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构建和谐武钢的理论与实践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黄育德著 著
- 出版社: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605178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41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63页
- 主题词:钢铁厂-企业文化-研究-武汉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构建和谐武钢的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企业使命与跨越式发展 1
第一节 武钢改革发展的新局势 1
一、武钢可以抓住的战略机遇 1
二、武钢面临的严峻压力 4
三、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与构建和谐企业 6
第二节 实施武钢企业使命 加快武钢跨越式发展 9
一、依据科学发展观,准确界定企业使命 10
二、武钢跨越式发展的出发点与支撑点 12
三、武钢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愿景 13
第三节 跨越式发展的实例比较 16
一、同行业跨越式发展的案例 16
二、不同行业跨越式发展的案例 24
三、国外跨越式发展的案例 31
第二章 企业发展模式的创新 38
第一节 武钢发展模式的科学解析 38
一、核聚变式的集成创新模式 38
二、细胞裂变式的规模扩张模式 41
三、层层递进式的质量效益型经营模式 43
四、基因重组式的分离辅助模式 44
五、外柔内刚式的企业改革模式 46
六、神兵天降式的以信息化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48
七、鱼水相依式的和谐发展模式 50
第二节 武钢创新发展模式的基本思路 51
一、以科技创新为先导,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51
二、以和谐发展为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方向 53
三、以资本运营为中心,全面提升企业经营水平 55
四、以战略重组为契机,全面扩展更大生存空间 57
五、以旧厂搬迁为基础,全面延长钢铁产业链条 59
六、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全面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60
七、以职工素质为依托,全面创建学习型企业 62
第三节 企业创新与和谐发展 63
一、加速自主创新,向科技进步要效益 63
二、加快人才培养,向高素质人力资源要效益 66
三、深化改革改制,向结构重组要效益 67
四、推进现代管理,向系统优化要效益 68
第三章 武钢和谐发展的环境分析 71
第一节 武钢和谐发展的宏观优势 71
一、“十一五”加快建设和谐社会 71
二、中国钢铁行业的新格局 75
三、“中部崛起”对武钢跨越式发展的推动作用 79
第二节 武钢和谐发展的微观优势 83
一、趋于成熟的武钢发展理念 83
二、初见成效的“双高”基地 86
三、开拓进取的职工队伍 89
第三节 精心营造和谐发展的内外环境 91
一、努力营造和谐发展的内部环境 91
二、积极争取和广泛利用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94
三、持续推动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全面和谐 97
第四章 建设和谐武钢的战略部署 101
第一节 以优化管理体系促进跨越式发展 101
一、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以较少投入获得较多产出 101
二、协调主业与辅业发展,提高武钢综合经营效益 104
三、集中管理与分散经营相统一,建设更加灵活的管理机制 107
第二节 以完善企业文化凝聚创造力量 109
一、以和谐为目标,大力推进“凝聚工程” 109
二、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增强相互理解,促进相互支持 111
三、深化和完善和谐的企业文化 114
第三节 以履行社会责任当好企业公民 117
一、企业发展必须以国家大局、民族利益为重 117
二、自觉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关爱职工,尊重劳动 120
三、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促进社会文明发展 127
第五章 和谐武钢的主要内容 130
第一节 企业使命、发展战略与经营方向的和谐 130
一、企业使命与发展战略的和谐 131
二、企业使命与经营方向的和谐 132
三、发展战略与经营方向的和谐 134
第二节 生产经营、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和谐 135
一、生产经营与管理制度的和谐 136
二、生产经营与企业文化的和谐 138
三、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和谐 140
四、努力实现“三个文明”的同步提高 142
第三节 体制改革、企业发展与保持稳定的和谐 143
一、体制改革与企业发展的和谐 143
二、体制改革与保持稳定的和谐 145
三、企业发展与保持稳定的和谐 147
第四节 企业目标、职工需求与社会责任的和谐 148
一、企业目标与职工需求的和谐 148
二、企业目标与社会责任的和谐 152
三、职工需求与社会责任的和谐 154
第五节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与效益优化的和谐 156
一、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和谐 156
二、资源节约与效益优化的和谐 158
三、环境友好与效益优化的和谐 160
第六章 建设和谐武钢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162
第一节 建设和谐武钢的基本做法 162
一、用户走访制度 162
二、民主对话制度 163
三、值班厂长制度 164
四、“三个文明”竞赛活动 166
五、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 168
六、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169
七、“四个一天”活动 170
第二节 建设和谐武钢的成功经验 171
一、用户满意工程 171
二、“三导”工作法 173
三、凝聚力工程 175
四、面对面、实打实、心贴心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177
五、全员形势任务教育和广泛的大讨论 181
第三节 构建和谐武钢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 183
一、质量效益型道路的示范效应 183
二、对国家和社会的巨大贡献 185
三、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 189
四、获得一系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191
五、媒体的关注 192
六、国际影响 194
第七章 构建和谐武钢的工作格局 196
第一节 优化党组织对构建和谐武钢的领导 196
一、现代公司治理机制与企业党组织角色的转变 196
二、在构建和谐武钢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198
三、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和谐武钢建设 200
四、以党内和谐促进企业和谐 201
第二节 强化厂长经理对构建和谐武钢的责任 203
一、厂长经理对构建和谐武钢的重要责任 203
二、进一步推进厂务公开制度 205
三、坚持对国家负责与对职工负责的统一 208
第三节 发挥职代会和群团组织在构建和谐武钢中的协同作用 210
一、进一步增强职代会和工会的职权 210
二、进一步发挥社会团体的积极性 213
三、进一步做好“三休”人员的管理工作 215
第四节 依靠全体职工共同建设和谐武钢 217
一、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217
二、加强职工培训和职业发展管理 221
三、全体动员,人人参与,共建和谐武钢 224
第八章 构建和谐武钢的管理体系 227
第一节 完善公平机制 227
一、努力达到“三大公平”,协调各群体的利益关系 227
二、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完善职工职业发展通道 231
三、建立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树立科学的行为导向 233
第二节 加强风险防范 235
一、完善风险预警机制,主动应对突发事件 236
二、准确掌握群体动向,有效化解各类冲突 237
三、完善群防群治机制,促进各方更好合作 240
第三节 进一步理顺企业内部关系 244
一、进一步健全现代公司管理体制 244
二、进一步改善领导结构 246
三、进一步打造完整的价值链 249
四、进一步强化共同价值观 251
第四节 强化执行做好细节 254
一、维护秩序,保证和谐 254
二、强化执行,人人有责 256
三、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 258
第九章 构建和谐武钢的工作实务 260
第一节 优化沟通网络 260
一、在广泛的双向沟通基础上,发展互通式沟通网络 260
二、及时了解职工动态,引导正面向上情绪 263
三、探索新颖沟通形式,努力做活思想工作 265
第二节 推动互信合作 267
一、促进共享价值观基础上的相互理解 267
二、牢固树立下一道工序就是顾客的观念 269
三、从制度和体制上推动互信合作 271
四、努力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 272
第三节 加强公共保障 275
一、逐步提供更多、更均等的公共服务 275
二、着力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 277
三、建立健全扶贫济困机制 278
第四节 发展战略联盟 281
一、进一步发展以资本、技术、市场为纽带的战略联盟 281
二、进一步建立产学研、技工贸一体化的战略联盟 286
三、进一步发展与政府及公共部门的战略合作关系 288
第十章 构建和谐武钢的理论模型 291
第一节 团队建设模型 291
一、大力加强团队精神培养 291
二、创建卓越的工作团队 294
三、努力创新职工之家活动 296
四、营造快乐的工作氛围 297
第二节 冲突处理模型 299
一、选择适宜的冲突处理风格 299
二、发展建设性冲突 300
三、完善冲突管理模式 302
第三节 学习型组织 304
一、建设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型组织 305
二、改善职工心智模式 307
三、以积极的变革促进企业发展 308
第四节 人际沟通模型 312
一、人际交往的法则 312
二、沟通的基本技巧 313
三、收集意见的基本方法 316
四、达成共识的主要方法 318
五、改进管理沟通的艺术 320
第五节 动员群众模型 322
一、领导带头 322
二、层层发动 323
三、步步推进 325
四、以点带面 326
附录 重要名词简释 328
主要参考文献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