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 教科书 上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增订第5版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苏联科学院院士А·М·鲁缅采夫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4010·03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591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60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治经济学 教科书 上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增订第5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1
1. 社会生产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劳动过程及其基本要素 1
社会生产及其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4
生产关系的实质 5
2. 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 6
3. 对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歪曲“经济关系”概念的批判 9
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社会经济形态 1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12
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 13
政治经济学和对国家的经济作用的研究 14
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政治经济学 15
5.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15
科学抽象 16
分析与综合 18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19
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统一 19
社会实践及其作用 20
6. 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 21
经济范畴 21
经济规律及其客观性 22
特殊经济规律和一般经济规律 23
7.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党性 25
第二章 资本主义前的生产方式 28
1. 原始公社的生产方式 28
以采集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 29
再生产经济时期 31
原始公社生产方式解体和灭亡的原因 33
当代世界上原始社会关系的残余 34
奴隶制生产方式 35
奴隶制生产方式的产生 35
奴隶制社会的生产力 36
奴隶制社会的生产关系 37
奴隶制度的矛盾 38
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作用 40
奴隶制度的解体和灭亡 40
3. 封建制生产方式 41
封建制度的生产力 42
劳动者所有制和超经济强制 43
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使用制 43
经济的自然性质 44
封建剥削的实质及其形式 44
手工业和商业 46
封建制度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47
封建制度的解体 48
所谓资本的原始积累 50
当代条件下的封建制残余 51
第一篇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基础 55
第三章 商品生产。货币 55
1. 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的普遍性 55
商品生产的基本特征 55
简单商品生产者的二重性 57
2. 商品及其属性 58
商品的使用价值 58
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 59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61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62
商品的价值量 64
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64
简单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 66
3. 价值形式。货币的产生 66
价值形式的发展。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6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68
一般价值形式 68
货币价值形式 70
价值和价格 70
4.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71
商品与货币的统一和区别 71
货币作为剥削工具 72
货币的职能。货币作为价值尺度 73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 75
货币作为储藏手段 76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 77
世界货币 79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80
纸币 81
5. 价值规律 82
价值规律的实质。价值规律作为商品生产自发调节者的作用 82
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关系产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价值规律对生产力提高的影响 83
6. 商品拜物教 84
7. 对资产阶级价值和货币理论的批判 86
对资产阶级价值理论的批判 86
对资产阶级货币理论的批判 89
资本的总公式 91
1. 货币转化为资本 91
第四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91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93
2. 作为商品的劳动力 95
劳动力转变为商品 95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96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98
3. 剩余价值的生产 100
资本主义生产的性质。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100
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103
4. 资本的实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05
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 105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08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110
绝对剩余价值 112
5. 提高对工人阶级剥削程度的两种方法 112
工作日的界限。工人阶级争取缩短工作日的斗争 113
相对剩余价值 115
超额剩余价值 116
6. 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的三个阶段 118
简单协作 119
工场手工业 120
机器和大工业 123
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范围和矛盾 125
7. 资本主义的机器生产和对工人剥削的加强 126
资本主义机器生产对工人阶级状况的影响 126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对工人阶级剥削的加强 128
8. 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统一和区别 130
9. 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133
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矛盾 133
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135
剩余价值理论在马克思经济学说中的地位 136
第五章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138
1. 资本主义社会工资的实质 138
资本主义制度下工资的性质 138
劳动力价值和值格转化为工资 140
2. 工资的基本形式和工资的体系 141
工资的计时形式 142
工资的计件形式 144
3. 工资形式和工资体系的演变 145
计件累减工资体系和罚款工资体系。最新的资本主义计件体系 146
计时工资性质的改变 149
所谓“分红”体系 150
工资标准和工资等级 151
工资中出现差别的原因 151
4. 劳动力报酬中的差别和歧视 151
工作的分析评价 152
功劳评价 153
劳动力报酬中的歧视 154
5.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154
名义工资 154
实际工资 155
工资的国民差异 157
工人阶级争取提高工资的斗争 158
6. 对资产阶级工资理论的批判 158
“最低生存资料”论(“工资铁律”) 159
“工资基金”论 160
“边际生产能力”论 161
现代边际学派的工资主张 162
“调节工资”主张 165
“集体合同”工资论 165
“工资和价格螺旋上升”论 166
“补偿”论 167
第六章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169
1. 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169
生产和再生产 169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171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173
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 175
影响资本积累额的因素 177
2. 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 180
资本有机构成 180
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变和不断提高的条件下的积累 182
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184
3. 资本主义积累过程和劳动后备军的形成 187
产业劳动后备军的实质和来源 187
资本主义的人口规律 188
相对人口过剩的形式 189
4.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工人阶级状况的相对恶化和绝对恶化 191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191
无产阶级状况的相对恶化 193
工人阶级状况的绝对恶化 194
5. 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人民的无产阶级化和工人阶级结构的变化 197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增长 198
对积累的社会后果的资产阶级理论的批判 200
1. 资本循环及其三个阶段 202
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202
第七章 资本循环和周转 202
产业资本的三种形式 204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 205
资本主义的生产和流通 206
对资产阶级和改良主义交换论的批判 207
2. 资本周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208
资本周转 208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209
对资产阶级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定义的批判 211
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 212
折旧 213
资本周转时间及其组成部分 214
资本总周转和实际周转 216
3. 可变资本的周转及其对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 216
第八章 利润和生产价格 219
1.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220
价值和资本主义生产费用 220
生产费用和商品价值各个组成部分的变化 222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223
2. 利润率和决定利润率的各种因素 225
利润率及其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 225
决定利润率的各种因素 226
3.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229
部门内部的竞争和市场价值或社会价值的形成 230
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平均(一般)利润率的形成 232
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236
关于所谓《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之间的“矛盾” 237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对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意义 239
利润率下降的原因 240
4. 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 240
对利润率下降趋势起反作用的各种因素 241
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和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 243
对资产阶级利润理论的批判 245
第九章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借贷利息 248
1.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的实质 248
作为产业资本独立部分的商业资本 249
作为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的商业资本利润 252
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255
商业资本对商业工作者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 257
2. 资本主义商业的形式 259
批发商业和零售商业 259
合作商业。对“合作社会主义”理论的批判 261
对外贸易 261
借贷资本产生的条件 262
3. 借贷资本和借贷利息 262
作为产业资本独立部分的借贷资本 264
作为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的借贷利息 266
利率及其下降的趋势 268
4. 资本主义信贷 269
商业信贷 270
银行信贷,银行、银行职能和业务 270
消费信贷 273
国家信贷 274
国际信贷 274
5. 股份公司。虚拟资本 275
股份公司和股份资本 275
股票行市。股票控制额。创业利润 276
虚拟资本 278
6. 信贷在资本主义发展和资本主义矛盾激化中的作用 279
右倾修正主义者的经济理论 282
7. 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流通 282
硬币流通和银行券流通 282
通货膨胀及其社会经济后果 284
第十章 地租。农业中资本主义的发展 288
资本主义农业制度 288
1. 资本主义地租 288
资本主义地租及其与封建地租的区别 289
地租和租金 291
2. 级差地租 292
作为经营客体的土地垄断和级差地租 292
级差地租Ⅰ 293
级差地租Ⅱ 294
对所谓“土地肥力递减规律”的批判 296
3. 绝对地租 298
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和绝对地租 298
建筑用地的地租和采掘工业部门的地租 302
小农经济的地租 302
4. 作为资本化地租的土地价格 303
5. 农业中资本主义的发展 305
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两条道路 306
对“小农经济稳定”论的批判 307
第十一章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经济危机 310
1. 社会总产品及其组成部分 310
社会资本和社会产品 310
社会生产的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 312
2. 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313
再生产研究中的科学抽象 313
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314
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和社会生产比例的实现 316
3. 列宁对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发展。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 320
列宁论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 320
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322
列宁对民粹派国内市场理论的批判 322
列宁对“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 324
4. 资本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生产和分配 326
资产阶级社会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阶级性 327
5.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对抗性矛盾。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330
简单商品生产中经济危机的抽象可能性 330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的必然性 331
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332
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 333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334
6.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335
周期及其阶段 335
固定资本的更新--资本主义周期的物质基础 337
农业危机及其特点 338
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矛盾的尖锐化 340
7. 对反马克思主义危机论的批判 341
关于危机的庸俗政治经济学 341
对小资产阶级的危机论的批判 342
对资本主义“无危机发展”论的批判 343
第二篇 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是马克思的社会经济学说的继续和发展 348
(一) 垄断资本主义的规律性 348
第十二章 生产的积累和垄断组织。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348
1. 帝国主义产生的规律性和实质 348
生产的积聚是垄断组织统治产生的物质基础 348
生产垄断的实质。生产垄断的形式 349
垄断组织的目的--垄断性超额利润 353
生产积聚方面的新现象 354
现代资本集中的水平 355
2. 垄断和竞争 356
3. 银行资本的积累和集中。银行垄断组织和银行的新作用 359
银行垄断组织的形成和基本形式 359
工业垄断组织与银行垄断组织的融合 360
4.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361
金融寡头的实质和金融寡头统治的机制 362
金融寡头的致富手段 365
现代资本巨头 366
在金融资本统治的条件下资本主义信贷制度的变化 367
第三章 资本输出。世界的经济分割和领土瓜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369
1. 资本输出 369
资本输出的原因、实质和形式 369
资本输出中的新现象 373
资本输出和帝国主义矛盾的尖锐化 376
对资产阶级的资本输出理论的批判 377
2. 资本家同盟对世界的经济分割 378
分割世界市场的原因和形式 37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分割世界市场的特点 380
国际垄断组织的反动作用 381
3. 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的领土分割和争取重新分割领土的斗争 383
世界领土分割的完成 383
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和帝国主义战争 384
4.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386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实质 386
帝国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 387
垄断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388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性 390
1.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 392
第四章 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 392
2. 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 394
3. 帝国主义是寄生、腐朽的资本主义 395
帝国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进步的两种趋势 396
食利者阶层的增长和食利国 399
资本输出的寄生性 400
收买工人阶级上层 400
政治上的反动 401
4. 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 402
5.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405
6. 对反列宁主义的帝国主义论的批判 408
资产阶级对帝国主义的解释 408
改良主义者的帝国主义论 409
“纯粹帝国主义”论和“有组织的资本主义”论 410
第十五章 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实质。世界分裂为两个社会经济体系及两者之间的斗争 413
(二) 世界资本主义危机 413
1. 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实质和重要特征 414
当前的时代和资本主义总危机 414
资本主义总危机的重要特点 415
2. 资本主义总危机的阶段 418
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第一阶段 419
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第二阶段 421
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第三阶段 422
资本主义总危机的进一步深化 423
3. 社会主义成为人类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 425
社会主义世界体系影响人类命运的主要方面 425
和平共处是当代的客观必然性 428
第十六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430
1. 垄断资本主义成长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3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430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435
国家垄断所有制 43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438
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440
经济的军事化 44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其他形式 442
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前提的建立 444
社会主义物质前提的准备 444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深 445
劳动与资本的矛盾的尖锐化 446
对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观的批判 447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451
1. 殖民体系的崩溃是资本主义总危机的表现 451
第十七章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点 451
殖民体系的崩溃是帝国主义内部矛盾的结果 452
世界社会主义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的影响 453
帝国主义在前殖民地的经济阵地的动摇 454
2. 新殖民主义 455
新殖民主义的实质和目的 455
新殖民剥削的基本形式 457
3. 年轻的民族主义国家发展的两条道路。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造 461
已解放国家的经济多成分性 461
已解放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 462
已解放国家的革命民主发展道路 463
消灭外国垄断组织的统治的问题 466
积累问题 467
工业化 468
土地改革 469
在已解放国家中国家的经济作用 470
国家经济发展计划 472
社会主义体系各国与已解放国家的合作 473
第十八章 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规律作用的特点 475
1. 影响剩余价值生产和占有的新因素 475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的利用 475
现代条件下的相对剩余价值 476
现代剥削方法 478
2. 垄断价格体系 479
垄断组织的统治和垄断价格的形成 480
垄断组织影响价格水平的方法 480
国家和垄断价格 481
垄断所有制和垄断性超额利润 483
3. 垄断性超额利润是资本主义利润的现代特殊形式 483
垄断组织超额利润的来源 484
4. 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平均利润率规律作用的特性 486
使平均利润率规律作用复杂化的因素 486
垄断组织和平均利润率规律 487
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一般平均利润率 488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作用的特点 489
两个世界体系的斗争和资产阶级国家中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对利润量的影响 491
现代条件下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492
第十九章 帝国主义国家、附属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土地关系和农民的状况 495
1. 帝国主义国家农业中的土地关系和劳动人民的状况 495
帝国主义国家中的土地关系 495
垄断资本剥削劳动农民的方法 498
对“家庭农场”论的批判 499
2.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经济不发达国家中的土地关系和农民的状况 500
种植场的农业无产阶级的状况 502
3. 资本主义国家中农业劳动者反对垄断组织和大土地所有主的压迫的斗争。共产党和工人党的土地纲领 504
第二十章 现代条件下资本再生产的特点 507
1. 科学技术革命和资本主义再生产矛盾的尖锐化 507
科学技术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变化 507
科学技术革命对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影响 508
2.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现阶段国内市场的特点 511
科学技术革命和国内市场的变化 511
国家的军国主义化和财政政策对市场容量的影响 513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514
3. 现代的周期和危机 515
战后资本主义危机的特点 515
战后经济危机 517
1974-1975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518
关于“计划化资本主义”和关于危机的必然性 521
资本主义经济的不稳定性 524
第二十一章 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强和资本主义矛盾的尖锐化 528
现代条件下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尖锐化 528
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角逐 530
经济上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和帝国主义的一体化 534
帝国主义矛盾的尖锐化和争取和平的斗争 538
第二十二章 对现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修正主义理论的批判 542
1. 现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概述 542
现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危机 542
现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主要流派 544
激进政治经济学 545
2. 对“有调节的资本主义”理论的批判 546
约·梅·凯恩斯的“有调节的资本主义”理论 547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增长”论 550
后凯恩斯主义 552
3. 对“企业主活动自由”理论的批判 554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 555
“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增长理论 556
货币主义 558
4. 制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调节和公司内部调节的方法 560
计量经济学 560
经济数学模式 560
预测 562
资产阶级国家调节经济的措施 563
5. 对“资本主义变形”理论的批判 564
“资本民主化”理论 565
关于“管理革命”的神话 567
“普遍福利国家” 568
“工业社会”理论 569
“后工业社会” 571
“工业社会”理论的“左翼激进”翻版 573
“趋同”理论 575
6. 对“年轻的民族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理论的批判 577
“恶性循环”论 577
“外部推动”论 579
“相互依赖”论 579
7. 现代改良主义和修正主义经济理论 580
右翼社会党和自由党的理论 580
后记 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