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
  • 林穗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3043X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30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45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1

第一篇 标点概说 3

1 “标点”的概念 3

1.1 关于“标点”的释义 3

1.2 标点符号和书面语其他一些符号的区别 10

1.2.1 句读·圈点 10

1.2.2 语音符号 13

1.2.3 校勘符号 16

1.2.4 数学符号和其他专业符号 16

2 标点的对象 18

2.1 话语·超句体 18

2.2 篇 22

2.3 段 23

2.4 句群 25

2.5 句子 27

2.5.1 单句 30

2.5.2 复句·分句·多重复句 30

2.6 短语 33

2.7 词 33

2.8 语素·字 35

3 标点的功能 37

3.1 标示书面语所需要的停顿 37

3.2 表示语气 42

3.3 标示被强调的语言单位,表示语言单位的性质、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45

4 标点的种类和层次 49

5.1 标点用法的规范性和灵活性 52

5 标点和写作 52

5.2 处理好文字和标点的关系 55

5.3 关于无标点作品 56

第二篇 中外标点的历史和比较 65

1 汉语标点的历史发展 65

1.1 汉语“标点”的词源 65

1.2 早期的标点 67

1.3 唐代写本和《金刚经》刻本的标点 70

1.4 宋代至清中叶的标点 73

1.5 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标点 77

1.6 新中国成立后颁行的《标点符号用法》 84

2 外语标点的历史发展 86

2.1 外语“标点”的词源 86

2.2 古代至中世纪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标点 88

2.3 德国《四十二行圣经》印刷本的标点 99

2.4 西方新式标点系统的奠基人 100

2.5 英语的标点 103

2.6 德语和西欧其他一些语言的标点 111

2.7 俄语的标点 114

2.8 朝鲜语的标点 121

2.9 日语的标点 124

3 从历史比较看现代汉语标点系统的特点 127

3.1 标点系统既与国际接轨,又保持自己的特色 131

3.2 汉语点号的种类和使用数量多于一般外语 132

3.3 汉语标点符号命名原则统一 140

1.2 篇首号的用法 145

1.1 篇章号的由来 145

1 篇章号 145

第三篇 标点符号的用法 145

1.3 篇末号的用法 148

1.4 章节号的用法 149

2 分段号 151

2.1 分段号的由来 151

2.2 “自然段”是“标点段” 153

2.3 分段的原则 154

2.4 分段的技术手段 155

2.4.1 段落首行缩进 156

2.4.2 段落悬挂缩进 156

2.4.3 在段落开头加标点符号 157

3.1 句号的由来 159

3 句号 159

3.2 句号的功能 160

3.3 句号的用法 161

3.3.1 用于陈述句的末尾 161

3.3.2 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的末尾 163

3.3.3 用于间接问句的末尾 163

3.3.4 用于语气舒缓的反问句末尾 164

3.3.5 用于语气舒缓的感叹句的末尾 164

3.4 怎样用好句号 165

3.5 与句点同形的标点 167

3.5.1 缩写点的用法 168

3.5.2 下脚点的用法 168

4.1 问号的由来 170

4 问号 170

4.2 问号的功能 171

4.3 问号的用法 172

4.3.1 用于特指问句的末尾 172

4.3.2 用于是非问句的末尾 173

4.3.3 用于选择问句的末尾 173

4.3.4 用于反复问句的末尾 175

4.3.5 用于设问句的末尾 175

4.3.6 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176

4.3.7 用于疑问形式的祈使句的末尾 177

4.3.8 用于叹词构成的疑问句的末尾 177

4.3.9 表示疑问语气,不表示句末停顿 177

4.3.10 表示存疑或不确定 178

4.3.11 叠用问号以加强语气 179

4.4 用作疑问代号的问号 179

5 叹号 181

5.1 叹号的由来 181

5.2 叹号的功能 181

5.3 叹号的用法 182

5.3.1 用于一般感叹句的末尾 182

5.3.2 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的末尾 183

5.3.3 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的末尾 184

5.3.4 用于语气强烈的陈述句的末尾 184

5.3.5 用于标语口号的末尾 185

5.3.6 用于叹词句的末尾 185

5.3.8 用于单独成句的呼唤语、应对语之后 186

5.3.7 用于单独成句的称呼语之后 186

5.3.10 用于斥责语之后 187

5.3.11 用于突然出现的事物 187

5.3.12 用于单独成句的象声词之后 187

5.3.9 用于问候语和祝愿语之后 187

5.3.13 表示感叹语气,不表示句末停顿 188

5.3.14 表示惊异,不表示语气和停顿 188

5.3.15 叠用叹号以加强语气 188

5.4 问号和叹号的叠用 189

5.4.1 用于带强烈感情的反问句的末尾 190

5.4.2 用于带责难语气的疑问句的末尾 190

5.4.4 不必要的叠用 191

5.5 用作感叹代号的叹号 191

5.4.3 用于带惊异语气的疑问句的末尾 191

5.6 句末点号的选择取舍 192

6 逗号 196

6.1 逗号的由来 196

6.2 逗号的功能 197

6.3 逗号的用法 199

6.3.1 用于需要分隔的主语和谓语之间 199

6.3.2 用于带语气词的主语之后 201

6.3.3 用于需要与动词分隔的长宾语之前 201

6.3.4 用于前置的谓语之后 202

6.3.5 用于句首状语之后 202

6.3.6 用于由较长的介宾短语构成的句内状语之后 203

6.3.9 用于补充解释性的后置同位语之前 204

6.3.8 用于后置定语之前 204

6.3.7 用于后置的状语之前 204

6.3.10 用于后置的外国人名之前 205

6.3.11 用于并列词语之间 205

6.3.12 用于句内的称呼语之后 207

6.3.13 用于句内的呼唤语、应对语、感叹语之后 207

6.3.14 分隔插入语 208

6.3.15 用于某些序次语之后 209

6.3.16 用于说话时有停顿的关联词语之后 209

3.6.17 分隔说话时有停顿的称代复指成分 210

6.3.18 分隔重复的词语或说法 210

6.3.19 分隔复句内的各个分句 211

6.4 逗号的多用和少用 211

6.5 与逗号同形的数学符号 212

7 顿号 214

7.1 顿号的由来 214

7.2 顿号的功能 214

7.3 顿号的用法 215

7.3.1 分隔并列字符 215

7.3.2 分隔并列词语 216

7.3.3 用于某些序次语之后 217

7.4 多层次并列词语和顿号 218

7.4.1 顿号用于比逗号低的层次 218

7.4.2 顿号用于比“和”类连词高的层次 219

7.4.3 顿号用于比“和”类连词低的层次 219

7.5 连用的引号之间的标点 220

7.4.5 顿号用于三层并列词语 220

7.4.4 第一层用顿号,第二层直接组合 220

7.6 使用顿号须注意的问题 223

7.6.1 结合紧密的并列词语中间不用顿号 223

7.6.2 表示概数的相邻数字之间不用顿号 223

7.6.3 注意区分并列词语的不同层次 224

7.6.4 鉴别用顿号分隔的词语是否并列关系 224

7.6.5 注意关联词语前面的顿号使用是否适当 225

8 分号 227

8.1 分号的由来 227

8.2 分号的功能 228

8.3.1 分隔单重复句中的并列分句 230

8.3 分号的用法 230

8.3.2 分隔并列的多重复句中的第一层分句 231

8.3.3 分隔非并列的多重复句中的第一层分句 232

8.3.4 用于大句中被冒号、破折号、括号、引号分隔出来的并列分句之间 233

8.3.5 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 235

8.3.6 在辞书中用来分隔不同的释义 236

8.4 分号的误用 237

8.4.1 误用于一般的并列词语 237

8.4.2 误用于非并列的单重复句的分句之间 238

8.4.3 承前省略主语的并列分句不包含逗号,误用分号加以分隔 239

8.4.4 分号没有用在复句的第一层分界 239

8.4.5 误用分号将总分复句变成并列复句 241

8.4.6 误用于并列的句子成分之间 241

8.4.8 该用分号的句子,误用逗号 242

8.4.7 该用分号的句子,误用句号 242

8.4.9 分项列举的各项有一项或多项包含句号时,各项末尾不能再使用分号 243

9 冒号 245

9.1 冒号的由来 245

9.2 冒号的功能 247

9.2.1 引出段落 249

9.2.2 引出句群 249

9.2.3 引出句子 250

9.2.4 表示小于分号的停顿 250

9.2.5 表示小于逗号的停顿 251

9.3 冒号的用法 252

9.3.1 用于书信、讲话稿的称呼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 252

9.3.2 在采访、辩论、座谈、法庭审讯等言谈的记录中用于说话人名之后,以引出说话内容 252

9.3.3 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 253

9.3.4 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 255

9.3.5 用于总括性话语之前,总结上文 256

9.3.6 用于需要解说的话语之后,表示下文是解说 257

9.3.7 分隔作者和作品名称 257

9.3.8 分隔标题中的主题词和说明补充部分 257

9.4 使用冒号要注意的问题 258

9.4.1 冒号的涵盖范围要与提示性话语保持一致 258

9.4.2 冒号要用在有停顿的地方 259

9.4.3 区分提示性话语和非提示性话语 260

9.4.4 在一个句子里避免套用两个冒号 261

10 引号 263

10.1 引号的由来 263

10.2 引号的功能 266

10.3.1 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267

10.3 引号的用法 267

10.3.2 标明行文中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对象 268

10.3.3 标示具有特殊含意的词语 269

10.4 引文的标点 272

10.4.1 引文和句号 272

10.4.2 引文和问号、叹号 274

10.4.3 独立成段的引文的标点 275

10.5 与“某某说”相关的标点 278

10.6 引号的误用 281

10.6.1 多用引号 281

10.6.2 少用引号 281

11.1 括号的由来 283

11 括号 283

11.2 括号的功能 284

11.3 圆括号的用法 284

11.3.1 对前边的话语加以解释 284

11.3.2 对有关内容作补充说明 286

11.3.3 括出序次语 287

11.4 方括号的用法 287

11.4.1 用于补缺或订误 288

11.4.2 用于标注国际音标 289

11.4.3 在辞书中用于字头后的注音 289

11.4.4 在辞书中用来注明词源 289

11.5.1 在引文内增补词语,使前后文义贯通 290

11.5.2 用于公文字号 290

11.5 六角括号的用法 290

11.5.3 在脚注中标明被注解的词句 291

11.5.4 标明作者的国籍或所属的朝代 291

11.5.5 用于注释的序号 291

11.6 方头括号的用法 292

11.7 尖括号的用法 293

11.7.1 表示词语的属性 293

11.7.2 标明引者在引文中附加的话 293

11.8 大括号的用法 294

11.9 句内括号、句外括号及相关的标点 294

11.10 避免在括号内再套用同样的括号 299

11.11 括号的误用 299

11.11.1 位置不对 299

11.11.3 该用引号处用了括号 300

11.11.2 括注改作正文更合适 300

11.11.4 多用括号 301

11.12 作数学符号用的括号 301

12 破折号 302

12.1 破折号的由来 302

12.2 破折号的功能 303

12.3 破折号的用法 304

12.3.1 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 304

12.3.2 表示突然转变话题或突出语意转折 306

12.3.3 强调被引出的下文 307

12.3.4 用于歇后语,引出语底 308

12.3.5 表示说话中断或间顿 308

12.3.6 表示声音延长 309

12.3.7 用于事项列举分承 310

12.3.8 用于对话的开头 311

12.3.9 分隔主语和谓语,加强语气 311

12.3.10 用于对照比较 312

12.3.11 标明副标题 312

12.3.12 用于引文、注文之后,交代作者、出处或注释者 313

12.3.13 用于索引以分隔关键词和修饰成分 314

12.4 破折号和括号用法的区别 315

12.5 破折号的误用 316

13 省略号 317

13.1 省略号的由来 317

13.2 省略号的功能 318

13.3.1 表示引文中的省略 319

13.3 省略号的用法 319

13.3.2 表示列举的省略 320

13.3.3 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321

13.3.4 表示余意未尽,用以引发思考 321

13.3.5 表示说话或声音断断续续 322

13.3.6 表示沉默不语或代替没有听见、不便明说的话 322

13.3.7 表示关联的词语或语言格式 323

13.4 区别引语原有的省略号和引者所加的省略号 323

13.5 省略号前后的标点 324

13.6 省略号的误用 328

13.6.1 该用言辞用了省略号 328

13.6.2 在该用其他标点处用了省略号 329

13.6.3 多用省略号 329

13.6.4 少用省略号 330

14 着重号 331

14.1 着重号的由来 331

14.2 着重号的功能 332

14.3 着重号的用法 333

14.3.1 用圆点或其他书写符号表示着重 333

14.3.2 改变字体以表示着重 334

15 连接号 335

15.1 连接号的由来 335

15.2 连接号的功能 336

15.3 一字线连接号的用法 337

15.3.1 连接地点或方位名词,表示起止、路线或走向 337

15.3.2 连接相关的几个项目,表示组合、程序或递进 338

15.4 二字线连接号的用法 340

15.5 半字线连接号的用法 341

15.5.1 连接相关的汉字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 341

15.5.2 连接汉字词和数字/字母,构成产品型号或术语 342

15.5.3 连接相关的字母、数字,构成各种专门用语 342

15.6 连字符(短横)的用法 343

15.6.1 用于汉语拼音词语的分合 343

15.6.2 用于外来语 343

15.6.3 用于移行 344

15.7 浪纹连接号的用法 344

15.8 连接号的误用 345

16 间隔号 346

16.1 间隔号的由来 346

16.2 间隔号的功能 347

16.3.1 表示某些民族(包括外国人和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 348

16.3 间隔号的用法 348

16.3.2 表示书名和篇(章、卷、条)名之间的分界 349

16.3.3 表示词牌、曲牌、诗体名和题名之间的分界 350

16.3.4 表示报刊名和栏目、专刊、专版名之间的分界 350

16.3.5 用于构成作品标题或传媒栏目名称的并列词语之间 350

16.3.6 表示事件、节日等词组中月日数字的分界 351

16.4 朝代和人地名之间是否用间隔号 352

16.5 间隔号的误用 353

16.5.1 误用于书名的同位词组之间 353

16.5.2 误用于书名和版本之间 353

16.5.3 误用于书名和篇名非中心语的并列成分之间 354

16.5.4 误用于国籍和人名之间 354

17.1 分隔号的由来 355

17 分隔号 355

17.2 分隔号的功能 356

17.3 分隔号的用法 356

17.3.1 标示诗行、标题原来的分行位置 356

17.3.2 划分诗歌节拍 357

17.3.3 区分语言结构层次 357

17.3.4 分隔举例用的词句 358

17.3.5 分隔组成一对的两项,相当于“和” 358

17.3.6 分隔供选择或可转换的两项,相当于“或” 358

17.3.7 分隔一个年度跨越的两个历年 359

17.3.8 用于音位音标两侧 360

17.3.9 用于离合词中间 360

17.4 在单位相除构成的组合单位中用作分数线,表示“每” 361

17.3.10 分隔期刊年份和期号 361

18 书名号 364

18.1 书名号的由来 364

18.2 书名号的功能 365

18.3 书名号的一般用法 366

18.3.1 用于各类作品名称 366

18.3.2 用于各类出版物名称 367

18.4 丛书的名称用引号还是书名号 369

18.5 传媒栏目、专刊、专版的名称用引号还是书名号 370

18.6 文艺晚会、音乐会、研讨会、座谈会与书名号 372

18.7 展览名称和书名号 374

18.8 比赛活动名称和书名号 376

18.9 “题为……”“以……为题”等用语和书名号 377

18.10 书名号和括号并用时括号的位置 380

18.11 并列书名号的标点 381

18.12 书名号的误用 383

18.12.1 误用于课程、学科和课题名称 383

18.12.2 误用于征文活动名称 384

18.12.3 误用于调查活动名称 385

18.12.4 误用于培训班、学校、出版社等文化教育机构的名称 385

18.12.5 误用于奖品、奖状名 386

18.12.6 误用于商标名 386

18.12.7 作品和出版物名称该用书名号而未用 386

19 专名号 388

19.1 专名号的由来 388

19.2 专名号的功能 388

19.3 专名号的用法 389

20.2 代字号的用法 391

20 代字号 391

20.1 代字号的由来 391

20.2.1 在辞书例证中代替条目的本字本词 392

20.2.2 在参考文献中代替上条已著录的作者名 392

20.2.3 代替不定指的字 393

20.2.4 代替忌讳的或不便写出的字 394

21 虚缺号 395

21.1 虚缺号的由来 395

21.2 虚缺号的用法 395

22 示亡号 397

22.1 示亡号的由来 397

22.2 示亡号的用法 397

23.1 标示号的由来 399

23 标示号 399

23.2 标示号的用法 400

23.2.1 标示注解 400

23.2.2 在辞书中标示另有专条 402

23.2.3 标示构拟的语言形式 402

23.2.4 标示不能成立或不可接受的说法以及病例 402

23.2.5 标示作者赋予的特定含义 403

23.2.6 标示文章不同部分的分界 404

24 省字号 405

24.1 省字号的由来 405

24.2 省字号的用法 406

24.3 省字号的误用 406

25.1 以空行区分大的结构层次 408

25 作为一种标点手段的间隔安排 408

25.2 以间空作为独立词语的分界 410

25.3 以间空代替标点分隔标题的词句 410

25.4 以间空分隔章节条序号和标题/条文 411

25.5 以间空分隔段首小题和正文 411

25.6 以间空分隔词牌名和题名、双调词的前后阕 412

25.7 剧中人物对话在说话人和说话内容之间隔空 412

25.8 以间空作敬空号 412

26 标题末尾的点号 413

26.1 小标题末尾能否加句号 413

26.2 标题和问号 415

26.3 标题和叹号 418

26.4 标题和省略号 419

26.5 题末能否加冒号 420

26.6 题末的复标点 421

27 序次语的标点和层次 422

27.1 序次语和标点的配合 422

27.1.1 序次语和逗号 422

27.1.2 序次语和顿号 422

27.1.3 序次语和下脚点 422

27.1.4 序次语和括号 422

27.1.5 序次语和空格 423

27.2 序次语的层次 423

28 标点符号的位置 425

附录 428

A 我国政府历次制定的标点符号比较表 428

B 常用标点符号中外名称对照表 42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