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2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 3
第1章 绪论 3
1.1 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任务 3
1.1.1 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 3
1.1.2 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3
1.2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5
第2章 中药药性理论 8
2.1 中药药性的科学含义 8
2.1.1 四性(四气) 8
2.1.2 五味 9
2.1.3 归经 9
2.1.4 升降浮沉 10
2.1.5 有毒和无毒 11
2.2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13
2.2.1 中药四性(四气)的现代研究 13
2.2.2 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17
2.2.3 中药升降浮沉的现代研究 19
2.2.4 中药归经的现代研究 20
2.2.5 中药有毒和无毒的现代研究 22
第3章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7
3.1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27
3.1.1 中药作用的多效性 27
3.1.2 中药作用的双向性 28
3.1.3 中药作用的两重性 28
3.1.4 中药作用的差异性 28
3.1.5 中药作用的量效关系 28
3.1.6 中药作用的时效关系 29
3.1.7 中药作用的时辰效应关系 29
3.2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30
3.2.1 药物因素 30
3.2.2 机体因素 33
3.2.3 环境因素 34
第4章 中药药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36
4.1 中药药理研究的方法学概述 36
4.1.1 中药体外活性成分研究 36
4.1.2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 36
4.1.3 结合中医病证模型研究 37
4.1.4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芯片技术 38
4.2 中药复方药理研究 38
4.2.1 整方研究 39
4.2.2 药对研究 39
4.2.3 组分配伍研究 39
4.2.4 拆方研究 40
4.2.5 结合中医证候研究 41
第二部分 各论 45
第5章 解表药 45
5.1 概述 45
5.1.1 解表药的中医认识 45
5.1.2 解表药的共同药理作用 45
5.1.3 解表药应用注意事项 46
5.1.4 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 47
5.2 代表药物 48
5.2.1 麻黄 48
5.2.2 桂枝 51
5.2.3 柴胡 54
5.2.4 葛根 56
5.2.5 白芷 59
5.2.6 细辛 61
第6章 清热药 65
6.1 概述 65
6.1.1 清热药的中医认识 65
6.1.2 清热药的共同药理作用 65
6.1.3 清热药应用注意事项 67
6.1.4 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 67
6.2 代表药物 68
6.2.1 黄芩 68
6.2.2 黄连 70
6.2.3 苦参 73
6.2.4 知母 76
6.2.5 青蒿 78
第7章 泻下药 82
7.1 概述 82
7.1.1 泻下药的中医认识 82
7.1.2 泻下药的共同药理作用 82
7.1.3 泻下药应用注意事项 83
7.1.4 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 83
7.2 代表药物 84
7.2.1 大黄 84
7.2.2 芒硝 87
7.2.3 番泻叶 89
第8章 祛风湿药 91
8.1 概述 91
8.1.1 祛风湿药的中医认识 91
8.1.2 祛风湿药的共同药理作用 91
8.1.3 祛风湿药应用注意事项 92
8.1.4 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 92
8.2 代表药物 93
8.2.1 秦艽 93
8.2.2 防己 95
8.2.3 雷公藤 97
8.2.4 独活 100
第9章 芳香化湿药 102
9.1 概述 102
9.1.1 芳香化湿药的中医认识 102
9.1.2 芳香化湿药的共同药理作用 102
9.1.3 芳香化湿药应用注意事项 103
9.1.4 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 103
9.2 代表药物 104
9.2.1 厚朴 104
9.2.2 苍术 106
第10章 利水渗湿药 108
10.1 概述 108
10.1.1 利水渗湿药的中医认识 108
10.1.2 利水渗湿药的共同药理作用 108
10.1.3 利水渗湿药应用注意事项 109
10.1.4 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 109
10.2 代表药物 110
10.2.1 茯苓 110
10.2.2 猪苓 112
10.2.3 泽泻 114
10.2.4 茵陈 116
第11章 温里药 119
11.1 概述 119
11.1.1 温里药的中医认识 119
11.1.2 温里药的共同药理作用 119
11.1.3 温里药应用注意事项 120
11.1.4 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 120
11.2 代表药物 122
11.2.1 附子 122
11.2.2 干姜 124
11.2.3 肉桂 126
第12章 理气药 129
12.1 概述 129
12.1.1 理气药的中医认识 129
12.1.2 理气药的共同药理作用 129
12.1.3 理气药应用注意事项 130
12.1.4 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 130
12.2 代表药物 131
12.2.1 枳实与枳壳 131
12.2.2 陈皮 133
12.2.3 青皮 135
12.2.4 香附 137
12.2.5 木香 138
第13章 消食药 141
13.1 概述 141
13.1.1 消食药的中医认识 141
13.1.2 消食药的共同药理作用 141
13.1.3 消食药应用注意事项 142
13.1.4 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 142
13.2 代表药物 143
13.2.1 山楂 143
13.2.2 麦芽 145
13.2.3 莱菔子 146
第14章 活血化瘀药 149
14.1 概述 149
14.1.1 活血化瘀药的中医认识 149
14.1.2 活血化瘀药的共同药理作用 149
14.1.3 活血化瘀药应用注意事项 150
14.1.4 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 150
14.2 代表药物 151
14.2.1 丹参 151
14.2.2 川芎 154
14.2.3 延胡索 156
14.2.4 莪术 159
14.2.5 益母草 160
14.2.6 水蛭 162
第15章 止血药 165
15.1 概述 165
15.1.1 止血药的中医认识 165
15.1.2 止血药的共同药理作用 165
15.1.3 止血药应用注意事项 166
15.1.4 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 166
15.2 代表药物 167
15.2.1 三七 167
15.2.2 蒲黄 170
第16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173
16.1 概述 173
16.1.1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中医认识 173
16.1.2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共同药理作用 173
16.1.3 化痰止咳平喘药应用注意事项 174
16.1.4 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 174
16.2 代表药物 175
16.2.1 桔梗 175
16.2.2 半夏 177
16.2.3 苦杏仁 179
第17章 安神药 181
17.1 概述 181
17.1.1 安神药的中医认识 181
17.1.2 安神药的共同药理作用 181
17.1.3 安神药应用注意事项 182
17.1.4 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 182
17.2 代表药物 183
17.2.1 酸枣仁 183
17.2.2 远志 185
第18章 平肝息风药 188
18.1 概述 188
18.1.1 平肝息风药的中医认识 188
18.1.2 平肝息风药的共同药理作用 188
18.1.3 平肝息风药应用注意事项 189
18.1.4 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 189
18.2 代表药物 190
18.2.1 天麻 190
18.2.2 钩藤 192
18.2.3 地龙 194
第19章 补虚药 197
19.1 概述 197
19.1.1 补虚药的中医认识 197
19.1.2 补虚药的共同药理作用 198
19.1.3 补虚药应用注意事项 199
19.1.4 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 199
19.2 代表药物 201
19.2.1 人参 201
19.2.2 党参 204
19.2.3 黄芪 206
19.2.4 甘草 209
19.2.5 当归 212
19.2.6 白芍 215
19.2.7 麦冬 217
19.2.8 何首乌 219
19.2.9 枸杞子 221
19.2.10 冬虫夏草 223
19.2.11 淫羊藿 225
第20章 收涩药 228
20.1 概述 228
20.1.1 收涩药的中医认识 228
20.1.2 收涩药的共同药理作用 228
20.1.3 收涩药应用注意事项 229
20.1.4 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 229
20.2 代表药物 229
20.2.1 五味子 229
20.2.2 山茱萸 232
附录 常用英文缩略词表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