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证据法学 原则,规则,案例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证据法学  原则,规则,案例
  • 易延友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203MB
  • 文件页数:6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证据法学 原则,规则,案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总论 3

第一章 证据法概论 3

第一节 证据 4

一、证据概念的界定 4

二、证据的属性及其批评 11

三、证据的法定种类 13

第二节 证据法 18

一、证据法的核心内容:可采性规则 19

二、证据法不规范证据的收集、取得与固定 20

三、现代证据法基本上不规范证明力的审查判断 22

四、证据法不规范证据的运用 27

第三节 证据法学 29

一、证据法学的概念界定 29

二、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 32

三、证据法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35

第二章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39

第一节 大陆法系:从法定证据制度到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40

一、神示证据制度 40

二、法定证据制度的起源 44

三、法定证据制度的特征 45

四、对法定证据制度的批评 48

五、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确立 51

第二节 英美法系:从陪审团审判到可采性规则 52

一、英美证据法的雏形 52

二、交叉询问规则的产生 54

三、当代证据规则的产生 55

第三节 证据规则的法典化 59

一、证据规则法典化的历史背景 59

二、证据规则法典化的成功范例:印度证据法 60

三、英国证据规则的成文化 61

四、美国证据规则的法典化 62

五、中国证据规则的法典化 67

第三章 证据法的理论基础 70

第一节 证据法的目的 71

一、证据法的多元目的包含社会的政策目标 71

二、证据法的核心目的是促进真实的发现 72

三、发现真实有助于加强裁判事实的可接受性 76

第二节 证据法的认识论基础 82

一、认识论就是关于认识如何发生以及是否有效的理论 82

二、近代认识论主要分为经验派和理性派 84

三、经验派和理性派同属广义理性主义 85

四、证据法的理论基础是乐观理性主义 87

五、证据法的核心是经验主义的人性基础 91

第三节 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讨论 93

一、客观真实论 93

二、法律真实论 94

三、本书赞成客观真实论 96

第二编 证据 101

第四章 关联性 101

第一节 关联性的界定 101

一、实质性 102

二、证明性 103

三、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107

第二节 基于公正和效率原因排除关联证据 108

一、关联性与可采性的一般关系 108

二、基于公正原因排除有关联的证据 109

三、基于效率原因排除有关联的证据 111

第三节 附条件关联性与有限关联性 114

一、附条件关联性与附条件可采性 114

二、有限关联性与有限可采性 116

第四节 关联性和可采性的判断 116

一、可采性判断的自由主义 116

二、关联性判断的逻辑主义 117

第五节 若干常见事项关联性的探讨 118

一、事后搜查结果在警察执法侵权案件中的关联性 118

二、逃跑在证明犯罪中的关联性 120

三、对他人作出相同承诺在证明合同条款中的关联性 124

四、其他人可能实施犯罪的关联性 125

五、突然道歉与自杀之间的关联性 126

六、医疗过失在故意杀人案中的关联性 127

七、恐惧心理在防卫辩护中的关联性 130

第五章 品格证据 133

第一节 品格证据排除通则 134

一、品格证据排除规则的含义 134

二、品格证据排除的法理基础 137

三、不适用品格证据排除通则的场合 139

第二节 品格证据排除规则的例外 141

一、被告人品格证据排除的例外 141

二、被害人品格证据的可采性 143

三、品格的证明方法 145

第三节 其他犯罪、过错与行为 147

一、规则及其含义 147

二、可被容许的证明事项 149

三、相似事实 157

第四节 性侵案中品格证据的可采性 162

一、性侵案件被告人品格的可采性 162

二、性侵案件被害人品格的可采性 168

第五节 习惯证据与日常实践 169

一、习惯证据的可采性 169

二、习惯与品格的区别 170

第六章 证人作证与交叉询问 173

第一节 证人作证资格 174

一、证人作证资格通则 174

二、法官的作证资格 175

三、陪审员的作证资格 176

第二节 证人作证能力 178

一、作证能力要求:亲身感知的知识 178

二、儿童的作证能力 180

三、精神或生理缺陷者的作证能力 182

四、被催眠者的作证能力 183

第三节 宣誓与具结 185

一、宣誓的功能 185

二、宣誓的理论基础 186

三、宣誓与证人的宗教信仰 187

四、宣誓的通常形式 188

五、誓词的通常内容 188

六、具结 190

第四节 提问证人 190

一、直接询问 190

二、交叉询问 195

三、唤醒证人记忆 199

四、法官提问 199

五、隔离证人 201

第五节 弹劾证言 206

一、有关证人诚实品格的名声、意见与特定事例 206

二、证人曾被定罪的记录 214

三、证人先前的不一致陈述 216

四、证人证言中的矛盾 218

五、证人的精神/生理缺陷 219

六、证人的偏见或动机 220

第七章 鉴定意见 223

第一节 外行意见的可采性 224

一、外行意见禁止通则 224

二、外行意见容许的条件 226

第二节 专家证言的范围 228

一、专家证言范围通则 228

二、明确不属于专业领域的问题 231

三、目击证人可信度问题 242

四、同时允许专家意见和外行意见的领域 246

五、关于最终事实的意见的可采性 248

六、我国法律对外行领域与专业领域的区分 250

第三节 专家的资格要求 251

一、美国法律对专家资格的要求 251

二、我国法律对专家证人的资格要求 253

三、法学专家的证人资格 255

第四节 专家依赖的事实与方法的可靠性 258

一、弗赖伊案件:“一般接受标准” 258

二、可靠性标准:多波特案件 261

三、多波特规则的延伸 263

四、专家意见的事实基础 264

五、“可靠性标准”与我国的司法鉴定和检验报告 268

第五节 各类科学证据的可采性 270

一、测谎结论 271

二、统计数据与概率论 285

三、死因鉴定 294

四、DNA检测 300

五、现场还原 309

第八章 传闻 317

第一节 传闻的排除与传闻的定义 317

一、传闻排除的基本原理 317

二、传闻的定义 321

第二节 不属于传闻的审判外陈述 331

一、用以证明对听者的效果 331

二、用以证明陈述者的意识状态 333

三、用以证明有独立法律意涵的行为 334

第三节 传闻的豁免(之一) 338

一、先前的不一致陈述 339

二、先前的一致陈述 341

三、先前有关身份认定的陈述 344

第四节 传闻的豁免(之二) 346

一、个人的自认 346

二、采纳性自认 347

三、经授权的自认 349

四、雇员或职员的自认 350

五、共犯的自认 350

第五节 传闻的例外(之一) 352

一、当场印象 352

二、惊呼 353

三、当时的精神、情绪或身体状态 355

四、用于医疗诊断或治疗的陈述 358

五、过去记忆的记录 359

第六节 传闻的例外(之二) 360

一、先前的证词 361

二、临终遗言 362

三、不利于己的陈述 364

四、关于自身或家庭历史的陈述 369

五、因违法而失权 369

第九章 特免权 371

第一节 亲属特免权 372

一、理论基础 372

二、法律渊源 377

三、权利持有人 380

四、适用范围 382

五、适用时效 382

六、例外 384

七、夫妻交流秘密特免权 385

第二节 律师—委托人交流秘密特免权 396

一、律师—委托人特免权的含义与法律依据 397

二、理论基础 398

三、持有人 400

四、时效范围 403

五、职业关系要求 404

六、交流 406

七、交流的秘密性 410

八、特免权的放弃 415

九、特免权的例外 416

第三节 其他职业特免权 418

一、医患特免权 418

二、神职人员交流特免权 420

三、记者特免权 424

第十章 实物证据 425

第一节 验真 426

一、验真的含义 426

二、验真的性质 428

三、验真、辨认需要达到的证明要求 429

四、自我验真 431

五、物证的验真 433

六、文书的验真 435

七、展示性证据的验真 440

八、声音识别 442

九、电话交谈 443

第二节 原本法则 445

一、基本原则 445

二、理论基础 446

三、原件的界定与判断 450

四、例外 451

五、我国法律中的最佳证据规则 455

第三节 电子数据 457

一、电子数据概论 457

二、GPS数据 459

三、即时消息 466

第三编 证明 477

第十一章 证明责任 477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 478

一、说服责任 478

二、提证责任 481

第二节 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484

一、基本框架 484

二、谁主张,谁举证 486

三、合同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490

四、劳动争议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495

五、侵权诉讼中的具体证明责任 498

六、公平原则 501

第三节 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501

一、行政诉讼中证明责任分配的原则 502

二、原告对行政行为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505

三、原告对损害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508

第十二章 推定 511

第一节 推定概论 511

一、证据法上推定的界定 511

二、推定与证明责任的关系 514

第二节 民事诉讼中的推定 515

一、过失推定 515

二、婚生子推定 516

三、死亡推定与死亡顺序推定 521

四、邮件正常寄达推定 522

五、因果关系推定 525

六、不利事实推定 527

第三节 刑事诉讼中的推定 529

一、“明知”推定 529

二、非法占有目的推定 537

三、非法持有中的罪过推定 538

四、取证程序违法推定 539

第十三章 司法认知 541

第一节 司法认知概论 541

一、司法认知的含义:裁判事实 541

二、司法认知与评价性事实 545

三、司法认知与个人知识 546

第二节 司法认知的效力模式 548

一、可争辩说 548

二、不可争辩说 549

三、美国司法实务之通说 551

第三节 允许司法认知的具体事项 552

一、众所周知的事实 552

二、自然规律和定理 553

三、生活经验事实 555

四、已为人民法院、仲裁机构生效裁判/裁决所确认的事实 557

五、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 562

第十四章 自认与自白 567

第一节 自认 567

一、自认的概念 567

二、自认的效力 572

三、默示的自认 573

四、代理人的自认 574

五、自认的撤回 577

第二节 自白 585

一、自白的概念 585

二、自白的效力 586

三、自白与自认 586

四、自白的任意性要求 588

五、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589

六、瑕疵证据排除规则 589

七、瑕疵证据补正规则 591

八、被告人翻供情形下的自白采信规则 592

九、自白补强规则 599

第十五章 证明标准 600

第一节 证明标准概述 600

一、证明标准的含义 600

二、证明标准的本质 601

三、证明标准的表述 602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602

一、排除合理怀疑 603

二、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615

三、口供补强规则 617

四、孤证不能定案 620

五、辩护主张的证明标准 622

第三节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623

一、英美法上的证明标准二元论 623

二、大陆法系证明标准的一元论 624

三、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625

四、当事人陈述补强规则 632

五、单个证据不能认定案件事实原则 63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