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地经济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土地经济学
  • 章植著 著
  • 出版社: 黎明书局
  • ISBN:
  • 出版时间:1934
  • 标注页数:686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7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土地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土地经济问题 1

一 土地与生产 1

a 农业生产问题 3

b 市地生产问题 3

c 矿林开采问题 4

d 水力问题 4

二 土地与消费 5

a 住地问题 5

b 娱乐地问题 6

c 坟墓问题 6

d 饮水问题 6

三 土地与分配 7

a 土地公私有问题 7

b 地租问题 8

c 地税问题 8

d 土地价值问题 8

四 土地经济问题在我国之重要 9

a 农业的 10

b 都市的 10

c 森矿的 11

d 分配的 12

第二章 土地经济学与经济学原理 15

一 在经济分析中所应注意之事实 15

a 经济活动之动机与原因 15

b 私产制度 16

c 价格制度 16

d 收入与费用之关系 17

e 人类才力之不同 18

二 经济学中之几项原则 18

a 稀少的原则 19

b 预测的原剧 20

c 替代的原则 20

d 比例相称的原则 20

e 社会福利的原则 21

第三章 土地之特点及其分类 25

一 土地之特点 25

a 法律方面 25

b 物质方面 29

c 经济方面 31

d 社会方面 36

二 土地之分类 38

a 分类之需要 38

b 分类之标准 39

c 土地分类举例 40

d 我国历史上之土地分类 42

第四章 利用土地概观 49

一 利用土地之目的 49

a 个人的 49

b 社会的 50

二 土地利用之变迁 52

a 人类欲望之变迁 52

b 社会政策之变易 53

c 习惯之难改 54

三 土地利用之估量 54

a 容力 54

b 能率 55

c 生产力 55

d 纯收入 56

e 四种估量单位之性质与功用 56

四 土地利用之限制 66

a 物质的限制 66

1 气候 66

2 湿度 67

3 地势 67

4 肥性及其他 68

5 面积 68

b 经济的限制 69

1 利润 69

2 运输 69

3 竞争 70

c 社会的限制 71

1 人口密度 71

2 消费生产间之风俗习惯 71

3 政府之政策 71

五 增加土地经济供给之方法 72

a 增加新土地 72

b 改良现在利用之方法 72

c 去除现在利用土地之障碍 72

d 调剂消费使适应于土地之最能生产者 72

六 我国利用土地概观 76

a 全国土地物质上的分配 76

b 已垦地之面积 81

1 历史的 81

2 现时的 85

c 人口与土地 90

d 我国利用土地之方向 92

e 美国之土地利用上之分配(附) 98

第五章 农地之利用 101

一 农业之性质 101

a 家庭生活 101

b 天时关系之密切 101

c 产量之控制力甚弱 102

d 竞争性 103

e 生产不足之危险 104

f 小规模 105

g 我国农业之特性 108

二 大规模与小规模之经营 108

a 大农经营与小农经营之优劣 109

b 大农经营与小农经营之批评 110

1 自利用机器方面言 110

2 自农地面积方面言 111

3 自农业产物言 111

4 自农业人民才力言 112

三 农业人口与都市人口 113

a 农业人口与都市人口之比较 113

1 伊利氏之意见 114

2 我国儒者之意见 115

3 李士特之意见 116

b 我国之农民人口 117

c 我国之农民生活 121

b 我国农民之离村 123

四 利用农地之经济的方法 127

a 利用农地之经济的标准 127

b 利用农地之经济的方法 128

1 除去荒废之原因 128

2 增加现已利用的农地之生产力 130

3 减少利用农地时之费用 134

五 农地之推扩 137

a 垦植地之选择 137

b 垦植之方式 139

c 垦植之人民 139

d 垦地之面积 141

e 垦地之金融 142

f 垦植之利益 142

附录 我国农产之分配 耕种方法 143

第六章 市地之利用 149

绪言——都市人口统计 149

一 都市兴起之根据 156

a 人民何以愿集居于都市 156

b 我国都市之性质——近代的与古代的 159

c 人民何以有集居都市之可能 159

二 市地与农地之关系 161

a 二种关系 162

b 从时间上考察二种关系之消长 163

三 市地之特性 164

a 位置 165

b 利用集约 165

c 运输 165

d 利用固定 166

e 面积之不重要 166

f 设施之分离性 166

g 择用市地之原则 167

四 市地之分类 168

a 分类 168

b 各类土地所占之面积 170

c 我国市地分配之臆测 172

五 私人利用市地之经济的方法 174

a 最适当位置问题 175

b 地上设施与地价比例问题 179

c 利用市地之时机问题 181

六 公共利用市地之方针 183

a 公共利用市地之目的 183

b 公共利用地之设计 185

c 私人利用地之设计 189

e 都市设计之四原则 195

七 市地之推扩 195

第七章 林地矿地及水力之利用 199

一 林地之利用 199

a 林地之特点 199

b 利用林地之经济的原则 201

c 森林之概观 204

d 我国森林之观察 207

e 我国林木滥伐之原因 209

二 矿地之利用 210

a 利用矿地之特点 210

b 利用矿地之经济的考虑 212

c 我国之矿地利用 215

d 我国矿业不振 原因 216

三 水之利用 221

a 水之用途 221

b 水之种类 222

c 水之利用的经济考虑 222

1 用途就水源 223

2 水源就用途 224

3 水量与用途之调剂 231

第八章 地权概论 235

一 地权性质 235

二 地权公有之论辨 245

三 地权私有之论辨 245

四 决定土地公有或私有之四大原则 247

第九章 农地所有权 249

一 农地应为公有?抑应为私有? 249

a 私有农地之利 249

b 私有农地之弊 250

c 农地所有权之决定 252

二 我国农地地之变迁 255

a 共有期 256

b 部落公有期 257

c 私有期 260

d 历来对于私有农地之反响 263

1 根本的反响 王田 均田 264

2 治标的反响 限田 移垦 官田 减税 清丈 268

三 自耕农 271

a 自耕农之优点 272

b 我国之自耕农——统计与归纳 272

c 鼓励自耕种之方法 278

1 经济的 278

2 财政的 278

3 法律的 279

4 金融的 280

5 教育的 280

四 佃租制 281

a 佃租制发生之原因 主因 副因 281

b 佃租制关系人之分析 284

1 自时间言 285

2 自性质言 286

3 自身分言 287

c 佃租制之种类 288

1 自佃租制之时期言 288

a 永佃制 288

b 定期佃制 290

c 不定期佃制 291

2 自佃租所纳之种类言 292

a 纳役制 292

b 纳谷制 293

c 纳金制 293

d 我国情形 294

3 自佃租分配之方式言 295

a 包租制 296

b 分租制 298

c 二者之比较——我国之情形 299

4 自佃租之形式言 307

a 直租 307

b 转租 307

c 部分租 307

d 佃租制应否有存在之必要 308

e 佃租制应如何改革 310

五 公有之农地 312

第十章 市地所有权 317

一 市地应为私有 抑为公有? 317

a 市地私有之利与弊——平议 317

b 市地公有 320

1 完全的公有 322

2 部分的公有 324

a 以市地一部完全化为公有 324

b 限制市地上之私有权 限制使用权 限制收益权 限制处分权—土地登记—地产业条例 324

c 市地公私有之定夺 328

二 住宅问题自有租户制 337

a 决定自有住宅与租户之分子 338

b 自有住宅之优点与鼓励之办法 343

1 政治的——住宅政策 344

a 现存不良住宅之改善 344

b 小住宅建筑之奖励 345

2 经济的 345

3 教育的 346

4 交通的 347

c 租户制度之必要与其解决 347

1 租户制度必要之原因 348

2 私有租户制度之弊端 348

3 解决租户制度之办法 351

三 工商用地所有权 353

a 工商用地所有权之特点 354

b 工商用地公私有之考虑 355

四 结论 356

第十一章 森林矿地水上及坟墓所有权 359

一 森林所有权 359

a 森林应公有 359

b 林权概观——我国之林观 362

c 森林公有之方法 365

d 森林所有权之限制 366

1 属于林产者 367

2 属于分配者 367

e 森林分租 368

二 矿地所有权 369

a 矿地应公有? 369

b 矿地所有权之沿革——我国之矿权 372

c 私有矿权之限制 376

d 租矿制度 378

三 水上所有权 379

a 水上所有权之特点 379

b 消费水量之所有权 380

c 海洋及沿岸之所有权 381

b 湖及湖岸之所有权 381

e 河溪之所有权 381

f 水方之所有权 382

g 灌溉水之所有权 382

h 渔权 384

四 墓地问题 384

a 墓地之沿革 384

b 我国墓地制度之利弊 385

c 墓地问题之解决 386

1 限制私有墓地权及提倡公墓 387

2 改良营葬方法 389

第十二章 土地之收入与价值 393

一 土地之收入——地租 393

a 地租之意义 393

b 地租之种类 393

c 地租之特性 395

1 比较性的 395

2 自然吝啬之结果 399

d 地租之起因 400

e 地租之与土地利用之关系 402

1 利用方法与地租 403

2 利用者与地租 403

f 地租与价格之关系 405

1 地租与土地产物之价格之关系 406

2 地租与土地价值之关系 407

二 土地价值与其收入之关系 408

a 从土地收入得土地价值 408

1 公式 409

2 变化之种类 410

a 年收之变化 411

b 利率之变化 415

c 购买年 416

b 土地价值与土地收入以外之分子 418

1 虚荣心 418

2 希望将来土地增价之心理 418

3 需要住宅之心理 419

c 土地收入还原时之条件 420

1 风俗习惯 421

2 政府处置 421

d 自住宅地之价值 422

三 土地收入或价值增减之原因或决定地价上下之分子 422

a 偏于需要方面之分子 422

1 人口之增加或减少 426

2 工商业 426

3 人民购买力与其生活程度 427

4 社会习尚 430

b 偏于供给方面之分子 431

1 肥性 431

2 运输及运输费用 433

3 位置——位置之比较价值 434

4 公共设施之质量 443

5 面积 444

6 租税 444

7 富源 445

c 土地价值举例——上海地价图 445

四 土地价值之社会的意义 447

第十三章 土地信用 453

一 土地信用之意义 453

a 信用之意义 453

b 信用之基础 454

c 土地信用方式之分类 456

d 土地信用之工具 456

二 农民之信用 461

a 我国之农业信用 462

1 短期的 质当 借粮 借钱 押乾租 预卖作物 青苗钱 借耕牛 462

2 中期及期及长期信用 契约押款 典地 做会 465

b 我国农业信用之缺点 467

c 农业信用不振之原因 469

d 农业信用之改良 470

1 信用合作 471

2 农民及农业银行 474

三 市地之信用及其他 480

a 市地信用之特点 480

b 私人的市地信用 481

c 公家的市地信用 484

d 林地与矿地的信用 486

第十四章 地税 489

一 租税之意义与原则 489

a 意义与原则 490

b 系统与趋势 492

二 单一地税 495

a 单一税之种类 496

b 单一地税之批评 499

c 单一地税之实例 501

三 复税制下之地税 504

a 普遍性的地税 505

1 以面积为课税标准 506

2 以收入为课税标准 513

3 以土地价格为课税标准——地价税 515

a 土地原价税实例 516

b 土地原价税之优点 517

c 施行地价税之困难 520

d 特殊的地价税 521

4 普遍地税的演进之趋势 522

a 归并入所得税 522

b 施行地价税 523

5 广州市之地价税 524

b 特殊性的地税 526

1 宅地税 526

a 宅地税之沿革 528

b 与宅地税相近之屋税 529

2 地产税 530

3 林税 530

4 矿税——我国之矿税 531

c 土地增价税 535

1 土地增价税实例 535

2 土地增价税之批评 543

3 我国施行土地增价税应注意之点 543

4 广州市之土地增价税——批评 546

5 复归税 548

d 享益税系统之地税 548

1 契税 548

2 验契及土地登记费 550

3 特别估税 我国之特别估税 551

e 地方与中央的地税之决定 553

四 我国之田赋 554

a 税制 555

1 田制 555

2 税率 555

3 征收手续 555

4 征收内容 556

b 缺点 557

1 名色驳杂 557

2 单位不一 558

3 税率芜杂 558

4 征收弊多 558

5 逃税田亩太多 560

c 改良办法 560

1 清丈田地 560

2 改革税率 561

3 归并所得税内 561

4 改良税务行政 561

d 田赋对于人民之负担 563

五 结论 564

第十五章 土地政策之性质 571

一 土地政策之种类 571

a 以土地之种类为标准 572

b 以经济学之学理为标准 572

c 以政策施行之方向为标准 573

二 施行土地政策之方法 576

a 经济的方法 576

b 学术的方法 576

c 法律的方法 577

1 创设限制性的法律 577

2 圈地权——我国之土地收用法 578

d 革命的办法 580

1 全部的充公 581

2 部分的充公 581

e 财政的方法 581

f 施行土地政策时所应注意之原则 582

第一编 总则 585

第一章 法例及施行 585

第二章 土地所有权 585

第三章 土地重划 589

第四章 土地测量 589

第五章 地政机关及土地裁判所 590

第二编 土地登记 591

第一章 通则 591

第二章 登记簿册及登记地图 593

第三章 登记程序 595

第一节 通则 595

第二节 第一次土地登记程序 602

第三节 所有权登记程序 607

第四节 所有权以外权利登记程序 609

第五节 涂销登记 612

第四章 登记费 612

第五章 土地权利书状 614

第三编 土地使用 617

第一章 通则 617

第二章 市地 618

第一节 使用限制 618

第二节 房屋救济 620

第三章 农地 622

第一节 耕地租用 622

第二节 荒地使用 625

第四章 土地重划程序 630

第四编 土地税 635

第一章 通则 635

第二章 地价之申报及估计 636

第三章 改良物价值之估计 639

第四章 地价册 641

第五章 税地区别 642

第六章 土地税征收 644

第七章 改良物征税 648

第八章 欠税 649

第九章 土地税之减免 650

第十章 不在地主税 651

第五编 土地征收 653

第一章 通则 653

第二章 征收准备 657

第三章 征收程序 658

第四章 补偿地价 660

第五章 迁移费 662

第六章 诉愿与公断 663

第七章 罚则 663

参考书总目 67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