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经济分析与规划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区域经济分析与规划研究
  • 刘小鹏主编 著
  • 出版社: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 ISBN:722703079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72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400页
  • 主题词:地区经济-经济分析-宁夏;地区经济-经济规划-宁夏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区域经济分析与规划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导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目录 1

1.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3

1.2.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3

1.2.2 研究方法 4

1.3.1 分析框架 5

1.3.2 研究内容 5

1.3 分析框架与研究内容 5

参考文献 6

2 区域经济分析与规划的理论基础 7

2.1 区域、区域发展与区域研究 7

2.2 区域经济基本理论 9

2.2.1 区域经济的一般分析 9

2.2.2 区位理论 10

2.2.3 区域产业结构理论 10

2.2.4 区域增长与发展理论 12

2.2.6 区域经济干预理论 13

2.2.5 国际贸易理论 13

2.3 区域规划基本理论 14

2.3.1 区域资源差异与分工协作理论 15

2.3.2 区域产业结构关联理论 16

2.3.3 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16

2.3.4 产业空间布局的古典区位理论 16

2.3.5 空间集聚理论与现代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17

2.3.6 空间扩散理论和现代区域相互作用理论 18

2.3.8 可持续发展理论 19

2.3.7 区域发展的空间组织理论与增长极核理论 19

参考文献 20

3 区域经济发展的自然地理基础 21

3.1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22

3.1.1 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 22

3.1.2 过渡性 22

3.1.3 干旱性 23

3.1.4 多样性 24

3.1.5 地形及黄河的影响显著 25

3.1.6 脆弱性和易变性 25

3.2 自然地理分区 26

3.2.1 贺兰山山地 28

3.2.2 银川平原 30

3.2.3 宁中台地山地、山间平原 31

3.2.4 六盘山山地 32

3.2.5 宁南黄土高原 33

3.3 区域自然地理基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34

参考文献 35

4 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地理基础 36

4.1 建制沿革与区位条件 36

4.1.1 建制沿革与行政区划 36

4.1.2 区位条件 37

4.2 自然资源的形成条件与基本特征 38

4.2.1 自然资源的形成条件 38

4.2.2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39

4.3 自然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 43

4.3.1 土地资源 43

4.3.2 水资源 45

4.3.3 矿藏资源 47

4.3.4 气候资源 49

4.3.5 生物资源 50

4.4.1 国土开发 52

4.4 国土开发与区域发展进程中的民族与人口 52

4.4.2 民族与人口 54

参考文献 56

5 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 57

5.1 西部省际区域经济比较评价 58

5.1.1 各省GDP和人均GDP快速增长,省际差异明显 58

5.1.2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但发展进程缓慢 59

5.1.3 城乡差距显著,城市化发展缓慢 59

5.1.4 PCA定量评价 60

5.2.1 时序特征 64

5.2 区内县域经济比较评价 64

5.2.2 PCA定量评价 66

5.3 小结和讨论 71

参考文献 72

6 区域PRED系统及其发展 73

6.1 人口、民族与区域经济发展 74

6.1.1 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 74

6.1.2 民族与区域经济发展 83

6.2.1 耕地、造林和播种面积稳中趋增,荒漠资源较多,荒漠化严重 88

6.2 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 88

6.2.2 水资源匮乏,区域差异较大,污染严重 89

6.2.3 丰富、多样、优质的矿产资源 90

6.2.4 资源条件与经济地带性 91

6.3 区域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 92

6.3.1 区域生态足迹 92

6.3.2 生态足迹的时序变化及结果 93

6.3.3 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分析 97

6.3.4 基于生态重建的退耕还林还草综合分析 99

6.3.5 典型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博弈问题 106

参考文献 111

7 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机理 113

7.1 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与开发区建设 113

7.2 NDA空间布局与发展现状 115

7.2.1 NDA分布与类型 115

7.2.2 开发区建设基本特征 117

7.2.3 主要开发区产业发展特征 119

7.2.4 主要开发区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120

7.2.5 开发区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 121

7.4 企业景气状况与GDP相关关系综合评价 124

7.3 企业集群的空间特征与产业集聚区 124

7.4.1 相关图分析 125

7.4.2 回归模型预测 127

7.4.3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8

7.5 NDA及其企业协调发展战略 129

7.5.1 基础层面——优化投资环境 129

7.5.2 关键层面——拓展招商引资体系 129

7.5.3 核心层面——提升优化产业结构 131

7.5.4 保障层面——协调政策和体制创新 133

7.6.2 实施优势产业带动战略 134

7.6 NDA及其企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134

7.6.1 大力调整,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134

7.6.3 鼓励国内外企业进驻园区 135

7.6.4 对重点企业前沿性项目进行风险投资 135

7.6.5 给予政策支持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 136

7.6.6 保持适当的投资力度 137

7.6.7 积极为科技人员创造创业条件 137

7.6.8 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 137

参考文献 138

8 城镇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139

8.1 城镇发展的基本分析 140

8.1.1 城镇实力逐步提高,综合竞争力不容乐观 140

8.1.2 城镇化进程加快,区域空间结构不尽合理 141

8.1.3 宁夏黄河沿岸城镇群(带)与区域发展 145

8.2 城镇发展与区域一体化优化机制 147

8.2.1 城市经济区创新体系的构建与一体化发展 147

8.2.2 推进城镇化,形成区域城镇核心辐射源 149

8.2.4 建立区域协调与分工合作机制 150

8.2.3 建立产业协调机制 150

参考文献 151

9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系统研究 152

9.1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时空差异性 152

9.1.1 产业结构的时序变化 152

9.1.2 产业结构的空间差异 153

9.2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SSM分析 155

9.2.1 SSM模型建立 155

9.2.2 区域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差异评价 156

9.3.1 二元经济结构的测度 162

9.3 区域二元经济结构的测度及其演进 162

9.3.2 二元经济结构演变过程 163

9.4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 164

参考文献 166

10 区域“三农”发展与系统优化 167

10.1 区域“三农”发展的基本分析 168

10.2 区域“三农”投资环境综合评价 171

10.2.1 评价方法选择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71

10.2.2 基于GIS的空间数据分析与评价 173

10.2.3 基于FA和DEA的非空间数据分析与投资有效性评价 176

10.3 “三农”发展的区域问题 180

10.3.1 农业生态环境呈干旱化态势 180

10.3.2 土地荒漠化严重,水资源严重短缺 180

10.3.3 地区农户收入和消费支出差距大 181

10.3.4 农业R D投入不足,农产品增值低 181

10.3.5 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力水平低 181

10.3.6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182

10.3.7 农业经营管理体制不到位 182

10.4.1 农业发展的区域模式 183

10.4 “三农”协调发展的区域模式 183

10.3.8 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完善 183

10.4.2 农村农户发展的区域模式 190

参考文献 192

11 区域吊庄移民开发与政策 193

11.1 吊庄移民开发的历史渊源 194

11.2 吊庄移民开发模式及区域影响机理 197

11.2.1 开发模式 197

11.2.2 吊庄移民的区域影响机制和理论基础 200

11.2.3 吊庄移民的区域影响 202

11.3 吊庄移民开发的理论评价 203

11.3.1 丰富和发展了人口理论和反贫困理论 203

11.3.2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205

11.3.3 存在和尚须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07

11.4 吊庄移民开发的区域政策 208

11.4.1 自愿原则 208

11.4.2 克服和消除移民的心理压力和后顾之忧 208

11.4.3 “两地共管”政策 208

11.4.4 “以工代赈” 209

参考文献 210

12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211

12.1 城镇化发展的国际背景 211

12.1.1 城镇化水平加速发展 211

12.1.2 全球城市体系初步形成 212

12.1.3 都市郊区化明显 212

12.1.4 信息技术的作用增强 212

12.2 区域城镇体系演进与特点 213

12.1.6 城镇形象作用突出 213

12.1.5 城镇产业集群化发展 213

12.2.1 城镇体系演变过程 214

12.2.2 演变特点 216

12.3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析 217

12.3.1 发展现状特征及问题 217

12.3.2 城镇体系空间组织结构 220

12.3.3 城镇体系发展核心及中心城市定位 222

12.4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布局 223

12.4.1 指导思想 223

12.4.3 发展目标 224

12.4.2 战略定位 224

12.4.4 城镇等级、规模与空间布局 225

12.4.5 规划实施的对策措施 227

参考文献 232

13 区域产业规划布局 233

13.1 产业规划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背景 233

13.2 区域农业规划布局 236

13.2.2 基本原则 237

13.2.3 发展目标 237

13.2.1 指导思想 237

13.2.4 农业主要部门规划布局 238

13.2.5 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政策建议 238

13.3 区域工业规划布局 241

13.3.1 医药工业基本情况分析与评价 242

13.3.2 医药工业规划布局 251

13.4 区域第三产业规划布局 258

13.4.1 旅游业规划布局 259

13.4.2 房地产业规划布局 270

参考文献 278

14 区域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规划 279

14.1.1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280

14.1.2 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280

14.1.3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80

14.1 区域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形势分析 280

14.2 区域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分析 281

14.2.1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状况 281

14.2.2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283

14.3 区域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战略与规划目标 285

14.3.1 发展战略 285

14.4.1 铁路发展 287

14.3.2 发展目标 287

14.4 区域交通运输规划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 287

14.4.2 公路发展 291

14.4.3 航空运输发展 294

14.4.4 管道运输发展 294

14.5 区域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实施的对策措施 295

14.5.1 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 295

14.5.2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295

参考文献 296

14.5.5 加大交通扶贫力度 296

14.5.4 协调好征地、拆迁、安置和补偿工作 296

14.5.3 加强收费管理 296

15 区域环境建设保护规划 297

15.1 区域环境基本状况分析 298

15.1.1 水环境状况 298

15.1.2 大气环境状况 303

15.1.3 声环境状况 306

15.1.4 固体废物防治 307

15.1.6 农业与农村环境状况 309

15.1.5 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与达标状况 309

15.1.7 生态环境状况 310

15.2 区域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总体目标 314

15.2.1 规划指导思想 314

15.2.2 规划原则 314

15.2.3 规划总体目标 315

15.3 区域环境建设保护规划的重点内容、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 316

15.3.1 环境建设保护规划重点内容 316

15.3.2 环境建设保护规划重点区域 318

15.4.1 应注意的问题 320

15.3.3 环境保护规划重点工程 320

15.4 区域环境建设保护规划应注意的问题与对策 320

15.4.2 规划实施的措施与对策建议 321

参考文献 323

16 区域信息化建设规划 324

16.1 区域信息化建设与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 325

16.2 区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条件分析 326

16.2.1 区域信息化建设现状 326

16.2.2 区域信息化发展条件 328

16.2.3 区域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29

16.3 “数字宁夏”建设及其区域影响 330

16.3.1 “数字区域”和“数字宁夏” 330

16.3.2 “数字宁夏”建设的条件和基础 331

16.3.3 “数字宁夏”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33

16.4 区域信息化建设规划的方针、原则和发展目标 335

16.4.1 方针与原则 336

16.4.2 发展目标 337

16.5 区域信息化建设的架构 338

16.6 区域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和重点工程 338

16.6.2 电子政务建设工程 339

16.6.1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339

16.6.3 智能化管理系统工程 341

16.6.4 公共服务信息化工程 342

16.6.5 社区信息化建设工程 344

16.6.6 产业、商贸信息化工程 345

16.6.7 信息产业工程 346

16.7 区域信息化建设规划实施的政策保障体系 347

16.7.1 以电子政务建设为核心推进信息化建设 347

16.7.2 形成多元化信息化建设投融资格局 347

16.7.4 建立安全防护和信息法规保障体系 348

16.7.3 扩大用户群,建设信息化人才队伍 348

16.7.5 建立有效机制,开展合理业务 349

16.7.6 建立信息化工程标准规范体系 349

16.7.7 建立专家和信息技术服务保障体系 349

16.7.8 建立效能监督机制 350

参考文献 350

17 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发展 351

17.1 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基础 351

17.2 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与意义 353

17.2.3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 354

17.2.1 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 354

17.2.2 促进规模经济的发展 354

17.3 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方式 355

17.3.1 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途径 355

17.3.2 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 356

17.4 闽宁合作对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启示 359

17.4.1 闽宁合作的启示之一 359

17.4.2 闽宁合作的启示之二 360

17.4.3 闽宁合作的启示之三 360

17.4.4 闽宁合作的启示之四 361

17.5.1 优势(S) 362

17.5 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SWOT分析 362

17.5.2 劣势(W) 364

17.5.3 机遇(O) 366

17.5.4 挑战(T) 366

17.6 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战略选择 368

17.6.1 指导思想 368

17.6.2 主要任务 368

参考文献 370

后记 371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