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理解文化 理论、研究与应用 文化心理学精品译丛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理解文化  理论、研究与应用  文化心理学精品译丛
  • (美)罗伯特·S.怀尔,赵志裕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7350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601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639页
  • 主题词:文化心理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理解文化 理论、研究与应用 文化心理学精品译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理论取向 3

第一章 文化的动态建构主义取向 3

动态建构主义模型 3

文化的定义 4

共享的文化知识的前因 4

共享的文化知识的特点 5

知识激活的原则 8

激活共享的文化知识的后果 9

双文化个体的文化知识激活 9

方法论意义:研究文化影响的路线图 10

一个范例:文化对集体自我的影响 12

步骤1:识别两个国家群体差别共享的常人信念 12

步骤2:检验常人信念赞同的后果 13

步骤3:检验常人信念赞同的因果效应 16

步骤4:检验这两类信念在双文化个体头脑中的动态切换 16

边界条件 17

对文化中共享常人信念的依赖的缓冲因素 17

冲文化框架切换容易度的缓冲因素 18

我们的关注点 20

结论 21

致谢 22

参考文献 22

第二章 理解文化综合征对我们思维的影响 27

文化:单一的还是多面的? 27

单一模型的进展 27

单一模型的局限:走向多综合征模型 29

文化综合征 29

作为连接远端过去和当前后果的中层结构的文化综合征 30

文化综合征嵌套于社会之中 30

文化综合征:直接的外部和内部现实 31

一种整合 32

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 33

假设 33

集体主义 33

个体主义 34

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概念文献总结 35

来自跨文化研究的证据 36

文化的情境多综合征模型 38

情境效应 39

这一过程如何进行? 41

启动文化综合征 42

有什么证据显示我们已经通过启动至少分离出某些文化综合征的有效成分? 45

元分析结果与其他证据的整合 48

结论 50

参考文献 54

第三章 文化比较和文化启动 62

文化心理学理论的标准模型和符号学模型 63

标准模型的两个问题 67

采用符号学模型的两个理由 69

新传播论、建立共识和分布式认知 71

一个范例:文化刻板印象的系列再生 76

新传播元理论下的其他模型 78

再论标准模型的两个问题 80

结论 84

致谢 85

参考文献 86

第四章 文化的主体性共识取向 91

作为主体性共识的文化 92

经验证据 93

个体内在过程:以因果归因为例 93

人际过程:以说服性沟通为例 93

文化过程:以文化认同为例 94

多文化过程:在多文化背景下的身份优先次序 97

跨文化过程:文化胜任力和跨文化关系 98

更广泛的理论意义 99

文化自我:概念和经验挑战 99

文化自我与共识性文化假设 100

解释跨文化差异 101

其他的文化结构 102

超越文化自我 102

结论 103

参考文献 103

第五章 作为研究个体差异工具的文化 107

文化如何影响认知? 108

文化、概念、沟通和语言 109

类别和语言 110

其他语言效应 111

文化和认知过程 112

文化与动机 114

对文化和认知研究的启示 118

致谢 119

参考文献 119

第二部分 国家文化的维度及其测量 125

第六章 世界信念的文化测绘及其在涉及文化的社会心理学中的应用 125

文化作为人类生活的避风港 126

将文化纳入社会心理学 128

PEPITONE的处方 129

阶段1——林奈的世界 130

阶段2——走进牛顿 136

阶段3——现状? 138

总结 140

致谢 141

参考文献 141

第七章 文化问题 145

文化取向——基本假设 145

七种文化价值取向 147

测量文化价值取向 149

七种文化价值取向的经验证据 150

与Hofstede和Inglehart维度的比较 152

作为文化单位的国家 154

测绘全世界的文化差异 154

文化价值取向和社会结构之间的交互因果影响 159

社会经济水平 159

政治体系 161

经济体系类型 161

家庭/住户规模 162

文化距离和国际投资 163

结论 167

致谢 168

参考文献 169

第八章 寻找更好的描述国家文化特征的方法 173

关于自我认识的局限 173

分析水平 176

回应风格 179

启示 181

结论 183

参考文献 183

第九章 跨文化研究中的困扰问题和一般解决方法 188

几个令人困扰的问题 189

问题1:文化价值观测量缺乏连贯性 189

问题2:使用国家作为代表和研究设计中缺乏控制 193

问题3:理论和方法的分析水平不匹配 198

问题4:对样本之间的结构效度重视不足 199

问题5:国家内部的文化变异被极大地忽视了 200

一些一般的解决方法 200

解决方法1:澄清文化的群体性 201

解决方法2:把文化看做是构形或者模式 202

解决方法3:采用多背景取向从其他国家特征中分离出文化的影响 203

解决方法4:超越回译和测量等价性 205

解决方法5:通过深度背景化建立跨文化理论 206

结论 207

注释 207

参考文献 207

第三部分 文化的生态和经济基础 219

第十章 文化变异的生态因素 219

文化的定义 221

文化的发展 221

文化变异维度的已有研究 223

从生态到文化的连接 223

生态的某些方面 223

文化领域 227

对生态—文化关系的系统探讨 228

关于生态—文化关系的假设 229

文化维度的生态前因 229

文化与社会行为之间的联系 233

多个文化属性及社会行为 239

结论 240

参考文献 240

第十一章 气候、心理稳态和个人跨文化行为 247

稳态 248

心理稳态 248

气候与行为 249

情绪情感的体验 249

情感表达 252

情感敏感性 253

最佳刺激水平 253

结论 256

参考文献 256

第十二章 居所流动性和个体主义的相互构成 261

什么是个体主义? 262

什么是集体主义? 263

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历史基础 265

美国的个体主义:流动性和志愿团体的历史 266

自我和社会行为的社会—生态学模型的经验证据 269

居所流动性与人际过程 270

居所流动性和亲社区行为 271

其他的理论考量 272

待研究问题/未来研究方向 274

结论 275

参考文献 275

第十三章 和平与幸福的社会和经济背景 281

聚焦整体主观幸福感 282

和平的客观与主观成分 282

客观成分 282

主观成分 283

幸福感、社会知觉与社会条件的交汇 284

幸福感与社会知觉间的联系 284

作为调节变量的客观条件 285

文化和客观条件 285

采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跨文化研究 287

世界价值观调查(WVS) 288

个体水平的测量 288

国家水平的测量 289

结果 289

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 293

个体水平的测量 293

国家水平的测量 293

结果和讨论 294

总讨论 295

对和平本质概念化的启发 297

在政策制定中加入文化价值观的相关知识 297

参考文献 298

第四部分 文化的心理表现:认知、知觉和情绪 303

第十四章 语言、文化、认知 303

检验这一领域 303

语言、认知和文化:限制和调整 304

人际谓词领域及其特点:语言范畴模型 306

研究证据 308

回到相互作用上:语言、认知和文化 309

一个悖论? 311

结论 312

致谢 313

参考文献 313

第十五章 文化与情绪表达 318

面部表情的普遍产生证据 319

自发面部表情的普遍识别证据 324

普遍的面部表情的来源 328

情绪表达的文化差异 331

表达规则 331

情绪系统的文化调整与适应 333

结论 333

参考文献 334

第十六章 文化方言 339

非言语行为 339

情绪识别 340

姿态 341

特质推理 343

热情 343

吸引力 344

权力 345

结果 346

结论 346

致谢 347

参考文献 347

第十七章 透过自我调节取向镜头的文化 351

促进和预防系统 352

收益和价值观 353

情感反应 354

对风险的态度 355

语言和知觉 357

时间悖论 358

结论 360

致谢 361

参考文献 361

第十八章 展望未来,回顾过去 364

时间取向 365

展望未来,回顾过去 366

将不同时间框架中的事件连接起来 366

对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期望 367

一个可能的解释:远端时间框架的心理表征 368

行为决策 371

数据 371

讨论 372

与时间的积极与消极关系:来自谚语赞同的启示 373

补充分析 375

讨论 376

结论 376

参考文献 378

第五部分 双文化和跨文化过程 385

第十九章 双文化自我和双文化大脑 385

自我包容性的东西方文化维度 386

将其他人纳人自我的机制 387

双文化可能自我 388

文化启动及其对自我包容性的效应测量 390

认知证据 392

神经证据 394

结论 396

致谢 398

参考文献 398

第二十章 管理中的双文化主义 402

双文化主义的概念 403

当双文化接触导致双文化主义 404

双文化主义的核心效应 406

适应性 406

跨域管理 409

怀疑的负面效应 411

管理益处 411

管理团队 411

决策 412

领导力 413

争端解决 414

深层双文化主义的负面效应 416

结论 416

参考文献 417

第二十一章 减缓文化适应压力和促进文化适应 424

移民压力源 424

文化适应压力 426

怀旧及其功能 427

怀旧作为一种自我关联的、社会的和积极的情绪 428

怀旧的触发因素 428

怀旧的功能 429

怀旧作为减缓文化适应压力和促进适应的一种应对手段 431

怀旧促进心理健康 432

怀旧培育人际充分性 433

警告和启示 434

致谢 437

参考文献 437

第二十二章 跨文化经历的理论、关键事件以及人们的准备 447

个人经历的作用 447

对经历进行解释 449

文化同化训练 450

文化同化训练的其他例子 453

文化普遍性的同化训练 455

基于理论的文化同化训练 457

关键事件的优势 459

写给一般读者的话 459

结论 461

参考文献 461

第二十三章 作为情绪系统的自我意识情绪 463

作为社会晴雨表的自我意识情绪 463

自我意识情绪系统 465

跨文化的羞愧和自豪系统 468

跨文化的羞愧系统 468

跨文化的自豪系统 472

结论 478

参考文献 479

第二十四章 和谐与冲突的文化分析 483

西方的冲突框架 483

冲突的利益视角 483

亚洲的双重关注模型 485

基于中国文化的和谐框架 485

和谐与冲突的理论整合 487

冲突风格的阴阳模型 487

一个整合的冲突模型 489

整合模型与以往模型的比较 491

和谐与冲突之间的实证关系 494

对冲突整合模型的未来研究 497

处于背景中的冲突 497

冲突行为的动态视角 498

结论 499

致谢 499

参考文献 499

第六部分 整合与反思 505

第二十五章 文化和信息加工:概念的整合 505

文化是什么? 506

文化变异的维度 508

知识的表征和易接近性 510

陈述性知识 510

程序性知识 513

自我表征 514

决定知识易接近性的生态和社会因素 516

理解与交流 518

交流中的规范性影响 519

人际交流中语言的作用 520

非语言沟通过程 521

动机因素 523

情绪的动机后果 523

调节定向和消极后果的回避 524

主观幸福和文化适应动机 526

社会交往中的冲突与合作 527

结束语 527

参考文献 528

第二十六章 社会、文化与个人:文化心理学的人格化和社会化的途径 535

成就 535

挑战与回应 537

文化心理学中的人在哪里? 537

文化心理学中的社会是什么? 538

社会、文化和人是一个爱—恨三角吗? 540

结论 542

参考文献 543

第七部分 对话 549

文化研究与理论的现状及展望 549

1.文化心理学研究与国家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关系是什么? 550

HARRY C.TRIANDIS 550

Shalom H.Schwartz 553

Richard W.Brislin 554

Sik Hung Ng 554

2.社会宏观结构和共享认知之间的关系 555

Michael Harris Bond 555

Shalom H.Schwartz 557

Michele Gelfand 557

Michael W.Morris 558

3.怎样将结构和过程模型融入理论建构,以促成文化心理学的整合理论? 560

Shigehiro Oishi 560

Ara Norenzayan 562

4.个人经验与文化传统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同一国家内部的亚文化/地区差异? 564

RICHARD W.Brislin 564

MICHAEL HARRIS BOND 564

KWOK LEUNG 565

HARRY C.TRIANDIS 566

MICHAEL W.MORRIS 566

DOV COHEN 570

5.文化是否可以通过自我报告得到有效的测量? 573

Michael Harris Bond 573

Harry C.Triandis 574

Chi-yue Chiu 574

Shalom Schwartz 575

Michele Gelfand 577

Richard W.Brislin 578

6.文化心理学的未来是什么?这个领域新的挑战和尖端科学是什么? 578

Harry C.Triandis 578

Ara Norenzayan 579

Michele Gelfand 580

Richard W.Brislin 581

7.文化心理学是否应当努力不再将文化作为解释变量? 582

ARTHUR B.MARKMAN 582

KWOK LEUNG 583

YING-YI HONG 584

参考文献 585

主题索引 595

译后记 601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