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民国建国史 第3篇 统一与建设 1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教育部主编 著
- 出版社: 国立编译馆
- ISBN: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1666页
- 文件大小:95MB
- 文件页数:169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民国建国史 第3篇 统一与建设 1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三篇 统一与建设 1
导言&蒋永敬 1
第一章 护法运动&林能士 71
第一节 孙中山先生号召护法 71
第二节 广州军政府之成立与改组 89
一、军政府之成立 89
二、军政府之困境 93
三、军政府之改组 100
第三节 护法战争与南北议和 112
第四节 粤军回粤与军政府之重建 134
第五节 陈烱明叛变 160
第六节 广州革命基地之重建 183
第二章 北伐之准备 205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之改组&蒋永敬 205
一、改组的意义 205
二、改组的时代背景 207
三、改组前的准备 210
四、改组的实施 215
五、重要决议 220
六、改组的效果 229
第二节 黄埔建军&蒋永敬 236
一、建军的意义与目的 236
二、黄埔军校的筹备与成立 238
三、黄埔初期的教育与奋斗 249
四、黄埔的精神和特点 254
五、黄埔军校的改组与迁宁 262
第三节 思想与理论之建立&李云汉 279
一、三民主义思想体系的完成 279
二、建国大纲的精义 288
三、民生史观的建立 292
四、民众运动的理论与方向 298
五、反帝国主义与国际新秩序 302
第四节 孙中山先生北上&李云汉 312
一、国民党改组前後的北方情势 312
二、首都革命 317
三、中山先生北上及其主张 321
四、大亚洲主义的真义 327
五、逝世与奉安 331
第三章 国民政府成立与出师北伐&李又宁 王正华 341
第一节 国民政府成立的背景与经过 341
一、中山先生建国理论的演进 341
二、广州革命政府的更迭 346
三、国民党一全大会决议成立国民政府 347
四、国民政府之成立 351
第二节 国民政府初创时的组织及其功能 357
一、国民政府的组织精神 358
二、国民政府的初步建制 359
三、国民政府与国民党的关系 376
第三节 国民革命军的编组与两广统一 391
一、首次东征与平定滇桂军的叛乱 391
二、国民革命军的编组 396
三、第二次东征与平定南北路 413
四、广西加入革命阵营 416
第四节 出师北伐与底定长江流域 430
一、北伐前的形势 430
二、国民革命军的策略 432
三、湖南战事 438
四、鄂境会战 439
五、江西之战 442
六、平定福建 445
七、收复浙沪 447
八、会师南京 450
九、渡江北伐 452
十、中原会师 455
第四章 清党与完成北伐 461
第一节 联俄容共之由来与形成&蒋永敬 461
一、前言 461
二、苏俄的东进与对华亲善的表示 462
三、第三国际的活动和中共之成立 470
四、中山先生联俄容共的背景 477
五、中山先生联俄容共的经过 483
第二节 政策的分歧与意见的冲突&蒋永敬 500
一、鲍罗廷来华推行「三大政策」 500
二、国民党改组前後之反共暗潮 508
三、中山先生逝世後党之分裂 514
四、三月二十事件与党务整理 526
第三节 东南清党与武汉分共&蒋永敬 539
一、北伐後共党之策略转守为攻 539
二、共党利用北伐煽动农工暴乱 545
三、东南清党与奠都南京 554
四、武汉外交的退却与内部反共 561
五、武汉分共与国民党之统一 569
第四节 北伐之中挫&陈哲三 584
一、前言 584
二、南京之北伐 585
三、武汉之北伐 589
四、国民军与晋军之参加北伐 593
五、郑州会议与徐州会议 597
六、武汉之「东征」 603
七、蒋总司令中正下野 608
八、龙潭战役 613
第五节 北伐之完成&陈哲三 626
一、蒋总司令中正复职 627
二、再度北伐之准备 630
三、再度北伐战况 640
四、东北易帜全国统一 650
第五章 北伐期间之外交、财政与民运 657
第一节 北伐时期的对外交涉&蒋永敬 阎沁恒 657
一、前言 657
二、北伐时期国民政府的对外政策 658
三、省港罢工 661
四、反英与汉案浔案之交涉 665
五、南京事件 670
六、济南惨案 674
七、结论 678
第二节 北伐期间之财政&赖泽涵 685
一、前言 685
二、广州革命政府的财政 688
三、北伐期间之财政 692
四、结论 702
第三节 北伐期间之民众运动&胡春惠 711
一、青年运动 714
二、农民运动 720
三、工人运动 726
四、商民运动 733
五、结论 735
第四节 北伐前後之农民与红枪会&戴玄之 742
一、红枪会 742
二、联庄会 750
三、抗捐抗粮 753
四、结语 761
第五节 北伐时期的妇女&李又宁 768
一、历史背景 768
二、为新希望而采联合阵线 772
三、为北伐推进男女平等 773
四、妇女与农运 775
五、北伐期间的湖北妇女 777
六、北伐期间的湖南妇女 781
七、军中妇女 784
八、上海的妇运 787
九、北方的妇运 788
十、结语 791
第六章 实施训政与军政建设 799
第一节 五权制度之建立&曾济群 799
一、孙中山先生的宪政思想 799
二、五权制度的建构 804
三、训政时期试行五权制度 810
四、评估 822
第二节 地方政制之改革&李国祁 832
第三节 编遣会议&赵中孚 873
一、前言 873
二、北伐成功後国军编遣的倡议与筹备 874
三、国军编遣会议的召开 882
四、编遣会议的成果 885
五、武汉事变与讨伐桂系 888
六、第二集团军之叛 890
七、张桂唐石与「护党救国军」 894
八、所谓「改组派」 895
九、中原大战 898
十、扩大会议的开场与收场 903
十一、国军编遣委员会的取消 906
十二、结语 908
第四节 国民会议之召开&胡春惠 918
一、国民会议的缘起 918
二、约法问题的争议与演变 926
三、国民会议之筹备及召开 940
四、国民会议之成就与评价 945
第五节 五五宪草之制定&胡春惠 955
一、制宪之倡议 955
二、宪法草案初稿之拟定 957
三、立法院对宪法草案之审查与讨论 964
四、宪法草案之呈报、修订与公布 974
五、国民代表大会召集之拟议 979
第六节 外交成就——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之中外关系&阎沁恒 王正华 988
一、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努力 988
二、九一八以後的中日交涉 1010
第七章 各项建设事业 1045
第一节 各级教育之改进&梁尚勇 1045
一、前言 1045
二、教育宗旨、方针与学制的确定 1046
三、发展初等教育与推行义务教育 1051
四、改革中等教育与加强职业教育 1055
五、整顿高等教育与注重实用科学 1069
六、推行国语与加强社会教育 1084
第二节 学术研究之成就&陶英惠 1090
一、学术机关与学术团体 1090
二、学术研究之成就 1109
三、从经费看学术研究的发展 1130
第三节 财政改革&王树槐 1144
一、前言 1144
二、财政政策 1145
三、财务行政的改革 1147
四、中央与地方收支的划分与预算的编列 1150
五、税收制度的改革 1164
六、公债的整理 1181
七、货币的统一 1189
第四节 经济建设&赵中孚 1205
一、前言 1205
二、农业建设 1206
三、工业建设 1225
四、交通建设 1242
五、结论 1266
第五节 新生活运动&陈圣士 林泽震 1277
一、新运之发起 1277
二、新运的时代背景 1278
三、新运与民族复兴 1284
四、新运之推行 1292
五、新运工作概况 1294
六、新运的实况与成效 1298
第六节 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运动&徐震 1314
一、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运动的兴起 1314
二、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运动的实施 1316
三、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运动的影响 1342
第八章 剿共之进行&赵洪慈 1353
第一节 中共之暴动 1353
一、共产国际训令 1353
二、中共路线转折 1355
三、南昌暴动 1363
四、秋收暴动 1367
第二节 中东路事件 1378
一、中东路与中东路问题 1378
二、中东路情况之演变 1386
三、中东路事件之经过 1393
四、余波与暗流 1410
第三节 五次围剿 1421
一、第一次围剿(民国十九年十二月至二十年一月) 1421
二、第二次围剿(民国二十年四月至五月) 1430
三、第三次围剿(民国二十年七月至九月) 1439
四、第四次围剿(民国二十二年一月至四月) 1447
五、第五次围剿(民国二十二年十月至二十三年十月) 1458
第四节 中共之流窜 1476
一、流窜前准备 1476
二、共匪突围 1480
三、黔滇边区之窜扰 1489
四、川康边区之窜扰 1495
五、陕甘宁边区之窜扰 1502
六、检讨 1509
第九章 内乱之平定 1517
第一节 李、冯、阎等乱事之平定&陈存恭 1517
一、分裂动乱的因素 1517
二、党政军的协和工作及其失败 1522
三、两湖事变与桂系异动 1527
四、西北军的异动 1536
五、张发奎俞作柏唐生智石友三之异动 1541
六、阎锡山的异动与中原大战 1545
第二节 闽变的敉平&陈存恭 1573
一、两广半独立状态的形成 1573
二、陈铭枢与十九路军的蜕变 1576
三、事变前的福建与十九路军 1581
四、怪诞谲异的福建「人民政府」 1585
五、孤立而脆弱的「人民革命军」 1591
六、政府平乱及善後 1594
第三节 两广事变的解决&陈存恭 1612
一、西南与中央分合形势的演变 1612
二、名实不符的六一抗日运动 1616
三、中央备战谋和的对策 1619
四、陈济棠的众叛亲离与粤政的奉还中央 1622
五、李白重膺中央新命 1627
第四节 西安事变&李云汉 1639
一、事变的前因 1639
二、事变的爆发 1644
三、蒋委员长脱险返京 1649
四、事变的善後 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