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当代文学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当代文学史
  • 洪子诚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12166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11页
  • 主题词:当代文学-文学史-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当代文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1

上编 50—70年代的文学 5

第一章 文学的“转折” 5

一 40年代的文学界 5

二 左翼文学界的“选择” 9

三 毛泽东的文学思想 11

四 “文学新方向”的确立 15

第二章 文学环境与文学规范 17

一 “遗产”的审定和重评 17

二 刊物和文学团体 22

三 文学批评和批判运动 23

四 作家的整体性更迭 26

五 “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 28

第三章 矛盾和冲突 32

一 频繁的批判运动 32

二 左翼文学内部矛盾的延续 35

三 对规范的质疑 38

四 分歧的性质 42

第四章 隐失的诗人和诗派 47

一 诗歌道路的选择 47

二 普遍的艺术困境 50

三 穆旦等诗人的命运 53

四 “七月派”诗人的遭遇 54

第五章 诗歌体式和诗歌事件 57

一 “写实”倾向和叙事诗潮流 57

二 青年诗人的艺术道路 61

三 50年代的诗歌事件 64

四 当代的政治抒情诗 67

第六章 小说的题材和形态 72

一 “现代”小说家的当代境况 72

二 题材的分类和等级 74

三 当代的小说样式 76

四 类型单一化趋向 79

第七章 农村题材小说 82

一 农村小说的当代形态 82

二 赵树理和山西作家 85

三 赵树理的“评价史” 88

四 柳青的《创业史》 91

第八章 对历史的叙述 94

一 革命历史小说 94

二 “史诗性”的追求 96

三 《红岩》的写作方式 99

四 革命的“另类”记忆 101

五 《青春之歌》及其讨论 105

第九章 当代的“通俗小说” 111

一 被压抑的小说 111

二 寻求新的替代 114

三 “都市小说”与工业题材小说 117

四 《三家巷》及其评价 119

第十章 在主流之外 122

一 “非主流文学” 122

二 最初的“异端” 123

三 “百花文学” 125

四 象征性的叙述 129

五 位置的置换 132

第十一章 散文 134

一 当代的散文概念 134

二 散文的“复兴” 136

三 主要散文作家 138

四 杂文的命运 140

五 回忆录和史传文学 142

第十二章 话剧 144

一 话剧创作概况 144

二 老舍的《茶馆》 147

三 历史剧和历史剧讨论 149

四 话剧的“高潮” 153

第十三章 走向“文革文学” 156

一 1958年的文学运动 156

二 文学激进思潮和《纪要》 159

三 文学的存在方式 162

四 “文革文学”的特征 166

第十四章 重新构造“经典” 169

一 创造“样板”的实验 169

二 “革命样板戏” 172

三 小说“样板”的难题 174

四 “经典”重构的宿命 176

第十五章 分裂的文学世界 178

一 公开的诗界 178

二 小说创作情况 180

三 “地下”的文学创作 181

四 “天安门诗歌” 184

下编 80—90年代的文学 185

第十六章 文学“新时期”的想象 185

一 “转折”与文学“新时期” 185

二 体制的修复和重建 188

三 文学规范制度的调整 190

四 80年代的作家构成 193

五 文学著译的出版 195

第十七章 80年代文学概况 200

一 80年代文学过程 200

二 “新时期文学”的话语资源 203

三 文学历史的“重写” 206

四 文学诸样式概况 209

第十八章 “归来者”的诗 215

一 “文革”后的诗歌变革 215

二 “归来者”的诗 219

三 诗歌流派的确认 226

第十九章 新诗潮 234

一 《今天》与朦胧诗 234

二 新生代或“第三代诗” 239

三 新诗潮主要诗人(一) 243

四 新诗潮主要诗人(二) 251

第二十章 历史创伤的记忆 257

一 创伤记忆与历史反思 257

二 三部中篇小说 260

三 “复出”作家的历史叙述 262

四 “知青小说”的演变 269

五 几位小说家的创作 273

第二十一章 80年代中后期的小说(一) 278

一 文学的“寻根” 278

二 “寻根”与小说艺术形态 281

三 风俗乡土小说 283

四 几位小说家的创作 287

第二十二章 80年代中后期的小说(二) 291

一 文学创新与“现代派文学” 291

二 “先锋小说”的实验 293

三 面向世俗的“新写实” 295

四 几位小说家的创作 297

第二十三章 女作家的小说 304

一 女作家和“女性文学” 304

二 女作家的小说(一) 308

三 女作家的小说(二) 312

第二十四章 散文 316

一 八九十年代的散文 316

二 老作家的散文 318

三 抒情、艺术散文 321

四 学者的散文随笔 323

第二十五章 90年代的文学状况 327

一 90年代的文学环境 327

二 文学界的分化 329

三 文学的总体状况 331

第二十六章 90年代的诗 336

一 90年代诗歌概况 336

二 诗歌事件与“活跃诗人” 338

三 几位诗人的创作 340

第二十七章 90年代的小说 348

一 长篇小说的兴盛 348

二 小说创作与文化事件 351

三 90年代的小说家 357

中国当代文学年表(1949—2000) 361

初版后记 401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