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 高更和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 ISBN:7505932004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66页
  • 文件大小:112MB
  • 文件页数:4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一种新的发展观 1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产生 1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

二、早期研究 4

三、形成与传播 6

四、时代背景 10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核算模式 13

一、GNP的缺陷 13

二、经济发展四要素说 15

三、世界银行新的财富计算法 17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19

一、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紧迫性 19

二、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利条件 21

三、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23

第二章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30

第一节 人口数量与可持续发展 30

一、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容量 30

二、人口供给偏差论 33

三、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数量干预论 37

四、实例:河南省现有资源最大人口承载量 42

第二节 人口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57

一、人口质量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57

二、影响人口质量的因素 65

第三节 人口结构与可持续发展 70

一、人口年龄结构 70

二、人口性别结构 76

三、人口产业结构 77

四、人口分布与可持续发展 78

第三章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81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81

一、自然资源及其特性 82

二、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 85

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88

第二节 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94

一、矿产资源的现状特征 94

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及问题 95

三、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98

第三节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99

一、土地资源的特征及其可持续利用 100

二、中国的土地资源利用 103

三、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108

第四节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09

一、中国水资源的特点 110

二、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12

三、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与对策 117

第五节 绿色能源 122

一、常规能源利用与环境问题 122

二、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 124

第六节 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38

一、生物资源的价值及其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138

二、我国森林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142

三、我国草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154

四、我国陆栖野生动物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160

第四章 保护环境 166

第一节 保护大气层 166

一、控制大气污染和防治酸雨 166

二、防治平流层臭氧破坏 173

三、控制温室效应的发生 179

第二节 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 184

一、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分类 184

二、固体废物污染 185

三、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 186

第三节 水污染及其治理 197

一、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197

二、水体污染 199

三、废水处理 204

四、水污染的综合防治 218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225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25

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26

三、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229

四、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231

五、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 240

第五章 可持续经济 247

第一节 清洁生产 247

一、清洁生产提出的时代背景 247

二、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 249

三、清洁生产审核 252

四、清洁生产的发展工具: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254

五、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58

六、中国实施清洁生产的必要性 262

第二节 生态农业 265

一、生态农业兴起的背景 265

二、生态农业的基本特征 267

三、生态农业的总体结构 268

四、生态农业的整体功能 269

五、生态农业适用技术 271

六、生态农业的人工设计 272

七、生态农业类型及模式 275

八、生态农业的综合评价 276

九、中国生态农业建设成就 278

十、21世纪生态农业的展望 280

第六章 社会可持续发展 284

第一节 消除贫困 284

一、贫困标准及其确定 284

二、贫困的成因 289

三、反贫困战略 297

四、城镇贫困 305

第二节 可持续教育 312

一、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312

二、教育可持续发展及其主要表现形态 314

三、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22

四、与教育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教师素质 324

第三节 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 327

一、中国人类住区现状 328

二、中国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对策 337

第四节 防灾减灾 343

一、自然灾害的类型 344

二、自然灾害冲击人类社会的特征 346

三、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地理特征 350

四、防灾减灾对策 354

第七章 支撑体系与能力建设 359

第一节 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359

一、科技支撑可持续发展 359

二、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挑战与出路 361

三、发展科技,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对策措施 365

第二节 公众参与与决策能力 368

一、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368

二、提高公众意识的主要手段 372

三、决策者的决策能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74

四、建立可持续发展综合决策机制 376

第三节 资金支持与政策、法律保障 380

一、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 380

二、关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资金保障的新思路 382

三、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 387

四、利用经济手段推进可持续发展 391

五、可持续发展的法律问题 393

六、制定中国可持续发展法 395

第八章 区域与地方可持续发展 399

第一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原则、层次与类型 399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401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的基本层次分析 404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基本类型分析 406

第二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演化机制 406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动态演化机制的理论探讨 406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分析 410

第三节 区域PRED模型 414

一、区域PRED模型的特征 414

二、区域PRED系统的基本结构关系分析 416

三、区域PRED系统的功能分析 417

四、PRED系统的协调 420

五、PRED决策支持系统 426

第四节 地方21世纪议程 430

一、地方21世纪议程的概念和原则 430

二、地方21世纪议程规划的步骤 433

三、中国地方21世纪议程实施和进展 437

四、地方类型及发展战略 449

五、案例:南阳地方21世纪议程的启动和运行 457

参考文献 463

后记 46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