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自然与文化:环境、创造和共同演化的故事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陈天机著 著
- 出版社: 中文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24页
- 文件大小:189MB
- 文件页数:56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自然与文化:环境、创造和共同演化的故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天造地设 1
第1章 最大的大自然 3
1.乾坤巨爆 3
1.1.突发的膨胀 3
1.2.对称的破碎 4
1.3.原子核和原子的形成 5
1.4.星云、星系和星系集 5
2.宇宙今貌 6
2.1.古人想像的天 6
2.2.银河与银河系 7
2.3.两朵麦哲伦星云 7
2.4.星系集 8
2.5.古史今读 8
2.6.自知之明 9
3.大爆炸理论的定型 9
3.1.杜普勒效应 9
3.2.红向移动 11
3.3.哈勃定律 12
3.4.膨胀中的宇宙 13
3.5.爱因斯坦的「错误」 13
3.6.三字母经 15
3.7.轻量元素的产生 16
4.星光的来源 17
4.1.恒星的出现 17
4.2.星光 18
4.3.损失了的质量 19
4.4 恒星的生命历程 20
4.4.1.红巨星 21
4.4.2.白矮星 22
4.4.3.超新星、中子星与黑洞 22
4.5.至和元年的天象 23
4.6.「死灰」的复燃 24
5.「背景辐射」的背景 24
6.宇宙有没有「史前史」? 25
7.好奇心的满足 26
第2章 阳光普照 29
1.太阳 29
1.1.埃及的太阳神 29
1.2.太阳系的形成 30
1.3.太阳系外的行星系统 31
2太阳与你 31
2.1.黑子及其他 32
2.2.太阳的末日 33
3.周转圆与椭圆轨道 33
3.1.自大与完美 33
3.2.周转圆理论 34
3.3.太阳中心论与椭圆轨道 34
3.4.丹麦贵族的助手 35
3.5.牛顿 35
4.行星掠影 36
4.1.水星 36
4.2.金星 36
4.3.火星 37
4.4.木星 38
4.5.土星 38
4.6.土星以外的两颗行星 39
5.小行星、彗星和流星雨 40
5.1 小行星带 40
5.2.冥王星、跨华和第二条小行星带 40
5.3.其他小行星 41
5.4.不速之客、不祥之兆 41
5.5.流星雨与陨石 44
6第三颗行星 45
6.1.早期的地球 45
6.2.地轴与四季 46
6.3. 黄道十二宫 47
6.4.再谈行星轨道 48
6.4.1.动态的坐标系统 48
6.4.2.两体运动 49
6.4.3.多体运动与混沌轨道 49
6.5.月亮 50
6.6.盈、亏和蚀 51
第3章 芸芸众生 53
1.生物溯源 53
1.1.生命之谜 53
1.2.生命起源的探索 53
1.2.1. 氨基酸的合成 53
1.2.2.古地球 54
1.3.生命起源的五套理论 55
1.3.1.沼泽论 55
1.3.2.沸汤论 55
1.3.3.冰封论 55
1.3.4. 外星论 56
1.3.5.戈德的地下论 57
2.生命之梯 58
2.1.点金的指头 58
2.2.扭股软梯与四进密码 60
2.2.1 四进密码 60
2.2.2.软梯的骨干 61
2.2.3.DNA的建造单位 61
2.3.DNA与基因 62
2.4.复制 63
2.5.人类基因组的鉴定 63
3.生活的模式 64
3.1.地球上的悲喜剧 64
3.2.旧事重提,真凭实据 65
3.3.奇招迭出 66
3.3.1.无性生殖 66
3.3.2.有性生殖 67
3.3.3.多细胞生物 67
3.3.4.突变 68
4.大地的沧桑 69
4.1.大气层的变换 69
4.2.生物、岩石与矿脉 69
4.3.大陆的漂移 70
4.4.冰河期 72
5.生物的演化 72
5.1.前寒武纪 72
5.2.寒武纪的爆炸 74
5.3. 不同时代的骄子 74
5.4.生物的分类 75
5.5.间歇性的平衡 76
5.6.浩劫 77
6.演化论 78
6.1 华莱士和达尔文 78
6.2.僧多粥少,天然淘汰 79
6.3.术语与口号 80
6.3.1.「进化」与「演化」 80
6.3.2.「适者生存」 80
6.3.3.弱肉强食,「不吃便给吃掉」 81
7.「零和」游戏与共同演化 82
7.1.「零和」游戏 82
7.2.「非零和」游戏 83
7.3.「多人」游戏 83
7.4.共同演化 84
第二篇:顶天立地 87
第4章 人的演化 89
1.人类的起源 89
1.1.猩猩的儿女? 89
1.2.三大特征 90
2.直立的猿 91
2.1.失去的半个乐园 91
2.2.直立的尝试 93
3.用工具的人 94
3.1.肉的诱惑 94
3.2.直立人的长跑 96
4.一门五杰 97
5.非洲夏娃 97
5.1.十四万年前的一位女祖宗 97
5.2 人人背着「化石」 98
5.3.五百万年前的分家 99
5.4.粒线体的DNA 99
5.5.CSW理论 100
5.6.智人来源的争论 100
6.尼安德图人和智人 102
6.1.四肢发达、头脑不简单 102
6.2. 恻隐之心,尼安德图人皆有之 103
6.3.智人走的道路 103
6.4.克罗马努人的艺术 104
6.5.智人的长处 107
6.6.斗智不斗力 108
6.7.混血的后代? 108
7.两腿直立的连串后果 109
7.1.视野的扩阔 109
7.2.冷静的头脑 109
7.3.四肢和骨骼的演化 110
7.4.工具 110
7.5.「大」脑 111
7.6.从适应到创造 111
8.今日的人类 112
8.1.近代人的演化 112
8.2.种族问题 113
第5章 文明的曙光 115
1.农业革命 115
1.1 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 115
1.2.农耕畜牧的开始 116
1.3.农业革命的发源地 117
1.4.农耕畜牧之弊 118
1.5.翻案? 118
1.6.翻案的翻案 119
1.6.1.进则不退 119
1.6.2.特权阶层 119
1.6.3 人口与营养 119
1.6.4.分工合作之利 121
1.6.5.节育问题 121
1.6.6.瑕不掩瑜 121
1.6.7.游牧文化与盈馀 122
2复杂文明 124
2.1.农业革命与复杂文明 124
2.2.商业和货币 124
2.3 城邦和国家 126
3.两河流域的远古文化 126
3.1.超级城邦乌鲁克 127
3.2.两河流域的沿革 128
4.古埃及文化 129
4.1.自成一国 130
4.2.古埃及留下的遗产 132
5.古印度文化 133
5.1.印度河谷文化 133
5.2.雅利安人 134
5.3.印度教 135
5.4.耆那教 135
5.5.佛教 136
6.中国的史前文明 137
6.1.多源的文化 137
6.2.龙的文化 138
6.3.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 139
6.4.文字与古城 140
第三篇:东成西就 143
第6章 西方文化的源流 145
1.古爱琴海文化 145
1.1.米诺斯文化 145
1.2.迈锡尼文化 146
1.3.东地中海的黑暗时代 148
1.4.腓尼基人 149
1.5.希伯来人 150
2.古希腊文化 152
2.1.古希腊的民主文化 152
2.2.古波斯 153
2.3.希波战争 154
2.4.腓立和亚历山大大帝 154
2.5 希腊精神 155
2.6.亚历山大里亚 156
3.罗马 156
3.1 最初的罗马人 156
3.2.腓尼基的战争 157
3.3. 埃及之恋 158
3.4.民族性、政策和制度 159
3.5.古罗马工程 159
4.基督教的传布 160
4.1.巴勒斯坦的犹太人 160
4.2.耶稣与基督教 160
4.3.古罗马流行的其他宗教 162
5.西罗马的灭亡 163
5.1.东、西罗马 163
5.2.匈奴与日耳曼民族 164
5.3.匈奴在西罗马 165
5.4.西罗马的灭亡 165
5.5.谁征服了谁? 166
5.6.西方文明和基督教 167
6.伊斯兰教与十字军 168
6.1.伊斯兰教的兴起 168
6.2.东方技术的西传 169
6.3.中古的西欧 169
6.4.十字军 172
第7章 古中国的故事 175
1.夏、商、西周 175
1.1 夏 175
1.2.商 177
1.3.西周 178
2.春秋、战国 180
2.1.春秋 180
2.2.战国 182
2.3.春秋、战国文化 183
3.秦、汉 187
3.1.秦 187
3.2.两汉 188
3.2.1.匈奴 188
3.2.2. 西域 189
3.2.3.匈奴的西徙 191
3.2.4.王莽和东汉 193
3.2.5. 汉朝的文化 193
4.大混乱时期 194
4.1.大乱的开始 194
4.2.淝水之「战」 195
4.3.南北朝 195
4.4.宗教 197
4.5.文学与艺术 198
5.隋、唐、五代 198
5.1 隋 198
5.2.唐 198
5.3.隋、唐文化 201
5.4.五代 202
6.两宋 203
6.1.偃武修文的北宋与南宋 203
6.2.蒙古 204
6.3. 两宋的文化 207
6.3.1 技术 207
6.3.2.学术和艺术 207
7.中国人的政治观与民族问题 208
7.1.「大一统」的概念 208
7.2.同化 209
7.3.藩篱的跨越 210
7.4.中原语音与方言 211
第8章 哥伦布 213
1.三宝太监扬威西洋 213
1.1.元朝统治下的中国 213
1.2.明教与明太祖 216
1.3.建文出亡 217
1.4.七下西洋 217
2.西欧的文艺复兴 218
3.哥伦布的西航 220
3.1 胡椒捷径? 220
3.2.八百年的反攻 221
3.3.三十三昼夜 221
3.4.「番」椒「胡」认 222
4.哥伦布的贡献 223
4.1.并非第一人 223
4.2.也非最早的远航者 224
4.3.他显然没有证明地圆论 224
4.4.鼓舞人心 224
4.5.开了生财之路 225
4.6.新大陆动、植物的引进 225
5.为什么不倒转过来? 226
5.1.大洲的走向 227
5.2.没有家畜的人类社会 229
5.3.技术与文化 229
5.4.细菌战争与种族屠杀 230
5.5.争议 231
6.西欧踏出中古时代 233
6.1 宗教改革 233
6.2.宗教战争 234
6.3.划时代的和约 235
6.4.英国的宗教与民主政治 235
7.殖民政策 236
7.1.西欧经济的起飞 236
7.2.以小吞大 237
7.3.奴隶买卖 238
7.4 海上争霸 239
8.为什么不是中国人? 242
8.1.地理、资讯、海禁与专政 242
8.2.明朝的灭亡 243
8.3.明朝的文化 244
8.4.海盗之子 245
8.5.海上丝路 245
第四篇:巧夺天工 247
第9章 技术与工业革命 249
1.技术 249
1.1.技术的定义 249
1.2.技术与问题的解答 250
1.3 适应与演化 252
1.4.小技的大用 254
1.5.千里马与伯乐 255
2.远古技术 256
3.农耕畜牧技术 257
4.上古到近世 258
4.1.古欧洲 258
4.2 古中国 258
4.3.伊斯兰教徒 259
4.4.中古时代的西欧 260
5.工业革命 261
5.1.蒸汽机 261
5.2.生产的革命 262
5.2.1.手工业的没落 262
5.2.2.交通 262
5.2.3.农业 262
5.2.4.武器和战争 263
6.能量的转换 263
6.1.燃料和机器的开发 263
6.2.科学的介入 264
6.3.革命中的革命 264
6.4.能源的寻求 265
6.4.1.化石燃料 265
6.4.2.自然现象 266
6.4.3.原子核能 266
6.4.4.民用核能技术的利、弊 267
6.4.5.太阳能 268
7.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 270
7.1.螳臂挡车 270
7.2.工人的待遇 270
7.3.城市卫生问题 271
7.4.20 /21世纪 272
8.欧战前夕的工业强国 272
8.1.英国 272
8.2.法国和大革命 273
8.3.德国的工业化和统一 276
8.4.美国 277
8.5.日本 278
9.技术与中国的现代化 279
9.1.宋朝技术之谜 279
9.2.中国的现代化 281
第10章 资讯革命 283
1.资讯 283
1.1.外星人的见面礼 283
1.2.资讯没有重量 284
1.3.人类与资讯 284
2.电子计算机 286
2.1.二进算术 286
2.2.机器记忆 286
2.3.貯存的程式 287
2.4.范耐曼机器 287
3.资讯的处理 288
3.1.用数字代表文件、声音和彩图 289
3.2. 关于资讯的资讯 289
4.电算机解题工作 290
4.1.解题工作的沿革 290
4.2.虚机与翻译 291
4.2.1.虚机 291
4.2.2.使用者眼中的软件 291
4.3.虚机的套叠 292
5.硬件功能的提升 294
5.1.线路的宽度 294
5.2.摩尔定律 295
5.3.功能的供求问题 295
6.电脑非脑 296
7.自动化与机械人 297
8.互联网 298
8.1.资讯硬件 298
8.2.互联网的来历 298
8.3.电子邮政和世界网络 299
8.4.互联网与股票市场 300
9.资讯革命与社会 300
9.1.技术服务行业 300
9.2.互联网的冲击 301
第五篇:天下一家 303
第11章 中国面向世界 307
1.清朝末年的灾难 307
1.1.国耻何其多 308
1.2.鸦片战争 309
1.3 太平天国 311
1.4.王韬和容闳 312
1.5.甲午战争 313
1.6.百日维新 314
1.7.八国联军 315
1.8 国民革命 316
1.9. 清朝的文化贡献 318
2.欧战 320
2.1.欧战的开始 320
2.2.史里芬计画 320
2.3.东线战局 321
2.4.大战尾声 322
2.5.欧战的教训 322
2.6.欧战与技术 323
3.从讨袁到抗战 324
3.1.袁世凯称帝 324
3.2.五四事件与新文化运动 324
3.3.北伐与国共分裂 328
3.4.抗战 329
4.第二次世界大战 329
4.1.德国的攻势 329
4.2.日本的攻势 330
4.3.德、日的投降 331
4.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武器 332
4.5.战时的应用科学 333
5.战争的教训和战后的世界 335
5.1.战术与战略 335
5.2.联合国 336
5.3.对战败国的态度 336
5.4.冷战与热战 337
5.5.独立的热潮 338
6.今日的工业国家 339
7.中国的经济现代化 340
7.1.二次大战后的中国 340
7.2.黄仁宇的大历史观 341
7.2.1.资本主义 341
7.2.2.三个帝国 342
7.2.3.大历史观下的中国近代 343
第12章 全球村落 347
1.前言:地球变小了 347
1.1.交通的发展 347
1.2.资讯的传递 348
1.3.人际距离的短缩 349
2.经济的全球化 350
2.1.国际贸易 350
2.2.跨国公司 351
2.3. 贸易全球化 352
3.不同的观点 353
3.1 傲慢与偏见 353
3.2.社际偏见的消除 354
4.历史的终结?文明互战? 354
4.1.冷战结束 354
4.2.两种预言 355
4.3.南北分配的不均 355
5.西北风下的中华文化 357
5.1.还没有全盘西化 357
5.2.方块字的一关 358
5.3.「轮到」东方文化? 358
5.4.文明间的冲突? 359
5.4.1.伊斯兰教国家 359
5.4.2.中华文明 360
6.对话的开始 360
6.1.西化、品味、时尚与庸俗化 360
6.2.大「同」世界? 362
6.3.两项宣言 362
6.4.待人以仁 363
6.5.三条金律 365
6.6.多元文化,和而不同 365
第13章 天人合一 367
1.两个小小世界 367
1.1.复活节岛 367
1.2.地中海的马耳他岛 369
1.3.前车之鉴 369
2.有限的地球资源 370
2.1.再循环 370
2.2.不再循环的资源 371
2.3.生物与资源 372
3.环境问题谈古今 373
3.1.大自然与生物 373
3.2.浩劫 373
3.3.两美洲的屠杀 374
3.4.农耕、畜牧革命 374
3.5.工业革命 375
3.6.渡渡鸟 376
3.7.偷渡的「旅客」 377
3.8.爱尔兰的饥荒 378
3.9.「经过基因改良的食物」 379
4.资源的分配 380
4.1.人口问题 380
4.2 全球南北之分 380
4.3.中国南北的资源分配 381
5.空气的污染 382
5.1.臭氧层的大洞 382
5.2.全球增温 383
5.3.两种烟雾 384
6.水的污染 385
7.其他污染 387
7.1 沉默的春天 387
7.2.热带森林的破坏 388
7.3.食物污染 388
7.4.垃圾 389
8.保护环境 389
第六篇:天南地北 393
第14章 互惠、合作与忠诚 395
1.共同演化 395
1.1.物种间的共同演化 395
1.2.生态循环 395
2.互惠合作 396
2.1.合作与争斗 396
2.2.多细胞生物 397
3.人类与工具 398
4.群体社会与库安的五层忠诚 399
4.1.第1层:亲 400
4.2.第2 层:帮 401
4.3.第3层:族 401
4.4.第4层:国家 402
4.5 第5层:全人类 403
4.6.更高的层次 403
4.7.最大的生物和最大的大自然 405
4.8.八层忠诚的比较 405
5.忠诚领域的扩展 406
5.1.战争 407
5.2.合体的文化 408
6.忠诚来源的解释 409
6.1.「自私基因」理论 409
6.1.1.自私基因 409
6.1.2.自私基因与感情 410
6.2.相互利他与道德 412
6.2.1.动物的回报 412
6.2.2.道德与私心 413
6.2.3.试评相互利他理论 413
6.3 摹媒与文化 414
6.3.1. 扑朔迷离的摹媒 414
6.3.2.模仿与创造 416
6.3.3.试评自私摹媒理论 417
6.3.4.人脑与创造 418
7.忠诚来源新说 419
7.1.感情的流露 419
7.2.图报的意愿 420
7.3.文化的薰陶 420
8.结语:互惠、创造与文化 422
第15章 中国人的思考特色 425
1.直线与循环的宇宙观 425
1.1.西方直线式的宇宙观 425
1.2. 东方循环式的宇宙观 426
1.3.循环的改变与化解 428
2.苟安意识 430
2.1.灶君的嘴巴 430
2.2.天高皇帝远 430
2.3. 得过且过与面子问题 431
3.语言、文字与中国人的特性 432
3.1.方块字 432
3.2.中文语音 432
3.3.汉字与思考 435
3.4.文字游戏 436
4.联想,循环与表示形式 437
4.1.归纳式的思维 437
4.2.韩信大点兵 438
4.3.五行 439
4.4.五行的循环 442
4.4.1.用馀数概念代表循环 442
4.4.2.相生、相克 442
4.4.3 相乘与相侮 443
4.4.4.时间、空间的循环 444
4.4.5.朝代与五行 446
4.4.6.五行理论的重整 446
5.科学与中国传统 447
5.1.构成科学的要素 447
5.1.1.爱因斯坦的信 447
5.1.2.古希腊与形式逻辑 448
5.1.3 文艺复兴与实验精神 450
5.1.4.公开的知识 450
5.2.古中国与科学 451
5.2.1.墨家 451
5.2.2.儒家 453
5.2.3.中国的技术传统 456
5.3.科学发展的方向 456
5.3.1 科学与联想 456
5.3.2.化约与统摄 457
5.4.简短的结论 458
后话 459
附录——中西文化交流:回顾与前瞻(刘义章) 467
汉英词汇对照及索引 491
英汉词汇对照及索引 507
编者跋 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