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宋庆龄传 从孙中山到毛泽东的革命之路 下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著;沈苏儒译 著
- 出版社: 日臻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392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4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宋庆龄传 从孙中山到毛泽东的革命之路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家世·婚姻·革命 1
第一章 青年时代:美国,一九○七—一九一三年 3
(一)面容坚毅眼神深邃 3
(二)充满爱国主义思想 5
(三)关心妇女和劳动人民 8
(四)启程回国走向未来 10
第二章 家世和早年生活 17
(一)祖籍海南文昌县 18
(二)充满传奇色彩的父亲宋耀如 21
(三)民族尊严和西方教养的矛盾 26
(四)虔诚贤淑的母亲倪桂珍 30
(五)宋耀如改行从商支持革命 34
(六)宋庆龄的童年和少女时代 37
第三章 回国和结婚:一九一三—一九一一五年 51
(一)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 52
(二)决定与孙中山结婚 56
(三)与孙中山的结合 60
(四)愉快的婚後生活 63
(五)爱情与理想 67
第四章 百折不挠的革命家—孙中山 77
(一)贫农的儿子 77
(二)「这孩子也许是第二个洪秀全」 79
(三)从医人到医国 80
(四)从改良到革命 83
(五)从不退却的革命家 86
(六)孙中山的日本友人 90
(七)列宁对孙中山的评价 98
(八)内心世界 102
第五章 拥护共和:上海,广州,一九一六—一九二二年 109
(一)南下护法 114
(二)唯一的自有住宅 116
(三)支持五四运动 120
(四)非常大总统夫人 122
(五)参加孙中山与共产国际代表的会谈 123
(六)孙中山晚年思想的发展 126
(七)广州蒙难与脱险 131
第六章 广州变局:一九二三—一九二五年 141
(一)〈孙文—越飞宣言〉 144
(二)与李大钊的交谊 152
(三)促进中共与苏联的合作 158
(四)动员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 163
(五)第一次国共合作 166
(六)支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168
(七)犯难北上 172
(八)一代伟人逝世 176
第二篇 继承革命遗志 185
第七章 继承孙中山遗志:一九二五—一九二七年 187
(一)化悲痛为力量 187
(二)第一次战斗 190
(三)支持群众运动 195
(四)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 202
(五)政坛首次表现 205
(六)迎接挑战 211
第八章 考验与分水岭:武汉,一九二七年 217
(一)收回领土 218
(二)回击蒋介石的叛变 224
(三)外国记者笔下的孙夫人 228
(四)领导妇女运动及伤员救护 232
(五)在武汉的中外革命友人 238
(六)〈七·一四声明〉 245
(七)一九二四—一九二七年大革命的失败 247
第九章 决定性的行动:赴莫斯科,一九二七—一九二八年 257
(一)赴莫斯科前的声明 259
(二)重申此行目的和背景 263
(三)处境困难 265
(四)气愤与哀痛 268
(五)复杂的莫斯科局势 271
(六)离开莫斯科 275
(七)留在莫斯科是自愿的 281
(八)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 283
第十章 前往欧洲:柏林,一九二八年 293
(一)在柏林的日常生活 294
(二)拒绝赴美演讲 297
(三)被严密的秘密监视 300
(四)回国参加孙中山的国葬 304
第十一章 一场短暂的暴风雨:回国,一九二九年 309
(一)「希望和牺牲所行的葬礼」 310
(二)与戴季陶的谈话 313
(三)向蒋宣布:「不属於你们贵党!」 320
第十二章 再赴欧洲:一九二九一一九三一年 325
(一)好友探望 325
(二)回国奔母丧 329
第十三章 救援革命者:上海,一九三一—一九三四年 335
(一)邓演达遇害 336
(二)〈宋庆龄之宣言〉 342
(三)营救牛兰夫妇 343
(四)动员抗日 348
(五)继续营救牛兰夫妇 351
(六)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356
(七)谋害宋庆龄的阴谋 364
(八)抗议纳粹暴行 365
(九)与萧伯纳的谈话 367
(十)反战大会 371
(十一)三○年代初期的宋庆龄和中国共产党 375
(十二)访客拜会与居家生活 380
第三篇 拯救民族危亡 393
第十四章 准备抗日:上海,一九三五—一九三七年 395
(一)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395
(二)宋庆龄和一九三五年的学生运动 398
(三)协助国共高层接触 400
(四)鲁迅逝世 403
(五)救国会「七君子」案 405
(六)宋庆龄和「西安事变」 408
(七)发起「救国入狱」运动 411
(八)进入全面抗日战争 413
第十五章 抗战岁月(上):香港,一九三七—一九四一年 419
(一)从上海到香港 419
(二)不顾危险,数访广州 423
(三)反对投降主义 426
(四)三姐妹同赴重庆 428
(五)皖南事变 435
(六)努力促进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438
(七)西方战争的初步影响 445
(八)与尼赫鲁的通信 447
(九)对日本军国主义和日本人的态度 452
(十)保卫中国同盟的工作及其意义 454
(十一)支持「中国工业合作运动」 468
(十二)成立「中国战争孤儿救济协会」 471
(十三)战火蔓延·离港赴渝 472
第十六章 抗战岁月(下):重庆,一九四一—一九四五年 483
(一)摆脱国民党官场 483
(二)恢复保卫中国同盟 491
(三)利用战时首都有利条件 496
(四)在新的国际环境中工作 499
(五)不忘记老朋友 503
(六)史迪威时期 507
(七)统一战线以及救灾 514
(八)在重庆时的生活 519
(九)充满危机的年月 522
(十)亲属关系 525
(十一)史迪威去职 528
(十二)美国支持蒋介石 534
第十七章 战後上海:一九四六—一九四九年 549
(一)和平或内战? 549
(二)中国福利基金会 554
(三)在新环境中保持老传统 558
(四)战後救济工作的斗争 560
(五)反对美国政府的政策 565
(六)把救济工作和重大问题联系起来 570
(七)周恩来的一封信 576
(八)给尼赫鲁的信 577
(九)建立反对内战与蒋介石独裁的统一战线 579
(十)超级通货膨胀 581
(十一)在上海的救济工作 582
(十二)面对谰言 588
(十三)即将获胜的时刻 589
(十四)黎明前的黑暗 593
第四篇 奋斗·建国·荣誉 601
第十八章 建设中国:一九四九—一九六五年 603
(一)新中国的诞生 603
(二)参与党政事务 612
(三)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616
(四)人民外交 618
(五)家常聚会 646
(六)她的刊物「中国建设」 649
(七)维护妇女权益 654
(八)「儿童是我们的未来」 662
(九)在中国各地访问 665
(十)面对疾? 667
(十一)对中共建国後十六年的评价 668
第十九章 文化大革命: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 683
(一)历史性的悲剧 683
(二)狂飙初起 686
(三)纪念孙中山百年诞辰 691
(四)宋庆龄与刘少奇 694
(五)在「文人化大革命」前期 696
(六)在「文化大革命」後期 711
(七)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去世 726
(八)事业受到损害 730
(九)「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个人生活 732
第二十章 金色的余辉:一九七六—一九八一年 745
(一)继续关心儿童、妇女 747
(二)「人民的意志是不可战胜的」 751
(三)缅怀英烈、先贤和战友 754
(四)恢复和扩大国际交往 757
(五)与亲属的联系 761
(六)对美国的态度和感情 763
(七)在最後的日子里 766
(八)高风亮节·国之瑰宝 772
译者後记 787
引用及参考书目 791
人名、地名、专名汉英对照表 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