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类的第二次宣言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章韶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ISBN:7504325864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678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71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类的第二次宣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论:时代呼唤着“自然-人道主义--人类的元观念” 1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普遍非人道化使人类第一次感到了“和睦”的重要性 4
第二节 国际关系的严重对立使人类第一次看到了“和平”的可能性 10
第三节 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全面恶化使人类第一次提出了“和谐”的问题 13
第四节 当代特征与人类本性的巨大反差使人类第一次提出了“合拍”的要求 17
第五节 树立一种“自然-人道主义”--“元观念”是人类发展到当代的一个基本需要 19
第一卷 元观念--人类最普通、最普遍、最重要的观念 26
第二章 何谓“元观念”? 26
第一节 元观念的一般含义 27
一 元观念是一种最为普通或一般的观念 27
二 元观念是一种最为普遍或基本的观念 28
三 元观念是一种最为重要或首要的观念 29
一 元观念是观念主体自身本性最高的观念反映 31
第二节 元观念是对人类及其活动的最高的观念反映 31
二 元观念是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过程的共同本质的观念反映 33
三 元观念是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本质的观念反映 35
第三节 元观念是其它观念得以生成、作用和发展的观念 36
一 元观念是其它观念萌发和形成的根据 38
二 元观念是其它观念发挥作用的基础 40
三 元观念是其它观念完善和转变的标准 41
四 元观念与其它观念是一与多、主与从的关系 42
第三章 元观念提出的条件 45
第一节 元观念提出的主体即人的条件 45
一 人类活动的三次转移 45
二 从人类当代活动的特点看提出元观念的必然性 49
第二节 元观念提出的现实条件 52
一 “世界历史”的形成迫使人类必须形成一种新的世界观 53
二 元观念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发展到今天提出的问题 55
三 元观念是人类目的与人类本性日益对立的现实提出的问题 57
第三节 元观念提出的理论条件 58
一 人类正试图从众多观念中提取一种更具普遍性的观念 59
二 人类正试图从科技成果中提取一种前提性的观念 61
三 人类正试图从多项对立的观念中寻找一种共同的参照系 63
第四章 元观念研究的对象 66
第一节 实体对象 68
一 元观念是整体和本性意义上的人类观 68
二 元观念是人类本性意义上的人体观 70
三 元观念是从人类本性出发的世界观 74
第二节 属性对象 76
一 元观念是从人类本性出发的社会观 77
二 元观念是从人类本性出发的文化观 80
三 元观念是从人类共同本性出发的人生观 82
四 元观念是从人类本性出发的意识观 84
第五章 元观念研究的出发点 91
第一节 从人类的基本存在出发研究人类的本性 91
一 自然科学在“人类”问题上的出发点--从人类的局部存在出发 92
二 社会科学的出发点--从人类的诸种形式出发 94
三 人文科学的出发点--从人类的个别特征出发 96
四 从人类的基本存在出发研究人类的本性--元观念的出发点 97
第二节 从人类本性出发研究人类的种种现象 101
一 “从现实出发”--实用主义的出发点 103
二 “从目的出发”--实践主义的出发点 106
三 “从原则出发”--教条主义的出发点 108
四 从人类的本性出发--人类最终的即元观念的出发点 110
第六章 元观念学说的任务 112
一 对象“因何而生?” 114
第一节 对象的起因和根源 114
二 对象“由何而来?” 116
第二节 对象的内容和形式 118
一 对象“指什么?” 119
二 对象“怎么样?” 122
第三节 对象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126
一 对象“是什么?” 127
二 对象“向何处去?” 131
第七章 研究元观念的意义 136
第一节 元观念是当代人类活动的共同准则 137
一 千差万别的准则 137
二 确立共同准则的基础 139
第二节 元观念是人类处于自我反思时代的共同的参照系 141
一 千差万别的参照系 142
二 当代人类共同的参照系 144
第三节 元观念是统一众多观念的基础 147
一 人类延续至今的几大观念 148
二 元观念是统一其他观念的基础 151
第四节 树立元观念是消除人类种种弊病的根本方法 153
一 人类的三类弊病 154
二 消除弊病的根本方法 157
第二卷 自然-人道主义--人类的元观念 163
第八章 自然-人道主义的涵义 163
第一节 自然-人道主义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164
第二节 自然-人道主义中的“自然” 167
一 以实体形式存在的“人类自然” 169
二 以“场”的形式存在的“人类自然” 172
三 以属性形式存在的“人类自然” 178
第三节 自然-人道主义中的“人道” 185
一 由实体形式的人类自然生发出来的“人道” 187
二 由“场”形式的人类自然生发出来的“人道” 191
三 由属性形式的人类自然生发出来的“人道” 196
第四节 “自然”与“人道”的关系 203
一 自然与人道是基础与建筑两个层次的关系 205
二 自然与人道是原因与结果双向作用的关系 209
三 自然与人道是全息胚与特化态的关系 213
四 自然与人道是决定与反决定性质的关系 217
五 小结:自然与人道是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223
第五节 自然-人道主义是彼此同化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 225
一 人类认识自己的足迹 225
二 自然-人道主义的一般含义 230
第一节 自然-人道主义的古代萌芽 234
第九章 自然-人道主义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更替 234
一 潜存于“类群”观念和行为中的自然-人道主义 235
二 萌发于“族群”观念和行为中的自然-人道主义 238
三 渗透在三种社会形态中的自然-人道主义 240
第二节 自然-人道主义在近代的三种方式 246
一 自然-人道主义的“人权主义方式” 248
二 自然-人道主义的“资本主义方式” 250
三 自然-人道主义的“阶级主义方式” 252
第三节 自然-人道主义在现代的三种过渡方式 258
一 社会主义的过渡方式 258
二 后资本主义的过渡方式 261
三 民族主义的过渡方式 266
一 人类在当代的状况 270
第四节 自然-人道主义的现状和趋势 270
二 人类在当代的两种思路 273
三 从人类的共同本性出发 278
第十章 自然-人道主义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轨迹 284
第一节 人类进化的外部原因和自身原因 285
一 人类的适应和进化的性质 285
二 人类的社会和文化的性质 286
三 人类的自觉和自律的性质 289
第二节 远古时代--“‘大’自然意识”时期 291
一 “天人一体”的混沌意识 291
二 “天贵人贱”的图腾崇拜 294
(一) “龙”文化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基础 294
(二) “地中区”变为“地中海” 297
(三) 《易经》产生的社会基础 300
三 东方“人-人文化”与西方“人-物文化”的分流 301
(一) 东方的祖先崇拜与西方的英雄崇拜 302
(二) 东方的皇帝崇拜与西方的财富崇拜 303
(三) 东方的礼乐文化与西方的城邦文化 304
第三节 近古时代--东西方文化独立发展的时期 307
一 人-人文化与人-物文化的发育 309
(一) 老子的“道德经”与泰勒斯的“本体论” 310
(二) 孔子的“仁德观”与苏格拉底的“理念论” 313
(三) 墨子的“兼爱论”与柏拉图的“共相论” 319
二 人-人文化体系与人-物文化体系的最终形成 325
(一) 朱熹的“理气论”与阿奎那的“新上帝观” 327
(二) 王守仁的“反传统”与布鲁诺的“泛神论” 333
(三) 王夫之的“知行观”与培根的“新工具” 339
三 小结 346
第四节 近代--东西方文化体系独自反省时期 348
一 东西方文化反省的大致过程 349
(一) 戴震的“训诂”与康德的“批判” 350
(二) 洪秀全的“太平论”与欧文的“共产制” 356
(三)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胡塞尔的“欧洲危机” 362
二 东西方文化体系反省的各自结果 370
第五节 现代--东西方文化体系的互补时期 373
一 东西方文化体系在进入现代时的状况 374
二 东西方文化“互补”的大致过程 377
(一) 毛泽东的“结合”与罗斯福的“新政” 379
(二)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与里根的“重整国威” 387
(三)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在一个硕大问号的背后 402
三 小结 407
一 历史:人类文明的萌芽、分流和汇合 409
第六节 当代--“人类自觉活动时期”的开始 409
二 现实:多支的人类都在“寻根” 412
三 前景:同根多枝或同质多态 414
第十一章 自然-人道主义的“倒置”形式--宗教 420
第一节 宗教的历史、派别、起因和基础 420
一 宗教的历史和(主要)派别 421
二 宗教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基础 427
第二节 宗教的性质、作用和逻辑 430
一 宗教的性质 431
二 宗教的作用 434
三 宗教的逻辑 437
第三节 自然-人道主义与宗教的关系 441
一 宗教是自然-人道主义一种伟大而又倒置的形式 442
二 宗教是对自然-人道主义学说的一个重要而又奇特的证明 444
三 严肃的但又是折学的启迪 446
第十二章 自然-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思想 448
第一节 自然-人道主义是马克思最先提出一个命题 448
一 无谓的肢解,有益的启示 449
二 “自然-人道主义”是马克思最先提出的一个命题 452
三 自然-人道主义“将是一门科学”是马克思首先提出的一个课题 456
四 自然-人道主义是马克思研究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个基本结论 459
第二节 自然-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真正的实质 462
一 自然-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体系的整体质 464
二 自然-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三大贡献”内在的出发点 468
三 自然-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内在线索 472
第三节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自然-人道主义三种不同的社会形式 479
一 人类本性与人类“社会”的真实关系 480
二 从人类的本性看曾存的和现在的社会制度 482
三 从自然-人道主义看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485
第十三章 自然-人道主义正在成为当代人类的共识 492
第一节 当代人类的几个“口头禅” 495
一 “活得真累!” 495
二 “何必呢?!” 499
三 “我(他)们是人哪!” 501
第二节 实行自然-人道主义正在成为当代人类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 503
一 自然-人道主义正在成为人类处理同自然的关系的准则 503
(一) “生态平衡”开始成为人类的共同呼声 504
(二) “回归自然”开始成为人类的普遍心理 505
(三) “计划生育”开始成为人类的自觉认识 507
(四) “安乐死亡”开始成为人类的正常行为 509
二 自然-人道主义正在成为当代人类处理国际、人际关系的共同原则 511
(一) 反对垄断、霸权开始成为当代的国际准则 513
(二) 反对集权、自由两极化开始成为当代各国的基本国策 515
(三) 尊重人性、人格开始成为当代人的共同心态 519
(四) 当代人类已开始在“妇幼鳏寡孤独残囚”问题的认识上趋同 521
第三节 朝向自然-人道主义是人类发展的必然方向 526
一 从历史看人类朝向自然-人道主义的必然性 526
二 当代特征的启示 531
第四节 学会大思维,树立元观念,建设大社会 534
一 立足大宇宙--人类自觉地把自己放在大宇宙之中 536
二 建设大社会--一个由全人类共同组成的社会 539
三 建构大文化--植根于世界体系的文明 547
四 学会大思维--从整个人类及其共同本性来思维 551
五 树立元观念--关于我们这个人类的共同本性的观念 556
(一)《我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一书的目录 562
论文及附录 562
一 作者“一套六部著作(已出版的)其它四部的目录 562
(二)《走出哲学的误区》(上)一书的目录 566
(三)《走出哲学王国后的沉思》一书的目录 568
(四)《需要-创造论》一书的目录 570
二 作者《主体学研究》一书的目录 577
三 《论十大观念的转变》 583
四 《改革开放正在掘进岩层》 604
五 《一次学术著作出版座谈会侧记》 《哲学动态》杂志社记者 任俊明 625
六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628
七 《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记共产党员章韶华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事迹》 《河南日报》记者 魏振宇 666
八 《青年学者章韶华一年出四部专著》 《光明日报》记者 李景瑞 674
九 《应当繁荣学术理论研究》 北京大学教授 黄楠森 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