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历史十五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张岂之 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79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3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历史十五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讲 中国文明起源的科学探索 1
一 黄帝和炎帝: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1
二 近世史家对炎黄传说的认识 3
三 多源的文明&多元的文明 6
四 原始农耕经济与文明进步 14
第二讲 中国古代社会与朝代更替 20
一 夏商周三朝更替与华夏族的形成 21
二 商代与周代的社会构成 23
三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25
四 关于秦朝兴亡的思索 29
五 王朝更替与农民战争 33
第三讲 汉代、唐代、清代“盛世”的透视 37
一 从文景之治到昭宣中兴 38
二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42
三 康雍乾盛世 49
四 盛世的透视 58
第四讲 中国古代交通与文化传播 64
一 中国古代交通建设 64
二 “车同轨”与“书同文” 70
三 从张骞的驼队到郑和的云帆 73
四 中国古代的外来文明 81
第五讲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88
一 地理环境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89
二 “中国”与“天下” 91
三 华夷界限与天下一统 93
四 统一的经济基础 95
五 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 101
六 统一过程与民族融合 106
七 民族关系中的几个问题 109
第六讲 中国古代的政治、法律和选官制度 115
一 宗法血缘关系与国家制度(三代至春秋) 116
二 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制度的诞生(战国秦汉) 118
三 门阀政治的兴起和式微(魏晋南北朝) 124
四 官僚政治的完善与科举制的创立(隋唐) 126
五 皇权的强化及其制度的逐渐完备(两宋) 134
六 辽金元政治法律制度的特色 138
七 皇权专制的再度强化与体制弊端(明清) 140
第七讲 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151
一 古代农业的进步 151
二 农学的成就 157
三 历代王朝的农业管理形式 159
四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65
五 历朝重农抑商政策和商业的艰难发展 169
第八讲 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与军事制度 179
一 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 179
二 中国古代的著名战例 188
三 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 195
第九讲 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204
一 远古时期的人类生活 205
二 夏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 208
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 209
四 秦汉时期的社会风尚 211
五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生活 215
六 隋唐时期社会生活的特色 219
七 宋元时期社会生活透视 221
八 明清时期的社会习俗 223
第十讲 中国古代思想的演变 228
一 中国古代道德学说的建构——孔子思想 229
二 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建构——老子思想 233
三 战国时期“天道”与“人道”问题的争鸣 235
四 百家之学融合的尝试 240
五 道教、佛教与中国本土思想 243
六 儒、道、释融合与思想创新 249
第十一讲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 255
一 源远流长的文学渊海 255
二 异彩纷呈的书画苑囿 263
三 繁花似锦的乐舞艺术 272
第十二讲 中国古代史学的形成与发展 280
一 先秦史学及其特点 280
二 两汉时期的历史理论与史学实践 282
三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史学发展 287
四 宋元明时期的史学 292
五 明清之际到鸦片战争时期的史学 297
第十三讲 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思考 306
一 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及特点 306
二 中国古代科技取得成就的原因 312
三 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衰落? 319
第十四讲 中国近代历史的新课题 327
一 清朝的封闭落后和西方近代化潮流 328
二 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起步 333
三 清末民初制度变革的尝试 337
四 新文化运动与知识界的百家争鸣 343
五 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348
第十五讲 共和国探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曲折历程 356
一 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357
二 建设社会主义的最初探索 361
三 共和国发展的历史性转折 366
四 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369
五 迈向跨世纪发展的新阶段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