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西经典的会通 卫礼贤翻译思想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西经典的会通 卫礼贤翻译思想研究
  • 徐若楠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41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西经典的会通 卫礼贤翻译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让东方之光点亮世界 1

第二节 中国文化走出去 4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各章主旨 9

第二章 卫礼贤的生平及学术活动 13

第一节 卫氏的生平概述 13

第二节 卫氏的主要学术活动 26

一、尊孔文社和德华交流社 26

二、北京东方学社 39

(一)《北京东方学社》手稿 47

(二)《北京东方学社》单册 48

(三)《北京东方学社简章》拟暂稿 51

(四)《东方学社章程》 53

第三节 卫氏的个人思想 56

一、宗教信仰 57

二、学术思想 60

第四节 小结 62

第三章 卫礼贤的中国经典德译 63

第一节 卫氏翻译活动概述 63

第二节 《中国宗教和哲学》源流丛书 70

第三节 卫译中国经典的基本情况 79

一、《大学》 79

二、《中庸》 81

三、《论语》 83

四、《道德经》 85

五、《列子》 87

六、《庄子》 89

七、《孟子》 90

八、《易经》 92

九、《吕氏春秋》 94

十、《礼记》 96

十一、《家语》 98

十二、《孝经》 99

十三、《书经》 100

十四、《韩非子》 101

第四节 小结 103

第四章 卫礼贤翻译中国经典的方法 104

第一节 翻译流程和特点 104

第二节 交往的中外伙伴 108

一、单维廉(Wilhelm Schrameier,1859-1926) 108

二、罗尔巴赫(Paul Rohrbach,1869-1956) 109

三、赫善心(Harald Gutherz,1880-1912) 109

四、辜鸿铭(1857-1928) 110

五、高孟贤 112

六、张士珩(1857-1917) 114

七、周暹(1891-1984) 116

八、周馥(1 837-1921) 117

九、劳乃宣(1843-1921) 118

十、李泰棻(1896-1972) 121

十一、伯伊(Friedrich Boie) 122

十二、其他协助者 123

第三节 合作翻译的模式 124

第四节 与出版社的合作 127

第五节 小结 137

第五章 卫礼贤的功能翻译理念 139

第一节 卫氏翻译研究的理论基础 139

一、功能翻译理论提出的背景 139

二、功能翻译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 140

三、功能翻译理论作为普通翻译学理论 141

四、“目的论”对卫氏翻译研究的适用性 143

第二节 卫氏对翻译性质及规律的认识 144

一、动态的翻译观 144

二、语篇类型之别 147

三、创造性的翻译 148

四、译者的主体性 151

第三节 卫氏对中国经典翻译的基本定位 153

一、翻译目的 154

二、翻译目的决定目标受众 156

三、翻译目的决定选题 158

四、翻译目的决定底本和注疏 159

五、译文的语内连贯和语际连贯 161

第四节 小结 172

第六章 卫礼贤翻译中国经典的基本策略:构建中西经典之间的互文性 174

第一节 有关互文性的基本问题 174

一、互文性概念及理论 174

二、翻译中的互文性问题 175

三、卫译中国经典的互文性构建策略 176

四、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互文性构建 178

第二节 卫译《大学》的互文性构建 179

一、卫氏模仿理雅各《大学》译文 179

二、卫氏1904年《大学》译文 181

三、卫氏《大学章句·首章注》译文 186

四、卫氏借鉴辜鸿铭《大学》译文 188

五、卫氏1919-1920年《大学》译文 191

六、卫氏1923年《大学》译文 213

七、卫氏1930年《大学》译文 214

第三节 卫译《中庸》的互文性构建 216

一、卫氏1914年《中庸》译文 216

(一)《中庸章句序》 217

(二)《中庸》书名 221

(三)《中庸章句·首章注》 223

(四)《中庸章句》正文第一章 225

(五)《中庸章句》正文其余部分 229

二、卫氏1919/1920年《中庸》译文 231

三、卫氏1930年《中庸》译文 237

第四节 卫译《论语》的互文性构建 247

一、围绕核心概念的互文性构建 248

(一)“忠恕”和“道德律” 248

(二)“仁”和“德性” 253

(三)“义”和“义务” 264

(四)“道”和“理性” 267

(五)“德”和“精神力量” 271

(六)“天”和“上帝” 275

(七)“圣人”和“天才” 282

二、《论语》的三大互文性构建 286

(一)宗教互文性的构建 286

(二)哲学互文性的构建 293

(三)文学互文性的构建 300

第五节 卫译《道德经》的互文性构建 305

一、“道”的译解 305

二、 “德”的译解 308

三、哲学互文性的构建 311

(一)黑格尔辩证法 311

(二)康德的二律背反 313

(三)个体化原则 314

(四)新柏拉图主义 315

(五)柏拉图理念说 319

四、宗教互文性的构建 323

(一)原罪说 323

(二)认识论 325

(三)自然之法 330

(四)《圣经》 332

(五)善恶说 336

(六)伦理学 338

五、文学互文性的构建 341

六、与时代精神的呼应 343

第六节 小结 347

一、卫氏构建互文性的基本原理 347

二、卫氏构建互文性的基本方法 348

三、卫氏构建互文性的基本依据 349

(一)基督教神学 350

(二)康德哲学 351

(三)歌德的生命观 353

四、卫氏的翻译会通思想 354

第七章 结论 357

参考文献 363

1.一级文献 363

2.二级文献 377

3.插图文献(不含以上文献) 385

附录1 卫礼贤简要年表 388

附录2 卫礼贤翻译中国经典年表(1900-1930) 391

文后记 39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