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近代中国史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近代中国史纲
  • 郭廷以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市:格致出版社
  • ISBN:978754321584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41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555页
  • 主题词:中国-近代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近代中国史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小记 1

第一章 世变前的中国与西方 1

第一节 中国大势的推移 1

一、闳放昂扬之世 1

二、敛抑沉滞之世 3

三、清的统治 5

四、清的衰乱 7

第二节 西方的海陆环伺 9

一、欧人东来 9

二、海疆扰攘—先驱者葡萄牙与西班牙 10

三、海疆扰攘—继起的荷兰与英国 13

四、中俄陆上的和战 15

第三节 西教西学的传人与中阻 18

一、耶稣会士的贡献 18

二、西学西教的发展 20

三、教士内讧 21

四、西教被禁与西学之衰 23

第四节 中西通商与英国的地位 24

一、广州互市 24

二、口岸限定与夷人防范 26

三、马戛尔尼奉使的无成 27

四、纠纷不已 28

第二章 西力冲击(上)(1830—1850) 30

第一节 中英争端的扩大 30

一、英国的新举措 30

二、平行往来与旧章遵守 31

三、鸦片与银漏 33

四、禁烟问题 34

第二节 林则徐的禁烟 36

一、道光的决策 36

二、强制缴烟 37

三、坚持具结与交凶 38

四、西情探求与外交运用 40

五、对英封港 41

第三节 英国的炮舰政策 42

一、决定用兵 42

二、战争初起 43

三、无结果的和谈 44

四、战事继续 46

第四节 中国境遇的初变 48

一、南京条约 48

二、美法效尤 49

三、五口通商 51

四、教士的活动 52

五、西事研究 53

六、造船制炮与抚绥 54

七、粤民反英 56

第三章 内部动乱(上)(1850—1860) 59

第一节 太平军的兴起 59

一、鸦片战争与内溃的加剧 59

二、洪秀全的反清运动 61

三、新王朝的创建 62

四、直前北伐与回师西征 64

五、对外接触 67

六、北捻与南会 69

第二节 极权统治 70

一、信仰统制 70

二、兵民合一 71

三、官制与政事 72

四、圣库与田亩制度 73

五、妇女地位与礼俗 74

第三节 传统势力的对抗 75

一、曾国藩的领导 75

二、湘军东征 77

三、天京内变 78

四、太平军的重振 79

五、曾国藩总制东南 80

第四章 西力冲击(下)(1850—1860) 82

第一节 西方国家的携手 82

一、咸丰的对外动态 82

二、英美法欲壑的增长 83

三、修约交涉 85

四、二次战争的导火线 86

第二节 英法联军与俄国的机会 87

一、英法的军事合作与美俄外交追随 87

二、夺据广州 87

三、进攻大沽 88

四、天津要盟 90

五、上海改约交涉与鸦片开禁 92

六、俄国的再度东侵 94

第三节 中国境遇的再变 95

一、战火重燃 95

二、英法大举进兵 97

三、北京陷落 98

四、列强的共同收获 100

五、俄国的独得 101

第五章 内部动乱(下)(1860—1877) 104

第一节 清的外援与曾军的奋战 104

一、英国态度改变的朕兆与初次上海之役 104

二、安庆的争夺 106

三、通商口岸的攻守 108

四、曾军的分路推进与洋将洋兵的协助 109

第二节 太平军的末路 112

一、纪纲?坏 112

二、全局瓦解 114

三、捻乱的扩大与平定 116

第三节 西南与西北 118

一、贵州的苗与教 118

二、云南的回、汉反满军 119

三、陕甘回与马化龙 120

四、阿古柏并据新疆 121

五、左宗棠的远征 123

第四节 人民的浩劫与军政的演变 124

第六章 忧患中的自强运动(上)(1860—1885) 127

第一节 朝局之变及时势的认识 127

一、慈禧、恭亲王的联合政变 127

二、恭亲王的时局认识 129

三、曾、李、左的主张 130

四、冯、郭的见解 132

第二节 前期的洋务 133

一、总理衙门与南北洋大臣 133

二、赫德与海关 134

三、英、美的合作政策与外交诱导 136

四、军事工业的兴办 139

五、西式教育的开始 141

六、西学的积极介绍 143

第三节 纷至沓来的外在困扰 144

一、教案叠起 144

二、日本吞并琉球与进犯台湾 147

三、中英滇案与烟台条约 149

四、中俄伊犁交涉 150

五、朝鲜问题—日本向大陆扩张 152

第七章 忧患中的自强运动(下)(1874—1893) 155

第一节 洋务的再度推动 155

一、慈禧继续当政 155

二、海军初建与陆师训练 156

三、富强兼顾的企业—轮船招商局 158

四、煤矿、铁路、电线 159

五、驻外使馆的设置 161

第二节 中法战争与西南危机 162

一、法侵北圻 162

二、中法谈判 163

三、战争开始与天津简约 165

四、福州、台湾、谅山之役 166

五、越南丧失 168

六、英灭缅甸与始侵西藏 170

第三节 朝局再变与续图富强 171

一、慈禧的第二次政变 171

二、北洋舰队的成立 172

三、台湾建设 174

四、内外干阻下的铁路经营 175

五、炼铁及纺织工业 177

第八章 甲午惨败与中国分割(1885—1900) 179

第一节 日本挑衅求战 179

一、李鸿章的朝鲜政策 179

二、日本的决心 181

三、俄、英动态 183

四、李鸿章的进退维谷 184

第二节 中国惨败 186

一、陆海决战 186

二、清廷谋和与日军续攻 188

三、屈辱苛刻的马关条约 190

四、俄、德、法的干涉 192

五、台湾的抵抗 193

第三节 中国的分割 194

一、俄国部署 194

二、德、俄囊括山东、东北 196

三、英、法、日的势力范围 198

四、美国的门户开放主义 200

第九章 改制维新与排外(1885—1901) 202

第一节 救国的新方向 202

一、三十年自强运动的失败 202

二、西人的建议 204

三、改制论的萌动 206

四、孙中山奋斗的开始 208

五、康有为与维新派的思想及活动 210

第二节 短命的维新与朝局三变 213

一、变法要求的迫切 213

二、百日维新 214

三、新旧派的明争暗斗 216

四、慈禧的第三次政变 217

第三节 社会不安与义和团的发展 220

一、民生经济的凋敝 220

二、人心郁愤与教案再起 221

三、山东、直隶的义和团 222

四、慈禧对拳团的纵庇 224

第四节 孤注一掷 226

一、义和团控制下的京、津 226

二、慈禧宣战 227

三、战争期间的地方与中央 228

四、北京二次失守与东北初度沦陷 231

五、自立军与革命军22六、辛丑条约 234

第十章 清倾覆前夕的内外情势(1901—1911) 238

第一节 列强角逐的激化 238

一、日俄战争与日本的侵略东北 238

二、日美对抗与东北开放的失败 241

三、英国与西藏 242

四、各国权益的扩张 243

第二节 反动后的新政 245

一、强颜变法 245

二、袁世凯与北洋新军 247

三、张之洞与新教育 248

四、实业发展的困难 251

第三节 革命与立宪的对峙 253

一、爱国排满潮的高涨 253

二、革命力量的团结—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256

三、革命思想战的胜利 258

四、预备立宪 260

五、革命及立宪的行动 261

第四节 清的最后挣扎 263

一、排汉与集权 263

二、立宪派的请愿 265

三、愈挫愈坚的革命军 266

四、求生与抗捐抢粮 267

五、护权与争矿、争路 268

第十一章 辛亥革命(1911—1912) 271

第一节 革命军的大起 271

一、湖北的军中革命运动 271

二、武昌新军起义 273

三、十四省独立 274

第二节 袁世凯的机会 276

一、袁的再起 276

二、清政权的转移与英美的助成,日本的企图 278

三、立宪派、北洋派拥袁及革命党让袁 280

第三节 妥协中诞生的民国 282

一、孙中山的南京临时政府 282

二、清朝告终 283

三、袁世凯的临时政府 286

第十二章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1912—1916) 288

第一节 攘夺权力 288

一、党派分野与政局动荡 288

二、袁与国民党的武力决斗 291

三、变相的君主 294

第二节 俄、英侵略边区,日本谋吞中国 296

一、俄、英割裂外蒙、西藏 296

二、日本力图南满、东蒙与进兵山东 298

三、“二十一条”要求 299

四、袁世凯对日屈服 300

第三节 洪宪帝制 302

一、伪造民意 302

二、日本的一擒一纵 305

三、反袁的势力 307

四、反袁派的联合行动 308

五、袁的败亡 310

第十三章 军阀恣睢(1916—1924) 312

第一节 袁世凯的后继者 312

一、军阀割据 312

二、段祺瑞的专横、参战问题 313

三、张勋复辟 315

第二节 大混乱的开始 316

一、南北战争及北洋军阀的内在矛盾 316

二、日、段勾结 318

三、广州、北京政府的蜕变与南北和议不成 320

四、赤俄、白俄在满、蒙、新疆的角逐 322

五、巴黎和会与山东问题 324

第三节 循环的内战 326

一、北方的皖系、直系、奉系 326

二、南方的桂系、滇系、国民党与联省自治 328

三、华盛顿会议与中国 330

四、吴佩孚的霸权 333

五、无休止的南方战乱 335

六、匪祸与曹锟贿选 336

第十四章 再革命(上)(1915—1924) 339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 339

一、思想解放 339

二、文学革命与政治革命 342

三、经济社会变化与商民工人妇女的觉醒 344

四、“五四”运动的扩大 348

五、新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50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国民党的改组 353

一、中苏接触 353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56

三、苏俄、中共与孙中山、吴佩孚 359

四、国民党与苏俄、中共实行联合 361

第三节 反帝国主义运动的展开 364

一、直系的崩溃 364

二、国民党的时局主张,张作霖、冯玉祥的对立 366

三、壮烈的反帝国主义运动 369

四、北方军阀的离合与混战 371

第十五章 再革命(下)(1925—1928) 373

第一节 蒋中正的领导 373

一、早期军事成就 373

二、权力的集中 375

三、制裁中共 377

第二节 国民革命军北伐 379

一、进军华中 379

二、鲍罗廷的倒蒋反英活动与蒋之攻取华东 382

三、清党与南京、武汉的对立 385

第三节 国共全面决裂 387

一、武汉政府的危机 387

二、武汉分共 388

三、国民党内讧不已 390

四、中共武装斗争 391

第四节 继续北伐 393

一、华北之战 393

二、日本的阻挠与北伐结束 393

第十六章 两种内战(1929—1931) 396

第一节 内战再起 396

一、动乱的酝酿 396

二、讨伐桂系 399

三、护党救国军的起伏 400

第二节 联合反蒋 401

一、反蒋派的大联合 401

二、罕有的内战 402

三、扩大会议 404

四、反蒋军的瓦解 405

五、广州独立 407

第三节 中共武力的发展 408

一、红军与苏维埃区的创建 408

二、红军攻势 412

三、江西前期“围剿 413

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出现 415

第十七章 安内与攘外(1928—1936) 417

第一节 北伐后的对外举措 417

一、废止旧约交涉 417

二、中俄中东铁路之争 418

第二节 日本侵占东北 419

一、九一八事变 419

二、国民党团结不成、国际联盟决议无效、日本进攻上海 421

三、日制“满洲国”与义勇军奋战 423

四、热河续陷、塘沽协定、抗日反蒋 424

五、中枢阢陧、各省战乱 426

六、苏俄动向、入侵新疆 427

第三节 国共全力搏斗 428

一、“九一八”后的中共 428

二、鄂、豫、皖攻剿与第一支红军西走 429

三、江西后期“围剿” 430

四、第二支红军西走—长征 432

五、转移西北后的红军 435

第四节 日本进图华北 435

一、缓和中日关系的尝试 435

二、加紧分割华北—河北、察哈尔事件 437

三、加紧分割华北—广田三原则、河北自治运动 438

四、南京北平谈判 441

第五节 联合抗日运动 442

一、抗日与反国民党 442

二、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43

三、蒋的统一成就 445

四、国防建设的推进 446

五、西安事变 448

六、国共二度合作 452

第十八章 八年抗日战争(1937—1945) 455

第一节 中日全面战争 455

一、日本求战与中国应战—“七七事变” 455

二、初期阵地战与游击战 457

三、列强反应 460

四、扩大抗战基础 462

五、大迁徙 464

第二节 内外危机 465

一、汪兆铭背叛 465

二、国共的明争暗斗 468

三、国际情势的变幻 470

四、战局持续 472

第三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国 473

一、中国成为同盟国之一、平等条约 473

二、中俄新疆之争、中美英对反攻缅甸之歧见、开罗会议 476

三、国共关系紧张 478

四、艰险的1944年 480

五、严重的物价问题 486

第四节 战争结束 487

一、太平洋日军大败 487

二、雅尔塔协定与中俄友好同盟条约 488

三、日本投降 491

第十九章 中国大陆政权的改变(1945—1950) 493

第一节 战后国共之争、中俄东北交涉 493

一、赫尔利斡旋国共问题 493

二、重庆会谈纪要 495

三、受降之战 499

四、中、俄东北接收与经济合作谈判 500

第二节 马歇尔使华 504

一、停战令、政治协商会议、军队整编与统编方案 504

二、国共及中俄关系的恶化 506

三、关外战争扩大 508

四、且战且谈、美国调处失败 510

第三节 国民政府险象环生 515

一、战局转变与共军进攻 515

二、内政外交的煎迫 517

三、经济的加速崩溃 519

四、民变与层出不穷的学潮 521

第四节 中共的胜利 523

一、决战 523

二、国民党求和与中共全国进军 524

三、大陆与台湾的两个政权 527

补充阅读书目举隅 530

书后小记 540

1 19世纪前期的中国 6

2 17至19世纪的中国 11

3 太平天国之北伐路线及占领地域 66

4 捻、天地会、苗及回之活动地区 118

5 中、越交界 167

6 朝鲜、奉天、山东 187

7 列强在华势力范围 199

8 山东与直隶 225

9 军阀割据—直系、皖系对抗(1917—1920) 327

10 军阀割据—直系、奉系对抗(1921—1924) 328

11 军阀割据—直系、国民军对抗(1925) 368

12 军阀割据—北伐前夕(1926) 380

13 北伐(1926—1928) 382

14 北伐后军人统辖区(1928—1929) 398

15 红军分布区(苏维埃区)(1927—1930) 410

16 “围剿”与红军长征(1931—1936) 431

17 日本侵占区(1937—1943) 460

18 日本侵占区(1944—1945) 482

19 1945年中共统辖及军事活动区 498

20 中共经充辖区(1946—1947) 512

21 中共统辖区(1947年6月—1948年8月) 516

22 中共统辖区(1948年9月—1949年4月) 525

23 中共继续进军(1949—1950) 52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