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地理学导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胡兆量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7100003172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35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71页
- 主题词:经济地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经济地理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经济地理学发展史概述 1
一、中国古代地理学中的经济地理思想 1
(一)《山海经》和《禹贡》 2
(二)《管子》的经济地理思想 4
(三)古代历史著作中有关经济地理的思想和资料 5
(四)地方志中有关经济地理的资料 7
(五)古代地图中的经济地理内容 9
(六)主要探险家和旅行家对域外经济地理的描述 11
二、古代西方地理学中的经济地理思想 14
(一)古希腊和罗马地理学中的经济地理思想 14
(二)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学中的经济地理思想 16
(三)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 17
三、西方近代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和主要思潮 18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18
(二)地缘政治学 20
(三)人地相关论 22
(四)区位论与空间经济论 23
(五)统一地理学的思想和理论 26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地理学的进展 27
四、苏联经济地理学的发展 30
五、近百年来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 35
(一)解放前经济地理学的发展 35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地理学的发展 38
(一)关于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讨论 42
第二章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42
一、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42
(二)研究各国各地区生产力布局及其发展的条件和特点的科学 44
二、经济地理学的特性 47
(一)经济地理学的社会性 47
(二)经济地理学的区域性 49
(三)经济地理学的综合性 52
三、经济地理学的任务 54
(一)传播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任务 55
(二)参加经济建设的任务 57
四、经济地理学的科学体系问题 59
(一)经济地理学与地理科学体系 60
(二)经济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61
第三章 自然条件与生产力布局 66
一、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 66
(一)自然界、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66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68
二、自然条件对于生产力布局是经常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69
三、自然条件对于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影响 72
(一)自然条件对于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72
(二)自然条件对于产品质量和形式的影响 77
(三)自然条件对于生产地理分工的影响 79
(四)自然条件对于生产力布局的间接影响 80
(五)自然条件对于不同经济部门的不同影响 82
(一)自然条件对于生产力布局影响的三个阶段 83
四、自然条件对于生产力布局影响的变化趋势 83
(二)自然条件最终不能决定社会发展,不能决定生产力布局 86
五、人类对自然的利用 88
(一)人类利用自然的基本特征 89
(二)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可以造福于人类 90
(三)违反自然规律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 93
六、评价自然条件的基本观点与基本原则 95
(一)自然可能性与经济合理性相结合 96
(二)综合评价自然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组合 98
(三)对不同的自然因子进行具体评价 101
(一)评价自然资源的绝对量指标 103
七、评价自然资源的指标体系 103
(二)评价自然资源的相对量指标 104
(三)对于自然资源的综合计量评价 107
八、自然资源的价值与价格 109
(一)自然资源价值与价格问题的现实意义 109
(二)构成自然资源使用价值与价值的主要因素 111
(三)构成自然资源价格的主要因素 114
第四章 技术与生产力布局 119
一、技术发展的阶段性对于生产力布局的影响 119
二、技术发展削弱个别原、燃料产地对于生产力布局的约束 121
(一)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 122
(二)缩小空间和距离对于生产力布局的束缚 123
(三)改变农业地理分工的方向 125
三、技术对于各国各地区经济结构的影响 127
(一)技术进步推动基本部门结构的变化 127
(二)技术进步对于各经济部门内部结构的影响 130
四、新的技术革命对生产力布局的影响 132
(一)新的技术革命与生产力布局面貌的变化 133
(二)影响新兴工业布局的因素 136
五、技术的经济评价 138
(一)综合评价技术对于生产力布局的影响 139
(二)技术的经济合理性与适用技术 140
(三)适用技术的核心是因地制宜 143
(一)生产关系的地理差异 146
第五章 社会条件与生产力布局 146
一、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布局的影响 146
(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布局的影响 150
二、上层建筑对于生产力布局的影响 154
(一)资本主义上层建筑对于生产力布局的影响 155
(二)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对于生产力布局的影响 158
(三)战争对于生产力布局的影响 163
三、历史条件对于生产力布局的影响 165
四、经济地理位置对于生产力布局的影响 168
(一)有关地理位置的一些基本概念 168
(二)距离衰减规律 172
(三)经济地理位置的历史性 173
一、生产力布局的性质 177
第六章 生产力布局规律 177
二、制约几个社会制度的生产力布局规律 179
(一)生产地与自然资源地、技术资源地、消费地相结合 180
(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181
(三)专门化与多样化相结合 184
三、资本主义生产力布局规律 187
四、社会主义生产力布局规律 190
(一)有计划地、合理地平衡布局规律 190
(二)我国运用社会主义生产力布局规律的经验 192
五、社会主义生产力布局原则 199
(一)社会主义生产力布局规律与布局原则 199
(二)社会主义生产力布局原则的要点 201
第七章 人口与生产力布局 205
一、人口的数量、增长速度与生产力布局 205
(一)人口数量对生产力布局的影响 205
(二)人口增长速度对生产力布局的影响 208
二、人口的分布、移动与生产力布局 211
(一)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211
(二)人口分布对生产力布局的影响 214
(三)人口迁移的类型及其对生产力布局的影响 215
三、人口构成与生产力布局 220
(一)人口的性别构成对生产力布局的影响 221
(二)人口的年龄构成对生产力布局的影响 221
(三)人口的城乡构成对生产力布局的影响 222
(四)人口的文化构成对生产力布局的影响 223
第八章 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影响 227
一、城市对区域生产力布局的影响 227
二、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区域社会背景 230
(一)近代城市发展的区域社会背景 230
(二)现代城市发展的区域社会背景 232
三、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34
(一)区域对城市位置的影响 234
(二)区域对城市职能、性质和城市规模的影响 235
(三)区域对城市化水平与城市体系的影响 236
(四)区域对城市对外交通和总体布局的影响 238
(五)区域历史背景对城市的影响 240
四、城市的网络体系及其布局问题 241
(一)广大农村城区的城市化问题 241
(二)小城镇的发展与城市化问题 242
(三)中等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问题 242
(四)大城市与特大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问题 242
(五)巨大城市带的形成与城市化问题 243
五、城市的地域结构及其布局问题 244
(一)城市中心区 246
(二)工业区 246
(三)居住区 248
(四)商业区 249
(五)郊区 249
(六)卫星城镇 250
第九章 经济区和经济区划 252
一、劳动地域分工与经济区的形成 253
二、社会主义经济区划的体系 256
三、社会主义综合经济区的主要内容 259
四、社会主义综合经济区划的原则 267
(一)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地区条件可能相结合 267
(二)专门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 268
(三)经济中心和吸引范围相结合 269
(四)经济区和行政区相协调 270
(五)经济区和民族聚居区相协调 272
(六)经济现状和远景发展相结合 273
(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274
第十章 区域研究 274
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274
(二)区域经济发展速度 278
二、区域经济结构 282
(一)区域内部的基本经济部门结构 283
(二)工农业内部结构 289
(三)工业立体结构 291
三、专门化与综合发展 294
(一)反映专门化部门的传统指标 295
(二)区位商和集中系数 298
(三)多样化指数 300
(四)国际生产地理分工 303
四、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 306
(一)集中指数 307
(二)地理联系率 309
(三)区域内部经济差异的形成原因 310
第十一章 关于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问题 315
一、综合观点与系统观点 316
二、区域比较法 319
(一)区域比较的类型 319
(二)区域比较的原则 321
三、区域经济地理的编写原则 325
(一)突出主题 325
(二)科学分析 326
(三)刻划区内差异 328
(四)简练生动 329
四、生产力布局的宏观经济效果论证 330
(一)宏观经济效果论证的重要性 331
(二)宏观经济效果问题的几个类型 333
(三)直接经济效果与间接经济效果,经济效果与生态效果 335
(四)直接投资与相关投资 337
五、生产力布局的微观经济效果论证 339
(一)厂址选择方案比较 340
(二)单一指标与综合指标 344
(三)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 347
结束语 350
参考文献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