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教育史研究 下 中国西南古代教育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教育史研究 下 中国西南古代教育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1
前言 1
一、引论 地区史与地区教育史 1
第一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南教育 14
第一节 四川教育 14
一、地域与文化 15
二、四川学校教育创设于何时 23
三、文翁兴学 26
四、官学和私学 32
五、文化教育思想 37
第二节 云南教育 45
一、历史与文化 45
二、教育活动 46
第三节 贵州教育 54
一、历史与文化 54
二、教育活动 56
第二章 隋唐时期的西南教育 61
第一节 四川教育 62
一、地方官学和私学 62
二、前蜀、后蜀的文化教育 64
三、教育人物 66
第二节 云南教育 68
一、历史与文化 68
二、教育活动 71
第三节 贵州教育 74
第三章 宋元时期的西南教育 77
第一节 四川教育 78
一、地方官学 81
二、书院 82
三、私学 86
四、科举考试 95
五、教育家及教育人物 96
第二节 云南教育 112
一、学校教育 112
二、民族教育 115
三、宗教教育 117
第三节 贵州教育 118
第四章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的西南教育(上)——四川教育 123
第一节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的西南教育鸟瞰 123
第二节 历史与文化 132
一、历史概述 132
二、文化特色 134
第三节 地方官学 135
一、明代地方官学 135
二、清代地方官学 137
第四节 书院 141
一、书院概述 141
二、重要书院举要 145
第五节 民族教育 150
一、凉山彝族教育 150
二、苗族教育 151
第六节 私学、义学 152
一、私学 152
二、义学 155
第七节 科举制度 158
一、科举制度的类型 158
二、试院(考场设置)——以长寿县为例 159
三、考试内容、方法、条规及考录名额——以长寿县为例 160
第八节 教育家及教育人物 161
一、彭端淑的教育思想 161
二、其他教育人物 165
第五章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的西南教育(中)——云南教育 179
第一节 历史与文化 179
一、历史发展 179
二、文化概况 180
第二节 地方官学 182
一、地方官学的发展 182
二、民族地区的地方官学 184
三、云南士子入国子监 186
第三节 书院 187
一、书院概述 187
二、重要书院简介 189
第四节 社学、义学、卫学、私塾 191
一、社学 191
二、义学 192
三、卫学 194
四、私塾 194
第六节 教育发展的特点 196
一、学术教育,养成忠君的观念 196
二、学校教育与科举紧密结合 197
三、儒学的传播,地方文化的发展 199
四、民族文化深入内地 200
五、彝族地区学校教育的拓展 201
第六章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的西南教育(下)——贵州教育 205
第一节 历史与文化 205
一、历史概述 205
二、文化特色 206
第二节 地方官学与科举制度 210
一、明代地方官学 211
二、清代前期的地方官学 218
三、科举考试 221
第三节 书院 223
一、书院概述 223
二、重要书院举要 228
第四节 社学、义学、私塾及其宗教教育 231
一、社学 231
二、义学 231
三、私塾 233
四、宗教教育 233
第五节 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237
一、王守仁与贵州教育 237
二、孙应鳌的教育思想 241
三、莫与俦的教育思想 245
四、郑珍的教育思想 246
五、女诗人郑淑昭的家庭教育观 249
第七章 结语——中国西南古代教育史断想 257
第一节 西南古代教育发展的一些特点 257
一、历史悠久,成就显著 257
二、发展的不平衡性 261
三、明清时期西南地区的教育走出封闭,与外界的交流加强 268
四、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始终受到重视 282
第二节 西南古代教育发展的一些基本线索 285
一、西南地区古代文化教育的历史演进深受议族文化教育的影响与渗透 285
二、西南地区古代教育受政治及经济发展的制约 291
三、西南古代区域教育发展的整体性 295
四、西南古代文化教育与近代文化教育的继承性与沿续性 297
五、人口迁移与西南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299
后记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