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移动通信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刘维超,时颖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20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移动通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3
1.1.1移动通信的组成 3
1.1.2移动通信的特点 4
1.2移动通信的分类及工作方式 4
1.2.1移动通信的分类 4
1.2.2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5
1.3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 6
1.3.1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 6
1.3.2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11
1.3.3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 12
1.4移动通信的使用频段 12
1.5标准化组织 13
本章小结 15
习题1 15
第2章 移动信道 16
2.1无线电波传播特性 18
2.2移动信道的特点 20
2.2.1移动通信信道的3个主要特点 20
2.2.2移动通信信道中的电磁波传播 20
2.3三类主要快衰落 21
2.3.1空间选择性衰落 21
2.3.2频率选择性衰落 22
2.3.3时间选择性衰落 22
2.4多径效应对数字传输的影响 23
2.5多径延时和相关带宽及信道模型 28
2.5.1多径延时和相关带宽 28
2.5.2多径信道的脉冲响应特性与信道模型 31
2.5.3数字无线信道的测试方法 32
2.6陆地移动信道的传输损耗 33
2.6.1接收机输入电压、功率与场强的关系 33
2.6.2地形、地物分类 35
2.6.3中等起伏地形上传播损耗的中值 35
2.6.4不规则地形上传播损耗的中值 38
2.6.5任意地形地区的传播损耗的中值 41
本章小结 42
习题2 42
第3章 数字调制技术 44
3.1数字调制技术基础 46
3.2线性调制技术 48
3.2.1二进制移相键控 48
3.2.2差分移相键控 49
3.2.3正交四相移相键控 51
3.2.4交错正交四相移相键控 53
3.2.5 π/4-QPSK 55
3.3恒包络调制技术 60
3.3.1最小频移键控 60
3.3.2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 64
3.4扩频调制技术 67
3.4.1扩频调制的理论基础 67
3.4.2 PN码序列 68
3.4.3直接序列扩频 68
3.4.4直扩的性能 69
3.4.5跳频扩频技术 71
3.4.6跳频扩频的性能 72
本章小结 73
习题3 74
第4章 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75
4.1信息传输概述 77
4.2无失真信源编码 79
4.2.1编码的有关概念 79
4.2.2等长码与等长信源编码定理 81
4.2.3变长码与变长信源编码定理 83
4.2.4霍夫曼码 85
4.3信道编码 90
4.3.1信道编码的定义 90
4.3.2信道编码的分类 90
4.3.3线性分组码 90
4.3.4循环码 92
4.3.5检错码 93
4.3.6卷积码 94
4.3.7级联码 95
4.3.8 Turbo码 97
4.3.9交织编码 100
本章小结 101
习题4 101
第5章 多址接入技术 103
5.1多址接入技术的基本概念 104
5.2多址接入方式 105
5.2.1频分多址 105
5.2.2时分多址 106
5.2.3码分多址 108
5.2.4空分多址 111
5.3多信道共用 112
5.3.1话务量与呼损率的定义 112
5.3.2完成话务量的性质与计算 113
5.3.3呼损率的计算 114
5.3.4用户忙时的话务量与用户数 115
5.3.5空闲信道的选取 117
本章小结 119
习题5 119
第6章 分集接收与均衡技术 120
6.1分集接收 122
6.1.1分集接收原理 122
6.1.2分集合并性能的分析与比较 125
6.1.3数字化移动通信系统的分集性能 130
6.1.4 RAKE接收 132
6.2均衡技术 134
6.2.1均衡概念及原理 134
6.2.2线性均衡技术 138
6.2.3非线性均衡技术 140
本章小结 146
习题6 146
第7章 移动通信网的组网技术 148
7.1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概念 150
7.2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 150
7.2.1区域覆盖 150
7.2.2信道(频率)分配 156
7.3网络结构 158
7.3.1基本网络结构 158
7.3.2模拟蜂窝网与数字蜂窝网 159
7.3.3多服务区的蜂窝网 160
7.3.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接口 161
7.4信令系统 162
7.4.1接入信令 163
7.4.2网络信令 166
7.5越区切换 168
本章小结 170
习题7 170
第8章GSM移动通信系统 172
8.1系统概述 174
8.1.1 GSM系统的发展历程 174
8.1.2系统基本特点 175
8.1.3网络结构 176
8.1.4 GSM区域与号码 181
8.1.5 GSM承担业务 185
8.2 GSM的无线接口 189
8.2.1无线传输特征 190
8.2.2 GSM的帧结构 191
8.2.3 GSM的信道类型 195
8.2.4语音和信道编码 200
8.2.5跳频和间断传输技术 202
8.3 GSM系统的控制与管理 203
8.3.1位置登记 203
8.3.2鉴权与加密 207
8.3.3呼叫接续 211
8.3.4越区切换与漫游 213
8.4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218
8.4.1 GPRS概述 218
8.4.2 GPRS网络总体结构 218
8.4.3 GPRS的业务 220
8.4.4 GPRS系统的移动性管理 221
本章小结 223
习题8 223
第9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225
9.1系统概述 227
9.1.1 CDMA技术的标准化 227
9.1.2 CDMA系统的基本特性 227
9.1.3 CDMA技术的优点 228
9.2 CDMA蜂窝系统的无线链路 231
9.2.1前向信道 231
9.2.2反向信道 241
9.3 CDMA自动功率控制 248
9.3.1反向开环功率控制 248
9.3.2反向闭环功率控制 249
9.3.3前向功率控制 250
9.4 CDMA蜂窝系统的控制功能 251
9.4.1登记注册 251
9.4.2切换 253
9.4.3呼叫处理 255
本章小结 256
习题9 257
第10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258
10.1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综述 259
10.1.1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 259
10.1.2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 260
10.1.3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之争 263
10.1.4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向第三代的过渡 263
10.1.5未来移动通信业务 264
10.2 3G系统的4个标准 264
10.2.1 WCDMA 264
10.2.2 CDMA2000 268
10.2.3 TD—SCDMA 272
10.2.4 WiMAX 275
10.2.5三大CDMA标准比较 279
10.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280
10.3.1软件无线电 280
10.3.2智能天线 289
10.3.3多用户检测 295
本章小结 298
习题10 299
第11章 移动通信系统的未来展望 300
11.1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302
11.1.1 4G的产生背景 302
11.1.2 4G的定义及其技术要求 303
11.1.3 4G的特点 303
11.1.4网络结构及关键技术 304
11.1.5国内外对4G的研究现状 313
11.1.6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面临的问题 314
11.2认知无线电CR 315
11.2.1引言 315
11.2.2认知无线电基本原理 315
11.2.3认知无线电发展现状与趋势 318
本章小结 318
习题11 319
参考文献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