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
  • 付晓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 ISBN:7801805682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656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667页
  • 主题词:自然资源-资源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循环经济的思想和理念 1

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由来和概念 2

一、循环经济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4

二、循环经济的涵义、理念 17

三、循环经济的新认识 33

四、循环经济的特征 47

五、循环经济的层次划分 51

第二节 循环经济的“3R”原则 62

一、“3R”原则的本质 62

二、“3R”原则相互关系 68

第三节 循环经济的相关概念 70

一、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70

二、绿色GDP与循环经济 73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与循环经济 77

第四节 循环经济在我国势在必行 80

一、发展循环经济,减轻资源压力 81

二、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环境质量 85

三、发展循环经济,增进社会福利 90

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产品竞争力 93

五、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新型工业化 94

第二章 循环经济的空间依托:区域经济 97

第一节 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97

一、区域经济是循环经济的土壤和基础 98

二、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的渊源与联系 105

三、循环经济为区域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107

第二节 影响循环经济的区域因素 112

一、自然因素 113

二、地方文化和地域观念意识 115

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科学技术水平 130

四、地方政府及其政策法规 141

第三节 区域经济助推循环经济 164

一、区域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 165

二、区域经济是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 187

第三章 循环经济与相关学科 193

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生态学、环境学渊源和基础 193

一、循环经济的生态学思想 194

二、循环经济的环境科学渊源和基础 203

第二节 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 209

一、西方经济学中的循环经济思想渊源 209

二、循环经济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211

三、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学 214

四、循环经济与环境经济学 222

第三节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227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原则 228

二、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233

三、循环经济和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及节约型社会 236

第四章 循环经济的空间模式 243

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主体构建 244

一、政府 246

二、企业 257

三、公众 259

第二节 产业/产品模式与企业模式 262

一、循环型产品 262

二、循环型企业 271

第三节 区域模式 278

一、循环型工业园区 278

二、循环型区域 285

第四节 社会模式 296

一、循环型社会 296

二、循环型城市社会 298

三、循环型社会的特征 305

第五章 国外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 309

第一节 国外区域循环经济四种模式 310

一、工业园区模式——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模式 310

二、德国DSD——回收再利用体系 312

三、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 315

四、英国的绿色消费模式 316

第二节 不断创新技术推进循环经济 318

一、世界先进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 319

二、世界各国先进的工业循环经济技术 328

三、生活中的循环经济 330

第三节 完善法制保障循环经济运行 332

一、美国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 333

二、德国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 336

三、日本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 340

四、国外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经验总结 343

第四节 健全政策和机制引导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348

第五节 调动公众热情参与循环经济 352

第六章 循环经济在中国的实践 359

第一节 国家推进 360

一、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361

二、循环经济试点 374

第二节 企业推进 386

一、中国铝业公司: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企业 386

二、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393

三、江苏洋河酒厂:循环经济创“生态白酒” 395

四、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循环经济使包袱变财富 399

第三节 地方推进 401

一、东部地区的循环经济建设 403

二、中部地区的循环经济建设 432

三、西部地区的循环经济建设 449

四、老工业基地的循环经济建设 468

第四节 民间/民众推进 474

一、林—鱼—鸡—田 475

二、范崇民崇尚生态立县 477

三、北师大学生刷卡用水 478

四、民间力量,势不可挡 480

第七章 循环经济建设发展中的区域性问题 485

第一节 各自为战,消弱了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措施 486

一、面对竞争压力,各地竞相发展,甚至不惜拼资源拼环境 486

二、囿于己利,不顾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约束 488

第二节 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未根本转变 501

一、传统的产业结构及其缺陷 502

二、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及其缺陷 508

三、区域内生产与消费的循环利用体系未建立起来 514

第三节 制度安排不合理、法制建设落后 517

一、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制及其缺陷 518

二、现行的资源价格体系及其缺陷 523

三、现行干部考核制度及其缺陷 525

四、我国循环经济立法仍处于初级阶段 527

第四节 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及管理体系制约 534

一、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不足 534

二、现有的循环经济管理体系的制约 542

第八章 在区域发展上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建设 546

第一节 依托各类主体推进循环经济建设 547

一、国家层次 547

二、地方层次 573

三、企业层次 584

四、科研机构 590

五、社会公众层次 592

第二节 构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 599

一、法律法规 599

二、经济政策 608

三、技术领域 618

四、消费领域 625

五、观念领域 628

第三节 针对不同区域类型推进循环经济建设 631

一、农村板块 631

二、工业、城市板块 641

参考文献 653

后记 65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