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舆论学教程 第2版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舆论学教程  第2版
  • 卢毅刚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50816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61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173页
  • 主题词: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舆论学教程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认识篇 1

1 关于舆论及舆论学 3

1.1 舆论的产生与发展 4

1.1.1 原始舆论 4

1.1.2 古代舆论 6

1.1.3 近代舆论的发展 9

1.2 定义及相关概念辨析 10

1.2.1 舆论主体——社会成员 12

1.2.2 舆论客体——变动的客观事实 13

1.2.3 舆论表达——集合意见 13

1.3 舆论学研究的目的、方法、意义 14

1.3.1 舆论学的研究 14

1.3.2 舆论学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15

1.3.3 舆论学研究的意义 16

2 舆论属性探讨 18

2.1 舆论的“性”——不同社会形态下的舆论 19

2.1.1 封闭社会的舆论 19

2.1.2 开放社会的舆论 19

2.2 舆论的“数”——舆论成形的基本要件分析 21

2.2.1 公众 21

2.2.2 现实社会 22

2.2.3 信念、态度、意见、情绪 22

2.2.4 参与的量度 23

2.2.5 意见的强烈度 24

2.2.6 意见的持续性(存在时间) 24

2.2.7 反作用力的体现 25

2.2.8 理智性因素 26

2.3 舆论的“格”——差异情景下的舆论变体 27

2.3.1 潜舆论的弥散模式 27

2.3.2 显舆论的表意模式 29

2.3.3 行为舆论的召唤模式 32

3 舆论中的认知因素 34

3.1 个人认知体系与社会认知形成 36

3.1.1 认知概念及其包含的问题 36

3.1.2 认知理论 37

3.1.3 社会认知 38

3.2 认知缺失与舆论 41

4 舆论中的态度因素 43

4.1 信念与态度 44

4.2 社会心理学中的态度问题 46

4.2.1 态度的概念 46

4.2.2 态度的心理成分及其关系 46

4.2.3 态度与行为 47

4.2.4 态度的心理功能 48

4.2.5 态度的测量 48

4.3 舆论的核心基因——态度 49

4.3.1 不得不考虑的因素——社会环境 50

4.3.2 舆论主体态度的现实诉求 52

4.3.3 舆论主体态度形成的现实心理 52

4.3.4 舆论主体态度形成的现实诱因 53

5 舆论形态与传播 58

5.1 舆论的基本形态 59

5.1.1 潜舆论 59

5.1.2 显舆论 60

5.1.3 行为舆论 62

5.2 舆论的具体表现形态 63

5.2.1 议论 64

5.2.2 民谣 64

5.2.3 传闻 65

5.2.4 情绪 69

5.2.5 电影、电视剧、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 70

5.2.6 理论争鸣 72

5.2.7 综合舆论形态 72

6 网络舆论 75

6.1 网络舆论的概念及生成 76

6.1.1 网络舆论的概念 76

6.1.2 网络舆论的生成过程 77

6.1.3 网络舆论的传播途径 79

6.2 网络舆论的特征 83

6.2.1 网络舆论主体的隐匿性和分散性 84

6.2.2 网络舆论客体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84

6.2.3 网络舆论本体的非理性 85

6.2.4 网络舆论生成过程的开放性与交互性 87

6.2.5 网络舆论生成的快捷性 87

6.2.6 网络舆论生成途径的多元化 88

6.3 网络舆论的功能与社会效应 88

6.3.1 网络舆论的功能 89

6.3.2 网络舆论的正面社会效应 91

6.3.3 网络舆论的负面社会效应 93

6.3.4 网络舆论产生偏差的原因思考 96

6.4 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引导 98

6.4.1 当前中国网络舆论的现状 98

6.4.2 引导网络舆论的途径 102

7 舆论与大众传媒 105

7.1 舆论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106

7.1.1 舆论对大众传媒的影响 106

7.1.2 大众传媒在现代舆论中的地位 107

7.1.3 关于大众传媒和舆论关系的理论 108

7.2 大众传媒在舆论传播中的功效 110

7.2.1 大众传媒使舆论主体不断扩大并形成对传媒的依赖 110

7.2.2 大众传媒使舆论客体扩大并使其公开化,从而导致客体改变 111

7.2.3 大众传媒对舆论的反映 112

7.2.4 大众传媒对舆论的引导 112

7.3 大众传播时代舆论的发展态势 116

7.3.1 新旧舆论代谢加快,舆论质量将大大提高 116

7.3.2 舆论共同体的扩大势必带来舆论影响范围的扩张 116

7.3.3 小舆论群趋于增多,舆论的滞重状态得到“稀释” 117

7.3.4 舆论的敏感性加强,对社会的影响力通过传媒得到释放 117

下篇 应用篇 119

8 舆论监督 121

8.1 舆论监督出现的动因 122

8.1.1 舆论监督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122

8.1.2 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主动诉求 122

8.1.3 开展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要求 123

8.2 舆论监督的模式 124

8.2.1 新闻媒介的职业监督 124

8.2.2 网络民意的自发呈现 124

8.2.3 社会民意的现实表达 125

8.3 舆论监督的阶段性 125

8.3.1 舆论监督的分散阶段 125

8.3.2 舆论监督的分化阶段 126

8.3.3 舆论监督的定性阶段 128

9 舆论引导 130

9.1 舆论引导的根本目的 131

9.1.1 夯实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 131

9.1.2 协调政府部门与民众的利益关系 132

9.1.3 实现新闻媒体与受众的良性互动 132

9.2 舆论引导的策略 133

9.2.1 把握时机是做好舆论引导的关键 133

9.2.2 选择合适的对象是做好舆论引导的前提 134

9.3 传媒与舆论引导 138

9.3.1 传媒的舆论引导功能 138

9.3.2 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 140

9.3.3 网络新媒体的舆论引导 142

10 舆论观测 144

10.1 调查数据 145

10.1.1 舆论测量的原理 145

10.1.2 舆论测量的科学方法——民意测验 146

10.1.3 舆论测量的其他方法 150

10.2 内容分析 150

10.2.1 理性分析的作用与特点 150

10.2.2 如何进行理性分析 151

10.3 调查技巧 156

10.3.1 访问 156

10.3.2 实地调查 158

10.3.3 网络调查 159

参考文献 161

精品推荐