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 1840-1948年 史实的综合分析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  1840-1948年  史实的综合分析
  • 郑友揆,程麟荪著 著
  • 出版社: 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4299·006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351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 1840-1948年 史实的综合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早期对外贸易 1

第一章 中国早期对外贸易 1

统计表 6

1.广州的进出口商品(1817~1830年) 6

第二章 1913年前对外贸易的被动发展 9

第二章 1913年前对外贸易的被动发展 9

第一节 不平等条约中的主要条款 10

第一节 不平等条约中的主要条款 10

第二节 贸易总趋势及其平衡 15

第二节 贸易总趋势及其平衡 15

2.贸易值及其指数(1868~1913年) 16

第三节 主要进出口商品 19

第三节 主要进出口商品 19

3.中国的出口商品(1868~1913年) 23

4.中国的进口商品(1868~1913年) 23

第四节 贸易的国别 24

第四节 贸易的国别 24

5.对外贸易中各国所占的比重(1868~1913年) 25

6.中国商业区(包括香港)对外贸易的百分比 27

第五节 地区的分配 28

第五节 地区的分配 28

7.主要港口在全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1870~1913年) 29

8.中国各地区的对外贸易(1911~1913年平均数) 30

第一节 近代工业的发展与商品结构的变化 34

第三章 1913~1936年的工业发展与对外贸易 34

第一节 近代工业的发展与商品结构的变化 34

第三章 1913~1936年的工业发展与对外贸易 34

9.中国工业分业统计(1933年) 38

10.中国进口商品分类(1913~1936年) 41

11.棉货进出口(1913~1936年) 42

12.中国出口商品分类(1913-1936年) 43

第二节 工业发展程度及对外贸易统计中的经济类别 44

第二节 工业发展程度及对外贸易统计中的经济类别 44

13.按经济类别划分的进出口商品(1913~1936年) 45

14.进出口贸易与埠际贸易值的比重(1913~1936年) 47

第三节 中国工业发展的停滞 48

第三节 中国工业发展的停滞 48

15.近代工业中外资企业的地位(1933年) 52

第四节 贸易方向与“势力范围” 55

第四节 贸易方向与“势力范围” 55

16.对外贸易的国别比重(1935~1936年) 58

17.按地区和国别划分的进口商品货值及比重(1919~1986年) 60

18.按地区和国别划分的出口商品货值及比重(1919~1936年) 62

第四章 1936年前影响对外贸易与工业的主要因素:关税与银价 70

第一节 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恢复 70

第一节 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恢复 70

第四章 1936年前影响对外贸易与工业的主要因素:关税与银价 70

第二节 中国关税税准的编制 72

第二节 中国关税税准的编制 72

第三节 总税准与关税收入 74

第三节 总税准与关税收入 74

19.总税准与进口税额(1926~1936年) 75

第四节 关税对对外贸易的限制作用 76

第四节 关税对对外贸易的限制作用 76

20.中国进口物量指数与税准指数(1926~1936年) 77

21.按税准分组的进口商品物量指数(1929~1934年) 78

1.税准对中国进口贸易的影响(1926~1936年) 79

图解 79

第五节 中国关税的性质及其保护程度 80

第五节 中国关税的性质及其保护程度 80

22.分类的进口税准(1926~1936年) 82

23.分类的进口商品比重(926~1936年) 83

2.竞争与非竞争性两类税准及其进口值比数(1926~1936年) 84

第六节 中国关税水准的分国比较 85

第六节 中国关税水准的分国比较 85

24.各国进口商品的税准(928~1935年) 86

3.中国由各国进口商品的税准(1928~1935年) 87

4.四个主要国家的相对税准及其在中国进口贸易中的地位(1928~1935年) 88

第七节 银价波动及其对对外贸易的影响 88

第七节 银价波动及其对对外贸易的影响 88

25.外汇、物价及贸易量指数(1926~1936年) 93

第五章 中国进口逆差的抵销问题 98

第五章 中国进口逆差的抵销问题 98

第一节 金银流动是平衡逆差的因素吗 99

(1)白银 99

(1)白银 99

第一节 金银流动是平衡逆差的因素吗 99

26.白银净出口(+)或净进口(-)额与贸易平衡(1890~1936年) 100

5.进口商品在国内外的实际价格指数及理论价格指数(1926~1936年) 103

27.上海的白银库存情况(1933~1935年) 104

6.出口商品在国内外的实际价格指数及理论价格指数(1926~1986年) 105

7.白银在国内及国外对中国外贸商品的购买力指数(1926~1936年) 106

28.进出口商品在国内外的实际价格指数与理论价格指数(1926~1936年) 108

(2)黄金 109

(2)黄金 109

8.白银在国外的购买力指数及中国的白银净出口(十)或净进口(-)及商品贸易人超(1890~1936年) 109

第二节 作为因素之一的华侨汇款 111

第二节 作为因素之一的华侨汇款 111

29.华侨汇款与贸易平衡(1903~1936年) 112

9.侨汇与白银汇率(1903~1936年) 114

第三节 外人在华投资是主要因素 115

第三节 外人在华投资是主要因素 115

(1)中国是外人投资既安全又能获利的场所 116

(1)中国是外人投资既安全又能获利的场所 116

(2)外人在华投资与中国贸易入超的比较 117

(2)外人在华投资与中国贸易入超的比较 117

30.贸易入超与外人在华投资 118

31.对英、日、美贸易入超与英、日、美在华投资 120

第六章 抗日战争时期:经济概况与工业发展(1937~1945年) 126

第六章 抗日战争时期:经济概况与工业发展(1937~1945年) 126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背景 126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背景 126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经济状况 129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经济状况 129

32.抗战时国统区主要经济统计(1937~1945年) 132

10.抗战时国统区的经济膨胀(1937~1945年) 134

第三节 国统区的工业发展 137

(1)工业内迁与发展 137

第三节 国统区的工业发展 137

(1)工业内迁与发展 137

(2)工业生产与循环 138

(2)工业生产与循环 138

33.国统区内历年工厂新增数 138

34.国统区工业生产总指数与资本货物生产指数(1938~1945年) 139

(3)国营工业的重要性不断增长 140

35.按所有制分类的国统区工业生产状况(1940~1944年) 140

(3)国营工业的重要性不断增长 140

11.按所有制划分的国统区主要工业生产总值及其合战前全国生产值的比重(1940~1944年) 141

(4)私营工业生产停滞的原因 142

(4)私营工业生产停滞的原因 142

第四节 沦陷区的经济状况 144

第四节 沦陷区的经济状况 144

(1)经济恢复时期 145

(1)经济恢复时期 145

(2)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时期 146

(2)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时期 146

36.沦陷区工业生产指数(1936~1942年) 147

(3)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149

(3)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149

37.沦陷区和日本的批发物价指数(936~1945年) 151

第七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对外贸易(1937~1945年) 157

第七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对外贸易(1937~1945年) 157

第一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对外贸易 157

第一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对外贸易 157

(1)沦陷区 158

(1)沦陷区 158

38.沦陷区对日本及其属地的贸易入超(1938~1941年) 159

39.沦陷区的入超(1938~1941年) 162

(2)国统区 162

(2)国统区 162

40.国统区的进口、出口及贸易平衡(1938~1941年) 166

41.抗战时外国向国民党政府提供的贷款(1938~1944年) 168

42.国民党政府统制的主要出口商品(输往苏、美) 169

43.国民党政府统制下的金属和矿产品出口 169

(3)战时工业的发展及其在对外贸易上的反映 (1937~1941年) 170

(3)战时工业的发展及其在对外贸易上的反映 (1937~1941年) 170

44.沦陷区与国统区进出口商品的国别比重 171

45.按经济性质分类的进出口净值 177

46.中国的原棉消费量 179

47.原棉和棉制品进出口值及其在进出口总值中的比重 180

(1)沦陷区 181

第二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对外贸易 181

第二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对外贸易 181

(1)沦陷区 181

48.沦陷区进出口物价指数及伪币对美元的近似值(1941~1945年) 182

49.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上涨间的差距 183

50.沦陷区对外贸易净值与进出口船舶吨位 184

51.沦陷区同日元集团地区的贸易值 185

52.1942年后沦陷区进出口商品总值及国别比重 187

53.沦陷区主要出口商品 188

54.1942年后沦陷区进出口商品净值(按经济类别划分) 188

12.沦陷区对外贸易中各国所占比重(1938~1945年8月) 189

(2)国统区 190

(2)国统区 190

55.国统区进口商品的国别 191

56.国统区进口商品的种类 192

57.国统区内统制的和非统制的出口货物 193

59.国统区的贸易总值及贸易平衡 194

58.国统区出口货物的去向 194

13.抗战时期国统区对外贸易中各国所占比重(1938—1945年) 195

14.抗战时期沦陷区和国统区的进出口(1938~1945年) 196

第一节 抗战后的恶性通货膨胀 200

第一节 抗战后的恶性通货膨胀 200

第八章 抗战后的恶性通货膨胀、工业与对外贸易(1946~1948年) 200

第八章 抗战后的恶性通货膨胀、工业与对外贸易(1946~1948年) 200

(1)经济原因 201

(1)经济原因 201

60.抗战后国统区的经济统计(1945~1948年) 204

(2)军事原因 205

(2)军事原因 205

(1)接收敌伪工厂及生产的恢复率 207

第二节 工业经济的恢复与生产 207

(1)接收敌伪工厂及生产的恢复率 207

第二节 工业经济的恢复与生产 207

61.日本投降后接收的主要国营工业生产恢复率 209

(2)工业生产概况与国营工业相对重要件的进一步增长 210

(2)工业生产概况与国营工业相对重要件的进一步增长 210

62.抗战后工矿生产总值及按行业和所有制划分的比重 211

(3)以工业耗电量为标志考察地区间工业发展状况 212

(3)以工业耗电量为标志考察地区间工业发展状况 212

63.各地区平均每月工业耗电量指数 213

15.各地区每月工业耗电量指数(1945年1月~1947年6月) 214

64.各地区工业耗电量状况 215

第三节 抗战后中国的对外贸易 216

(1)估值问题 216

(1)估值问题 216

第三节 抗战后中国的对外贸易 216

65.对外贸易总值及其平衡状况(146~1948年) 218

(2)联总救济物资与1948年美国的商品援助 220

(2)联总救济物资与1948年美国的商品援助 220

66.联总输华物资 221

67.根据“援华法案”于1948年运抵中国的物资 222

(3)商品性质的分析 223

(3)商品性质的分析 223

68.抗战后按经济性质分类的进口总值及比重 224

69.抗战后按经济性质分类的出口贸易 225

70.原棉供应及棉制品出口状况(1946~1948年) 226

(4)战后贸易的方向 227

(4)战后贸易的方向 227

71.商业性进口及全部进口(包括外援)的来源(1946~1948年) 228

72.海关报告所载中国出口贸易去向 229

73.对外贸易的地区分布(1946~1948年) 231

第九章 日本占领下东北的工业与对外贸易(1932~1945年) 236

第一节 概述 236

第九章 日本占领下东北的工业与对外贸易(1932~1945年) 236

第一节 概述 236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 239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 239

74.东北主要工业产量及有关数据(1931~1945年) 245

第三节 东北(包括关东租借地)的对外贸易 246

第三节 东北(包括关东租借地)的对外贸易 246

(1)贸易总趋势及其与日本帝国日益密切的商务关系 246

(1)贸易总趋势及其与日本帝国日益密切的商务关系 246

75.按国别划分的东北对外贸易 249

(2)东北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 251

(2)东北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 251

76.东北地区主要土产品出口类别(1932~1941年) 253

77.东北地区主要进口商品类别(1932~1941年) 254

第四节 东北的贸易入超与日本的投资 255

第四节 东北的贸易入超与日本的投资 255

78.东北地区的贸易平衡及日本的投资 256

79.东北与东京的物价指数和满元、日元与美元的兑换率 258

第一节 从鸦片战争到1936年 262

第十章 史实探讨的总结 262

第十章 史实探讨的总结 262

第一节 从鸦片战争到1936年 262

80.中国各时期对外贸易指数概要(1864~1936年) 267

第二节 抗日战争及战后时期 273

第二节 抗日战争及战后时期 273

第三节 东北的工业发展和对外贸易(1932年~1945年) 281

第三节 东北的工业发展和对外贸易(1932年~1945年) 281

第十一章 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问题 285

第一节 自由贸易的理论问题 285

第十一章 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问题 285

第一节 自由贸易的理论问题 285

第二节 不发达国家对目前世界贸易模式的不满 287

第二节 不发达国家对目前世界贸易模式的不满 287

81.按国别划分的初级产品在出口总值中的比重 288

第三节 实现工业化是人民的期望 289

第三节 实现工业化是人民的期望 289

第四节 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对工业国家的影响 292

第四节 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对工业国家的影响 292

附录一中国海关贸易统计编制方法及其内容之沿革考 298

附录一中国海关贸易统计编制方法及其内容之沿革考 298

Ⅲ 中国的汇率、国外银价、物价指数与中国金银的输出入(1890~1936年) 312

附录二 334

Ⅰ 中国对外贸易值及其指数(1864—1986年) 334

Ⅱ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估计表(1903~1936年) 338

Ⅳ 国统区按所有制划分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1940—1944年) 344

Ⅴ 资源委员会在各地区接收的敌伪产业的估计值 346

Ⅵ 抗战后(1945~1947年)中国工业生产状况(按行业及所有制划分) 347

Ⅶ 各地区平均每月工业耗电量指数(1945年1月-1947年6月) 349

Ⅷ 按经济性质分类的东北进出口货物 351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