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法学教义 总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刑法学教义 总论
  • 林亚刚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151MB
  • 文件页数:67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法学教义 总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 1

本书立法文件与司法文件缩略语 3

第一编 刑法序说 3

第一章 刑法概述 3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和渊源 3

一、刑法的概念 3

二、刑法的渊源 5

三、刑法的类型和表述 6

四、刑法的功能 8

五、刑法规范的不足 9

第二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 10

一、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界定 10

二、罪刑法定原则 10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16

四、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7

第三节 近代刑法与刑罚的近代合理化 20

一、近代刑法的概念 20

二、刑法的发展 21

第四节 刑法的解释 27

一、刑法解释的必要性 27

二、刑法解释的分类 30

第五节 刑法的用语 35

一、立法规定的用语 36

二、学理上个别用语 40

第二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 42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42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 42

二、我国刑法空间效力的规定 44

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 51

一、刑法时间效力的概念 51

二、刑法的生效和失效 52

三、刑法的溯及力 52

第二编 犯罪构成论 59

第三章 犯罪及其要件 59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59

一、犯罪观与犯罪概念 59

二、犯罪的概念 60

三、犯罪的分类 68

第二节 犯罪构成 71

一、犯罪构成概说 71

二、我国刑法中犯罪构成的概念 75

三、犯罪构成的结构和类型 78

四、犯罪构成要件的要素 83

五、犯罪构成的体系 87

第四章 构成客观必备要件 90

第一节 客体 90

一、客体的概念和意义 90

二、客体的分类 95

三、直接客体理解和把握 96

第二节 对象 98

一、犯罪对象的概念 98

二、犯罪对象在犯罪构成中的意义和作用 100

第三节 危害行为 101

一、行为的学说 101

二、我国刑法中的行为分类 107

三、危害行为 108

四、危害行为的形式 113

五、不纯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来源的范围 125

六、作为犯与不作为犯在刑法中的规定 127

七、“持有”的法律属性 129

八、危害行为与思想的界限 130

第四节 犯罪主体 131

一、犯罪主体的概念 131

二、自然人主体 132

三、单位主体 135

第五节 危害结果 145

一、危害结果的概念及种类 145

二、危害结果的地位与意义 154

第六节 因果关系 157

一、因果关系概说 157

二、大陆法系因果关系的学说 160

三、我国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理论 176

第七节 时间、地点和方法 192

一、时间 192

二、地点 192

三、方法 193

第五章 构成主观必备要件 194

第一节 责任能力 194

一、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 194

二、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和划分 195

第二节 罪过 197

一、罪过界定及其要素 197

二、罪过的认定 201

第三节 故意 201

一、犯罪故意的学说 201

二、犯罪故意的概念 202

三、犯罪故意的心理结构 203

四、犯罪故意的法定类型 218

五、刑法理论上犯罪故意的其他分类 228

六、犯罪故意的认定 230

第四节 过失 232

一、犯罪过失的概念 232

二、犯罪过失的构造 236

三、注意义务 239

四、注意能力 243

五、注意义务与注意能力的关系 246

六、过失的法定类型 248

七、过失的理论分类 251

八、允许的危险和危险的分配 255

九、信赖原则在过失犯罪中的应用 257

十、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 259

第五节 动机与目的 263

一、犯罪目的 263

二、犯罪动机 265

三、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关系 269

第六章 违法阻却事由 271

第一节 违法阻却事由概述 271

一、违法阻却事由的概念 271

二、违法阻却事由的理论依据 272

第二节 正当防卫 277

一、正当防卫概念 277

二、一般正当防卫 278

三、特殊防卫 295

四、警察正当防卫 299

第三节 紧急避险 300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 300

二、紧急避险的条件 301

三、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311

四、避险失败的责任 311

第四节 其他违法阻却事由 311

一、不可抗力 311

二、义务冲突 312

三、被害人承诺 313

四、推定承诺 315

五、法令行为 316

六、正当业务行为 317

七、自救行为 317

八、自损行为 317

九、劳资争议 318

第七章 责任阻却和减轻事由 319

第一节 责任阻却和减轻事由概述 319

一、责任阻却和减轻事由的概念 319

二、责任的本质 320

三、责任原则与责任阻却与减轻 326

第二节 年龄 333

一、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和意义 333

二、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规定 334

三、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的范围 340

第三节 精神障碍及重要生理功能缺陷 342

一、精神障碍的概念 342

二、精神障碍对刑事责任能力的影响 343

三、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重要生理功能缺陷 345

第四节 认识错误 346

一、刑法上的认识错误的概念及存在的范围 346

二、法律认识错误 347

三、事实认识错误 347

第五节 期待可能性 357

一、期待可能性的意义 357

二、期待可能性的标准 359

三、意外事件 361

四、不可非难的社会行为 362

第六节 原因自由行为 366

一、原因自由行为的意义 366

二、醉酒人的责任能力 368

第三编 犯罪形态论 373

第八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373

第一节 故意犯罪的犯罪形态 373

一、概述 373

二、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存在的范围 376

第二节 犯罪既遂 380

一、犯罪既遂标准的考察 380

二、既遂犯的形式 385

第三节 犯罪预备 394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 394

二、预备行为的形式 398

三、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 399

四、预备犯的刑事责任 401

第四节 犯罪未遂 402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 402

二、犯罪未遂的特征 403

三、犯罪未遂形态的种类 414

四、未遂犯的刑事责任 423

第五节 犯罪中止 425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 425

二、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中止的类型 425

三、犯罪中止的特征 426

四、中止犯的刑事责任 436

第九章 共同犯罪 442

第一节 共同犯罪概述 442

一、犯罪的参与体系 442

二、共同犯罪成立的学说 448

三、我国刑法理论有关共同犯罪的观点 450

第二节 正犯与共犯 455

一、正犯与共同正犯 455

二、正犯与狭义共犯 457

第三节 狭义共犯 464

一、共犯处罚根据 464

二、狭义共犯的法律属性 468

第四节 共同正犯中的争议 473

一、共谋的共同正犯 473

二、继承共同正犯 479

三、片面共犯 482

四、间接正犯 488

五、亲手犯 496

六、对向犯 501

七、过失共同正犯 504

第五节 基于我国立法共同犯罪的分析 507

一、共同犯罪的条件 507

二、共同犯罪的形式 512

第六节 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参与者及其刑事责任 516

一、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参与者的分类标准 516

二、共同犯罪参与者的刑事责任 518

第七节 共犯与身份 532

一、主犯犯罪性质说的争议 533

二、不真正身份犯与共犯的定罪处罚 536

三、无身份者能否为真正身份犯的共同正犯 537

第八节 共同犯罪中的认识错误及共同犯罪关系的脱离 540

一、共同犯罪中的认识错误 540

二、共同犯罪关系的脱离 542

第十章 罪数形态 545

第一节 罪数形态概述 545

一、罪数区分的意义和区分标准 545

二、罪数的种类 546

第二节 实质的一罪 547

一、想象竞合犯 547

二、继续犯 553

三、结果加重犯 556

第三节 法定的一罪 563

一、集合犯 563

二、结合犯 566

第四节 处断的一罪 569

一、连续犯 569

二、牵连犯 574

三、吸收犯 577

第四编 刑罚论 583

第十一章 刑罚及其裁量 583

第一节 刑罚理论 583

一、刑罚的概念 583

二、刑罚的目的 584

第二节 刑罚种类 585

一、主刑 585

二、附加刑 589

三、非刑罚处理方法 593

第三节 刑罚适用原则 594

一、量刑的原则 594

二、量刑情节 596

第四节 累犯 598

一、累犯的概念和分类 598

二、一般累犯及成立条件 598

三、特别累犯及成立条件 600

四、累犯的刑事责任 600

第五节 自首与立功 600

一、自首的概念和类型 600

二、自首与坦白的关系 608

三、立功 609

第六节 数罪并罚 613

一、数罪并罚概述 613

二、数罪并罚的原则 614

三、不同情况下数罪并罚原则的具体适用 616

四、数罪并罚的其他问题 618

第七节 缓刑 620

一、缓刑的概念 620

二、一般缓刑 621

三、战时缓刑 625

第十二章 刑罚执行制度 626

第一节 刑罚执行概述 626

一、刑罚执行的概念 626

二、刑罚执行的原则 626

第二节 刑罚的执行 628

一、死刑的执行 628

二、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执行 630

三、拘役、管制刑的执行 633

四、财产刑的执行 634

五、剥夺政治权利刑的执行 638

第三节 减刑 638

一、减刑的概念 638

二、减刑的适用条件 639

三、减刑的程序和减刑后的刑期计算 642

第四节 假释 643

一、假释的概念 643

二、假释适用的条件 644

三、假释的程序、考验和撤销 645

第十三章 刑罚的消灭 648

第一节 刑罚消灭概述 648

一、刑罚消灭的概念 648

二、刑罚消灭原因 648

第二节 时效 649

一、时效概述 649

二、追诉时效 649

第三节 赦免 653

一、赦免的概念和种类 653

二、我国赦免制度的特点 65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