾里克森的发展理论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 126

四、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及其在护理上的应用 128

五、巴尔特斯的发展理论及其在护理上的应用 129

第五节 沟通理论 131

一、沟通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131

二、沟通的层次 132

三、沟通的形式 133

四、影响护患有效沟通的因素 136

五、沟通的常用技巧 137

第六节 护理理论 141

一、概述 141

二、奥瑞姆的自护理论 142

三、罗伊的适应模式 145

四、华生的人文关怀学说 148

五、纽曼的系统模式 150

第七章 评判性思维和护理决策 155

第一节 评判性思维 155

一、评判性思维的概念 156

二、护理评判性思维的层次 157

三、护理评判性思维的构成 158

四、护理评判性思维的标准 161

五、护理评判性思维的运用 162

六、护理评判性思维的发展 163

第二节 护理决策 165

一、护理决策的概念和分类 165

二、护理临床决策的步骤 166

三、护理临床决策的影响因素 168

四、护理临床决策能力的发展 170

第八章 整体护理与护理程序 173

第一节 整体护理 174

一、整体护理的概念 174

二、整体护理的发展背景 174

三、整体护理的实践特征 175

四、整体护理的工作模式 176

第二节 护理程序 177

一、护理程序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177

二、护理程序的发展历史 178

三、护理程序的功能特征 179

四、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 180

附8-1NANDA-Ⅰ201项护理诊断(2009—2011) 194

附8-2护理措施分类系统的结构 200

附8-3护理结局分类系统的结构 201

第九章 环境 202

第一节 环境与健康 203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203

二、影响健康的一般环境因素 203

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 206

第二节 医院环境 206

一、医院环境的特性与要求 206

二、医院环境的调节与控制 207

第三节 清洁、消毒、灭菌 211

一、基本概念 211

二、常用物理消毒灭菌法 211

三、常用化学消毒灭菌法 219

四、医院常见清洁、消毒、灭菌工作 223

第四节 无菌技术 227

一、相关概念 227

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27

三、常用无菌技术 228

第五节 隔离技术 235

一、概述 235

二、隔离原则 236

三、隔离预防系统 237

四、常用隔离技术 240

第十章 护理安全 247

第一节 患者安全 248

一、概述 248

二、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 250

三、患者安全的评估与防护 251

四、保护具的运用 257

第二节 护士职业安全与防护 261

一、相关概念 261

二、护士职业安全因素及防护 262

附10-1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265

第十一章 入院和出院护理 269

第一节 入院护理 269

一、入院程序 270

二、患者入病区后的初步护理 270

三、分级护理 272

四、患者床单位的准备 273

第二节 出院护理 284

一、出院方式 284

二、出院护理 284

第三节 运送患者的技术 285

一、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85

二、平车运送术 288

三、轮椅护送术 292

附11-1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 294

第十二章 舒适 297

第一节 概述 298

一、概念 298

二、不舒适的原因 299

三、不舒适患者的护理原则 299

第二节 卧位与舒适 300

一、舒适卧位的基本要求 300

二、卧位的分类 301

三、常用卧位 302

四、变换卧位术 306

第三节 清洁与舒适 310

一、清洁的概述 310

二、口腔护理 310

三、头发护理 315

四、皮肤护理 320

五、会阴部护理 326

六、指(趾)甲护理 329

七、晨晚间护理 330

第四节 疼痛患者的护理 330

一、疼痛概述 331

二、疼痛的评估 334

三、疼痛患者的护理措施 336

四、疼痛护理效果的评价 338

第十三章 休息与活动 340

第一节 休息 341

一、休息的意义 341

二、休息的形式与条件 341

三、睡眠的生理 342

四、影响休息与睡眠的因素 345

五、睡眠失调 346

六、患者睡眠的评估 348

七、满足患者睡眠的需要 349

第二节 活动 351

一、活动的意义 351

二、活动受限的原因 351

三、活动受限对机体的影响 352

四、患者活动的评估 355

五、满足患者活动的需要 356

六、关节运动范围练习 357

七、压疮的预防和护理 362

附13-1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 370

附13-2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2005年) 371

附13-3新型压疮治疗敷料 372

第十四章 饮食与营养 374

第一节 饮食与健康 375

一、人体对营养的需要 375

二、饮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378

三、饮食、营养与疾病痊愈的关系 381

第二节 医院饮食 381

一、基本饮食 381

二、治疗饮食 382

三、试验饮食 383

第三节 一般饮食护理 384

一、营养状况的评估 384

二、患者的饮食护理 387

第四节 特殊饮食护理 390

一、管饲饮食 390

二、要素饮食 395

三、肠外营养 397

第十五章 体温 401

第一节 体温的生理调节与变化 402

一、体热的产生与散失 402

二、体温的调节 403

三、影响体温的因素 404

第二节 体温的评估与体温异常患者的护理 405

一、正常体温 405

二、体温升高 406

三、体温过低 410

第三节 测量体温的技术 411

一、体温计的种类 411

二、测量体温的部位 413

三、测量体温的技术 413

第四节 冷热的应用 416

一、机体对冷热应用的反应 416

二、影响冷热应用的因素 416

三、用热术 417

四、用冷术 424

第十六章 呼吸 430

第一节 呼吸的生理调节与变化 431

一、呼吸的过程 431

二、呼吸运动 431

三、呼吸的调节 432

四、正常呼吸及生理变化 433

第二节 呼吸的评估 434

一、呼吸异常的评估 434

二、测量呼吸的技术 436

三、痰标本采集术 437

四、咽拭子标本采集术 439

第三节 改善呼吸功能的技术 440

一、呼吸训练的技术 440

二、协助患者咳嗽排痰术 441

三、吸痰术 442

四、氧气吸入术 446

第十七章 脉搏与血压 458

第一节 脉搏 459

一、脉搏的概念与特性 459

二、脉搏的评估 460

三、测量脉搏的技术 461

第二节 血压 464

一、血压的概念与计量单位 464

二、血压的形成 464

三、影响血压的因素 465

四、血压的评估 466

五、血压异常患者的护理 467

六、测量血压的技术 468

第十八章 排泄 475

第一节 排便的护理 476

一、与排便有关的解剖与生理 476

二、排便的评估 477

三、排便异常患者的护理 480

四、与排便有关的护理技术 483

第二节 排尿的护理 494

一、与排尿有关的解剖与生理 494

二、排尿的评估 496

三、排尿异常患者的护理 498

四、与排尿有关的护理技术 500

第十九章 给药 510

第一节 给药的基本知识 511

一、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511

二、给药原则 514

三、给药的护理评估 516

四、病区药品管理 517

第二节 口服给药术 518

一、药物准备的类型 519

二、用物 519

三、实施 519

第三节 注射术 521

一、注射原则 522

二、注射用物 523

三、药液吸取术 524

四、常用注射术 526

第四节 其他给药术 543

一、雾化吸入术 543

二、舌下给药术 549

三、滴入术 550

四、栓剂给药术 553

五、皮肤给药术 554

第五节 药物过敏试验 555

一、药物过敏反应概述 555

二、青霉素过敏试验 556

三、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试验 560

四、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 560

五、碘过敏试验 562

六、链霉素过敏试验 562

附19-1常用真空管血标本类型 564

第二十章 静脉输液和输血 565

第一节 静脉输液 566

一、输液的目的及常用溶液 566

二、临床补液原则 567

三、输液部位 568

四、常用静脉输液术 568

五、输液速度与时间计算 583

六、输液故障及处理 584

七、输液反应及防治 584

八、输液泵的应用 587

九、输液微粒污染及防护 589

第二节 静脉输血 590

一、输血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590

二、血液制品种类 591

三、血型与交叉配血试验 593

四、献血者的选择 594

五、输血原则 594

六、静脉输血术 595

七、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 598

八、输血的管理 600

九、输血反应及护理 600

第二十一章 病情观察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 604

第一节 病情观察 605

一、病情观察的目的与要求 605

二、病情观察内容和方法 606

三、各类患者的观察重点及要求 609

四、观察后的处理 611

第二节 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 612

一、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及抢救设备 612

二、常用抢救技术 614

三、危重患者的支持性护理 627

第二十二章 临终关怀 630

第一节 概述 631

一、相关概念 631

二、临终关怀的发展与意义 631

三、临终关怀的基本原则 633

四、临终关怀的对象与内容 634

五、临终关怀的组织形式 634

第二节 临终患者的护理 635

一、临终患者的生理变化及护理 635

二、临终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637

第三节 死亡后护理 640

一、死亡的标准 640

二、死亡过程的分期 640

三、尸体护理 641

第四节 临终患者家属及丧亲者关怀 643

一、临终患者家属心理特征 643

二、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 644

三、丧亲者的心理反应 645

四、丧亲者的护理 646

第二十三章 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 649

第一节 医疗和护理文件概述 649

一、记录的意义 650

二、记录的要求 650

三、医疗与护理文件的管理 651

第二节 医疗护理文件书写 652

一、体温单 653

二、医嘱单 655

三、出入液量记录单 658

四、特别护理记录单 661

五、病室交班报告 661

六、护理病历 662

附23-1 体温单 664

附23-2 长期医嘱单 665

附23-3 临时医嘱单 666

附23-4 出入液量记录单 667

附23-5 特别护理记录单 668

附23-6 病室交班报告 669

附23-7 入院护理评估单 670

附23-8 住院患者护理评估表 672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673

参考文献 68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