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政治经济学通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王正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6798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46页
- 文件大小:254MB
- 文件页数:582页
- 主题词:世界经济政治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际政治经济学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 构建一个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知识框架——基于四种“关联性”的分析 1
总论 国际政治经济学:知识谱系、理论范式与研究方法 1
一、国际政治经济学:定义及其争论 1
二、“霸权衰退”与IPE范式的确定(20世纪70—80年代) 6
三、全球化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深化(20世纪90年代至今) 15
四、国际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20年的成就与挑战 22
专栏:成为知识的生产者 26
世界体系与国家兴衰:历史遗产 31
第一章 世界体系与国家兴衰 31
第一节 世界体系与历史时段 32
一、第一个时段:1500—1750/1800 33
二、第二个时段:1800/50—1914/45 34
三、第三个时段:1945—2035? 35
第二节 世界体系的基本动力 36
一、两次“地理大发现” 36
二、国际贸易与金融 38
三、科学与技术进步 40
四、制度与战争 41
第三节 世界体系的历史遗产 42
一、民族国家与国际体系 42
二、世界经济与全球经济 43
三、学术意识形态与政治意识形态 44
专栏:碾平世界的10大动力 46
第二章 财富、贸易与古典重商主义 51
第一节 古典重商主义的起源 51
一、地理扩张 52
二、贸易的拓展 53
三、商业资本的兴起 54
四、国家机器的加强 55
第二节 古典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58
一、货币即财富 58
二、国家干预经济 59
第三节 古典重商主义的理论观点 61
一、世界主义经济的三个缺点 61
二、政治经济学或国家经济学 63
第四节 古典重商主义范式的启示 67
一、国家利益与国际体系 67
二、民族经济与工业化 68
第三章 工业革命、霸权与古典自由主义 70
第一节 亚当·斯密与古典自由主义 70
一、亚当·斯密的时代 70
二、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73
第二节 大卫·李嘉图与古典自由主义 84
一、大卫·李嘉图的时代 84
二、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86
第三节 古典自由主义范式的特征 91
第四章 “革命”与古典马克思主义 94
第一节 古典马克思主义的起源 94
第二节 古典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96
一、马克思、恩格斯与资本主义 96
二、列宁与帝国主义 99
三、古典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104
第三节 古典马克思主义范式的贡献 104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演进 109
第五章 相互依存理论:合作与国际机制 109
第一节 相互依存论的兴起 109
一、20世纪50—60年代的现实主义 109
二、20世纪60—70年代相互依存的社会现实 115
第二节 相互依存论的基本观点 117
一、相互依存的概念和特征 117
二、复合相互依存:特征和过程 119
三、相互依存与国际机制 123
第三节 相互依存论的贡献及面临的挑战 127
一、相互依存论的理论贡献 127
二、相互依存论面临的挑战 129
第六章 霸权稳定理论:霸权与世界经济 132
第一节 霸权稳定论的兴起 132
一、资本主义的第二个“黄金时期” 132
二、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的危机 135
第二节 霸权稳定论的基本观点 138
一、理解霸权的三种模式 138
二、霸权和国际体系的稳定 141
三、霸权周期和国际体系的变革 148
第三节 霸权稳定论的影响和局限性 154
一、霸权稳定论的影响 154
二、霸权稳定论的局限性 155
第七章 国家主义理论:国家利益、权力结构与对外经济政策 158
第一节 国家主义理论的复兴 158
一、日本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兴起 159
二、美国带头推行新贸易保护主义 160
三、欧洲区域一体化的深化 161
第二节 国家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162
一、罗伯特·吉尔平的《美国的实力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经济学》 163
二、彼得·卡赞斯坦的《国内和国际力量与对外经济政策战略》 175
三、斯蒂芬·克拉斯纳的《捍卫国家利益:原材料投资与美国的外交政策》 184
第三节 国家主义理论的贡献及面临的挑战 190
一、国家主义理论的贡献 190
二、国家主义理论面临的挑战 192
第八章 依附理论:核心与边缘 195
第一节 依附理论的兴起 195
一、“现代化理论”的崛起 196
二、“现代化理论”面临的困境 201
三、依附理论的兴起 202
第二节 依附理论的基本观点 204
一、依附的定义和形式 204
二、中心—外围的结构 206
三、外围社会的一般形态及其发展 210
第三节 依附理论的贡献和争论 212
一、依附理论的贡献 213
二、依附理论的争论 214
第九章 世界体系理论:世界经济、历史体系与文明 216
第一节 世界体系论的兴起 217
一、世界体系论的社会现实起源 217
二、世界体系论的学术思想起源 218
三、世界体系论的分析方法起源 225
第二节 世界体系理论的基本观点 234
一、单一的世界经济 234
二、多重国家体系 241
三、作为一种文明的世界体系 248
第三节 世界体系论的影响及其争论 249
一、世界体系论的影响 249
二、世界体系论的争论 257
第十章 全球化与国际政治经济学:超越“范式之争”? 262
第一节 国际关系理论论战与国际政治经济学 262
一、自由主义挑战古典现实主义 263
二、新自由主义/自由制度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论战 265
三、理性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的论战 267
四、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国际组织学派”和“英国学派”? 270
第二节 国内政治与全球政治经济:政策偏好与制度选择 273
一、以体系为中心的研究路径 273
二、以国家为中心的研究路径 274
三、以社会为中心的研究路径 275
四、以行业间生产要素流动为中心的研究路径 276
第三节 国际体系:机制/制度设计与战略选择 279
一、国际体系面临的困境:“共同利益困境”和“共同失利困境” 280
二、理性选择、制度/机制与国际合作 282
三、制度设计、战略互动与博弈论 287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实证分析 303
第十一章 国际金融和货币的政治学 303
第一节 国际金融和货币政治学的核心议题:汇率制度选择和国际货币体系 303
一、货币及货币的政治职能 303
二、汇率及“汇率政治三难” 305
三、国际货币体系及其管理 306
第二节 汇率制度选择的三种解释模式 308
一、霸权国家偏好 308
二、国内社会利益集团 311
三、国内政治制度 314
第三节 汇率政策与国际货币体系 317
一、国际货币体系:演进与困惑 317
二、地区货币合作:最优货币区理论及欧元的诞生 328
第四节 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 340
一、全球性金融危机 340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 346
三、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 350
专栏:亚洲金融危机的三大教训 353
第十二章 国际贸易的政治学 355
第一节 贸易政治学的核心议题:政治联盟、对外贸易政策与全球贸易机制 355
一、贸易与政治联盟 355
二、国内政治过程与对外贸易政策 356
三、贸易政策的“外部性”与国际机制 358
第二节 关于国际贸易的三种传统范式及其困境 358
一、自由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 359
二、现实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 360
三、结构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 361
四、传统“范式争论”的困境 361
第三节 新政治经济学:政府偏好与对外经济政策 362
一、“仁慈的政府”模式:提高社会福利 365
二、“自利的政府”模式:追求个人利益和集团利益 365
三、“民主的政府”模式: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 367
专栏:《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1930)和《互惠贸易协定法案》(1934) 368
第四节 全球贸易制度安排:从GATT到WTO 369
一、1860—1945年: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之争 370
二、GATT(1947—1994):作为捍卫自由贸易的“临时多边协定” 373
三、WTO(1995年至今):全球贸易制度 382
专栏:慢车道的WTO与快车道的自由贸易协定(FTAs) 389
第十三章 跨国公司与国家 392
第一节 直接投资政治学的研究议题:直接投资、国内政治与国际机制 393
一、跨国投资: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 393
二、跨国公司与国际机制 394
三、跨国公司与国内政治 395
第二节 直接投资的政治经济学:三种理论模式及其超越 396
一、自由主义的分析模式 396
二、激进学派的研究路径 400
三、以国家为中心的研究路径 403
四、超越传统的“理论范式”之争? 405
第三节 跨国公司与国际机制 406
一、跨国公司与世界经济的结构变革 406
二、跨国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为体? 411
三、跨国公司与国际机制 415
专栏:《多边投资协定》(MAI)失败的教训 417
专栏:NAFTA和外国直接投资 419
专栏:亚洲有关外国直接投资地区性协定的效果 420
专栏:日本—新加坡双边投资协定 423
第四节 跨国公司与国内政治 424
一、跨国公司与国内政治 425
二、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出与母国国内政治 426
专栏:跨国公司外包与美国政治 427
专栏:国际并购与印度的政治联盟 429
三、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与东道国国内政治 431
专栏:美国的国家安全报告与俄罗斯的战略工业法 433
专栏:外国投资与韩国的金融利益集团 435
第十四章 经济发展、国家与全球化 437
第一节 发展/转型政治学的核心议题:经济发展/转型、国家与全球化 438
一、经济增长与发展 438
二、经济转型与“转型国家” 439
三、发展/转型的政治经济学 440
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理论进展及其挑战 441
一、线形阶段经济增长理论 442
二、新古典结构变动理论 443
三、国际依附理论 446
四、争论中的“发展型国家”模式 447
专栏:日本通商产业省与产业政策 451
第三节 转型的政治经济学:两种模式及其争论 453
一、转型的政治经济学:规范性研究与实证性研究 453
二、“大爆炸模式”与“渐进主义模式” 454
三、制度变革、市场经济与全球化 458
专栏:俄罗斯的世纪大拍卖 462
专栏:中国的“双轨制” 464
第十五章 地区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以亚洲区域合作为例 467
第一节 地区主义研究:从理性主义走向社会建构主义? 468
一、国际机制方法 468
二、大国关系和国内政治分析方法 470
三、社会建构主义:地区主义研究的另一种方法? 471
第二节 亚洲区域合作:四种相互竞争的区域合作观念 472
一、“雁型发展模式” 473
二、“大中华圈论”和“进程主导模式” 474
三、“势力均衡论”和“大国协调论” 476
四、“东盟方式” 477
第三节 区域合作的“亚洲方式”:合理性及其局限性 479
一、区域合作的“亚洲方式”的合理性 479
二、区域合作的“亚洲方式”的局限性 481
第四节 全球学者参与的区域化研究? 483
专栏:亚洲需要新的增长引擎? 485
结语 理解中国转型:国家战略目标、制度调整与国际力量 488
第一节 关于中国转型的两种不同理论解释 489
一、“趋同论” 489
二、“实验说” 490
第二节 战略目标、国内约束与制度调整 491
一、中央—地方的关系 491
二、政府—企业的关系 492
三、富裕—贫穷的关系 494
第三节 国际资本、商业网络、工业生产周期与制度调整 495
一、外国直接投资 495
二、海外华人商业网络 496
三、国际工业生产周期 497
第四节 结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功能性的制度设计 499
专栏:经济政策与外国直接投资:中国与印度比较 502
参考文献 507
索引 531
图0-1 IPE主要理论、方法和知识传统背景及其相互关系 12
图0-2 IPE与相关学科的关联性 19
图6-1 霸权的经济状况 141
图7-1 关于国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三种观点 178
图9-1 周期性规律、长期趋向与历史体系 230
图10-1 协作博弈(囚徒困境) 290
图10-2 协调博弈(性别大战) 292
图10-3 保证型博弈(猎鹿博弈) 293
图10-4 劝说型博弈(兰博博弈) 295
图13-1 1990—2002年的亚太地区:流向东盟和南亚优惠贸易区的外国直接投资 421
表0-1 国际关系中的政治和经济关联矩阵图 9
表0-2 20世纪90年代国际关系理论与IPE 13
表2-1 东、西欧对犹太商人的态度 57
表4-1 国外投资在世界各洲分布的大概情况(1910年左右) 102
表5-1 现实主义与复合相互依存条件之下的政治进程 123
表6-1 世界出口:1938—1974年 133
表6-2 美国贸易和世界贸易(1949—1973) 135
表6-3 全球政治中的长周期 149
表6-4 霸权周期 149
表6-5 康德拉季耶夫和霸权/竞争 152
表8-1 现代化和发展理论 200
表8-2 对依附的不同看法 204
表9-1 布罗代尔的历史时段 226
表9-2 全球政治体系的周期 253
表10-1 新自由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论战 266
表10-2 “国际组织学派”与“英国学派”的区别 271
表10-3 要素流动与政治联盟 278
表10-4 利益、战略选择与制度解决的难易度 297
表11-1 汇率政策偏好 313
表12-1 主要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模型的比较 364
表12-2 1947—1994年的GATT谈判 375
表12-3 发展中国家占世界出口的份额 380
表13-1 1982—2008年外国直接投资和国际生产的若干指标 407
表13-2 跨国公司—政府关系中的政治互动 426
表14-1 对两种不同的转型观点的简单描述 456
表16-1 1990年、2000—2002年中国和印度若干外国直接投资指标 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