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比较文学概论 第3版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比较文学概论  第3版
  • 杨乃乔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38页
  • 文件大小:144MB
  • 文件页数:46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比较文学概论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发展论 1

第一节 全球化与比较文学的多元文化语境 1

1.全球化的界定 1

2.接受或抵制:文化全球化引发的争论 3

3.文化同质与文化多元 6

第二节 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史渊源 9

1.比较文学的萌芽 9

2.比较文学的诞生 11

3.比较文学的学科发展历程 14

第三节 中国比较文学发展史溯源 25

1.中国古代的比较文学研究 25

2.中国比较文学的建立 28

3.中国比较文学的兴盛 33

第四节 比较文学在21世纪文学研究中的发展走向 38

1.比较文学在未来文学研究中的作用 38

2.比较文学未来的学科定位 40

第五节 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关系 45

1.文化研究溯源 45

2.对文化研究的辨析与批评 48

3.定位与发展: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 51

第二章 本体论 55

第一节 关于“比较”与“文学”这两个概念的语言分析 55

1.从汉语字面上对“比较”产生误读的两种可能性 55

2.在印欧语系下对“比较”理解的困惑与误读 59

3.在东西方语境下“文学”被误读的语言修辞原因 61

第二节 比较文学重要概念的介绍及其定义分析 65

1.法国学派关于比较文学概念的定义 65

2.美国学派关于比较文学概念的定义 69

第三节 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 76

1.比较文学学科身份的成立在于主体定位 76

2.比较文学的研究客体:学理关系及其三种类型的意义 78

3.比较文学与“四个跨越”的内在意义链 83

第四节 五种相关学科的概念界分及比较文学的定义 87

1.民族文学与国别文学的界分 87

2.总体文学及其两个层面意义的整合 91

3.世界文学及其四个层面的理论分析 94

4.关于比较文学的定义 99

第五节 比较文学的本体论与方法论 105

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本体论 105

2.什么是比较视域 109

3.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 113

4.比较视域的内质与可比性原则 118

5.比较文学属于本体论而不属于方法论 124

第三章 视域论 128

第一节 比较视域的多元性及开放性特征 128

1.比较视域的流动性及联系性 128

2.比较视域的多元性及开放性 130

3.比较视域的自觉性 132

4.比较视域对于当今文学研究的重要性 134

第二节 比较视域中的文学对话 136

1.对话机制及对话平台 136

2.对话模式研究:互识、互证及互补 137

3.对话过程:模仿—过滤—文化阐释—新文化样式的创造 138

4.文化利用对中西方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140

第三节 比较视域中的跨学科研究 143

1.混生—交叉互渗与分类—多维意义链 143

2.文学与哲学的互渗 145

3.文学与宗教的互渗 147

4.文学与心理学的互渗 150

5.文学与艺术的互渗 154

6.科际整合与比较规限 158

第四节 比较文学与国外汉学的学科同异性 162

1.什么是“国外汉学” 162

2.国外汉学的历史蕴涵 165

3.国外汉学的学术蕴涵 167

4.比较文学如何借鉴和利用国外汉学 170

第四章 学派论 173

第一节 法国学派与影响研究 173

1.法国学派的形成与主要理论主张 173

2.影响研究的理论依据和主要内容 176

第二节 美国学派与平行研究 181

1.美国学派的形成及基本主张 181

2.平行研究的主要内涵、理论根据与具体方法 185

3.平行研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89

第三节 俄国学派与历史诗学研究 193

1.民族性的种种诉求:俄国比较文学发展历程 193

2.以历史诗学研究表达民族性诉求:俄国比较文学特征 198

第四节 中国学派与阐发研究 205

1.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特点:跨文化 205

2.中国学派的折衷精神 207

3.中国学派的阐发研究 209

4.中国学派的意义与局限 213

第五章 类型论 217

第一节 文类学与“形式” 217

1.比较文学的文类学概述 217

2.比较文学的文类学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219

3.比较文学的文类学研究个案举要 221

第二节 主题学与“流变” 225

1.主题学的成立 225

2.主题与母题。 227

3.题材、形象与意象 230

第三节 形象学与“他者” 235

1.什么是比较文学形象学 235

2.如何进行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 237

3.形象学研究的特点 241

4.形象学研究的前景 242

第四节 类型学与“通律” 243

1.类型学研究:学术史问题 243

2.类型学的基本理论:“借用”与“影响” 246

3.形成类型的两种基本途径 249

4.类型学研究的一般理论背景 250

5.类型学研究的目标:通律 253

第六章 范例论 255

第一节 互动:中国文学与欧美文学的比较研究 255

1.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欧洲中心主义倾向与互动研究的意义 255

2.中国古典诗歌与美国现代诗歌的现代性 258

3.西方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歌的现代性 263

4.互动研究与比较文学的学科意义 267

第二节 接受:中国文学与俄苏文学的比较研究 268

1.中国对俄国“虚无党小说”的接受 268

2.中国现代作家对俄苏文学的艺术接受 271

3.普希金在中国的接受 275

第三节 影响: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的比较研究 279

1.从日本汉文学看中国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279

2.从物语文学看中国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283

3.影响的积淀:中国对日本近代文学的影响 285

第四节 身份: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华母体文化的比较研究 289

1.海外华文文学的文化身份与比较文学研究 289

2.比较:海外华文文学内部的文化差异性 292

3.比较文学对海外华文文学的多种研究角度 296

第七章 译介论 300

第一节 译介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学科内涵 300

1.译介学的基本定义及内涵发展 300

2.译介学基本概念及其学科内涵 303

第二节 译介学的理论属性 309

1.译介学理论属性之一:文学交往实践 309

2.译介学理论属性之二:文本与主体对话 313

3.译介学理论属性之三:文学的跨国旅行 318

第三节 译介学的理论取向及进展 323

1.和合相生:20世纪初叶至30年代的理论取向与进展 323

2.学科对话:20世纪40至50年代的理论取向与进展 325

3.意义重构:20世纪60至70年代的理论取向与进展 327

4.现代转型:20世纪80年代的理论取向与进展 327

5.文化转型:20世纪90年代的理论取向与进展 328

第四节 西方与中国译介学研究范式的现状与未来 330

1.西方译介学研究范式的现状与未来 330

2.中国译介学研究范式的现状与未来 334

第八章 诗学论 338

第一节 比较诗学崛起的中西方学术背景 338

1.“诗学”一词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基本蕴含 338

2.“诗学”一词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基本蕴含 342

3.比较诗学崛起的中西方学术背景 344

第二节 中西比较诗学的可比性、必要性和方法论 347

1.可比性:中西比较诗学的学理依据 347

2.必要性:中西比较诗学的价值依据 351

3.方法论:对话诗学的建构 355

4.在学理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56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语境下的比较诗学研究 359

1.现代汉语语境下的比较诗学研究概述 359

2.中西诗学的理论品格和理论形态 363

第四节 中国古代诗学的现代诠释及其可能性 369

1.何谓中国古代诗学的现代诠释 369

2.中国古代诗学的现代诠释如何可能 371

3.现代诠释是实现古代诗学之现代转换的必由之途 375

第九章 思潮论 378

第一节 接受与过滤: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 378

1.现代主义的概念界说 378

2.中国现代文学对西方现代主义接受的动因与实质 379

3.中国现代文学对西方现代主义接受的过滤机制 385

第二节 影响与重构: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 389

1.建构后现代主义:中国的视角 389

2.中国当代的诸种后现代变体 391

3.个案研究:先锋小说的后现代话语分析 393

4.后现代话语在中国语境下的重构 398

第三节 呼应与阐发:西方马克思主义诗学与中国现当代诗学 400

1.西方马克思主义简介 400

2.西方马克思主义诗学对中国现当代诗学的事实影响 403

3.西方马克思主义诗学与中国现当代诗学的平行发展 405

4.中国当代诗学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诗学的汇通与阐发 410

第四节 对峙与对话:摆脱西方中心主义和本土主义 412

1.比较文学研究中的自我与他者的关系 412

2.西方中心主义和本土主义是比较文学的障碍 414

3.对话是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方法 418

第五节 差异与变体:后殖民批评与宗教文化传统 424

1.后殖民批评崛起的国际学术背景 424

2.殖民文学与后殖民批评的世界性宗教背景 426

3.赛义德与“东方”的权力 430

第一次修订版后记&杨乃乔 43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