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协同低碳发展路径与政策 溢出-反馈效应的视角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区域协同低碳发展路径与政策  溢出-反馈效应的视角
  • 张友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20115131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108MB
  • 文件页数:375页
  • 主题词:区域经济发展-节能-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区域协同低碳发展路径与政策 溢出-反馈效应的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一 区域协同低碳发展的概念、内涵与战略意义 2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6

三 本书内容梗概及主要贡献和创新 23

第一篇 中国区域间经济和碳排放溢出—反馈效应研究 31

第一章 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及区域间贸易 31

第一节 中国产业分布的空间格局 31

第二节 区域间产业结构的差异 37

第三节 区域间贸易规模、特征及发展趋势 38

第四节 区域间经济关联性分析 40

第五节 小结 49

第二章 区域间经济和环境溢出—反馈效应测度方法 51

第一节 国内外有关溢出—反馈效应的研究回顾 51

第二节 区域间贸易的经济和环境溢出—反馈机制分析 54

第三节 三区域经济和碳排放溢出—反馈效应分析方法 57

第三章 中国三大地带间供需双向经济和碳排放溢出—反馈效应 61

第一节 各省分行业的碳排放估计 61

第二节 三大地带间的经济溢出—反馈效应实证研究 63

第三节 三大地带间的碳排放溢出—反馈效应实证研究 79

第四节 与以往研究的比较 93

第五节 小结和政策启示 95

第四章 京津冀地区间的经济和碳排放溢出—反馈效应 99

第一节 京津冀地区层面的需求侧经济和碳排放区域内效应 100

第二节 京津冀地区层面的需求侧经济和碳排放交互影响 106

第三节 京津冀地区部门层面的需求侧经济和碳排放影响 112

第四节 京津冀部门层面的供给侧经济和碳排放影响 120

第五节 小结 127

第五章 长江经济带区域间增加值与碳排放溢出效应 130

第一节 长江经济带的增加值和碳排放区域内效应 131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间增加值和碳排放交互影响 133

第三节 长江经济带各地区部门增加值和碳排放乘数分解 137

第四节 长江经济带各地区不同类型需求的增加值和碳排放乘数分解 140

第五节 小结 143

第六章 中国省级需求侧经济和碳排放溢出效应研究 145

第一节 省级溢出—反馈效应分析方法 146

第二节 省级经济和碳排放乘数分解 148

第三节 基于省级层面分析的部门经济和碳排放乘数 160

第四节 不同类型需求侧与供给侧经济和碳排放乘数 169

第五节 省级经济和碳排放乘数的动态变化 177

第六节 结果的比较分析 189

第七节 小结 191

第二篇 基于溢出—反馈效应的碳排放转移与责任分配研究 197

第七章 区域间碳排放转移 197

第一节 引言 197

第二节 碳排放转移测算方法 198

第三节 基于EEBT方法的省际碳排放转移实证分析 202

第四节 MRIO方法和EEBT方法的结果比较 205

第五节 小结 209

第八章 碳排放视角下的区域间贸易模式:污染避难所与要素禀赋 211

第一节 问题提出 211

第二节 环境视角下的贸易模式及其识别方法 213

第三节 关键指标的选取及数据处理 219

第四节 实证分析 223

第五节 结论和政策启示 234

第九章 区域间碳排放责任分配研究:基于经济利益的视角 237

第一节 环境责任分配的利益匹配原则 237

第二节 区域碳排放责任核算框架 239

第三节 不同原则下的省际碳排放效率及其变化 247

第四节 不同原则下的省际碳排放责任 251

第五节 碳排放责任与碳税对各区域竞争力的影响 258

第六节 结论与政策启示 262

第三篇基于溢出—反馈效应的碳排放空间结构分解分析 267

第十章 中国省级出口隐含碳的影响因素:结构分解分析 267

第一节 引言 267

第二节 出口隐含碳的空间结构分解方法 269

第三节 省级出口隐含碳及其影响因素 271

第四节 全国出口隐含碳的因素分解 276

第五节 结论 278

第十一章 区域经济格局变化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 280

第一节 引言 280

第二节 方法 282

第三节 最终需求隐含碳的构成及区域隐含碳强度差异 284

第四节 2002~2010年区域经济格局历史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 291

第五节 2010~2030年未来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对碳排放的影响 300

第六节 结论及政策建议 305

结束语 309

附录 318

附录A:各地区分产业增加值占全国份额及构成 318

附录B:需求侧溢出—反馈效应 320

附录C:供给侧溢出—反馈效应表达式 323

附录D:2002年和2007年分部门的需求侧和供给侧经济溢出—反馈乘数效应 327

附录E:2002年和2007年分部门的需求侧和供给侧碳排放溢出—反馈乘数效应 331

附录F:EEBT方法和MRIO方法下省际碳排放转移明细 335

附录G:各地区的贸易隐含碳与节碳量 339

附录H:分省边际贸易隐含碳、人均资本存量及人均GDP 340

参考文献 345

致谢 36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