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之科学与文明 第6册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李约瑟著;陈立夫主译;郑子政,姚国水,王源,黄春江,蓝晶莹译;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中国之科 著
- 出版社: 台湾商务印书馆
- ISBN:
- 出版时间:1980
- 标注页数:550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56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之科学与文明 第6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a 导言 1
21 气象学 译者 郑子政 1
b 气候通论 2
c 温度 5
表三八 每世纪严冬次数表 5
图表 7
图一九六 南怀仁温度计 7
d 降水量 7
图一九七 南怀仁湿度计 12
图一九八 中国测雨器 13
表三九 每世纪旱灾对于水灾之比率 14
e 虹、幻日与峨嵋宝光 15
图一九九 日晕、幻日 17
图二○○ 天元玉历中日晕图 18
f 风与大气 21
g 雷与闪 24
h 北极光 27
i 海潮 28
图二○一 钱塘江潮 29
图二○二 钱塘江潮 30
a 导言 43
22 地理学与地图学 译者 姚国水 43
图二○三 圆地无方隅 47
(1)古代著作和官方正史 48
b 地理文献 48
图二○四 弼成五服图 51
图二○五 山海经图a、b、c、d、 57
(2)人类地理学 61
图二○六 职贡图 62
(3)南区与外国地理描述 63
图二○七 异城图志 69
(4)水文典籍与海岸志书 70
图二○八 中国西部河流系统 71
图二○九 行水金鉴中的全图 72
(5)地方志 74
图二一○ 浙江福建沿海图 78
(6)地理丛书 80
c 中国的探险家 83
d 东方与西方的定量制图学 90
(1)导言 90
(2)曾经中断的欧洲传统科学制图 91
图二一一 托勒米世界图 95
(3)欧洲宗教的宇宙志 96
图二一二 马地纳斯世界图 98
图二一三 旧约圣经的世界图 98
图二一四 毕达斯世界图 101
图二一五 威尼斯出版的世界图 101
图二一六 宗教宇宙观的世界形势图 102
图二一七 皮特拉斯气候图 105
图二一八 科斯玛斯世界图 105
(4)航海者的职责 106
图二一九 维斯坎特海图 107
图二二○ 安格留海图 107
图二二一 锡兰图 110
(5)科学的制图学:续中国的方格传统 112
(ⅰ)秦汉时的起源 112
图二二二 荆轲刺秦王图 114
(ⅱ)汉晋时的组织 118
图二二三 神栻上罗盘指标 126
(ⅲ)唐宋的发展 127
图二二四 等高线图 133
图二二五 华夷图 135
图二二六 禹迹图 136
图二二七 十五国风地理图记中之图 137
图二二八 欧洲图(第一张印刷品) 139
图二二九 地理图(黄裳作) 141
图二三○ 敦煌千佛洞壁画 142
(ⅳ)元明时代的登峰造极 143
图二三一 广舆图中的中国全图 147
图二三二 标准方格图 148
图二三三 广舆图中的图例 149
图二三四 朝鲜世界图 152
图二三五 朝鲜世界图 153
(6)中国的航海图 154
图二三六 武备志中的海图 159
(7)阿拉伯的重要 162
图二三七 阿拉伯圆轮图 164
图二三八 杜西世界图 165
图二三九 艾德里西世界图 168
图二四○ 蒙古式的伊朗图 169
图二四一 巴勒斯坦图 170
(8)宗教宇宙志在东亚 171
图二四二 四海总图 173
图二四三 道家的护符 177
e 中国的测量方法 179
图二四四 中国的测量方法 180
图二四五 测量仪器图 181
图二四七 测量图 184
图二四六 几何测量插图 184
图二四八 灌溉测量计划图 193
图二四九 大港磬折通溪图 193
f 地形及其他特种地图 194
图二五○ 博山香炉及大口瓶 197
g 中国制图学的新生 201
图二五一 利玛窦世界图 202
图二五二 利玛窦定本的世界图 203
图二五三 艾儒略世界图 205
h 比较回顾 210
表四○ 东西地图学的发展比较表 211
图二五四 巴比伦的圆盘图 214
i 长方格图的回复到欧洲 215
a 绪论:地质学及矿物学 217
23 地质学及有关科学 译者 王源 217
b 一般地质学 219
(1)图画上之表现 219
图二五五 中国艺术中之地质(一) 220
图二五六 中国艺术中之地质(二) 220
图二五七 中国艺术中之地质(三) 222
图二五八 中国艺术中之地质(四) 222
图二五九 中国艺术中之地质(五) 223
图二六○ 中国艺术中之地质(六) 223
图二六一 中国艺术中之地质(七) 223
图二六二 中国艺术中之地质(八) 223
图二六三 中国艺术中之地质(九) 224
(2)山脉之起源;隆起、侵蚀及沉积 225
图二六五 石钟乳 232
图二六四 中国艺术中之地质(十) 232
(3)洞穴、地下水及流沙 233
(4)石油、挥发油及火山 235
c 古生物学 238
(1)化石植物 240
(2)化石动物 243
图二六六 本草纲目中的化石植物图 245
24 地震学 译者 王源 253
a 地震之记录及其原理 253
b 地震仪之滥觞 255
图二六七 候风地动仪(世界第一个地震仪) 257
图二六八 候风地动仪(王振铎试作) 258
图二六九 候风地动仪(今村明恒作) 260
图二七○ 候风地动仪模型(王振铎作) 260
a 绪言 265
25 矿物学 译者 黄春江 蓝晶莹 265
b 气之理论及金属在地球内之生成 266
c 分类原则 272
图二七一 自流井盐田之蒸发器 274
d 矿物学之文献及其范围 275
e 一般矿物知识 280
表四一 东西方石工记录中之岸石及物质的包括范围 281
(1)褐铁核 288
f 若干特别矿物之注解 288
(2)明矾 289
(3)硵砂 291
(4)石绵 293
(5)硼砂 302
(6)玉及研磨料 303
图二七二 绿玉河收集玉块图 307
图二七三 旋转图盘刀 310
图二七四 磨轮 312
图二七五 制造研磨材料图 312
(7)宝石,包括金刚石 313
图二七六 宝石矿工下降竖坑图 314
(8)试金石 317
g 矿床之探勘 319
(1)地质探矿 319
(2)地球植物学及生物地球化学探矿 322
书目(包括译本第四、五、六册之参考书目) 331
索引 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