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1世纪亚洲经济的展望与挑战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韩)林阳泽著;李丽秋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24124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473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1世纪亚洲经济的展望与挑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21世纪世界经济展望:以四强为中心 1
一、二战以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2
(一) IMF·GATT体制下世界贸易的增长 4
(二) 美国的对外援助活动 5
(三) 欧洲及日本经济的复兴 6
(四) 美元危机和尼克松的紧急经济措施 6
(五) 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崩溃 7
二、美国经济的衰退和复苏及今后展望 8
(一) 80年代美国经济的衰退 8
(二) 美国恢复竞争力并掌握世界经济的主导权 13
(三) 美国经济的动向与前景 17
(五) 对亚洲经济的影响 20
(四) 美国政府的对应政策展望 20
三、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及前景 21
(一) 美军占领时期 22
(二) 50-60年代的高速增长 23
(三) 70年代的石油危机 27
(四) 80年代日元升值和结构调整 27
(五) 90年代的平成衰退和结构调整 31
(六) 日本经济的前景 44
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跻身世界强国 46
(一) 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 46
(二) 近期经济政策的调整方向 51
(三) 1997年度经济成果评价和展望 54
(四) 1998年度的经济运行计划 55
(五) 今后经济展望 56
(六) 改革开放的成果及长期发展战略 59
五、前苏联的解体和俄罗斯的改革开放 63
(一) 戈尔巴乔夫的渐进性改革和前苏联的解体 63
(二) 叶利钦的急进式改革 65
(三) 1997年度经济成就评价和1998年度经济前景 66
第二章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抬头 72
一、世界贸易组织时代的开始 72
(一) 背景 72
(三) 世界贸易组织体制及基本原理 74
(二) 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成果及意义 74
(四) 世界贸易组织协议及附件 77
(五) 评价及展望 78
二、美国的贸易政策与世界贸易组织体制之比较 80
(一) 美国的贸易政策 80
(二) 世界贸易组织规范体制和美国贸易法第301条款的一致性问题 81
(三) 对美国贸易政策的批评 82
(四) 美国的单边主义和反垄断法的境外适用问题 84
三、新一轮回合的萌芽 85
(一) 环境议题 86
(二) 劳工议题 90
(三) 技术议题 94
(四) 竞争政策 104
(五) 多边投资协议 109
(六) 反贿赂准则 114
(七) 原产地规定 117
第三章 亚洲金融危机及其影响,国际社会的反应 119
一、金融危机的爆发 122
二、金融危机的原因 123
(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23
(二) 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的观点 124
(三) 美国政府的看法 126
(四) 日本山本教授的观点 127
三、金融危机的影响 129
(五) 德国马丁及舒曼的观点 129
(一) 国际社会的预测 130
(二) 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131
(三) 对欧盟经济的影响 132
四、亚洲地区的反美情绪 134
(一) 亚洲地区反美情绪的蔓延 134
(二) 美国的反应 135
(三) 美国的作用 136
五、日本的责任和作用 137
(一) 国际社会就亚洲金融危机对日本的批评 137
(二) 日本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承担责任说法的依据 138
(三) 日本的反应 140
六、亚洲各国的对应动向 141
(四) 日本的作用 141
(一) 泰国的金融改革 142
(二) 韩国的结构调整和金融改革 144
(三) 日本的金融改革 154
(四) 台湾的应对措施 158
(五) 中国的金融改革和人民币贬值的可能性 160
(六) 推动亚太地区设立金融合作机构的动向 166
七、发达国家对遭受亚洲金融危机国家的直接投资现状 167
(一) 外国人对泰国的直接投资 168
(二) 外国人对印尼的直接投资 168
(三) 外国人对马来西亚的直接投资 169
(四) 外国人对中国的直接投资 169
(五) 评价和展望 171
第四章 对亚洲经济前景及增长模式的评价与反省 174
一、亚洲经济的展望 174
二、亚洲经济发展模式失败了吗? 176
(一) 批判论 177
(二) 拥护论 178
(三) 评价 179
三、“亚洲价值观”是否存在? 181
(一) 东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181
(二) 对东西方资本主义的比较 183
四、亚洲国家树立“亚洲价值观”的课题 193
(一) 日本面临的课题 193
(三) 韩国面临的课题 196
(二) 中国面临的课题 196
一、区域经济合作动向 236
(一) 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236
第五章 亚洲区域及跨区域经济合作动向 236
(二) 东盟的“东部增长三角区”开发计划 239
(三) 东盟加强与印支的经济合作 240
二、西方对亚洲的投资动向 241
(一) 美国的投资动向 242
(二) 英国的投资动向 242
(三) 德国的投资动向 242
(四) 法国的投资动向 243
(五) 评价与展望 243
(一) 航空 244
三、亚洲地区主要产业的合作领域 244
(二) 港口 246
(三) 汽车 249
(四) 信息通讯 257
(五) 半导体 272
第六章 形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基础,推进世界化的动向 274
一、亚太地区经济圈概况 274
二、东北亚地区的特征 278
(一) 历史背景:以中、韩、日为中心 278
(二) 政治特征 282
(三) 经济特征 283
(一) 可能性 291
三、地区内经济合作的可能性、障碍因素及推进方向 291
(二) 障碍因素 292
(三) 推进方向 293
四、引导地区内经济合作的世界化 297
(一) 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与世界化 298
(二) 亚太经合组织《茂物宣言》 298
(三) 《大阪行动指南》 300
五、中国推进加入WTO的进程及体制改革 302
(一) 中国加入WTO的前景 302
(二) 中美之间的主要争议 303
(三) 近年来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 305
(一) 国家对外贸活动的控制 309
六、俄罗斯对外经济活动管理制度的改革 309
(二) 改善外汇管理制度 310
(三) 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及其现状 310
(四) 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援助动向 312
第七章 中国、俄罗斯、日本、美国、韩国和朝鲜对图们江地区开发的基本战略 315
一、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经济特区的现状及发展计划 315
(一) 中国东北地区 316
(二) 俄罗斯远东地区 319
(三) 朝鲜 322
二、图们江地区开发计划(TRADP)的进展情况 325
(一) TRADP的推进过程 326
(二) 三邻国开发计划概要 327
(三) 参与国对TRADP的基本立场与战略 335
(四) TRADP与其他经济地区之比较 346
三、局限与前景 349
第八章 东北亚地区的多边国际合作 351
一、环境 352
(一) 国际环境合作 352
(二) 东北亚环境现状 354
(三) 能源和粮食危机 357
(四) 环境标准的强化同国际竞争力的关系 359
(五) 推进东北亚环境合作的方向 363
二、能源 365
(一) 东北亚能源供需展望与课题 366
(二) 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民间资本发电市场 368
(三) 亚洲地区核电站建设现状 370
(四) 中国能源工业的现状与国际合作 372
(五) 俄罗斯能源工业现状 375
(六) 日本与中、俄的能源合作 381
三、农产品 382
(一) 人口问题与世界粮食供求现状及展望 383
(二) 粮食危机与农业合作的必要性 385
(三) 东北亚地区粮食供求现状与合作开发构想 387
(四) 中国东北地区三江平原的农业合作开发 391
(一)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水产资源状况和渔业条件 395
四、水产 395
(二) 俄罗斯远东地区水产业面临的课题 399
(三) 开发水产品资源的国际合作 400
第九章 东北亚新安保时代的集体安全保障体制和“东北亚和平城”提案与发展战略 402
一、东北亚安保现状 402
(一) 美国对东北亚地区的目标与战略 402
(二) 美国对东北亚各国的政策 403
二、“美日防卫合作指针”的修订及其影响 404
(一) 日本的重新武装和军事大国化 406
(二) 中国的对应动向 410
(三) 韩国的立场 411
(一) 必要性 412
三、东北亚集体安保体制的必要性及构想 412
(二) 构想 413
四、“东北亚和平城”提案及发展战略 416
(一) 背景 416
(二) “自由城”的概念和历史事例 417
(三) “东北亚和平城”的基本概念 417
(四) 停战线非武装地带为适宜地区 420
(五) 各阶段推进计划 423
(六) 制度设置 427
(七) 预期效果 429
第十章 总结 431
主要参考文献 463
译后记 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