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与经济分析的逻辑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刘晓峰著 著
- 出版社: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539576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07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24页
- 主题词:西方经济学-理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经济与经济分析的逻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观点篇 3
第一章 总论 3
第一节 为什么要写作此书 3
第二节 科学的研究、分析方法与“好理论” 5
1.2.1 可证伪性标准 5
1.2.2 是否提出新观测预言 8
1.2.3 对于模型参数要求是否具一般性 9
1.2.4 模型是否包含不可测度参数 9
1.2.5 模型要求的自由参数个数多少 10
1.2.6 模型解释观测事实的个数 11
1.2.7 模型的简洁、优雅——奥卡姆剃刀原则 11
第三节 现有经济学理论简评 13
1.3.1 从微观到宏观的逻辑 13
1.3.2 解释观测事实方面的缺陷 16
1.3.3 代表人假设导致理论缺陷 19
1.3.4 总量生产函数方面的问题 20
1.3.5 一般均衡分析中的长期与短期 23
第四节 本书的基本观点及论述的逻辑过程 24
1.4.1 分析的起点 24
1.4.2 关键性假设 25
1.4.3 分析原则与思路 27
1.4.4 主要结论与主要观点 27
第五节 全书结构 29
1.5.1 全书内容与结构介绍 29
1.5.2 阅读建议 31
第二章 观测事实与模型分析 32
第一节 主要观测事实 33
2.1.1 观测事实一:卡尔多(Kaldor)事实 33
2.1.2 观测事实二:结构变化事实 35
2.1.3 观测事实三:新产品进入与旧产品退出 37
2.1.4 观测事实四:长期货币中性 37
第二节 现有理论模型之缺点 38
2.2.1 统一理论的缺乏 38
2.2.2 “刀锋”条件 38
2.2.3 被忽略的观测事实三 42
2.2.4 回到观测事实一:增长理论 44
第三节 我们的模型一:外生货币 50
2.3.1 模型一:经济的总体描述 50
2.3.2 模型一:货币 52
2.3.3 模型一:家户 52
2.3.4 模型一:厂商 60
2.3.5 模型一:经济指标 65
2.3.6 模型一:经济的长期动态 67
第四节 模型一:讨论 69
2.4.1 生产周期的差异 69
2.4.2 物质资本累积与金融资本累积 69
2.4.3 主观折现因子 70
第五节 模型一的预言与观测事实 71
2.5.1 简单的参数校验 71
2.5.2 平稳增长 71
2.5.3 观测事实四:讨论 72
2.5.4 模型一中的黄金律 73
2.5.5 库兹涅茨(Kurznets)事实(观测事实二) 74
2.5.6 数字例子一 75
2.5.7 数字例子二 77
2.5.8 数字例子三 77
2.5.9 产品篮子变动 78
第六节 模型二:内生货币 79
2.6.1 模型一的弱点 79
2.6.2 模型一的拓展:货币内生化之加入中央银行 80
2.6.3 传统框架:没有商业银行的货币理论 81
2.6.4 内生货币的模型二:经济的总体描述与货币引入 82
2.6.5 商业银行的决策 84
2.6.6 模型二:家户 87
2.6.7 模型二:厂商 89
2.6.8 模型二:经济指标 89
2.6.9 模型二:经济的长期动态 91
2.6.10 模型二:相关讨论与观测事实 92
第七节 总结与评论 93
2.7.1 模型一与模型二的总结 93
2.7.2 评论之一:总量生产函数 94
2.7.3 评论之二:代表性个体 94
2.7.4 评论之三:“看不见的手”与竞争的本质 95
2.7.5 评论之四:市场结构与经济均衡 96
2.7.6 评论之五: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96
2.7.7 评论之六:演化观点与经济运行 97
2.7.8 评论之七:利率、资本边际产品及剑桥资本争论 97
附录A 98
附录B 100
第二部分 分析篇 105
第三章 代表人——一个“本轮” 105
第一节 介绍 106
第二节 代表人分析框架的缺陷 108
3.2.1 代表人假设意味着“无交易”经济 108
3.2.2 代表人框架与收入分配、要素份额 110
3.2.3 代表人假设:过于严苛的加总条件 113
3.2.4 市场总需求线的性质与SMD定理 116
3.2.5 SMD定理的基于直觉的解释 118
3.2.6 代表人框架与经济政策分析 121
3.2.7 代表人假设与时间偏好率 124
3.2.8 代表人假设与实证证据 126
3.2.9 总结与评价 127
第三节 基本思路与基本观点 128
3.3.1 分析的起点 128
3.3.2 选择的过程与笔者的直觉 130
3.3.3 笔者基本观点的总结 138
第四节 模型构建的几个关键点 139
3.4.1 如何定义社会网络 139
3.4.2 社会网络中个体的偏好表示 140
3.4.3 收入分配与相对价格 142
3.4.4 厂商决策与社会关系 143
3.4.5 时间偏好率 144
第五节 基于模拟计算的说明 145
3.5.1 模拟程序中社会网络的确定 145
3.5.2 参数设定与模拟结果 146
第六节 讨论与总结 148
第四章 总量生产函数——另一个“本轮” 150
第一节 介绍 151
第二节 有关生产函数的加总条件 152
4.2.1 总量生产函数的发展历史 152
4.2.2 什么是关于生产函数的可加性 153
4.2.3 加总条件 154
4.2.4 费舍尔(Fisher)的模拟分析 157
4.2.5 对于加总条件的总结 159
第三节 总量生产函数与国民经济统计账户的“同一性” 161
4.3.1 什么是“同一性” 161
4.3.2 横截面数据中的同一性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162
4.3.3 时间序列数据中的同一性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163
4.3.4 新古典学者的回应及笔者的评价 167
第四节 基本观点与解决思路 168
4.4.1 对总量生产函数批评的补充 168
4.4.2 我们的解决思路 170
4.4.3 要素收入份额保持稳定的直观解释 172
第五节 总量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 173
4.5.1 对规模报酬不变假设的质疑 173
4.5.2 规模报酬不变假设与“刀锋”条件 174
4.5.3 我们的观点 177
4.5.4 基于模拟计算的说明 178
第六节 讨论与总结 182
第五章 一般均衡相关问题之讨论 184
第一节 一般均衡理论简介 185
第二节 一般均衡分析存在的问题 187
5.2.1 一般均衡分析中没有真正的时间 187
5.2.2 均衡的稳定性和唯一性 191
5.2.3 一般均衡分析中的时间与不确定性 192
5.2.4 微观个体计算能力限制导致的问题 193
5.2.5 产品集合、偏好、技术的变化导致的问题 194
第三节 我们的观点和解决方法 194
5.3.1 我们的解决思想 194
5.3.2 “短期”与“长期”下经济的运行 195
5.3.3 向均衡回复速度问题的解决 197
5.3.4 均衡的稳定性和唯一性的解决 200
5.3.5 时间问题与不确定性的处理 201
5.3.6 个体计算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问题的解决 201
5.3.7 产品集合、偏好、技术的变化导致的问题 202
第四节 关于“看不见的手”的思考 203
5.4.1 “看不见的手”的另一解释 203
5.4.2 市场结构与经济均衡 204
第五节 讨论与总结 205
第六章 基于演化视角的模型评述 206
第一节 演化经济学简评 206
6.1.1 演化经济学的基本思想 206
6.1.2 演化经济学的优点与不足 207
6.1.3 演化经济学与新古典框架的简单比较 208
第二节 本书模型与演化经济学的比较 210
6.2.1 如何看待经济变迁与创新 210
6.2.2 在分析方法上的差异 210
6.2.3 对待时间和不确定性问题的处理 211
6.2.4 数学架构的建立 211
6.2.5 基于复杂性理论的纯粹模拟分析简评与比较 212
第三节 模型相关细节和模拟分析 213
6.3.1 遗传算法角度看待我们的模型 213
6.3.2 基于演化观点的模拟算例 215
第四节 讨论与总结 218
第七章 剑桥资本争论——基于我们模型的解 220
第一节 资本的加总:问题与解决 221
7.1.1 罗宾逊夫人的抱怨 221
7.1.2 基于我们模型的总量生产函数问题的解决 223
第二节 技术再转折与资本倒转:问题与解决 224
7.2.1 利率与资本要素的稀缺性 224
7.2.2 一个一般模型:单一产品 225
7.2.3 一个一般模型:多产品 226
7.2.4 萨缪尔森模型 227
7.2.5 技术再转折的例子 229
7.2.6 笔者的评论 231
7.2.7 我们的解决原则 232
7.2.8 对技术再转折等异象问题的解决 233
7.2.9 模拟算例:不同稳定状态的比较 236
第三节 斯拉法的批判与我们的解决 238
7.3.1 斯拉法的批判:模型一 238
7.3.2 斯拉法的批判:模型二 240
7.3.3 斯拉法的其它批判 241
7.3.4 笔者的评价 242
7.3.5 对斯拉法批判的解决 244
第四节 帕西内蒂悖论及其解决 246
7.4.1 帕西内蒂悖论简介 246
7.4.2 卡尔多的收入分配模型 247
7.4.3 帕西内蒂的收入分配模型 249
7.4.4 新古典学者的回应 250
7.4.5 帕西内蒂的反驳 251
7.4.6 最新的发展——帕西内蒂定理的跨期动态版本 252
7.4.7 笔者对于帕西内蒂悖论之解决 257
第五节 结论与总结 262
第三部分 结语篇 267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267
第一节 全书总结 267
第二节 本书模型架构与新古典分析框架的比较 268
8.2.1 新古典分析框架的本质特点 268
8.2.2 本书模型与偏好稳定性原则 269
8.2.3 均衡分析原则与本书模型的关系 272
8.2.4 信息处理原则与本书模型 273
8.2.5 对GDP概念的不同理解 274
8.2.6 分析的时间尺度与均衡观念的变化 274
第三节 本书模型的非新古典思想来源 275
8.3.1 源自凯恩斯的主要假设 275
8.3.2 源自马克思经济学的主要假设 275
第四节 未来展望 276
8.4.1 本书框架的应用 276
8.4.2 经济波动分析 276
8.4.3 贸易模型的改进 277
参考文献 278
英文参考文献 278
中文参考文献 301
图索引 303
表索引 305
后记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