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人员素质测评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现代人员素质测评
  • 萧鸣政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 ISBN:7561905173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501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5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人员素质测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

一、素质 1

二、绩效 7

三、测评与考评 8

第二节 主要类型 11

一、选拔性测评 12

二、配置性测评 15

三、开发性测评 17

四、诊断性测评 18

五、考核性测评 20

第三节 主要功用 22

一、评定 22

二、诊断反馈 24

三、预测 25

四、其它功用 26

第二章 源流 29

第一节 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的思想与方法 29

一、测评思想 29

二、测评方式 32

三、测评内容 46

四、测评指标 48

五、测评技术 51

第二节 新中国的素质测评 54

第三节 素质测评方法改革的趋向 58

一、评定性转向开发性 58

二、主观随意性转向客观化 59

三、单一型转向综合型 60

四、传统型转向现代化 62

一、人事配置原型 64

第三章 原理 64

第一节 素质测评的理论分析 64

二、角色要求 67

三、素质差异 69

四、认知理论 71

五、管理优化 73

六、开发提高 74

第二节 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 75

一、原理 76

二、模式 78

三、特点 79

第三节 素质测评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82

一、全时空性与有限性 82

二、模糊性与精确性 83

三、量化的必要性与困难性 83

四、真实性与虚假性 84

五、主观性与客观性 85

六、描述性与预测性 86

七、经验性与科学性 86

八、个别性与统一性 86

第四节 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 87

一、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 87

二、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88

三、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 88

四、精确测评与模糊测评相结合 89

五、素质测评与绩效考评相结合 90

六、要素测评与行为测评相结合 90

七、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 90

八、素质测评与资源开发相结合 91

一、测评的内容及其确定 92

第四章 内容 92

第一节 内容、目标与指标 92

二、测评目标 93

三、测评指标 94

第二节 测评内容的标准化方法 96

一、标准体系的建构方法 96

二、筛选方法及其实例 107

三、量化方法 118

四、标准化程序 124

第三节 身体素质及其标准化 140

一、素质结构 140

二、指标形式 141

三、量化方法 142

第四节 心理素质及其标准化 145

一、素质结构 145

二、知识测评内容的标准化 146

三、经验测评内容的标准化 147

四、能力测评内容的标准化 147

五、品德测评内容的标准化 148

第五节 绩效及其标准化 149

第五章 心理测验及其应用 151

第一节 心理测验概述 151

一、起源与发展 151

二、心理测验定义 153

三、测验的种类与形式 154

第二节 知识测评 157

一、测评的三个层次 157

二、常用题型及其编写 160

三、试卷的组织 180

一、智力测评的应用 184

第三节 技能测评 184

二、能力性向测验的应用 186

第四节 品德测评 192

一、品德概念及其结构 192

二、问卷测评方法 195

三、投射技术 200

四、其它测验方法 203

第五节 其它素质测评 207

一、气质测评 207

二、价值观测评 212

三、态度测评 216

第六章 面试及其应用 224

第一节 概述 224

一、历史与发展 224

二、面试概念 230

三、面试特点 232

第二节 理论基础 234

一、理论依据 234

二、功能作用 241

三、主要内容 243

四、基本类型 245

第三节 方法技巧 250

一、如何“问” 250

二、如何“听” 257

三、如何“观” 259

四、如何“评” 261

五、提高面试质量的方法 264

第四节 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268

一、面试究竟是什么 268

二、面试主要测评什么 270

三、面试结果的比重多大合适 272

四、面试是否应该有标准答案 273

五、面试是对笔试的替代还是补充 274

第七章 评价中心及其应用 275

第一节 概述 275

一、历史探讨 275

二、基本概念 277

三、主要特点 279

第二节 主要形式 283

一、公文处理 284

二、小组讨论 286

三、管理游戏 288

四、角色扮演 290

五、其它形式 292

一、情景设计 294

第三节 设计与应用 294

二、操作程序 297

三、应用形式 300

四、问题与改进 300

五、失败原因分析 304

第八章 观察评定及其应用 306

第一节 概念 306

一、基本概念 306

二、基本类型 308

三、优缺点 309

第二节 技术与工具 311

一、 秩事记录与关键事件法 311

二、检验性描述量表 315

三、强迫选择量表 317

四、观察评定量表 319

五、评语报告 322

六、人物推定表与社会关系分析表 326

第三节 观察评定的理论 328

一、有效性问题 328

二、选择性问题 329

三、综合性问题 331

第四节 观察评定的应用 335

一、专家观察评定法 335

二、群众观察评定法 341

第九章 其它测评方法与应用 350

第一节 书面介绍信息的分析 350

一、推荐信 350

二、申请表 351

一、履历表 355

第二节 履历档案的分析 355

二、档案 360

第三节 实证分析 362

一、现场调查 362

二、体检 362

三、产品分析 362

四、测评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363

第四节 绩效考评 365

一、生产性工作 365

二、非生产性工作 366

三、中高层管理人员工作 368

四、绩效考评方法比较 368

五、有关问题的研究 369

第五节 有待研究的几种测评方法 372

一、骨相分析与批判 372

二、面相分析与批判 373

三、手相分析与批判 374

四、血型分析 375

五、体型分析与批判 376

六、姿态窥测 377

七、个体经验体察 377

八、笔迹分析与批判 379

第六节 测评方法在人员录用中的综合运用 381

一、基本依据 381

二、基本原则 382

三、几种可参考的组合程序 384

第十章 测评结果再考评 386

第一节 效度 386

一、内容效度 386

二、结构效度 387

三、关联效度 390

四、项目分数效度 393

五、效度分析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395

第二节 信度 397

一、再测信度 397

二、复本信度 399

三、一致性信度 400

四、评分者信度 402

五、评分者信度与测评方法信度对测评结果的影响 403

第三节 项目分析 406

一、适合度 406

二、区分度 408

三、独立性 410

四、选项质量 412

第四节 其它指标的考评 415

二、总体分布与水平 416

一、客观性 416

四、误差 417

三、区分性与差异性 417

第五节 现代测评理论比较 421

一、经典测量理论的特征 422

二、项目反应理论的特点 424

三、概化理论 426

四、信号检测理论 427

第十一章 计算机在素质测评中的应用 429

第一节 素质测评与计算机应用 429

一、计算机分类 430

二、微型计算机基础 430

三、测评工作的步骤 431

四、微型机的应用方法 433

第二节 软件的设计与构成 434

一、XMZBZ.PRG 438

第三节 人员素质测评程序 438

二、XMZBZ1.PRG 440

三、XMZBZ2.PRG 442

四、XMZBZ3.PRG 443

五、XMZBZ4.PRG 444

六、人员素质测评结果报告单打印程序 446

七、人员素质测评结果报告单 450

附录 453

一、正态分布下标准分、面积、纵轴关系表 453

二、x2检验表 462

三、t检验表 464

四、相关系数检验表 466

五、肯德尔和系数检验表 467

六、项目分析表 46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