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质量工程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现代质量工程
  • 扈延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24177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50页
  • 文件大小:70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质量管理-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现代质量工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质量概论 1

1.1 质量概述 1

1.1.1 质量的重要性 1

1.1.2 质量的定义 4

1.1.3 质量概念图 6

1.2 产品与产品质量 7

1.2.1 产品的概念 7

1.2.2 产品质量的概念 8

1.3 质量特性 9

1.3.1 硬件类产品的质量特性 10

1.3.2 服务类产品的质量特性 11

1.3.3 软件类产品的质量特性 11

1.3.4 军工产品的质量特性 12

1.4 质量形成 13

1.4.1 质量形成的四个阶段 13

1.4.2 朱兰质量螺旋 13

1.4.3 质量环 14

1.4.4 朱兰三步曲 15

1.5 影响质量的因素 16

1.5.1 影响产品质量的9M因素 16

1.5.2 影响工序质量的4M1E因素 17

1.6 质量术语 19

1.6.1 质量 20

1.6.2 质量管理 21

1.6.3 质量方针 21

1.6.4 质量目标 21

1.6.5 质量策划 21

1.6.6 质量控制 21

1.6.7 质量保证 22

1.6.8 持续改进 22

复习思考题 22

第2章 全面质量管理 23

2.1 质量管理发展简史 23

2.1.1 质量检验阶段 23

2.1.2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24

2.1.3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25

2.2 中国质量管理的发展 27

2.3 国防科技工业质量管理工作回顾 28

2.3.1 从检验把关起步 28

2.3.2 质量工作的起伏 29

2.3.3 走向法治 30

2.3.4 与国际接轨 31

2.3.5 质量管理新开端 32

2.4 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32

2.4.1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32

2.4.2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33

2.4.3 全面质量管理的系统观点 35

2.5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36

2.5.1 标准化工作 36

2.5.2 计量工作 36

2.5.3 质量信息工作 37

2.5.4 质量教育工作 37

2.5.5 质量责任制 37

2.5.6 质量管理小组 38

2.6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38

2.6.1 质量第一的原则 38

2.6.2 用户至上的原则 39

2.6.3 以人为本的原则 39

2.6.4 预防为主的原则 39

2.6.5 用数据说话的原则 40

2.6.6 持续改进的原则 40

2.6.7 协作的原则 40

2.6.8 质量经济性原则 40

2.6.9 系统方法的原则 41

2.6.10 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原则 41

2.7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42

2.7.1 系统工程的方法 42

2.7.2 统计分析的方法 42

2.7.3 闭环反馈的方法 42

2.8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程序 43

2.8.1 PDCA管理循环 43

2.8.2 PDCA循环的特点 44

复习思考题 46

第3章 质量管理标准 47

3.1 质量管理国际标准ISO 9000族标准 47

3.1.1 ISO 9000标准的产生及制定 47

3.1.2 1994版ISO 9000族标准的产生 49

3.1.3 2000版ISO 9000族标准的产生 50

3.1.4 2000版ISO 9000标准的组成 53

3.1.5 2000版ISO 9000族标准的特点 54

3.1.6 2000版ISO 9000族标准的八项管理原则 54

3.2 ISO 9000族标准在中国的采用 55

3.2.1 标准的采用原则 55

3.2.2 国家标准(GB/T)的制定与发展 55

3.2.3 GJB/Z 9000—96系列标准的制定 56

3.3 GJB/Z 9000A系列标准 57

3.3.1 GJB/Z 9000A系列标准产生及发展 57

3.3.2 GJB/Z 9000A系列标准编制的原则 57

3.3.3 GJB/Z 9000A系列标准的主要内容 58

3.4 GJB/Z 9000A十项质量管理原则 60

3.4.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60

3.4.2 领导作用 61

3.4.3 全员参与 61

3.4.4 过程方法 62

3.4.5 管理的系统方法 62

3.4.6 持续改进 63

3.4.7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63

3.4.8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63

3.4.9 预防为主 64

3.4.10 一次成功 64

3.5 TQM与ISO 9000族标准的关系 65

3.5.1 TQM与ISO 9000族标准的不同点 65

3.5.2 TQM与ISO 9000族标准的一致性 66

复习思考题 68

第4章 质量管理体系 69

4.1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69

4.1.1 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 69

4.1.2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 69

4.1.3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 70

4.1.4 过程方法 70

4.2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71

4.2.1 基本概念 71

4.2.2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72

4.2.3 质量管理体系适用情况 72

4.2.4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推动方式 73

4.2.5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与设计 74

4.2.6 管理评审 77

4.3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78

4.3.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作用和结构 78

4.3.2 质量手册 79

4.3.3 程序文件 84

4.3.4 质量计划 85

4.3.5 质量记录 86

复习思考题 87

第5章 质量审核与认证 88

5.1 质量审核概述 88

5.1.1 质量审核的基本概念 88

5.1.2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基本概念 89

5.1.3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特点 90

5.1.4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作用 91

5.2 产品审核和过程审核 92

5.2.1 产品质量审核 92

5.2.2 过程质量审核 93

5.3 质量审核的时机 94

5.3.1 产品确定审核时机的一般原则 94

5.3.2 大型工程和复杂产品的审核时机 94

5.3.3 过程审核的时机 94

5.3.4 三种典型审核的关系 95

5.4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过程 95

5.4.1 审核的准备 95

5.4.2 现场审核 97

5.4.3 审核过程的控制 98

5.4.4 不合格项的确定和不合格报告的编写 99

5.4.5 纠正措施的跟踪与认证后的监督 101

5.5 纠正措施 103

5.5.1 基本概念 103

5.5.2 在何种情况下应采取纠正措施 103

5.5.3 关于预防措施 104

5.6 质量认证的产生与发展 104

5.7 质量认证 106

5.7.1 质量认证 106

5.7.2 认证的目的 106

5.7.3 质量认证的作用 106

5.7.4 质量认证的特点 107

5.7.5 认证的对象 107

5.7.6 认证的依据 107

5.7.7 认证的主体 107

5.7.8 认证的性质 108

5.7.9 认证的证明方式 108

5.8 质量认证制度与类型 108

5.8.1 质量认证制度 108

5.8.2 质量认证类型 108

5.9 质量认证程序 109

5.9.1 质量认证过程 109

5.9.2 合格评定 111

5.10 产品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关系 111

5.10.1 产品认证与体系认证的关系 111

5.10.2 证明的方式和证明使用的区别 112

5.10.3 强制性认证和自愿性认证 112

5.11 质量认证的选择 112

5.11.1 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的选择 112

5.11.2 认证机构的选择 113

复习思考题 113

第6章 质量信息工程 114

6.1 信息概述 114

6.1.1 信息概念 114

6.1.2 信息定义 114

6.1.3 信息载体 115

6.1.4 物流与信息流 116

6.1.5 信息与管理 116

6.2 质量与可靠性信息概述 117

6.2.1 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的概念 117

6.2.2 质量与可靠性信息基本术语 117

6.2.3 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的分类及内容 118

6.2.4 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的特征 120

6.2.5 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的重要性 121

6.3 质量与可靠性信息工作程序 122

6.3.1 信息收集 122

6.3.2 信息处理 125

6.3.3 信息的储存 127

6.3.4 信息的反馈和传递 127

6.4 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系统 129

6.4.1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129

6.4.2 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系统概念 130

6.4.3 型号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系统 130

6.5 型号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系统的建设 131

6.5.1 型号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系统的功能 131

6.5.2 型号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系统的目的 131

6.5.3 型号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系统的属性 132

6.5.4 型号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系统建设的时机及要求 132

6.5.5 型号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容 133

6.5.6 型号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系统建设的程序 133

6.5.7 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系统建设的系统工程方法 135

6.6 故障报告分析及纠正措施系统(FRACAS) 137

6.6.1 FRACAS的目的 137

6.6.2 FRACAS工作要求 137

6.6.3 FRACAS的组织机构与职责 138

6.6.4 故障信息和故障件的传递流程 138

6.6.5 故障纠正 141

6.6.6 故障件的标识与控制 142

6.6.7 文件资料的编制 142

6.6.8 FRACAS与质量和可靠性信息系统的关系 143

6.6.9 FRACAS与FME(C)A的关系 143

复习思考题 143

第7章 质量功能展开 144

7.1 QFD概述 144

7.1.1 QFD的定义 144

7.1.2 QFD作用 144

7.1.3 QFD与并行工程 145

7.2 QFD基本原理 145

7.2.1 质量屋建造 145

7.2.2 QFD矩阵展开原理 147

7.2.3 QFD矩阵的分析与评价方法 148

7.3 QFD应用程序 151

7.3.1 确定应用QFD的对象 151

7.3.2 成立综合QFD小组 152

7.3.3 顾客需求分析 152

7.3.4 确定工程措施,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154

7.3.5 绘制质量特性展开表与质量表 155

7.3.6 进行质量策划,绘制功能展开表 156

7.3.7 建造全面质量屋 156

7.3.8 关键过程优化设计与控制 157

7.3.9 质量屋的动态持续改进 157

复习思考题 157

第8章 并行工程 158

8.1 并行工程概述 158

8.1.1 并行工程的定义 158

8.1.2 并行工程的内涵 159

8.1.3 并行工程的特点 159

8.2 并行工程的产生及发展 160

8.2.1 国外并行工程的发展概述 160

8.2.2 国内并行工程的发展及应用概述 162

8.3 并行工程的运行特性 163

8.3.1 并行特性 163

8.3.2 整体特性 165

8.3.3 协同特性 165

8.3.4 集成特性 165

8.4 并行工程的效果 165

8.5 并行工程的实施要素 168

8.5.1 把用户需求转化为完整的产品和过程要求的规范化方法 168

8.5.2 研制过程的并行综合方法 168

8.5.3 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产品研制机构 168

8.5.4 综合计算机辅助工程环境 168

8.6 并行工程的运作方式 168

8.6.1 并行工程的组织方式 168

8.6.2 确定产品与过程要求的规范化运作方式 170

8.6.3 研制过程的并行运作方式 171

8.6.4 并行工程的运作环境 172

8.7 并行工程中的质量管理 172

8.7.1 并行工程与全面质量管理 172

8.7.2 并行工程与2000版质量标准 173

8.8 并行工程中的RMS管理 174

8.8.1 并行工程中RMS的作用和地位 174

8.8.2 将RMS综合进并行工程中的要素 174

8.8.3 传统工程与专门工程的并行研制框架 175

8.9 并行工程的应用案例 175

8.9.1 并行工程在教八飞机研制中应用试点 175

8.9.2 并行工程在S-92直升机尾梁研制的应用 176

复习思考题 177

第9章 健壮性设计 178

9.1 健壮性设计概述 178

9.1.1 健壮性设计的发展历程 178

9.1.2 减少波动设计思想 178

9.2 健壮设计的基本原理 179

9.2.1 基本概念与术语 179

9.2.2 健壮设计原理 180

9.2.3 健壮设计基本程序 181

9.3 健壮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183

9.3.1 信噪比 183

9.3.2 灵敏度 187

9.4 健壮设计的一般程序 187

9.4.1 静态特性健壮设计程序 187

9.4.2 动态特性健壮设计的一般程序 188

9.5 静态特性参数设计实例 188

9.5.1 静态特性健壮设计的一般过程 188

9.5.2 问题的提出 189

9.5.3 参数设计 189

复习思考题 196

第10章 质量控制与统计过程控制 197

10.1 质量控制概述 197

10.1.1 质量控制的定义 197

10.1.2 质量控制的发展 197

10.1.3 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198

10.2 过程能力分析 199

10.2.1 过程质量控制的概念 199

10.2.2 过程能力分析 199

10.2.3 过程能力指数 200

10.2.4 过程能力调查 204

10.3 统计过程控制理论 206

10.3.1 SPC的发展历程 206

10.3.2 质量的统计规律性 208

10.3.3 统计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 210

10.3.4 控制图的类型及用途 211

10.3.5 控制图的作用 213

10.3.6 控制图监控的统计学理论解释 214

10.3.7 两类错误与36准则 214

10.3.8 控制图的观察判断与分析 215

10.3.9 统计过程控制的应用程序 218

复习思考题 220

第11章 质量检验与抽样检验技术 221

11.1 质量检验概述 221

11.1.1 质量检验的概念 221

11.1.2 质量检验的作用 221

11.1.3 质量检验的职能 222

11.1.4 质量检验的分类 222

11.1.5 质量检验计划和实施 223

11.2 生产过程质量检验 227

11.2.1 生产操作的质量检验 227

11.2.2 外协件和外购器材的质量检验 228

11.2.3 外购器材保证的质量检验 228

11.2.4 工序质量检验 229

11.2.5 成品质量检验 230

11.2.6 批生产质量检验 231

11.3 抽样检验基本概念 232

11.3.1 抽样检验概述 232

11.3.2 抽样检验的分类 235

11.4 抽样检验的基本原理 240

11.4.1 基本原理 240

11.4.2 批接收概率及其计算方法 241

11.4.3 抽样检验的基本事实 242

11.5 抽样检验方案 243

11.5.1 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 243

11.5.2 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 245

复习思考题 248

参考文献 24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