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国学知识全知道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新编国学知识全知道
  • 肖辅臣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中国华侨出版社
  • ISBN:978751130452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23页
  • 文件大小:184MB
  • 文件页数:447页
  • 主题词:国学-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编国学知识全知道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国学典籍 2

一、经部 2

“十三经”的由来 2

《周易》 2

《尚书》 4

《诗经》 6

《周礼》 6

《礼记》 7

《仪礼》 8

《春秋左氏传》 9

《论语》 10

《孟子》 10

《孝经》 11

《大学》 12

《中庸》 12

《尔雅》 12

《方言》 14

《说文解字》 15

《广雅》 16

《四书集注》 17

二、史部 18

《史记》 18

《汉书》 19

《资治通鉴》 20

《通鉴纪事本末》 21

《国语》 21

《战国策》 22

《东观汉纪》 23

《后汉书》 23

《三国志》 24

《晋书》 25

《宋书》 25

《南齐书》 25

《梁书》 26

《陈书》 26

《魏书》 26

《北齐书》 27

《周书》 27

《南史》 28

《北史》 28

《隋书》 29

《旧唐书》 29

《新唐书》 30

《旧五代史》 30

《新五代史》 31

《宋史》 32

《辽史》 32

《金史》 32

《元史》 32

《明史》 32

《新元史》 33

《清史稿》 33

《竹书纪年》 33

《汉纪》、《后汉纪》 34

《明实录》、《清实录》 34

《通鉴纪事本末》 35

《水经注》 35

《洛阳伽蓝记》 36

《贞观政要》 36

《史通》 37

《通典》 37

《通志》 38

三、子部 39

《老子》 39

《庄子》 40

《墨子》 40

《荀子》 41

《韩非子》 42

《列子》 42

《鬼谷子》 43

《六韬》 43

《黄石公三略》 43

《淮南子》 44

《颜氏家训》 44

《二程集》 45

《朱子语类》 45

四、集部 46

《楚辞》 46

《列女传》 47

《博物志》 48

《古诗十九首》 49

《玉台新咏》 49

《昭明文选》 50

《文心雕龙》 51

《诗品》 51

《搜神记》 52

《世说新语》 53

《大唐西域记》 53

《乐府诗集》 54

《容斋随笔》 55

《菜根谭》 55

《随园诗话》 56

《阅微草堂笔记》 57

《全唐诗》 57

《西厢记》 58

《水浒传》 58

《三国演义》 59

《西游记》 59

《牡丹亭》 60

《金瓶梅》 60

《长生殿》 61

《桃花扇》 62

《儒林外史》 62

《红楼梦》 63

三言二拍 63

《聊斋志异》 64

《曾国藩家书》 65

《太平御览》 65

《永乐大典》 66

《四库全书》 66

《齐民要术》 67

《农政全书》 68

《黄帝内经》 69

《神农本草经》 69

《伤寒杂病论》 70

《金匮要略》 70

《千金要方》 71

《本草纲目》 71

《梦溪笔谈》 72

《天工开物》 73

五、蒙学 74

何谓蒙学 74

《三字经》 75

《百家姓》 75

《千字文》 75

《千家诗》 76

《弟子规》 76

《增广贤文》 77

《声律启蒙》 77

《幼学琼林》 77

《龙文鞭影》 78

《五字鉴》 78

《小儿语》 78

第二章 政治、职官制度一、古代政治制度古代政权体制 80

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81

军事行政体制 81

地方行政制度 82

中央官制 82

地方官制 83

官吏选拔制度 84

品阶制度 84

职官奖励制度 85

职官惩罚制度 86

职官监督弹劾制度 86

官吏退休制度 87

官吏休假制度 87

史官制度 88

女官制度 89

财政制度 89

土地制度 90

皇帝制度 91

皇位继承制度 91

宫省制度 92

法律制度 93

法医检验制度 93

狱讼制度 94

狱禁制度 95

赋税制度 95

徭役制度 96

兵役制度 97

户籍制度 98

漕运制度 98

奴婢制度 99

后妃制度 100

内侍制度 100

仪仗制度 101

帝王陵寝制度 101

宫殿建筑制度 102

二、古代官制 103

太师、太傅与太保 103

司马、司徒、司空 103

家臣 104

门客 104

相、丞相、宰相 104

太尉 105

御史大夫 105

十三曹 106

郎官郎吏 106

三公九卿 107

将军 107

尚书 108

博士 108

侍中 108

秘书省 109

尚书省 109

门下省 109

中书省 110

刺史 110

酷吏与循吏 111

都护府 111

节度使 111

路、州、府 112

宰执 112

枢密院 112

计相 113

翰林学士 113

锦衣卫 113

三殿三阁大学士 114

军机处 114

南书房 115

理藩院 115

总理衙门 116

钦差大臣 116

镇 116

行中书省 117

达鲁花赤 117

明代三司 117

总督和巡抚 118

道员 118

三、古代刑法 119

朝审 119

秋审 119

笞刑 119

杖刑 120

流刑 120

发配 120

徒刑 120

黥刺配 120

劓刑 121

拶指 121

炮烙 121

刖膑 121

宫刑 121

车裂 121

凌迟 122

大辟 122

弃市 122

第三章 哲学、思想知识一、儒家儒家 124

孔子 124

孟子 124

荀子 125

二程 125

朱熹 125

陆九渊 126

王守仁 126

仁 126

义 127

礼 127

三纲五常 127

宋明理学 128

程朱理学 129

陆王心学 129

二、道家 130

道家 130

黄老学派 130

玄学 131

无为 131

齐物 132

逍遥 132

老子 132

庄子 133

杨朱 133

刘安 133

三、墨家 134

墨家 134

兼爱 135

非攻 135

尚贤、尚同 135

节用、节葬 135

墨子 136

孟胜 136

四、法家 136

法家 136

管仲 137

子产 137

韩非 138

商鞅 138

李斯 139

李悝 139

五、名家 140

名家 140

邓析 140

尹文 140

公孙龙 141

惠施 141

六、方技家 142

方技家 142

扁鹊 142

《难经》 143

《素问》 143

《灵枢》 144

七、兵家 144

兵家 144

孙子 145

孙膑 145

吴起 145

《孙子》 145

《孙膑兵法》 146

《吴子》 146

八、其他学派 147

阴阳家 147

纵横家 147

杂家 148

农家 148

小说家 149

第四章 民俗、礼仪知识一、节日民俗日、气、朔 152

古人怎么计时 152

二十八宿和三垣 153

什么是“四象” 153

二十四节气 154

历史悠久的农历 154

天干地支 154

黄道吉日 155

什么是黄历 155

十二生肖 156

元旦的变迁 156

什么是人日 157

元宵节的由来 158

花朝节的由来 159

上巳节的由来 159

社日的由来 160

寒食节的由来 160

清明节的由来 161

浴佛节的由来 162

端午节的由来 162

七夕节的由来 163

什么是中元节 164

中秋节的习俗 164

重阳节的习俗 165

腊日的习俗 166

除夕的习俗 167

二、华夏图腾及符号龙 167

凤凰 168

麒麟 169

饕餮 169

蟾蜍 170

鱼 170

鹿 171

鹤 172

龟 172

鸳鸯 173

喜鹊 173

蝙蝠 174

岁寒三友 174

盘古 175

女娲 175

伏羲 176

祝融 176

后羿 176

鼎 177

钟 177

三、婚丧嫁娶 178

问名 178

订盟 179

完聘 179

请期 180

亲迎 180

闹洞房 181

交杯酒 181

盖头 182

指腹为婚 183

上门女婿 183

愚昧的冥婚 183

做七 184

服丧 184

祭文 185

居丧之礼 186

丁忧 186

招魂仪式 186

牌位 187

明器 187

坟 188

冥镪 188

四、民间生活 189

年龄称谓 189

古代年岁的别称 189

社交用语 190

社交称谓 191

走亲戚 191

送礼 192

第五章 文学知识 194

一、文学体裁 194

古体诗 194

近体诗 194

格律诗 194

歌行体 194

律诗 195

怀古诗 195

咏物诗 195

山水田园诗 195

战争诗 196

行旅诗和闺怨诗 196

送别诗 196

四言诗 196

五言诗 197

六言诗 197

七言诗 197

杂言诗 197

无题诗 198

章回小说 198

笔记小说 198

志怪小说 199

话本小说 199

元曲 200

杂剧 200

散曲 201

南戏 201

民间文学 201

神话 202

二、文学流派 203

建安七子 203

三曹 203

竹林七贤 204

初唐四杰 204

山水田园诗派 204

边塞诗派 204

唐宋八大家 205

花间派 205

婉约派 205

三苏 206

豪放派 206

苏门四学士 206

中兴四大诗人 206

永嘉四灵 207

元剧五大家 207

元诗四大家 207

明初三大家 207

公安派 208

竟陵派 208

浙西词派 208

桐城派 209

常州词派 209

三、文学名家 209

屈原 209

宋玉 210

曹植 211

陶潜 211

孟浩然 212

王维 212

李白 213

杜甫 213

韩愈 214

柳宗元 214

刘禹锡 215

白居易 215

杜牧 216

李商隐 216

柳永 217

范仲淹 217

欧阳修 218

苏轼 218

秦观 219

李清照 219

陆游 219

辛弃疾 220

文天祥 221

关汉卿 221

施耐庵 222

罗贯中 222

吴承恩 223

汤显祖 223

李渔 223

蒲松龄 224

曹雪芹 224

袁枚 225

龚自珍 225

第六章 历史知识 228

一、古代帝王 228

夏启 228

秦始皇 228

刘邦 229

刘彻 229

刘秀 230

曹操 230

刘备 231

孙权 231

杨坚 232

李世民 232

李隆基 233

武则天 233

赵匡胤 234

成吉思汗 234

忽必烈 234

朱元璋 234

努尔哈赤 235

皇太极 235

顺治 236

康熙 236

雍正 236

乾隆 237

二、文臣武将 238

范蠡 238

管仲 238

蒙恬 239

张良 239

萧何 240

韩信 240

贾谊 241

董仲舒 241

班超 241

诸葛亮 242

谢安 243

房玄龄 244

王安石 244

司马光 245

岳飞 246

戚继光 246

林则徐 247

曾国藩 247

左宗棠 249

三、历史事件 250

商汤灭夏 250

武王伐纣 250

周公东征 251

国人暴动 251

百家争鸣 251

商鞅变法 252

焚书坑儒 252

巨鹿之战 253

楚汉战争 253

文景之治 254

张骞出使西域 254

王莽改制 254

昆阳之战 255

光武中兴 256

官渡之战 256

赤壁之战 257

八王之乱 257

淝水之战 258

贞观之治 258

开元盛世 259

安史之乱 259

甘露之变 259

陈桥兵变 260

杯酒释兵权 261

王安石变法 261

澶渊之盟 261

靖难之役 262

郑和下西洋 262

平定倭寇 263

康乾盛世 263

第七章 书法、绘画知识一、书法技法与流派钩填 266

飞白 266

章法 266

笔法 267

文房四宝 267

真迹 268

墨迹 268

简册 268

帛书 269

甲骨文 269

金文 270

大篆 270

小篆 271

隶书 271

楷书 271

草书 272

行书 272

魏碑 272

二、书法家 273

钟繇 273

王羲之 273

陆机 273

王献之 274

陶弘景 274

欧阳询 274

怀素 275

褚遂良 275

颜真卿 275

张旭 276

柳公权 276

米芾 276

苏轼 277

黄庭坚 277

蔡襄 277

赵孟頫 278

董其昌 278

朱耷 278

郑燮 279

翁同龢 279

三、书法作品 279

《石鼓文》 279

《泰山石刻》 280

《乐毅论》 280

《兰亭序》 281

《曹娥碑》 281

《龙门二十品》 281

《孔子庙堂碑》 282

《九成宫醴泉铭》 282

《麻姑仙坛记》 282

《玄秘塔碑》 283

《三希堂法帖》 283

四、绘画技法与流派水墨画 284

文人画 284

写真 285

指头画 285

皴法 286

泼墨 286

意在笔先 286

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287

画圣 287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287

北宋三家山水 288

雀爪郭熙 289

马一角夏半边 290

扬州八怪 291

五、绘画作品 292

《龙凤人物图》 292

《人物御龙图》 292

《飞天》 292

《簪花仕女图》 293

《捣练图》 293

《韩熙载夜宴图》 293

《明妃出塞图》 294

《清明上河图》 294

《丽人行》 295

《听琴图》 295

《浴马图》 296

《苏武牧羊图》 296

《麻姑献寿图》 297

《游春图》 297

《潇湘图》 298

《关山行旅图》 298

《秋山问道图》 298

《溪山行旅图》 299

《春山瑞松图》 299

《踏歌图》 299

《秋野牧牛图》 300

《西湖柳艇图》 300

《水竹居图》 300

《双松平远图》 301

《青绿山水图》 301

《渔乐图》 301

《秋江待渡图》 301

《黄海松石图》 302

《苍翠凌天图》 302

《黄山古松图》 303

《五牛图》 303

《写生珍禽图》 303

《芙蓉锦鸡图》 304

《柳鸦芦雁图》 304

《寒雀图》 304

《四梅图》 305

《花鸟图》 305

第八章 乐律、曲艺知识一、乐律、乐器雅乐 308

乐府 308

五声 308

八音 309

十二律 309

韶武 309

丝竹 310

笙 310

筝 310

箜篌 311

编钟 311

缶 312

磬 312

拍板 312

羯鼓 313

琵琶 313

笛子 314

洞箫 315

二胡 316

葫芦丝 316

二、名曲 317

《高山流水》 317

《梅花三弄》 317

《阳关三叠》 317

《秦王破阵乐》 318

《夕阳箫鼓》 318

《汉宫秋月》 319

《阳春白雪》 319

《渔樵问答》 319

《胡笳十八拍》 320

《广陵散》 320

《平沙落雁》 321

《十面埋伏》 322

《霓裳羽衣曲》 322

三、曲艺 323

评书 323

相声 323

说学逗唱 324

独脚戏 324

双簧 324

快板 325

数来宝 325

山东快书 325

梅花大鼓 326

京韵大鼓 326

西河大鼓 327

苏州评弹 328

单弦 328

凤阳花鼓 329

“龙套” 329

“梨园三怪” 330

京剧 330

评剧 331

越剧 332

黄梅戏 332

秦腔 333

昆剧 333

第九章 教育、科举知识一、古代的学制察举制 336

征辟制 336

孝廉 336

贤良方正 337

九品中正制 337

乡试 337

会试 338

殿试 338

朝考 338

古代的学位 338

状元 339

榜眼、探花 339

进士 340

举人 340

秀才 340

连中三元 341

蟾宫折桂 341

金榜 341

科举四宴 341

公车 342

武科 342

门生 342

贡生 343

萌生 343

监生 343

学士 343

帖括 344

明经 344

八股文 344

入学·同案·同年 345

二、古代学校 345

左学·右学·辟雍·泮宫 345

庠·序·校·塾 346

太学 346

国子监 346

杏坛 347

郡国之学 347

中国古代私学 348

稷下学宫 348

鸿都门学 349

书院 349

同文馆 350

通儒院 351

京师大学堂 351

私塾 352

三、趣闻轶事 353

历史上的女状元 353

“别字状元” 353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354

“名列前茅”的由来 354

“名落孙山”由来 355

学位名溯源 356

我国古代“胎教” 356

古代对教师的称呼 356

古代的童科 357

五花八门的八股文题 358

喝墨水 358

破天荒 359

“独占鳌头”与“魁首” 359

历代状元之最 359

第十章 科技知识 364

一、古代发明 364

锯子 364

水力鼓风机 364

第一架自动天文仪器 364

造纸术的发明 365

印刷术 366

火药的发明 367

针灸 368

水运仪象台 368

“飞弹” 369

中国雪和中国盐 370

磁现象的发现 370

指南针的发明 371

胆水炼铜 372

灌钢法的发明 373

玻璃小史 373

水车是如何发明的 374

马镫的发明 374

二、数学 375

分数的运用 375

小数最早使用在什么时代 375

勾股定理的发明 375

圆周率溯源 376

十进制的应用 377

九九表的历史 377

我国最早的数学文献 377

《九章算术》的成就 377

三、天文历法 378

何谓盖天说 378

何谓浑天说 379

古代观察天象的仪器 379

何谓仰仪 380

世界第一架观测地震的仪器 381

五星与五行 382

史籍中的哈雷彗星 383

古籍中的飞碟 384

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384

农历十二个月的别名 385

闰月的由来 385

旬的由来 386

朔望月、上弦、下弦 386

何谓漏壶 386

四、医学养生 387

扁鹊 387

张仲景 388

华佗 389

孙思邈 389

我国古代的医院 390

中医的四诊法 391

中医的经络学说 391

何谓拔火罐 392

何谓刮痧疗法 393

中药史之最 393

中国四大药都 394

第十一章 国学名家一、近代国学大师俞樾 396

孙诒让 396

刘师培 397

严复 397

沈曾植 398

辜鸿铭 399

罗振玉 400

章太炎 401

梁启超 402

王国维 403

二、现当代国学大师郭沫若 404

胡适 406

黄侃 407

钱玄同 407

张君劢 408

赵元任 409

顾颉刚 410

吕思勉 411

熊十力 412

梁漱溟 413

陈寅恪 414

钱穆 415

吴宓 416

冯友兰 417

徐复观 418

钱钟书 419

余英时 420

季羡林 421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