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社会学
  • 李建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02803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00页
  • 主题词:社会学-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与任务 1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 1

一、社会学研究的对象 1

二、社会学研究的范围 6

三、社会学的功能 7

第二节 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12

一、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 12

二、社会学与历史学的关系 14

三、社会学与新闻学的关系 15

四、社会学与文学的关系 15

五、社会学与法学的关系 16

第二章 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18

第一节 社会调查研究概述 18

一、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特点与类型 18

二、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 20

三、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 21

第二节 实地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23

一、研究题目的选择与确定 23

二、提出研究假设 24

三、概念与课题的操作化 25

四、确定调查方式和方法 28

五、调查的组织准备 29

一、访谈法 31

第三节 调查资料的收集 31

二、问卷法 32

三、观察法 34

四、文献法 35

第四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36

一、调查资料的整理 36

二、资料分析 37

三、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39

第三章 社会及其发展的基础 42

第一节 社会的含义 42

一、社会的本质及其特征 42

二、人口社会生产理论 47

第二节 文化 50

一、文化概述 51

二、文化的特性 53

三、文化的功能 55

四、文化的分类 57

第三节 越轨行为 58

一、越轨行为的定义 59

二、越轨行为的类型 60

三、越轨行为的原因 61

四、越轨行为的社会功能 66

五、文化与越轨行为 68

第一节 社会角色 71

一、社会角色的含义 71

第四章 社会角色与人的社会化 71

二、社会角色的分类 72

三、社会角色的扮演及其冲突 74

第二节 人的社会化 76

一、社会化的含义与实质 76

二、社会化的条件 78

三、社会化的内容 79

第三节 社会化过程 81

一、人的基本社会化过程 81

二、成年人的继续社会化过程 83

三、反社会化与再社会化 83

一、家庭 85

第四节 社会化的机构 85

二、学校 86

三、同龄群体 87

四、大众媒体 87

五、网络社会 88

第五节 西方有关个人成长的理论 89

一、米德的概括化他人理论 90

二、埃里克森的自我认同危机理论 90

三、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说 92

四、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92

五、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与认识发生论 93

一、社会互动的概念 95

第一节 社会互动概述 95

第五章 社会互动 95

二、社会互动的类型与功能 96

三、社会互动的理论分析 97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基本过程 99

一、社会知觉 100

二、社会判断 104

三、社会沟通 106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基本行为方式 111

一、暗示 111

二、模仿 112

三、合作 113

四、冲突 114

五、群集行为 115

第六章 社会群体 118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群体 118

一、社会群体的含义 118

二、社会群体的定义 122

三、社会群体的特征 123

四、社会群体的类型 126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 128

一、初级社会群体的意义 128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 129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 130

第三节 婚姻与家庭 131

一、家庭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131

二、婚姻的本质 132

三、婚姻家庭的起源和历史沿革 133

四、家庭的结构和类型 135

五、家庭的功能 137

第四节 群体动力学 140

一、从群体功能角度探讨 141

二、从群体结构角度探讨 144

第七章 社会组织 147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含义和特征 147

一、社会组织的含义和特征 147

二、社会组织的分类 150

三、社会组织的结构 151

四、社会组织的目标 154

五、社会组织的运行 156

第二节 社会组织理论 161

一、古典组织理论 161

二、人际关系组织理论 163

三、组织行为理论 163

四、麦格雷戈的X—Y理论 164

五、系统理论 164

六、权变理论 165

第八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68

第一节 社会分层 168

一、社会分层概述 168

二、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174

第二节 社会流动 179

一、社会流动概述 179

二、我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83

第九章 社区 186

第一节 社区概述 186

一、社区的含义 186

二、社区研究的发展 188

三、社区的构成要素 191

四、社区研究的方法 192

第二节 社区分述 194

一、社区的分类 194

二、农村社区 195

三、城市社区 199

四、城市社区的区位结构 200

五、城市社区的特点 202

六、社区发展和我国城市化道路 203

第十章 社会规范与社会控制 211

第一节 社会规范 211

一、社会规范的含义 211

二、社会规范体系 213

三、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的相互关系 214

四、法律规范的社会功能 215

第二节 社会制度 216

一、研究社会制度的重要性 216

二、社会制度的含义 217

三、社会制度的定义及特点 218

四、社会制度的类型 220

五、社会制度的结构 222

六、社会制度的功能 224

七、制度的起源、演化和变迁 228

八、制度化 230

第三节 社会控制 231

一、社会控制 231

二、社会控制的特征 233

三、社会控制的类型 234

四、社会舆论、社会心理和大众传播 235

一、社会变迁的概念 239

第十一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239

第一节 社会变迁 239

二、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 240

三、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 241

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概述 243

一、社会现代化的含义与特点 243

二、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245

第三节 西方社会现代化模式 248

一、现代经济体系的确立 248

二、现代政治体制的确立 250

三、现代价值体系的确立 251

一、关于发达国家后现代化的理论 252

第四节 西方关于社会现代化的理论 252

二、关于发展中国家社会现代化的理论 255

第五节 中国的社会现代化 258

一、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背景 258

二、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现实背景 259

三、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道路 260

四、社会现代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63

第十二章 中外社会学发展简史 267

第一节 历史背景 267

一、社会学的起源和社会背景 267

二、社会学产生的思想和理论前提 269

三、社会学产生的学科方法论基础 270

一、早期代表人物 272

第二节 主要代表人物 272

二、近代代表人物 276

第三节 现代社会学主要流派 281

一、芝加哥学派 281

二、结构功能学派 282

三、冲突论学派 283

四、符号互动理论 284

第四节 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285

一、初创阶段 285

二、成熟阶段 286

三、停滞阶段 287

四、重建阶段 28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