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诗词例话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周振甫 著
-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79
- 标注页数:514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54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诗词例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北京文化发展概说 1
一、北京文化的开端 1
1.北京人 新洞人 山顶洞人 1
2.东胡林人 3
3.远古的民俗和传说 4
4.青铜文化的初晖 4
二、先秦时期燕都蓟城的文化 5
1.燕都蓟城 5
2.燕都的文化 6
3.燕都的衰落 7
三、秦汉魏晋十六国北朝时期的蓟城文化 8
1.蓟城的政治变化和经济状况 8
2.蓟城地方学术中心的形成 10
3.蓟城的文学艺术 12
4.蓟城地区的宗教 13
四、隋唐五代时期幽州的文化 14
1.隋代涿郡的政治经济概况 14
2.隋代涿郡宫寺、房山刻经 14
3.唐代幽州的政治经济概况 16
5.唐代幽州的文学艺术 17
4.唐代幽州城 17
6.唐代幽州的宗教 18
五、辽代燕京的文化 20
1.政治经济概况 20
2.燕京城 21
3.学术、教育、宗教 22
4.文学艺术 24
5.刊刻经卷 25
六、金代中都的文化 25
1.政治经济概况 25
2.中都城——北京的第一次大改建 27
3.文学艺术 29
4.学术、教育 30
5.宗教 31
七、蒙元大都的文化 32
1.政治经济概况 32
2.大都城——北京的第二次大改建 33
3.学术 37
4.文学艺术 38
5.科学技术 40
6.宗教 40
1.政治经济概况 41
八、明代北京的文化 41
2.北京城——北京的第三、四次大改建 44
3.学术、教育 47
4.文学艺术 49
5.科技、宗教 51
九、清代北京的文化 53
1.政治经济概况 53
2.北京城的皇家园林和王府宅第 55
3.学术 57
4.文学艺术 60
5.科技、宗教 62
十、近代北京的文化 64
1.政治经济概况 64
2.外国侵略者对北京文化文物的破坏 65
3.维新运动及变法 67
4.北京的局部变化和用地分区 69
5.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 71
6.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73
7.文学、戏剧 74
8.音乐、绘画 77
9.学术 79
10.科学技术 82
一、先秦文学 85
第二章 文学 85
二、两汉魏晋北朝文学 86
三、隋唐两宋文学 88
四、辽金元文学 91
五、明清文学 96
六、鸦片战争以后的文学 102
七、民国以后的文学 105
一、绘画、书法 111
1.先秦绘画及青铜铭文 111
第三章 艺术 111
2.魏晋北朝的画家、书法及作品 112
3.隋唐五代画家的作品及书法石刻 113
4.宋辽金绘画、书法 114
5.元代画家崇尚意趣及书家师古 116
6.明代画家、书家 118
7.清代的宫廷和民间画家、书家 121
8.近代绘画、书法 124
二、音乐 126
1.远古先秦音乐 126
2.秦汉至宋元北京的音乐 127
3.明清音乐:民歌小曲、鼓词、戏曲、器乐、典礼音乐、西洋音乐 130
4.近代音乐:戏曲、说唱、器乐、新型音乐社团的活动及创作 135
1.珐琅工艺 140
三、工艺美术 140
2.玉器工艺 141
3.雕漆工艺 142
4.玻璃工艺 143
5.镌刻工艺 143
第四章 戏曲 145
一、金院本和元杂剧 145
二、元大都的剧作及演出 146
三、明代戏剧 149
1.李玉、孔尚任、洪升的代表作品 151
四、清代戏曲 151
2.京腔的兴起 153
3.蜀伶进京 154
4.皮黄崛起 155
5.同光名伶十三绝 156
6.内廷“四大本戏” 157
五、民国时期的京剧 160
1.京剧演出的活跃 160
2.票房、堂会 161
3.富连成科班与中华戏校 163
4.杰出的京剧艺术家和京剧作家 165
六、曲艺 169
1.子弟书和八角鼓 169
2.单弦 170
3.京韵大鼓 172
4.相声 173
5.评书 175
第五章 语言 178
一、北京话 178
二、北京话和官话 181
三、北京话和普通话 182
四、北京话的历史渊源 183
五、北京少数民族的语言 185
第六章 教育与科举 186
一、隋唐以前北京的学校 186
二、辽金元北京的学校 187
三、明清北京的学校 189
四、北京的科举考试 192
五、北京的书院 196
六、民国时期北京的教育 199
七、近代北京的著名学校 202
招差法的创立 207
晋象牙尺 207
一、数学 207
第七章 科学和技术 207
韩婴对乘法口诀的记述 207
《授时历》中的弧矢割圆术 208
朱世杰的四元高次方程理论 209
徐光启的数学译著 209
李之藻的数学译著 210
利玛窦与西方数学的传入 210
邓玉函的《大测》、《割圆八线表》和《测天约说》 210
明安图与“割圆连比例法” 211
康熙时的手摇计算器 211
罗雅谷的《测量全义》 211
数学百科全书《数理精蕴》 212
《四库全书》中的数学著作 212
李善兰的数学 213
二、天文学 213
郭守敬的天文学成就 213
郭守敬制做的简仪 214
元代太史院和司天台 214
隆福寺藻井天文图 215
西方天文知识的传入 215
明清时的观象台及天文仪器 216
《崇祯历书》 216
《古今图书集成·历象编》 217
三、建筑 217
大木技术 217
《时宪历》的实行 217
琉璃构件 218
彩画 218
声学的应用 219
拱券 219
住宅 220
一、骑射 222
第八章 体育 222
二、击鞠(击球、打球、打马球) 224
三、田猎 226
四、游戏 227
五、杂耍 229
六、冰嬉 231
七、武术 233
八、摔跤 234
九、蹴鞠、捶丸 235
十、急递铺、贵由赤(长跑) 236
一、古代北京地区的医药 237
第九章 医药卫生 237
二、辽金元时期北京的医药 238
三、明清时期北京的医药 240
四、近代北京的医学、医院 244
1.西方近代医学知识的传入 244
2.北京国医学院、华北国医学院和四大名医 245
3.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医院 246
4.道济医院、同仁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 247
5.中央医院、首善医院、儿童医院等 248
五、民国时期北平研究院的药物研究 249
一、北京早期的报纸 251
第十章 新闻 251
二、北京近代的报刊 252
中西闻见录 252
中外纪闻 252
官书局报、官书局汇报、政治官报、内阁官报 253
顺天时报 253
京话日报、北京女报、京报、刍言报、白 254
话学报 254
国民公报、大同报、宪报、京师 254
公报、官话政报 254
亚东新报、民主报、中央新闻、民立报 255
帝国日报、国风日报、国光新闻 255
三、民国初年北京的报刊 255
京津时报、天民报 256
群强报、时事白话报、燕都报、燕京报、大陆报 256
晨钟报、晨报、京报、社会日报 257
新闻编译社、时闻社 257
新青年、每周评论 258
国民、新潮 258
国故 259
晨报副镌、京报副刊、民众、莽原 259
北京大学月刊、社会科学季刊 259
世界晚报、世界日报、新民报、北京晚报、国 260
民晚报 260
甲寅 261
劳动音、工人周刊、政治生活、先驱、向导 261
四、1928年后北京的主要报刊 262
实报 262
学联情报、学联日报、清华周刊、燕大周刊 263
华北日报、北平日报、北平时报、经世日报 264
解放报 264
一、辽代刻书事业 265
官方刻书 265
第十一章 刻书 265
私家刻书 266
二、元代刻书事业 267
官署刻书 268
私人作坊刻书 269
三、明代刻书事业 270
内府刻书 270
官署刻书 271
私家作坊刻书 273
四、清代刻书事业 277
宫廷刻书 277
私家作坊刻书 280
五、民国刻书事业 282
第十二章 宗教 283
一、道教 283
道教的起源、信仰及教派 283
古代北京地区道教的活动 283
金元时期新道教的三大派 284
邱处机与全真派的兴盛发展 285
正一派与全真派的关系变化 286
明代北京的道录司及世宗崇信道教 286
清代以后北京的道教 287
白云观保存的《正统道藏》 288
北京全真道观——白云观 288
白云观与养生学 289
白云观的太上老君诞生祀典 289
二、佛教 290
佛教的产生及其教义 290
佛教传入北京地区 290
辽金元清时期北京的佛教 292
明代北京地区佛教的昌盛 293
云居寺、法源寺、广济寺 294
三、喇嘛教 296
喇嘛教的形成及传入北京地区 296
北京地区的喇嘛寺 297
黄教的兴起和发展 297
班禅喇嘛来京 298
金瓶掣签制度的形成 299
四、伊斯兰教 299
伊斯兰教的信仰、经典、教派 299
伊斯兰教传入北京 300
北京的清真寺 301
伊斯兰教的制度及寺院组织 301
伊斯兰教的仪礼及风习 302
北京地区的萨满教 303
伊斯兰教的教历和节日 303
五、萨满教 303
辽太祖祭山和拜菩萨 304
金代统治者的拜天 304
女真人求子 304
烧饭之俗 305
清代堂子祭祀 305
六、民间秘密宗教 306
民间秘密宗教的特征 306
金代燕京的糠禅、瓢禅 306
元代白莲教传入大都 307
明代北京的民间秘密宗教 308
清代攻打紫禁城的天理教起义 309
清末到民国时期北京的秘密宗教 310
七、天主教 基督教 312
天主教 基督教 312
元代天主教传入北京 312
明代天主教在北京的活动 312
清代的“礼仪之争”及天主教活动的低落 313
北京的四座教堂 314
基督教传入北京 315
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11届大会 316
春节 317
第十三章 民俗 317
一、岁时节日 317
立春 318
元宵节 318
清明节 318
端午节 319
中元节 319
中秋节 320
重阳节 320
称谓 321
二、称谓和礼仪 321
礼仪 323
三、衣食住行 325
衣 325
食 327
住 330
行 332
第十四章 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藏书楼 334
一、博物馆 334
故宫博物院 334
北京大学研究院文史门陈列室 335
中国历史博物馆 335
中国古物陈列所 335
北京大学博物馆 336
北京协和医学院病理博物馆 336
北京卫生陈列所 336
国立北平研究院博物馆 336
北京国货陈列馆 336
北京国剧陈列馆 336
梁任公纪念堂 336
中国地质博物馆 337
天然博物院 337
古代天文博物馆 337
颐和园陈列馆 337
交通大学北京铁道学院博物馆 337
京兆通俗教育馆 338
二、档案馆 338
故宫档案馆 338
皇史宬 338
故宫内阁大库 338
清代升平署档案房 338
北京图书馆 339
三、图书馆 339
军机处档案 339
醇亲王府档案 339
顺天府档案 339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 340
故宫摛藻堂 340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太庙分馆 340
北海松坡图书馆 340
北平市立第一普通图书馆 340
北京大学图书馆 341
清华大学图书馆 341
北京大学孑民图书室 341
北堂图书馆 341
北京国剧学会图书馆 341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342
燕京大学图书馆 342
辅仁大学图书馆 342
协和医学院图书馆 342
四、藏书楼 342
群碧楼 342
艺风堂 342
励耘书屋 343
木犀轩 343
藏园藏书 343
观海堂 343
饮冰室 343
第十五章 文献典籍 345
一、风土文物 345
水经注 345
安禄山事迹 345
马可·波罗游记 346
南村辍耕录 346
北平考 346
故宫遗录 346
宛署杂记 347
三垣笔记 347
万历野获编 347
燕史 347
长安客话 347
东林始末 348
甲申传信录 348
天府广记 348
春明梦余录 348
明季北略 348
帝京岁时纪胜 349
金鳌退食笔记 349
北游录 349
稗史 349
明宫史 349
燕京岁时记 350
昌平山水记 350
京东考古录 350
人海记 350
日下旧闻考 351
燕台笔录 351
水曹清暇录 351
日下旧闻 351
清秘述闻 351
宸垣识略 352
日下新讴 352
藤阳杂记 352
京城古迹考 352
日下尊闻考 353
养吉斋丛录 353
鸿雪因缘图记 353
燕京杂记 353
京师偶记 353
道咸宦海见闻录 354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354
啸亭杂录 354
京尘杂录 354
石渠余记 355
京师坊巷志稿 355
琉璃厂小志 355
天咫偶闻 355
燕都丛考 356
北平风俗类征 356
旧都文物略 356
畿辅通志 357
永乐大典·顺天府志 357
析津志 357
二、方志 357
妙峰山 357
光绪顺天府志 358
康熙顺天府志 358
北京市志稿 358
大兴县志 359
宛平县志 359
万历房山县志 359
康熙房山县志 359
民国良乡县志 360
光绪良乡县志 360
隆庆昌平州志 360
咸丰房山志料 360
民国房山县志 360
康熙良乡县志 360
康熙昌平州志 361
光绪昌平州志(草稿本) 361
光绪昌平州志 361
昌平外志稿 361
乾隆通州志 362
康熙顺义县志 362
光绪通州志 362
雍正通州新志 362
康熙通州志 362
居庸关志 362
康熙顺义县志(黄序本) 363
顺义县志 363
万历怀柔县志 363
康熙怀柔县新志 363
康熙密云县志 363
密云县志(民初本) 364
雍正密云县志 364
光绪重修密云县志 364
密云县志 365
嘉靖隆庆志 365
顺治延庆州志 365
乾隆延庆州志 365
光绪延庆州志 365
延庆州乡土志 365
辽史 366
三、学术 366
平谷县志(民国23年本) 366
平谷县志(民国15年本) 366
康熙平谷县志 366
金史 367
宋史 367
元史 367
明史 368
清史稿 368
明实录 369
元经世大典 369
元典章 369
大金国志 369
宋会要辑稿 369
明会典 370
明会要 370
明经世文编 370
大清一统志 370
八旗通志 371
清实录 371
东华录 371
永乐大典 372
龙龛手镜(龙龛手鉴) 372
清史列传 372
渊鉴类函 373
康熙字典 373
佩文韵府 374
骈字类编 374
古今图书集成 374
全唐文 375
皇朝经世文编 375
清诗别裁集 375
四库全书 375
康有为上皇帝书 376
四、近代论著 376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376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376
清代学术概论 377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377
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378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378
王国维遗书 378
守常文集 378
中国哲学史大纲 379
蔡元培全集 379
独秀文存 379
科学与人生观 380
新理学 380
逻辑、论道、知识论 380
说文解字六书疏证 381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381
词诠 381
古史辨 381
新唯识议 381
新著国语文法 381
通鉴胡注表微 382
闻一多全集 382
中国文法通论 382
第十六章 文化团体 383
一、思想文化团体 383
强学会 383
闽学会 383
保国会 384
奋斗社 384
北京大学进德会 384
新潮社 385
少年中国学会 385
国民社 385
工读互助团 386
少年学会 386
曙光杂志社 387
改造社 387
共进社 387
北平中德学会 388
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388
觉社 389
批评社 389
四存学会 389
追求学会 390
中国文化经济协会 390
北京大学社会主义研究会 390
太平洋问题研究会 390
“古史辨”派 391
史学研究会 391
中华图书馆协会 391
罗素学说研究会 392
二、文学团体 392
文社 392
宣南诗社 392
文学研究会 393
新月社 393
沉钟社 394
语丝社 394
未名社 394
莽原社 395
北方左翼作家联盟 395
北平作家协会 395
三、艺术团体 396
梨园公所 396
正乐育化会 396
富连成社 396
北京实验剧社 396
北平左翼音乐家联盟 397
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 397
北平左翼戏剧家联盟 397
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 397
北京国剧学会 398
四、科学技术团体 398
中国地学会 398
中国地理学会 398
中国工程师学会 399
中央地质调查所 399
北京大学物理学会 400
中国地质学会 401
北平会计学会 401
北京大学地质学会 401
中华化学工业会 402
中华学术团体协会 402
中国生理学会 402
北平市国医公会 402
静生生物调查所 403
中国古生物学会 403
北平研究院 403
尚志学会 404
五、教育团体 404
中国营造学社 404
中国物理学会 404
北平市教育会 405
留法俭学会 405
北京通俗教育会 405
北京通俗教育调查会 406
北京通俗教育研究会 406
留法勤工俭学会 406
华法教育会北京分会 406
工学会 407
实际教育调查社 407
平民教育社 407
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 407
民国教育会 407
北京职教员公会 408
中华教育改进社 408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409
教育基金委员会 409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委员会 409
六、宗教团体 410
伊斯兰学友会 410
北京基督教青年会 410
北京孔教总会 411
华北居士林 411
第十七章 名胜古迹 412
一、宫、府、坛、陵 412
1.故宫 412
2.王府 415
3.坛庙 417
4.明十三陵 421
二、园林 423
1.中南海、北海 423
2.颐和园 428
3.香山风景区 433
4.圆明园 435
三、寺庙 436
1.雍和宫 436
2.八大刹 437
四、长城 438
五、文化遗址 440
周口店猿人遗址 440
石景山第四世纪冰川遗迹 440
昌平雪山遗址 440
团河行宫遗址 441
元大都土城遗址 441
琉璃河商周遗址 441
金中都土城遗址 441
第十八章 文化名人 442
召公奭(442) 姬职 (442) 郭隗 442
乐毅(442) 燕太子丹(443) 荆轲 443
高渐离(443) 蒯通(443) 崔 443
崔瑗(444) 崔寔 (444) 刘靖 444
卢植(444) 刘备(444) 祖逖 445
刘琨(445) 寇谦之 (445) 张华 445
卢谌(446) 郦道元(446) 杨衒之 446
卢思道(446) 卢照邻(447) 慧能 447
静琬(447) 陈子昂(447) 张说 448
狄仁杰(448) 李白 (448) 刘蕡 448
贾岛(449) 李益(449) 赵匡胤 449
赵普(450) 吕端(450) 邵雍 450
张世杰 (450) 党怀英(451) 蔡珪 451
赵秉文 (451) 董解元(451) 苗秀实 452
丘处机 (452)耶律楚材(452) 刘秉忠 452
赵孟頫 (453) 欧阳玄(453) 迺贤 453
郭守敬 (454) 文天祥(454) 脱脱 454
马可·波罗(454) 关汉卿(455) 王实甫 455
也黑送尔(456) 朱棣(456) 姚广孝 456
马致远 (455) 纪君祥(455) 刘元 456
杨士奇 (457) 杨荣(457) 杨? 457
李东阳 (457) 王鏊(457) 李梦阳 458
李之藻 (458) 袁宏道(458) 李贽 458
汤显祖 (459) 谈迁(459) 徐光启 459
孙承泽 (460) 玛利窦(460) 蒯祥 460
杨东明 (460) 陈与郊(461) 于慎行 461
朱载堉 (461) 王岱舆(461) 钱谦益 462
吴伟业 (462) 尤侗(462) 朱彝尊 462
梅文鼎 (462) 万斯同(463) 王士祯 463
玄烨 (464) 李塨(464) 吴兆骞 464
洪升 (463) 孔尚任(463)纳兰性德 464
方苞 (464) 张廷玉(465) 明安图 465
雷发达 (465) 弘历(465) 翁方纲 466
曹雪芹 (466) 王鸣盛(466) 钱大昕 467
纪昀 (467) 蒋士铨(467) 赵翼 468
李汝珍 (468) 程长庚(468) 魏长生 468
石玉昆 (469) 龚自珍(469) 康有为 469
梁启超 (469) 谭嗣同(470) 刘光第 470
文廷式 (470) 严复(471) 夏曾佑 471
樊增祥 (471) 郑孝胥(471) 王国维 472
吴汝纶 (472) 缪荃孙(472) 林纾 472
詹天佑(473) 谭鑫培(473) 孙菊仙 473
孙中山(473) 蔡元培(474) 陈独秀 475
李大钊(475) 鲁迅(475) 周作人 476
胡适(476) 郁达夫(477) 瞿秋白 477
刘半农(477) 钱玄同(478) 徐志摩 478
沈尹默(478) 郑振铎(478) 沈从文 479
林语堂(479) 朱光潜(479) 王统照 480
梁漱溟(480) 许地山(480) 朱自清 481
闻一多(481) 叶绍钧(481) 宗白华 482
老舍(482) 张恨水(483) 李煜瀛 483
丁文江(483) 张君劢(484) 张东荪 484
张奚若(484) 邵飘萍(485) 林白水 485
马叙伦(485) 马寅初(486) 黎锦熙 486
梅贻琦(487) 罗常培(487) 华罗庚 487
梁思成(488) 马衡(488) 梁思永 489
唐兰(489) 王力(489) 金岳霖 489
李四光(490) 翁文灏(490) 刘仙洲 490
张子高(490) 裴文中(491) 石志仁 491
陈寅恪(491) 陈垣(492) 顾颉刚 492
邓之诚(493) 汤用彤(493) 向达 493
范文澜(494) 翦伯赞(494) 侯外庐 494
翁独健(495) 邓拓(495) 吴晗 496
李广田(496) 齐燕铭(496) 萧友梅 497
赵元任(497) 刘天华(497) 徐悲鸿 498
焦菊隐(498) 齐白石(498) 陈衡恪 499
张伯驹(499) 溥儒(499) 马约翰 500
董守义(500) 萧龙友(500) 施今墨 500
汪逢春(501) 孔伯华(501) 赵文魁 501
赵炳南(502) 伍连德(502) 方石珊 502
林可胜(503) 钟惠谰(503) 孟继懋 503
张孝骞(503) 黄家驷(504) 胡传揆 504
林巧稚(504) 王宽(505) 周叔迦 505
罗瘿公(506) 陈墨香(506) 刘鸿声 506
陈樱宁(505) 巨赞(505) 齐如山 506
言菊朋(507) 杨小楼(507) 梅兰芳 507
荀慧生(507) 尚小云(508) 程砚秋 508
金少山(508) 高庆奎(509) 余叔岩 509
马连良(509) 萧长华(509) 龚云甫 509
郝寿臣(510) 王瑶卿(510) 叶盛兰 510
李多奎(510) 裘盛戎(511) 李少春 511
韩世昌(511) 荣剑尘(511) 常澍田 511
刘宝全(512) 金万昌(512) 白云鹏 512
常宝堃(512) 张寿臣(513) 连阔如 513
司徒雷登(513) 伯希和(513) 斯诺 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