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体制比较研究 从比较中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经济体制比较研究  从比较中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 龙善德编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500714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8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经济体制比较研究 从比较中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经济体制及其性质 2

一 经济体制 2

二 经济体制的性质 2

三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 3

四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4

第二节 研究经济体制的目的和意义 5

一 研究经济体制的目的 5

二 研究经济体制的意义 5

第三节 研究经济体制的方法 9

一 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 9

二 以《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 10

三 比较的方法 10

上篇 资本主义 15

第二章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管理体制 15

一 市场经济制度 18

第一节 美国的经济管理体制 18

二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9

三 经济管理机构 24

第二节 西德的经济管理体制 26

一 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26

二 限制垄断,保护竞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29

三 建立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保证货币稳定 30

四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2

五 经济管理机构 34

第三节 日本的经济管理体制 35

一 混合经济体制 36

二 市场经济制度 37

三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40

四 经济管理机构 46

一 市场竞争起支配作用 47

第四节 比较认识 47

二 不同形式的计划调节 49

三 经济调节手段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形式 50

四 为国有企业寻求新的出路 51

下篇 社会主义 55

第三章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 5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 55

一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五种模式及其特点 55

二 苏联和东欧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概述 59

第二节 苏联的经济体制 62

一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和特点 62

二 改革经济体制的原因和过程 64

三 对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评价 66

第三节 南斯拉夫的经济体制 67

一 改革经济体制的原因和过程 67

二 南斯拉夫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 69

三 对南斯拉夫经济体制改革的评价 76

第四节 匈牙利的经济体制 77

一 改革经济体制的原因和过程 77

二 新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 80

三 对匈牙利经济体制改革的评价 84

第五节 比较认识 85

一 比较认识 85

二 从苏联、东欧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中吸取经验教训 87

第四章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发展和改革 9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92

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 93

二 “大跃进”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 97

三 1961-1965年经济体制的调整和改革 99

四 “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体制的变动 100

五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初步改革 101

第二节 现阶段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104

一 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 104

二 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和性质 108

三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13

四 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和步骤 117

第五章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11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基本理论 119

第二节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所有制结构 121

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121

二 公有制经济的经营方式 124

三 比较认识 126

第三节 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演变过程 127

一 第一个时期:1949—1952年 128

二 第二个时期:1953—1957年 129

三 第三个时期:1958—1978年 130

四 第四个时期:1979—1984年 131

第四节 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目标模式 134

一 衡量所有制形式优劣的标准 134

二 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 136

三 确立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137

四 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38

五 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 139

六 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142

七 适当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43

八 发展多种经营方式 144

九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是长期的方针 145

第六章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经济性质和地位 14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管理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认识和实践 147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性质和地位的基本观点 147

二 苏联和东欧国家管理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历史发展 148

三 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管理体制的演变 149

一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基本属性 151

第二节 全民所有制企业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151

二 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152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企业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153

一 国家与企业的关系 154

二 全民所有制企业相对独立的地位 155

三 把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是确立国家与企业正确关系的关键 156

四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责、权、利 157

第四节 企业职工是企业责、权、利的实际承担者 161

一 企业与职工的关系 161

二 企业职工是企业责、权、利的承担者 164

三 切实保障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 164

四 切实保障劳动者的物质利益 166

一 企业与企业的联系 167

二 只讲经济纵向联系的管理体制的弊端 167

第五节 企业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细胞 167

三 发展横向经济联系 168

四 中心城市是条块的结合点 169

五 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把经济的纵横联系统一起来 170

第七章 社会主义的计划体制 171

第一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171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基本理论 171

二 苏联的计划体制 173

三 南斯拉夫的计划体制 174

四 匈牙利的计划体制 176

五 比较认识 177

第二节 我国计划体制的历史和现状 178

一 计划体制发展的三个阶段 178

二 原来计划体制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弊端 181

第三节 我国计划体制的改革 183

一 改革计划体制的理论依据 183

二 新计划体制模式 186

三 新计划体制的基本点 189

四 计划体制改革的方向 191

第八章 社会主义的价格体制 194

第一节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价格体制 194

一 苏联的价格体制 195

二 南斯拉夫的价格体制 196

三 匈牙利的价格体制 197

四 比较认识 199

第二节 改革前我国的价格体制 200

一 价格体系 200

二 价格管理体制 204

三 计划价格的制定 205

四 价格政策 207

第三节 改革价格体系,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 210

一 改革价格体系的必要性 210

二 价格体系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 211

三 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 213

第四节 改革价格管理体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价格模式 217

一 改革价格管理体制的方向 217

二 具有中国特色的价格模式 218

三 加强物价管理和群众监督 219

第九章 社会主义的财政体制 221

第一节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财政体制 221

一 苏联的财政体制 221

二 匈牙利的财政体制 224

三 南斯拉夫的财政体制 225

四 比较认识 226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财政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227

一 建国初期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 227

二 1953-1979年中央统一领导下分级管理财政体制 228

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财政体制改革 229

一 利改税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一步 231

第三节 利改税是正确处理国家同企业分配关系的发展方向 231

二 利改税及其必要性 232

三 利改税分两步走 234

第四节 按税种划分财政收入是正确处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关系的发展方向 235

一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 235

二 “分灶吃饭”财政体制的利弊 236

三 改革财政体制,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 238

第十章 社会主义的金融体制 239

第一节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银行体制 239

一 苏联的银行体制 240

二 南斯拉夫的银行体制 242

三 比较认识 243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银行体制及其改革 244

一 单一的国家银行体制的形成及其弊端 244

二 银行体制的改革 245

三 今后银行体制改革的方向 250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的劳动工资体制 25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劳动管理体制 256

一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劳动管理体制 256

二 我国的劳动就业制度 257

三 我国的劳动力管理体制 26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工资体制 264

一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工资制度和管理体制 264

二 我国社会主义工资制度的形成、发展和现状 269

三 我国工资体制的改革 271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的农业体制 279

第一节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农业体制 279

一 改革前农业体制的主要弊端 279

二 改革农业体制的主要措施 280

三 农业体制的发展趋势 283

一 国营农场 285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农业体制及其演变 285

二 集体所有制农业 287

三 社员家庭经济 288

第三节 我国衣业体制改革 289

一 改革农业体制的重大决策 289

二 农业体制的第一步改革 290

三 农业体制的第二步改革 296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的工业体制 301

第一节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工业体制 301

一 苏联的工业体制 301

二 南斯拉夫的工业体制 304

三 匈牙利的工业体制 305

四 比较认识 306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307

第三节 我国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310

一 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311

二 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改革部门管理体制 313

三 实行利改税,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 316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的商业体制 318

第一节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商业体制 318

一 苏联的商业体制 319

二 匈牙利的商业体制 322

三 南斯拉夫的商业体制 324

四 比较认识 325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商业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327

一 解放初期高度集中的商业体制的建立 327

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商业体制 328

三 1958—1978年商业体制的变动 329

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商业体制的初步改革 330

第三节 我国商业体制的全面改革 333

一 全面改革商业体制的必要性 333

二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体制 335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物资管理体制 342

一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物资供应体制 343

二 我国集中的物资管理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344

三 按照商品经济要求改革物资管理体制 346

第五节 社会主义的外贸体制 348

一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外贸体制 349

二 我国社会主义外贸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352

三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外贸体制 354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 35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的理论和实践 358

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358

二 苏联的认识和实践 359

三 南斯拉夫的认识和实践 359

五 比较认识 360

四 匈牙利的认识和实践 360

第二节 合理确定国家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361

一 领导和组织经济建设是我国国家的基本职能 361

二 我国国家机构管理经济的体制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 362

三 合理确定国家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363

第三节 履行国家经济职能的途径 364

一 计划调节 364

二 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365

三 经济管理中的行政手段 366

四 法律调节手段 367

第四节 履行国家经济职能的组织机构 368

一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改革国家经济管理机构 368

二 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 369

三 造就一支经济管理干部的宏大队伍 370

四 改革政治体制,加强党的领导 372

后记 37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