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反驳与猜想:中国改革如何才能不被曲解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反驳与猜想:中国改革如何才能不被曲解
  • 吕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ISBN:750059607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54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464页
  • 主题词:财政-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反驳与猜想:中国改革如何才能不被曲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编 后社会主义转轨研究的基本认知 3

第一章 转轨研究的内容——方法论 3

第一节 转轨研究的思想演进倾向 4

1.转轨研究内容的最初倾向性 4

2.转轨研究内容倾向性的一次重大转变 7

3.转轨研究内容倾向性的最新趋势 12

4.思想演进倾向的评论 16

第二节 转轨研究的一般方法论解析 17

1.由转轨研究内容最初倾向性所导出的转轨定义存在缺陷 18

2.一种针对标准理解范式的改进框架 21

3.改进框架下的具体解释路径 24

第二章 转轨的经验——价值论 30

第一节 转轨经验和转轨认知起点的二重性 31

1.转轨的经验认知起点仍然存在思想隔离 31

2.转轨经验自身又提供一个认知起点 35

3.转轨的政策需求特征与理论提示特征 41

第二节 转轨中的经验/博弈和知识增长 46

1.转轨经验认知有两个概念来源 46

2.转轨不是自然地历史地生成的那种市场经济 49

3.将〔过程中经济形态〕定格为〔脆弱中经济形态〕并不恰当 55

4.经验/博弈和知识增长的评论 62

上编 反驳:被变革的不应是什么 73

导言 概述 73

第三章 市场—干涉主义冲击与前社会主义回应 77

第一节 近代市场发育进程中的干涉主义功能与运用 78

1.1776—1939年:前社会主义的近代国际市场经济形成时期 78

2.1776—1939年:围绕分享权力角逐的英国公共政策演变 81

3.1865—1939年:并不认同自由放任为起点的美国公共政策 84

4.1789/1801—1939年:革命推动政府干预经济的法国公共政策 88

第二节 截至1931年中国周边的两类近代市场回应模式 93

1.市场—干涉主义:与此相关的冲击—回应思考方式 93

2.接受市场—干涉主义到输出市场—干涉主义的日式回应 98

3.落后社会与激进工业化冲动交织的模仿市场—干涉主义的俄式回应 106

第四章 在悖论的视野中观察被变革的社会主义 115

第一节 承接上一章线索与调整切入角度的说明 116

1.关于上一章线索如何延续到本章的一些考量 116

2.调整论述切入角度的一些思想性考量 120

3.与思想性考量相关的论证方法改进 127

第二节 时空关联论及思维型式具体化 134

1.转轨的三个时态和时空关联论的基本观点 134

2.时空关联论具体化为根源—变化悖论观的分析框架 138

3.根源——变化悖论观是满足反思思维愿望者的一种方式 142

第五章 从讳言史料的悖论证实到时滞概念角度的探讨 146

第一节 对“剑桥”和“全球通史”讳言的部分史实进行复原 147

1.记录剑桥欧洲经济史特例处理苏俄部分的一段读书笔记 147

2.一战与俄国革命、美国参战相关经验内容“真实呈现”的演变 152

3.针对前苏式回应正面肯定部分前后不一致的观察 158

4.在“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部分对中国论述内容的调整 162

第二节 时滞概念:知识性理解和它的两个角度运用 164

1.时滞概念被引入回应模式缺陷分析的适用性 165

2.时滞概念的学科知识方面的理解 169

3.时滞论观照于本书论述框架:论证技术蕴含的一般性和特定性 175

小结 过渡 179

1.关于反驳什么和如何猜想 179

2.旧的养分可能和正在把新的事物塑造出来 181

3.需继续关注冲击与回应两股力量的倾向性 182

下编 猜想:被变革的还应是什么 189

导言 概述 189

第六章 关于被变革的不应是什么和还应是什么的思想评价 193

第一节 思想评价契机与评价方法论的辨识 194

1.转轨提供思想评价契机的观点阐释 194

2.思想评价方法论的模型整理 200

3.完形结构的契机构成原理 204

4.思想评价方法论的哲学和逻辑学原理遵循方面的改进 207

第二节 思想评价的若干议题 211

1.互动的空间关联不会因为冷战结束而“休战” 211

2.社会主义制度长久生存于时序颠倒空间冲突环境的特殊性 218

3.不经比较便难以识别所谓价值中立的不彻底甚至是虚伪性 229

4.抛弃旧角度使用新语汇以适应被变革事物的最新变化 240

第七章 后社会主义论域的复式特征及蕴含意义探讨 246

第一节 后社会主义论域复式特征及其格式化 247

1.格式塔、顿悟和复比—复变观念思索后社会主义复式特征 248

2.斯蒂格利茨思想中的“转轨”与“转型”:纵向的深化 251

3.科尔内与厉以宁的“转轨”或“转型”观念:横向的比照 254

4.互换或析取:吴敬琏异同观和萨克斯的立场 258

5.同一关系V交叉关系:前后文角度不同 263

6.文恩图解的联想和复式特征的归结 266

第二节 从复杂问语角度研判社会主义——后社会主义 268

1.复杂问语缘起与交叉圆模型解 269

2.过渡的交待 278

3.“冲击—回应”模式结构的层次性和复杂问语的归结 280

第三节 互动空间的复比—复变分析:规范与实证 294

1.时空关联论关于空间互动的论述方法 295

2.与“试验追赶者空间”关联的“追赶者(的)空间” 298

3.与“x式转轨空间”关联的“y式转轨(的)空间” 305

4.“优势领跑者(的)”与“试验追赶者(的)”互动空间 313

第八章 转轨隐喻的实证归结和中式变迁的认知调适 328

第一节 把后社会主义认知进展写为要点的前提思考 329

1.实践尚在中途力求把握中介环节 330

2.从“解释”到“理解” 332

3.“时空关联论”和知识社会学 335

4.本章与“序编”的衔接关系 340

5.关于归结与体验的表述形式 342

第二节 分离转轨隐喻象征性与实在性的几个链接点 342

1.转轨隐喻:归结与实证的格式化 343

2.思想性对垒的象征性和经济性对垒的实在性 352

3.政治版图变更归因的象征性和人文版图变更归因的实在性 364

4.“明处”博弈论的象征性和“暗处”博弈论的实在性 374

5.后社会主义概念的象征性和新社会主义试验的实在性 390

第三节 解构中式变迁认知困惑的几个关节点 401

1.中式变迁:调适与认知的格式化 401

2.中式变迁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408

3.中国改革初始条件的优越性是什么 418

4.中国对外开放的价值观是什么 437

后记 45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