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00中国财政发展报告 科技教育的公共政策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492896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97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6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000中国财政发展报告 科技教育的公共政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财政经济运行 3
1.1 1999年宏观经济运行 3
1.2 1999年财政收支状况 5
1.2.1 1999年财政收入 5
1.2.2 1999年财政支出 6
1.3 2000年财政收入预测 7
1.4 2000年宏观政策选择 8
2 教育的公共政策 10
2.1 我国的教育事业 10
2.2 教育需求预测 12
3 科技的公共政策 13
3.1 促进科技发展的财政政策 13
3.1.1 财政收入政策 13
3.1.2 财政支出政策 14
3.2 促进科技发展的金融政策 16
3.3 促进科技发展的其他宏观政策 17
第一编 中国财政经济运行分析 21
1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21
1.1 经济适度增长与经济总量分析 21
1.1.1 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平稳增长 22
1.1.2 工业产值稳定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23
1.1.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慢 24
1.1.4 消费市场相对平稳,商业景气逐步上升 24
1.1.5 金融平稳运行,货币供应增加 26
1.1.6 外贸出口步入增长通道 27
1.1.7 国有资本运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29
1.2 经济结构问题分析与调整对策 30
1.2.1 经济结构扭曲是当前宏观经济的核心问题 30
1.2.2 我国宏观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32
1.2.3 结构调整的对策: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相结合 36
1.3 1999年重大经济政策分析 38
1.3.1 国有企业政策 38
1.3.2 金融政策 41
1.3.3 财政支出政策 45
1.3.4 消费政策 45
1.3.5 农业政策 47
1.3.6 贸易政策 48
1.4 2000年重大经济政策展望 50
1.4.1 各项政策应作渐进式调整 50
1.4.2 积极的财政政策仍是扩大内需的重头戏 51
1.4.3 适时调整税收政策 52
1.4.4 货币政策要继续发挥作用 52
2 中国财政收入分析 54
2.1 1998年财政收入回顾 54
2.2 1999年财政收入分析 55
2.2.1 1999年财政收入预算 55
2.2.2 前8个月财政收入完成情况分析 56
2.3 2000年财政收入预测 58
2.4 实现财政收入目标的政策措施 59
2.4.1 继续提高财政收入比重 59
2.4.2 实施增发国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60
2.4.3 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刺激消费 60
2.4.4 运用财政税收政策鼓励投资 61
2.4.5 鼓励增加出口扩大外需 62
2.4.6 加强财政税收征收管理 62
2.4.7 继续深化和完善财税体制改革 63
3 中国税制改革分析 64
3.1 税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64
3.1.1 适应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税源结构 64
3.1.2 适应经济运行方式转变,及时采取税收对策 65
3.1.3 适应科教兴国战略发展,改变税收政策导向 65
3.1.4 适应规范政府收入要求,理顿征税收费关系 65
3.1.5 适应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税收制度 66
3.2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以增值税为主要内容的流转税制 66
3.2.1 分步实施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过渡 66
3.2.2 适当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 67
3.2.3 合理调整增值税税率结构 67
3.2.4 实行鼓励科技进步优惠政策 67
3.2.5 缩小消费税范围,调整消费税税率结构 68
3.2.6 相应调整营业税 68
3.2.7 完善进出口税收政策 69
3.3 建立法人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协调配合的所得税制结构 69
3.3.1 法人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协调配套 69
3.3.2 实行法人所得税 70
3.3.3 调整企业所得税优惠形式和政策导向 71
3.3.4 改革个人所得税 72
3.3.5 征收利息所得税 73
3.4 通过开征遗产税和取消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来完善辅助税系 74
3.4.1 取消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74
3.4.2 开征遗产赠与税 74
3.4.3 合理土地税 75
3.4.4 规范行为目的税 76
4 中国财政支出分析 77
4.1 财政支出总量分析 77
4.1.1 1999年财政支出分析 77
4.1.2 2000年财政支出展望 79
4.2 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81
4.2.1 1999年财政支出结构 81
4.2.2 1999年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83
4.2.3 2000年财政支出结构预测 85
4.3 行政管理支出分析 86
4.3.1 行政管理与财政职能 86
4.3.2 政府机构改革与行政管理支出分析 88
4.4 科教文卫支出分析 90
4.4.1 科教文卫支出的总量分析 90
4.4.2 科教文卫支出的结构分析 94
4.4.3 科教文卫改革热点 100
4.5 公共福利支出分析 105
4.5.1 公共福利与政府财政职能 105
4.5.2 公共福利支出总量分析 106
4.5.3 公共福利支出结构分析 108
4.5.4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改革 111
4.6 公共工程支出分析 113
4.6.1 公共工程与财政支出 113
4.6.2 公共工程财政支出分析 114
4.6.3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支出项目管理 116
5 中国国债政策分析 119
5.1 1998年国债政策的回顾 119
5.2 1999年国债政策分析 122
5.2.1 1999年国债政策特点 122
5.2.2 1999年国债政策评价 126
5.3 2000年国债政策展望 130
6 中国预算政策分析 132
6.1 我国财政赤字的成因和变化 132
6.2 财政赤字水平的国际比较 135
6.3 我国财政赤字的特点分析 138
6.3.1 我国财政预算的不平衡主要是财政赤字,而不是赤字财政 138
6.3.2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赤字呈跳跃式持续上升趋势 139
6.3.3 我国近年来不但出现巨额预算赤字,而且还出现执行赤字 139
6.3.4 近年来我国的财政赤字主要是结构性赤字 140
6.3.5 除显性赤字以外还存在大量的隐性赤字 141
6.4 财政赤字的弥补 142
6.4.1 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 142
6.4.2 我国财政赤字的弥补 142
6.5 财政赤字的利弊关系及我国财政赤字的长期发展趋势 145
6.5.1 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145
6.5.2 长期赤字财政政策的危害 145
6.5.3 我国财政赤字趋势预测 146
6.5.4 政策建议 147
7 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运行分析 148
7.1 财政体制改革的逻辑与分税制的制度设计 148
7.2 分税制的激励效应与再分配的效应 150
7.2.1 分税制的激励效应:从效率角度进行的分析 150
7.2.2 分税制与省际财政收入的均等化:从公平角度的分析 152
7.3 分税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53
7.3.1 分税制改革的残余:未彻底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154
7.3.2 省级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中面临的问题 155
7.4 财政体制改革的近期选择 157
7.4.1 事权的明晰界定 157
7.4.2 省级以下分税制改革的政策选择 158
7.5 完善地方税制改革 158
7.5.1 确立地方税政策目标 159
7.5.2 建立地方税体系 160
7.5.3 合理地方税结构 160
7.5.4 协调地方税费关系 164
8 中国宏观财政政策分析 165
8.1 扩张性财政政策措施的效应分析 166
8.1.1 增发国债扩大投资的效应分析 166
8.1.2 公务员加薪与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效应分析 170
8.1.3 征收利息税的效应分析 171
8.1.4 加大出口退税力度等系列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173
8.2 2000年宏观财政政策与措施的取向 176
8.2.1 2000年宏观财政政策指导思想 176
8.2.2 2000年宏观财政政策措施 177
9 中国财政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180
9.1 财政计量经济模型设计 180
9.1.1 关于计量经济学 180
9.1.2 财政计量经济模型的设计 183
9.2 财政计量经济模型运行结果分析 187
9.2.1 财政收入计量经济模型运行结果分析 187
9.2.2 财政支出计量经济模型运行结果分析 190
9.2.3 债务收支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的运行结果分析 193
9.2.4 经济增长及其构成因素分析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的运行结果分析 195
9.3 中国财政及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 197
9.4 中国财政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198
9.4.1 财政收入部分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198
9.4.2 财政支出部分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202
9.4.3 债务收支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计量经济模型 205
9.4.4 经济增长及其构成因素计量经济模型的运行结果分析 207
第二编 教育投入分析及其公共政策研究 213
1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213
1.1 引言 213
1.2 初等教育的发展 216
1.2.1 初等教育成为普及义务教育 217
1.2.2 初等教育师资力量得到加强 219
1.2.3 初等教育投资逐年加大 220
1.3 中等教育的发展 221
1.3.1 普通中学的发展 221
1.3.2 中等专业学校与职业学校的发展 224
1.3.3 技工学校的发展 227
1.4 高等教育的发展 228
1.4.1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228
1.4.2 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 229
1.4.3 高等教育结构的改善 231
1.4.4 高等教育师资力量的发展 233
1.4.5 高等教育投资的扩大 234
1.5 成人教育的发展 235
1.6 特殊教育和幼儿教育 236
2 教育的国际比较 239
2.1 教育程度的国际比较 240
2.2 教育经费投入总量的国际比较 241
2.3 教育支出结构的国际比较 245
2.3.1 三级教育支出结构的国际比较 246
2.3.2 日常性教育经费支出结构的国际比较 250
2.4 生师比的国际比较 251
2.5 私人部门在教育中所承担的职能的国际比较 252
3 教育的社会效益 254
3.1 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分析 254
3.1.1 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254
3.1.2 我国高等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258
3.1.3 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振兴我国经济 262
3.2 教育与计划生育 263
3.2.1 计划生育的概念界定 263
3.2.2 教育与计划生育的理论分析 266
3.2.3 教育与计划生育的实证分析 268
3.2.4 教育与人口素质 274
3.3 教育程度对人民健康水平的影响 275
3.3.1 数据来源及处理 275
3.3.2 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的粗死亡率 276
3.33 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的年龄别死亡率 277
3.3.4 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 280
3.4 教育与社会治安的相关性分析 281
3.4.1 犯罪的定义与影响因素 281
3.4.2 教育与公民法律素质的培养 283
3.4.3 教育对犯罪的直接影响 284
3.4.4 教育与犯罪关系的实证分析 287
3.5 教育产业与社会总需求的启动 290
3.5.1 教育需求与社会总需求 290
3.5.2 教育需求对其他商品需求的带动 294
3.5.3 教育需求的预测 296
4 教育投资收益分布和高等教育收益分析 298
4.1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收益分布实证研究 298
4.2 教育收益分布之国际比较 300
4.2.1 美国教育收益分布情况 301
4.2.2 肯尼亚教育收益分布情况 302
4.3 高等教育收益分析 302
4.3.1 高等教育中的个人投资收益和社会投资收益 303
4.3.2 高等教育投资社会收益率的估算方法及其实证分析 304
4.3.3 高等教育投资个人收益率的估算方法及其实证分析 307
4.3.4 我国高等教育社会、个人投资收益率低的原因分析 310
4.4 高等教育私人投资效益分析 312
4.4.1 教育投资影响收入分配的理论分析 312
4.4.2 教育对个人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分析 316
4.4.3 对上海青年职工进行的小规模调查结果的分析 319
4.5 教育投资收益国外研究综述 320
4.5.1 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率、社会收益率分析 321
4.5.2 国外研究成果简述 324
5 教育成本分析 329
5.1 教育成本的有关理论基础 329
5.1.1 关于教育成本的概念界定 329
5.1.2 教育成本的分类 331
5.1.3 关于学校教育成本分析的有关会计理论基础 332
5.2 教育成本的总体分析 334
5.2.1 关于我国教育成本的历史发展及总量分析 334
5.2.2 我国教育成本的结构分析 339
5.3 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析 345
5.3.1 高等教育成本分析 345
5.3.2 高等教育成本的个案分析 352
5.4 中等教育成本分析 354
5.4.1 中等教育成本总体水平(以财政预算拨款为口径)分析 354
5.4.2 1995年以初中为例分析中等教育在地区间的差异 356
5.4.3 个案分析 358
5.5 初等教育成本分析 359
5.5.1 关于初等教育成本的总量水平分析 359
5.5.2 关于初等教育成本的结构分析 359
6 教育筹资有关问题研究——建立和完善贷学金制度 365
6.1 20世纪末的教育筹资制度改革回顾 365
6.2 现行教育资助方式面临挑战 369
6.3 如何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的贷学金制度 372
6.3.1 引入规范化金融信贷机制 374
6.3.2 商业性教育贷款为何不能有效运作 376
6.3.3 几点思考 377
参考文献 380
第三编 科技投入分析及其公共政策研究 385
1 科学技术与国民经济发展 385
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85
1.2 科学技术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88
1.2.1 科技对经济发展影响的主要体现 388
1.2.2 科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93
1.3 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展望 396
1.3.1 历次科技革命及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96
1.3.2 未来科技走势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399
1.3.3 我国科技概况 401
结语: 未来科技发展对我国的影响 406
2 公共科技投入总量分析 409
2.1 我国科学技术投入的历史 410
2.1.1 对历史的回顾 410
2.1.2 总结与评价 412
2.2 公共科技投资总量变动分析 414
2.2.1 科技投入的内容 414
2.2.2 科技投入总量变动分析 415
2.2.3 公共科技投入总量变动分析 418
2.3 科技人员和科研机构分析 422
2.3.1 科技人员总量变动分析 422
2.3.2 科研机构总量变动分析 425
2.4 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分析 427
结语: 关于科技投入规模的预测 430
3 公共科技投入的结构分析 433
3.1 科技投入的人员构成和经费来源构成分析 433
3.1.1 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人员分布情况 434
3.1.2 高等院校科技活动人员分布情况 435
3.1.3 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人员分布情况 437
3.2 公共科技经费投入的来源构成分析 438
3.2.1 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来源构成 438
3.2.2 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经费来源构成 439
3.2.3 高等院校科技活动经费来源构成 441
3.2.4 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来源构成 442
3.3 公共科技投入的内容结构分析 443
3.4 公共科技投入的支出结构分析 447
3.4.1 研究与开发机构科研经费支出结构 447
3.4.2 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结构 449
3.4.3 高等院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结构 450
3.5 公共科技投入的社会经济目标构成分析 451
3.5.1 基本情况 451
3.5.2 课题分布情况 454
3.6 公共科技投入的地区差异分析 455
结语: 科技投入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460
4 公共科技投入的国际比较 463
4.1 科技人力投入比较 464
4.2 科技经费投入比较 467
4.2.1 R&D经费投入基本情况 467
4.2.2 R&D经费按来源分布情况比较 468
4.2.3 R&D经费按执行部门分布情况比较 470
4.2.4 R&D经费按研究类型分布情况比较 471
4.2.5 部分OECD国家企业R&D经费在不同技术含量行业问分布情况比较 473
4.3 科技产出比较 474
4.3.1 论文产出情况 474
4.3.2 发明专利授权量情况 475
4.3.3 技术贸易情况及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476
4.4 科技发展战略比较 479
4.4.1 美国的科技发展战略 479
4.4.2 日本的科技发展战略 482
4.4.3 英国的科技发展战略 483
4.4.4 韩国的科技发展战略 484
4.4.5 巴西的科技发展战略 485
结语: 从国际比较的结果看必须进一步发挥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486
5 科技投资的成本效益分析 489
5.1 基础研究项目评估 490
5.1.1 基础研究预测与优先资助领域 491
5.1.2 项目评审方法 492
5.1.3 基础研究项目的绩效评估 495
5.2 企业科技投资评估决策的难点 496
5.2.1 科技投资的评估决策的特点 496
5.2.2 企业科技投资评估决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497
5.2.3 采用传统投资评估方法可能遇到的问题 497
5.3 企业科技投资的成本效益分析 501
5.3.1 改进的净现值法 502
5.3.2 决策树法 502
5.3.3 联合效用函数评价法 504
5.3.4 期权评价法 505
5.4 企业科技投资的外部效应 507
5.4.1 企业科技投资的各种外部性 507
5.4.2 外部性的测量 509
5.5 我国科技投资效益不高的原因 511
5.5.1 国家现行创新体制及运行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511
5.5.2 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科研开发力量过多,企业创新能力薄弱 512
结语: 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提高我国科技投资效益 514
6 科技产品定价方法 516
6.1 技术产品的特征 517
6.2 技术产品定价方法 521
6.2.1 技术价值的估算 521
6.2.2 技术转让费的估算 523
6.3 高新技术产品的价格制定方法 527
6.3.1 高新技术产品的特点 527
6.3.2 高新技术产品的定价方法 530
6.4 我国技术市场现状 532
结语: 加快我国科技成果转化 536
7 科技发展的公共政策 538
7.1 科技兴国的发展战略 538
7.1.1 科技与经济增长 538
7.1.2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回顾与反思 542
7.1.3 贯彻科技发展战略的原则与公共政策取向 548
7.2 促进科技发展的财政政策 552
7.2.1 财政收入政策 552
7.2.2 财政支出政策 560
7.3 促进科技发展的金融政策 571
7.3.1 金融政策促进科技发展的原理与途径 572
7.3.2 促进科技发展的金融政策的工具选择 575
7.3.3 促进科技发展的金融工具得以生效的保证 579
7.4 促进科技发展的其他宏观政策 584
7.4.1 改革和完善科技体制 584
7.4.2 放松管制 586
7.4.3 建立健全国家创新系统 589
7.4.4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591
7.4.5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592
7.4.6 培育科技文化 594
参考文献 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