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抗日战争史 (下卷)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张子申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68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抗日战争史 (下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五编 渡过难关(1941.1~1943.6) 1
第二十六章 日本的南进北进战略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发展 1
第一节 日本的南进、北进战略 1
一、欧战中的日本对德、对苏关系 1
(一)德军横扫北欧、西欧及日德意法西斯同盟条约的缔结 1
(二)《日苏中立条约》的签订 4
二、日本侵入法属印度支那北部 6
(一)德苏战争爆发及日本的“关特演” 9
三、日本的北进策动 9
(二)暂时放弃“北进” 13
四、确立南进战略 16
(一)ADB协定与大西洋宪章 16
(二)日本对法属印支南部和泰国的扩张 18
(三)南进战略的确立与日、美会谈破裂 20
第二节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与中国战区的成立 24
一、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24
(一)法西斯国家的紧密勾结与中国推动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 27
二、外交格局的变化与中国战区成立 27
(二)中国战区成立 29
三、美英对华援助与不平等条约的废除 31
(一)美英对华援助 31
(二)废除不平等条约 33
第三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华新政策 34
一、强化长期持久战体制 34
(一)南进中的持久战抉择 34
(二)制定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 36
(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对华战略任务规定 39
二、强化政略攻势 40
(一)加强控制汪沩政权 40
(二)加强对华经济掠夺 42
(三)设置大东亚省与召开大东亚会议 45
三、强化对占领区的军事行动 48
(一)提高治安肃正作战的战略地位 48
(二)推进“治安强化运动”与“清乡” 49
第二十七章 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艰苦抗战 53
第一节 敌后抗日根据地困难时期的形势和任务 53
第二节 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扫荡”、反“治安强化运动”、反“蚕食”的斗争 57
一、日军华北方面军推行“肃正建设三年计划”和“治安强化运动” 57
二、华北敌后军民反“扫荡”作战 61
三、华北敌后军民反“蚕食”斗争 79
第三节 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扫荡”、反“清乡”、反“清剿”斗争 90
一、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艰苦抗战时期 90
二、华中敌后军民反“扫荡”作战 93
(一)苏北、苏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扫荡”作战 93
(二)淮南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扫荡”作战 96
(三)淮海、淮北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扫荡”作战 97
(四)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扫荡”作战 98
三、华中敌后军民反“清乡”、反“清剿”斗争 102
(一)苏南抗日根据地反“清乡”斗争 102
(二)苏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清剿”斗争 105
四、坚持皖中、皖南抗战,开展浙东抗日游击战争 107
一、东江地区反“扫荡”作战 109
第四节 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扫荡”、反“蚕食”斗争 109
二、珠江地区反“扫荡”作战 113
三、海南岛的反“蚕食”、反“扫荡”斗争 114
第二十八章 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战胜严重困难斗争 117
第一节 实行减租减息及开展大生产运动 118
一、减租减息 118
二、大生产运动 123
一、“三三制”政权 130
第二节 巩固“三三制”民主政权,执行“精兵简政”政策 130
二、精兵简政 138
第三节 开展整风运动及加强共产党的一元化领导 145
一、整风运动 145
二、加强共产党的一元化领导 149
第四节 发展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及日本人反战运动 155
一、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155
二、日本人反战运动 158
三、延安日本工农学校 163
第二十九章 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和困难阶段国统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68
第一节 武汉周围地区的防御作战 168
一、豫南会战 168
二、上高会战 171
三、第二次长沙会战 174
四、第三次长沙会战 178
第二节 晋南、浙赣方面的防御作战 183
一、晋南(中条山)会战 183
二、浙赣会战 186
第三节 国民党军敌后游击战的衰败 191
一、国民党军敌后游击战的部署 191
二、国民党军敌后游击战的衰败 193
第四节 困难阶段国统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98
一、困难阶段国统区的政治 198
(一)国民党自身的政治整顿及其以反共为重心的政治方针的贯彻 198
(二)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 201
二、在困难中挣扎的国民经济 203
三、在斗争中坚持和发展的国统区抗战文化运动 207
(一)皖南事变后国民党的文化专制政策 207
(二)在斗争中坚持和发展的国统区抗战文化运动 208
第三十章 中国远征军入缅援英作战 214
第一节 日军进攻缅甸的战略计划和中英军事同盟的成立 214
一、日军进攻缅甸的战略计划 214
(一)缅甸的战略地位和日军进攻缅甸的战略企图 214
(二)日军进攻缅甸的作战计划和部署 216
二、中英军事同盟的成立 218
(一)中英军事同盟的酝酿 218
(二)中国军队入缅援英作战的准备 219
(三)中英军事同盟的成立 221
第二节 中国远征军入缅援英作战经过 224
一、英方阻挠中国军队入缅布防及英军在缅南的溃败 224
二、中国远征军入缅及作战方针和部署 227
(一)日军进攻缅甸中部 233
三、中国远征军入缅援英作战经过 233
(二)曼德勒方面作战 235
(三)援助西路英军作战 240
(四)缅东方面作战 242
(五)中国远征军全线撤退 244
第三节 中国远征军入缅援英作战的影响及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248
一、中国远征军入缅援英作战的影响 248
二、中国远征军入缅援英作战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250
一、苏军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与苏德战争的根本性转折 257
第三十一章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中国战场的变化 257
第一节 欧洲、北非及太平洋战场先后转入反攻 257
二、英军阿莱曼战役与非洲战场的转折 261
三、美军中途岛海战和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与太平洋战场的转折 264
第二节 中国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渡过困难,开始进入恢复和再发展的新阶段 268
一、八路军全面贯彻“敌进我进”方针,恢复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268
二、新四军粉碎日伪军“扫荡”、“清乡”和“蚕食”,扭转华中敌后抗战局面 274
三、华南抗日根据地的恢复和发展 279
一、中国空军的建立与独立作战 281
第三节 正面战场陆空作战的变化 281
二、苏联空军志愿队来华支援中国空军作战 282
三、美国志愿队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 285
四、鄂西会战及空军的有力配合 288
第五编小结 292
第六编 走向胜利(1943.7~1945.9) 295
第三十二章 日本法西斯内外交困 295
第一节 对日本不利的国际环境 295
一、同盟国军在东西方各个战场加强反攻 296
(一)苏军在苏德战场开始全面反攻 296
(二)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攻势作战 297
(三)美、英联军在北非--地中海战场的进攻 299
二、意大利投降,日、德、意轴心解体 300
(一)意大利的政治、经济危机和墨索里尼的下台 300
(二)意大利投降,投入同盟国一方 301
三、同盟国加强合作,进一步协调军事战略 302
(一)莫斯科外长会议,协调对德,日的作战计划 302
(二)开罗会议,中、美、英三国首脑讨论联合对日的作战计划 304
(三)德黑兰会议,美、英、苏三国首脑商讨联合对德作战的计划 305
第二节 日本对华新政策的破产和“绝对国防圈”的崩溃 306
一、日本对华新政策的破产 306
二、日本“绝对国防圈”的崩溃 309
第三节 危机四伏的日本国内形势 312
一、战时经济体制的崩溃 312
(一)军需工业的超重点生产 312
(二)强迫劳动制度的发展 313
(三)农业凋敝 314
(四)战时经济体制的崩溃 315
二、国内人民反抗斗争的发展 317
(一)垄断资本家大发战争财,劳动人民遭受战争苦 317
(二)日本法西斯统治的强化,人民的厌战和反战 319
三、东条英机政权的垮台 321
(一)日本史上最反动的军事法西斯独裁统治者 322
(二)内外交困的日本政局与战局 322
(三)东条英机下台 323
第三十三章 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 324
第一节 局部地区的攻势作战 324
一、卫南、林南战役 325
二、山东军区的攻势作战 328
第二节 局部反攻的展开 330
一、1944年初敌后解放区战场的形势任务 330
二、八路军在华北展开攻势作战 331
三、新四军在华中展开攻势作战 340
第三节 向河南、湘粤边、苏浙皖边敌后进军 345
一、发展河南 345
二、进军湘粤边 350
三、南下苏浙皖边 354
第四节 发动“扩大解放区”的新攻势 356
一、1945年初敌我形势变化与方针任务的确定 356
二、八路军在华北发起大规模攻势作战 359
三、新四军向华中守备薄弱之敌大举进击 373
四、华南游击队加强攻势作战 376
第五节 加强全面反攻的准备 382
一、加强敌占城市和交通要道工作 382
二、整训部队和民兵 387
第六节 解放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389
一、解放区经济的发展 389
二、解放区文化的繁荣 393
第三十四章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反攻 396
第一节 盟国反攻缅甸的决策 396
一、中、美、英对反攻缅甸的不同态度 396
二、反攻缅甸作战计划形成的曲折经过 398
(一)反攻缅甸作战计划的提出 398
(二)卡萨布兰卡会议与收复缅甸计划 401
(三)“三叉戟会议”与“茶碟计划” 403
(四)魁北克会议和缅甸作战方案 405
(五)开罗会议对反攻缅甸作战计划的定夺 407
一、中国驻印军的整训 409
第二节 中国军队反攻缅甸的准备 409
二、第二批远征军的编成和整训 411
(一)第11集团军滇西整训 411
(二)第二批远征军的编成和整训 412
三、反攻缅北、滇西的方针部署 414
(一)反攻缅甸的筹议和规划 414
(二)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的方针和作战计划 417
(三)中国远征军反攻滇西的作战方针和计划 419
一、日军在缅甸的作战方针和部署 423
第三节 缅北、滇西反攻作战及其胜利的影响 423
二、中国驻印军缅北反攻作战经过 428
(一)进攻目标与作战路线的选定 429
(二)胡康河谷作战 429
(三)孟拱河谷作战 433
(四)密支那围攻战 435
(五)围攻八莫与攻占南坎作战 437
(六)中国驻印军打通中印公路,缅北反攻胜利结束 441
(一)第20集团军高黎贡山作战 443
三、中国远征军滇西反攻作战经过 443
(二)第11集团军渡江攻击作战 445
(三)腾冲、龙陵攻坚作战 447
(四)中国远征军向畹町、芒友追击作战 450
四、缅北、滇西反攻胜利的影响 451
第三十五章 1943年至抗战结束前的正面战场 454
第一节 击退日军对常德地区的进攻 454
一、进入反攻阶段正面战场的形势 454
(一)中日双方的作战企图、方针、部署 456
二、常德会战 456
(二)战役经过及影响 458
第二节 豫湘桂战役 462
一、中日双方的作战企图、方针、部署 462
二、豫中、长衡、桂柳作战经过 464
(一)豫中会战 464
(二)长衡会战 467
(三)桂柳会战 470
三、豫湘桂作战的结局与影响 472
一、国统区的独裁统治 475
第三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文化危机加深 475
二、国民政府战时财政和大后方经济的凋敝 478
三、国民党对进步文化的摧残 482
四、大后方民主运动的兴起 484
第四节 豫西鄂北、湘西作战 486
一、豫西鄂北会战 486
二、湘西会战 489
一、日军实行战略收缩 493
第五节 日军实行战略收缩,中国军队收复广西 493
二、中国军队收复广西 495
第三十六章 中国人民反对国民党专政,争取团结抗战、民主建国的斗争 498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为改善国共关系,争取团结抗战、民主建国的努力 498
一、反击国民党的反共逆流 498
二、1944年的国共谈判 507
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为废除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府的努力 514
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518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七大”和国民党“六大”的召开 518
二、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523
第三节 中美关系的演变 526
一、史迪威事件 526
二、赫尔利使华 534
三、美国加紧扶持和控制国民党 540
第三十七章 实行全面反攻,夺取抗战最后胜利 544
第一节 日本法西斯面临最后崩溃 544
一、雅尔塔会议,德国投降与盟军战线东移 544
二、日本政治、经济危机加剧,外交求和处处碰壁 547
三、日本本土决战的破产 552
第二节 苏美盟军加强对日进攻 555
一、波茨坦公告的发表 555
二、美对日加强轰炸 561
三、苏对日宣战,出兵消灭关东军主力 562
第三节 中国敌后战场举行全面反攻 570
一、毛译东、朱德发布反攻命令 571
二、解放区军民向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进军及配合苏军解放东北 572
(一)晋察冀军区部队进逼北平、天津、攻占张家口等城镇,控制交通要道 573
(二)晋绥军区部队逼近太原,攻入归绥,夺取日伪军占据的城镇据点 576
(三)晋冀鲁豫边区部队向太原、开封、安阳等城市逼进、切断同蒲、陇海、平汉等铁路线 577
(四)山东军区部队向济南、青岛、徐州等地进军,切断津浦、胶济、陇海铁路交通 578
(五)新四军各部队夺取苏、皖、浙地区敌占乡村和县城 580
(六)华南抗日游击队攻歼当地日伪军 582
(七)解放热河、察哈尔省全境,挺进东北,收复大片围土 582
三、美蒋勾结抢夺胜利果实 584
四、解放区军民夺取中小城市和广大乡村,歼灭拒降之敌 586
第四节 日本投降 593
一、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投降 593
二、盟军受降并占领日本,蒋介石垄断中国战区受降 597
三、遣俘和审判战犯 606
第六编小结 613
结束语 616
附:大事记 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